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養生之道從“體質”開始
欄目分類:中醫養生 發布日期:2016-06-15 瀏覽次數:次
常可聽見病人抱怨體質不好,一不小心就生病,希望中醫師能幫忙調理體質。到底“體質”是什么?中醫中藥能不能改善體質呢?這個問題恐怕也是很多病家的困擾。 網站
談到體質,首先需了解“體質”的定義是什么?所謂的“體質”即指人體的形態和功能,在其生長、發育的過程中所形成的特殊性。而這種特殊性通常決定個人對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及其病機演變的傾向性,甚至對人體壽命的長短也有相當大的影響。如何去判斷自己的體質呢?中醫把人體的體質大略地分為陽盛質、陽虛質、陰虛質、淤血質、氣郁質、痰濕質等六大類。今分述如下:
陽盛質:就是俗稱的火氣大,這類病人通常形體健壯,面色紅潤,很怕熱而且流很多汗,故喜涼飲好吹冷氣,胃口不錯,但常伴有口苦口臭,眼睛較紅,大便秘結或熏臭、小便顏色較深等,常見于青少年及壯年男性。
陽虛質:其特征跟陽盛質相反,即俗稱的虛寒型體質。這類病人有時會虛胖,但臉色通常是蒼白而無光澤;比平常人怕冷,尤其到了冬夜更是四肢冰冷,久久無法入睡。此外這種病人也常感到精神疲憊,大便較軟或容易拉肚子,且易尿頻,尤其是晚上以后小便次數特別多。
陰虛質:即俗稱的虛火型的體質,常見于神經官能癥的病人,即時下流行的“腦神經衰弱癥”。這類病人通常因工作壓力太大或思慮過度,導致形體消瘦,難以入眠,口干舌燥、心煩心悸、頭暈耳鳴、手足心熱,或便秘尿黃等。
淤血質:這類體質也很常見,病人通常血液循環較差,常見這里酸、那里麻,有時甚至會有刺痛或如刀割般的疼痛感覺,主要特征為顏面或身上皮膚黏膜的顏色較為晦暗,而且皮膚干燥、角化過度如魚鱗狀,或身上常有紅縷赤痕,淤斑、腫塊,甚至有出血傾向,婦女月經血塊過多等,皆屬此種體質。
氣郁質:多因長久的情緒壓抑而導致憂郁寡歡,獨自悶悶不樂,心胸有憋氣感,喜嘆息,咽喉有異物感,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激動等情緒失控的現象出現,常見于大家庭的婆媳不和之下的受害者,更年期患者,及慢性咽喉炎的病人。
痰濕質:現代人的飲食富含大量的卡路里,所以造成這類痰濕型的體質相當普遍。這一型的病人常見其形體肥胖,但卻是中看不中用,極易疲勞,常覺得身體有如千斤重而嗜睡;此外還容易關節酸痛、時常腹瀉,皮下長結節(如脂肪瘤),女性還會有白帶過多等現象。
從前面的六項分類,可以判斷自己大概是屬于那一種體質,有些人病情比較復雜,可能同時兼具有好幾種體質。是什么因素造成每個人的體質都不一樣呢?根據中醫的說法,約有十種原因影響體質的形成,分別是:先天稟賦(即遺傳)、地理環境、氣候、飲食營養、精神情志、起居作息、房事、工作與運動、疾病、傷害、藥物的影響、年齡、性別。
以上十種因素造成個人體質的差異性,進而影響每個人對疾病的抵抗力或易感性的不同。比如說,有些人非常不愛惜眼睛,躲在棉被里照手電筒看武俠小說十幾年,也不會近視,有些人則小學時代已近視頗深。又如陽盛質的人喜歡飲冷吹涼,也不會不舒服,而陽虛質的人若也如法炮制,恐怕不一會兒就要鬧胃痛,或感冒了,但也不是說陽盛的人就得天獨厚而不會生病,某些陽盛質的人若吃太多高熱量的食物,如辛辣油炸、補藥,或熱性水果(如荔枝、龍眼),很可能就會流鼻血、生口瘡、長青春痘、大便出血、失眠煩躁等。舉了這些例子只是要告訴大家,不同類型的體質所好發的疾病是不一樣的。
因此,要改善病人的體質,就是針對病人體質上的弱點,給予藥物、食療或特殊的體育鍛煉法(如氣功、外丹功、太極拳等)來矯正其太過或不足之處,即達到中醫的“陰陽平衡”。中醫所強調的“養生”,就是利用體質的可變性,和影響體質形成的后天因素,來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