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推崇的一首養生詩 匯總養生妙法
中醫養生2016-06-15
冷謙是明代著名養生學家。他在養生方面有很高的造詣,著有《修齡要旨》一書,書中有首養生詩,精辟總結了多種養生之法,被后世醫家、養生家廣為收錄、推崇。 資料圖(圖片來源于網絡) 咽唾養生和導引養生:水潮除后患 起火得長安 概括了咽唾養生法和導引養生法。前半句說的是咽唾養生法,即閑時靜坐,凝神閉口,舌舔上腭,唾津自生,漸至滿口,伴以舌尖繞齒30次,將唾津分3次漱咽入肚內,用意念將唾津送至丹田處。堅持日久,能潤全身肌膚,滅五臟邪火…
-
中醫養生三種神奇睡姿 讓你睡得舒服又健康
中醫養生2016-06-15
現代人由于壓力大,往往很多人都是夜不成寐,這樣不利于身心健康。中醫在我國有著悠遠的歷史,而中醫養生中有三種神奇的養生睡姿幫助我們入眠,今天小編就為你介紹三種神奇的睡姿幫助你養生保??網站 病龍眠 網站 病龍眠是指像病了的龍一樣側身屈膝而睡,最直接的作用是有助于預防腿抽筋。這是因為仰臥時下肢伸直,肌肉處在緊張狀態,容易發生抽筋。但是側身彎腿時,下肢肌肉相對放松,在一定程度上可預防小腿抽筋。 1.病龍眠 中醫養生講究胃不和則臥…
-
午時:小睡可養心
中醫養生2016-06-15
【午時】 又稱日中,又名日正、中午,是上午11點整至下午13 點整。此時是十二時辰的第七個時辰。是眾物臥睡,唯馬獨立的時候。 【對應經絡】手少陰心經,每日午時周身氣血俱注于心。本經絡屬心,絡小腸,與肺、脾、肝、腎有聯系。 【養生重點】小睡可養心,醒來更精神。 午時是心經值班。這個時候大家要注意,心經值班的時候我們要吃午飯、睡午覺,因為按照太極陰陽氣化規律,這個時候陽氣最旺。《黃帝內經》說,陰是主內的,是主睡覺;陽是主外的,主…
-
未時:吃好午餐有原則
中醫養生2016-06-15
【未時】又名日跌、日央,即下午13點整至15點整。此時是十二個時辰的第八個時辰。是羊出圈吃草的時候。 【對應經絡】手太陽小腸經,每日未時周身氣血俱注于小腸。本經絡屬小腸,絡心,與胃有聯系。 【養生重點】又是消化吸收時,又是工作學習際 未時,周身氣血流注人體的小腸經,此時是小腸經當令之時。小腸分清濁,把水液歸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腸,精華輸送于脾。小腸經在未時對人一天的營養進行調整,所以午餐一定要在13點前吃完,有利于營養吸收。 …
-
戌時:靜心協調五臟功
中醫養生2016-06-15
【戌時】又稱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即晚上19點整至 21點整。此時是十二個時辰的第十一個時辰。是狗開始守門的時候。 網站 【對應經絡】手厥陰心包經,每日戌時周身氣血俱注于心包,本經絡屬心包,絡三焦。 【養生重點】緩慢調整,平心靜氣 戌時周身氣血流經人體的心包經,此時陰氣漸重,但陽氣尚可,屬心包經值班,能協調五臟六腑。何謂心包?心包實際上就是心臟的外膜組織,主要是保護心肌正常工作的。很多人出現心臟的毛病都可以歸納為心包經…
-
亥時:保養三焦通百脈
中醫養生2016-06-15
【亥時】 又稱人定,又名黃昏,即晚上21點整至23點整。此時是十二個時辰的最后一個時辰。是豬睡覺的時間。 “”網站 【對應經絡】 手少陽三焦經,每日亥時周身氣血俱注于三焦。本經絡屬三焦,絡心包,與耳、眼、肺、膈有聯系。 網站 【養生重點】 三焦大軍匯集,身體全面休整。 亥時,周身氣血流注人體的三焦經,此時是三焦經當令。三焦經為元氣、水谷、水液運行之所。此時是十二時辰最后一個時辰,之所以被稱為人定,意為夜已很深,人們停止活動,此…
-
叩齒呑津,中醫養生保健妙招
中醫養生2016-06-15
■叩齒呑津,自古有之 叩齒就是空口咬牙。叩齒保健法是傳統中醫重要養生術之一。古人認為齒健則身健,身健則長壽。據文獻記載 ,1400年前梁武帝時的醫學家陶弘景 ,年過八旬 ,齒緊完好,身體健壯,他的主要健身方法就是叩齒法。他認為齒為筋骨之余,叩齒則會筋骨健壯,精神爽快。明朝有位長壽者叫冷謙 ,史載活了150歲。他的長壽經驗就是每晨睡醒時,叩齒三十六遍。 “”網站 古諺語曰晨起,叩齒三百響,齒堅固。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各器官由成熟逐漸走向老…
-
養神四方
中醫養生2016-06-15
如果在生活中能夠真正做到養神四方,那么,就可以實現《素問上古天真論》里說的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所謂精神內守,主要是指人對自己的意識思維活動及心理狀態進行自我鍛煉、自我控制、自我調節,使之與機體、環境保持協調平衡而不紊亂的能力。內針對外而言,守是堅守、保持的意思。精神內守強調了內環境精神的安定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病安從來,意即精神守持于內,人怎么會得病呢? 中國人都愛好養生,中醫養生可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其內容也是…
-
思傷脾,怒勝思
中醫養生2016-06-15
憤怒雖然是一種不良的情緒,但它屬于陽性的情緒變動,因此對憂愁不解而意志消沉、驚恐太過而膽虛氣怯等屬于陰性情緒變化所致疾病,均可用激怒療法治之。 “”網站 思傷脾,怒勝思。所以,激怒過于憂思的人,可以把他心里的思倒出來,這樣,就把他的病治好了。這同樣是根據五志與五行的配屬關系,用五行相克原理來糾正情志的偏頗,即思傷脾,怒勝思,此為中醫精神治療原則的妙用。 “”網站 前段時間,老朋友老高打電話過來向我求助,他說他老伴又因為…
-
養生:不能不懂的中醫體質學說
中醫養生2016-06-15
博大精深的中華養生理論,為我們民族留下了舉世無雙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為了追尋養生文化的奧秘,我特地走訪了對養生文化深有研究,并大力提倡體質養生的北京新時代健康產業集團高級工程師、總經理黃永剛先生。 據黃永剛先生介紹,中華養生是上古先民為抗御嚴酷的自然環境,調整身體,防治疾病的需要,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不斷總結生命經驗的結果。中華養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瑰寶。通常所說的養生是狹義的養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