-
養生保健從頭開始 強身延年始于足下
中醫養生2016-06-15
對于現在的人們來說,生活水平提高了,對于健康也逐漸重視起來了,對于養生保健也越來越關注了,想要養生,那么就要從生活起居,日常飲食,精神運動等全反面做好,我們還應該保護好人體的“兩端”,頭和足,俗話說:人老先老兩端,上端為頭(腦),下端為足。故保健從頭開始,強身始于足下。按中醫理論和實踐,人的內臟、五官、四肢等,在面部、耳部、足部都有相對應的穴位分布,在給相對應穴位處的神經末梢改善營養的同時,加以適度的推拿按摩,可起到…
-
十二時辰養生法則
中醫養生2016-06-15
子時(23時~次日1時) 膽經當令 膽決定生發之機。有的人到了夜里11時想吃東西,總想在屋子里找點食物,但其實這個時候是陽氣開始生發,而不是你自己精神了。晚11時,生機已起,最好不要吃東西,否則傷膽。所以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是,最好在11時前睡覺,才能慢慢地把這點生機給養起來,睡覺養陽氣。 網站 丑時(1~3時) 肝經當令 “”網站 如果養肝,這個時候一定要有好的睡眠。肝主藏血,所以要想養好肝血,1~3時必須要睡好。 寅時(3~5時) 肺經當…
-
養生要先養氣
中醫養生2016-06-15
中醫認為“氣”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是生命之本。《莊子·知北游》里說:“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素問·舉痛論》也說:“百病生于氣也”,強調的都是“氣”之于人生命活動的重要作用。中醫養生保健以養氣為首務,講究以氣養生,認為以氣養生有延緩衰老、祛病延年的功效。那么怎樣養氣才能獲得健康和長壽呢? 網站 忌大喜,養心氣:養生的最大障礙是異常的情緒波動。中醫認為“喜傷心”,“喜則氣緩”,這里的“喜”指的是大喜…
-
中醫養生需處理好五大矛盾
中醫養生2016-06-15
飽與饑:吃太多東西會損傷脾胃,但因為節食或飲食不規律而導致饑餓,也會給身體帶來傷害!侗阕印分姓f:“養生賴于飲食,然使醉而強酒,飽而強食,未有不傷身者!笨梢娞幚砗灭嚺c飽的關系有多么重要。唐代的詩圣杜甫,就是因為飽餐了一頓耒陽縣令送的烤牛肉而死的。清朝順治、康熙年間有一位名叫馬齊的戶部尚書,他們家自他的祖父往下四代都非常長壽,百歲壽星竟然有五人,而馬齊本人也活到了88歲,這在醫療衛生條件都不比今天的清代,并不多見。…
-
中醫養生“和為貴”
中醫養生2016-06-15
“和為貴”不僅是中國人獨有的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大度與智慧,同時也是中醫的基本指導思想——和則為正常人,不和則為病人。醫生的責任和使命是將病人的機體由“不和”調整到“和”的狀態,而作為我們自己,也需用養生的理念將自己的身體調理和諧。 “和”是人體健康的根本 《黃帝內經》由《靈樞》和《素問》兩部分組成。在《靈樞·天年》中,便用“和”解釋了人的成長!把獨庖押,榮衛已通,五臟已成,神氣合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而《靈樞…
-
《傷寒雜病論》中的養生思想
中醫養生2016-06-15
“”網站 《傷寒雜病論》是“醫圣”張仲景所著的書籍,它與《黃帝內經》、《難經》和《神農本草經》合稱中國古代中醫學的四大經典!秱s病論》中的醫學理論除了廣泛應用于醫學實踐之外,也包含不少養生思想,尤其注重祛寒養生。它認為寒氣是很多病癥的根由,許多疾病都是由寒氣引起的。因此只要能驅除寒氣,就能達到治病治本的目的。 《傷寒雜病論》所說的“寒氣”,其實是一種“陰邪”致病因素,最易損傷人的陽氣,一旦陽氣受損,溫煦不夠,就不…
-
平和體質的飲食與經絡調養
中醫養生2016-06-15
“”網站 一、平和體質的形體特征 平和體質以平和為特征,是最為理想的一種體質類型。平和體質的人,膚色潤澤,頭發濃密有光澤,目光有神,嗅覺靈敏,唇色紅潤,味覺正常,睡眠安和,胃納良好,二便正常,舌色淡紅,舌苔薄白,脈和有神,能耐受寒熱,不易疲勞。但平和體質的人平常也應注意健體調護,要以協理陰陽、飲食平衡為原則。 二、平和體質的膳食舉要 1.南瓜豆糊 原料:老南瓜250—500克,綠豆20—50克。 制作方法:將南瓜去掉皮和瓤后洗凈。切…
-
中醫的養生之道從“體質”開始
中醫養生2016-06-15
?陕犚姴∪吮г贵w質不好,一不小心就生病,希望中醫師能幫忙調理體質。到底“體質”是什么?中醫中藥能不能改善體質呢?這個問題恐怕也是很多病家的困擾。 網站 談到體質,首先需了解“體質”的定義是什么?所謂的“體質”即指人體的形態和功能,在其生長、發育的過程中所形成的特殊性。而這種特殊性通常決定個人對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及其病機演變的傾向性,甚至對人體壽命的長短也有相當大的影響。如何去判斷自己的體質呢?中醫把人體的體質大略地…
-
氣虛體質養生法
中醫養生2016-06-15
(1)體質特點。 形體消瘦或偏胖,體倦乏力,面色蒼白,語聲低怯,常自汗出,且動則尤甚,心悸食少,舌淡苔白,脈虛弱,是其基本特征。若患病則諸癥加重,或伴有氣短懶言、咳喘無力;或食少腹脹、大便溏泄;或脫肛、子宮脫垂;或心悸怔忡、精神疲憊;或腰膝酸軟、小便頻多,男子滑精早泄、女子白帶清??(2)養生原則。 補氣養氣,因肺主一身之氣,腎藏元氣,脾胃為“氣生化之源”,故脾、胃、肺、腎皆當溫補。 (3)養生方法。 氣功鍛煉:腎為元氣之…
-
陽虛體質養生法
中醫養生2016-06-15
(1)體質特點。 形體白胖或面色淡白無華、平素怕寒喜暖、四肢倦?⑿”闈宄、大遍`畢 ⒋降諍汀⒊W院鉤觥⒙齔練αΑ⑸嗟幀F淙嘶疾≡蛞狀雍⒖杉泛槲、唆[世、或腹中绵绵作偷A⑾參孿舶矗換蟶礱娓≈、小便矡Q蜓估渫礎⑾呂騫齲換蜓麴艋⒐輝校換蛐乇吵雇礎⒖卻募攏換蛞鼓蚱刀、小遍`Ы?(2)養生原則。 祛陽法寒,溫補脾腎,因為陽虛者關鍵在補陽。五臟之中,腎為一身的陽氣之根,脾為陽氣生化之源,故當著重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