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聲音關乎健康
欄目分類:中醫養生 發布日期:2016-06-15 瀏覽次數:次
中醫診病講究“望聞問切”,其中提到的聞,不僅包括聞氣味,還包括聽聲音。我們總說人類的情感是通過聲音來傳達的,而中醫就將人常發出的聲音概括為“呼、笑、歌、哭、呻”五聲,并分別與五臟相對應,即肝呼、心笑、脾歌、肺哭、腎呻。仔細傾聽五聲,便能大概了解五臟的情況,可以說五聲是臟器健康的窗口。
◎肝對應的聲音——呼
這里所說的呼有兩層含義,一是呼叫,二是呼氣。如果一個人動不動就發脾氣,還大呼小叫,可能是肝出了問題,一般是肝火太盛。而肝氣郁結的人,則常常會不由自主地嘆氣,發出“呼呼”的聲音。比如有的人被上司批評完了,回到自己的辦公室坐在那里吐氣,發出“呼呼”的聲音。這也是一種不自覺的行為,通過這種向外呼氣的方式來緩解肝氣的郁滯。
如果您也有以上情況,建議您平日里多吃些山楂、蘿卜、茴香、蓮藕等行氣的食物;馬上要發怒的人不妨多念幾遍吐納養生法“六字訣”中提到的“噓”字功,有助于自己調節情緒,保持內心的平和,以免怒氣傷肝。
◎心對應的聲音——笑
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適當的笑可以疏通心結,促進健康。心氣足的人就愛笑,笑聲聽上去也很爽朗,但一個人如果總是笑,并且沒事就坐在一邊呵呵傻笑的話,那可能是心神錯亂或者心氣不足的表現。如果多笑一會兒、多說一點話,就覺得心慌,氣不夠用,多為心氣虛,您就要注意保養心氣了。很多笑星都死于心臟類疾病,如高秀敏、馬季、侯耀文等等,這可能與笑星們笑的過度,耗傷心氣有關。
在飲食方面,桂圓、蓮子、百合、黑木耳,都具有益心氣、養心陰的作用。情緒波動、喜怒無常時可以吃些山楂干,酸味的東西有收斂作用,能阻止心氣太過渙散,保護心臟,又能疏肝解郁,讓心情平靜下來。沒事的時候,可以多念念“六字訣”中的“呵”字音,對治療心悸、失眠、健忘也有好處。
◎脾對應的聲音——歌
歌就是我們平日里的歌唱,如果一個人歌聲洪亮,脾就應該比較健康。反之,如果脾氣有些虛,唱起歌來就會聲音低微,沒有底氣。唱歌多了也會耗傷脾氣,因此平日里喜歡K歌的人們要多吃些山藥、大棗、芡實、蜂蜜等補脾益氣的食物。此外,在吐納養生法“六字訣”中,常讀“呼”字音可以培養脾氣,對脾虛、腹脹、脾胃不和、食欲不振都有好處。
◎肺對應的聲音——哭
做父母的人都知道,小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如果哭聲特別響亮,那么媽媽爸爸就會很放心,這說明寶寶肺部擴張好,沒有缺氧的現象,所以一個人的哭聲與肺的關聯是很大的。偶爾的哭泣是正常的情緒宣泄,中醫認為哭可以調理情志,不過如果愛哭、經常哭的話就另當別論了。中醫認為“肺主皮毛”,因此愛哭的人也容易傷皮膚,肺虛之后,皮毛得不到肺部輸送的精華成分的滋養,會導致皮膚沒有光澤。
養肺首先要保持情緒開朗,別像林黛玉那樣悲悲凄凄。另外,愛哭的人平時可多吃白木耳、百合、海蜇、柿餅、枇杷、荸薺、無花果等補肺的食物。六字訣中,常讀“呬”字音有助于外感傷風、發熱咳嗽、呼吸急促而氣短等癥狀的治療。
◎腎對應的聲音——呻
一個人如果總是哼哼唧唧,可能是腎出了問題,由于元氣藏于腎,人的總體健康狀況也不會太好。不過,人在極度痛苦或快樂時呻吟,是身體在調元氣的表現。
補腎要注意腰的保養,平日里沒事時伸個懶腰,搓搓腰背,都有助于養腎。此外,平日里多吃些羊肉、狗肉、韭菜、龍眼、山藥等補腎的食物,癥狀嚴重的可以根據陽虛、陰虛的不同,選擇金匱腎氣丸或六味地黃丸服用。六字訣中,常念“吹”字音可以緩解腰腿無力、潮熱盜汗、頭暈耳鳴、陽痿早泄等癥狀。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