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云山道教音樂概況
道教音樂2016-06-16
白云山道教音樂被譽為白云神韻,圣境仙樂。明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北京白云觀道士王真壽等,持陜西布政使司貼來白云山總理教務,首次把北京白云觀的道教音樂傳到白云山,因而白云山道教音樂具有古典音樂和宮廷音樂的雙重成份,既古樸典雅,又莊重肅穆。清康熙年間,白云山道士苗太稔云游江南各地,廣集名山道樂,因而,白云山道教音樂又具有婉轉優美、清新秀麗的江南風格。在長期的演出活動中,道士們吸收佛教、晉劇、嗩吶、民歌中的曲調和技巧,形…
-
清水道教音樂的保護與傳承
道教音樂2016-06-16
道教,是產生于中國本土并經過漫長的演化而發展起來的宗教。道教音樂是道教在其所有齋蘸科儀中,為敬天尊神、祈福迎祥,祭祖安魂、超度亡靈,驅鬼降妖、禳災避禍等諸多的法事、道場活動而配合誦經講法、踏罡布斗儀程所使用的宗教音樂。 道教音樂見諸史料的最早記載為北魏時期。唐代是道教音樂受到重視并在宮廷道教活動中使用和推廣的一個轉折。當時的道教音樂在吸收民間音樂、宮廷雅樂、佛教音樂、西域音樂的基礎上得到了全面發展,由單純的打擊樂器鐘…
-
齊云山道教音樂的起源
道教音樂2016-06-16
道教是中國的土宗教,距今已經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其起源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的鬼神崇拜。 東漢時期,張陵奉老子為教祖,尊稱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為主要經典,創立了道教。魏晉時期開始,道教逐漸分化為上層神仙道教和下層民間道教兩個較大的層次。 南北朝時期經過葛洪、寇謙之、陸修靜、陶洪景等人努力和改革,道教成為與佛教并列的中國正統宗教之一。 隋唐時期道教發展十分迅速,涌現了許多道教學者,如孫思邈、成玄英、李榮、王玄覽、司馬…
-
上海白云觀與全真道樂
道教音樂2016-06-16
道教全真派傳入上海地區大約是在元代。據《松江府志》記載:元大德十年,婁縣曾建有長春道院。道院名為長春,當時是為了紀念全真龍門派祖師丘處機(號長春子)而建。至正元年,楊載撰《長春道院記》,其中談到當時的道院住持,為鎮守廣陵的鄭將軍之子鄭君。但自此以后的五百年間,這一地區很少看到有全真道活動的記載。直到清朝同治二年,杭州顯真觀道士王明真,才在上海北門外,新橋朝陽樓(今浙江路北海路附近)創建了全真道觀雷祖殿。 清道光三十年(185…
-
茅山乾元觀道教音樂
道教音樂2016-06-16
乾元觀在茅山北東的青龍山下,近靠金壇市茅麓鎮的仙姑村,現為江蘇省唯一的一所坤道(女道士)修煉場所,是茅山道教歷史上著名的五觀之一。 茅山乾元觀道教音樂經隋唐之興盛,在宋、元二朝又受宮廷的寵幸,距今已有1000多年。乾元觀原為上清派系,自閆祖以后改為全真派,其經韻樂儀也一應俱以全 真十方正韻為主。在明正統年間版《道藏》的《茅山志》以及嘉靖《茅山志合編》中,茅山受皇命所舉行的醮事和醮事的節日次序、唱曲等,甚至醮事所用的法器、 …
-
西安城隍廟鼓樂社介紹
道教音樂2016-06-16
西安鼓樂亦稱長安古樂,是以鼓為主的打擊樂和吹奏樂混合演奏的一個大型器樂樂種。它起源于隋唐,歷經宋、元、明、清,流傳于西安及其周邊的長安、周至、藍田等地, 至今仍完整地保留著傳統的曲目、曲牌、樂器、曲譜及演奏形式。 西安鼓樂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出現了僧、道、俗三個流派及二十余家鼓樂社。在演奏風格上也各有不同,既有宮廷音樂之典雅華麗,也有佛樂、道樂之清幽莊嚴,更有民間音樂之淳樸渾厚。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非物質…
-
全真正韻的興起江浙說
道教音樂2016-06-16
本文作者:任宗權道長 就浙江而言,全國十大洞天,浙江占有三;三十六小洞天,浙江占有十;七十二福地,浙江占十八。而江蘇的茅山道教,在中國道教史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和地位,曾贏得了秦漢神仙府,梁唐宰相家、第一福地,第八洞天等美譽;蘇州玄妙觀更是聞名天下。江浙在道教史上涌現出了一大批著名道士、宗派領袖、思想家,一大批籍貫不是江浙的道教學者、思想家和著名道士也往往長期在江浙傳道、講學。較為顯著的有魏伯陽、葛玄、葛洪、杜子恭、孫恩…
-
邢臺廣宗太平道樂簡介
道教音樂2016-06-16
邢臺市廣宗以保存太平道樂而為國內外學者所關注與重視。太平道樂源于太平道起義,太平道樂即是在起義的輿論發動和起義過程中形成的。東漢末年,巨鹿郡人張角為推翻漢家王朝,以《太平經》為經典教義而創立太平道,于公元184年發動舉世聞名的黃巾起義。張角將自己的思想主張和對神的祈禱一起編成經文,讓徒眾誦讀。在眾多道徒詠誦經文過程中便形成了一種詠誦韻律經樂。經樂曲調一般起伏不大,旋律線條平穩,氣氛莊嚴、肅穆,這是太平道樂的最初形式。后…
-
富含道教因素的地方戲曲--太和清音
道教音樂2016-06-16
太和清音,歷史悠久。據《清音箏譜》記載:元初明末,潁州泉河南岸有一玄壇法師,學識淵博,且精通音律。他性喜弦歌,尤以琴箏為長,終日研習,寒暑不輟,吟唱出一種旋律作為曲歌,日與眾徒彈唱自娛。因其曲調清雅悠揚,故名清音。 清代中葉,清音流傳到太和,民間出現了自發性組織清音會,平時約定十天半月一會,每逢婚壽、開業等喜事再集中演唱。演唱多在客廳或庭院中,演唱者圍桌而坐,各執樂器,各任一角,邊彈邊唱,自娛自樂。 1954年,太和縣文…
-
歷史久遠的廣成韻
道教音樂2016-06-16
廣成韻為唐代高道杜光庭創作于四川青城山。青城山是道教的發祥地之一,道教將其列為十大洞天中的第五洞天,名寶仙九室洞天。東漢時期張道陵天師在蜀中鶴鳴山創立道教,鄰近的青城山即是他傳教的主要地區。自漢至今,青城山道脈繁衍,千年不衰。其間高道輩出,如晉代范長生,深得蜀人敬重,被割據成都的李雄拜為丞相;隋代趙昱,被朝廷拜為嘉州太守,在任時曾入水斬蛟,州人事為神明。 隋唐時期,隨著成都地區道教的興盛,宮觀興建形成高潮。除原有增飾…
熱門排行
道教唯美音樂 《福生無量天尊》
類別:道教音樂
劉紅教授帶你看懂第十五屆道教音樂匯演
類別:道教音樂
冷夜靜思
類別:道教音樂
道教音樂
類別:道教音樂
龍虎山一絕:正一天師道音樂
類別:道教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