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乾元觀道教音樂
欄目分類:道教音樂 發布日期:2016-06-16 瀏覽次數:次
乾元觀在茅山北東的青龍山下,近靠金壇市茅麓鎮的仙姑村,現為江蘇省唯一的一所坤道(女道士)修煉場所,是茅山道教歷史上著名的五觀”之一。
茅山乾元觀道教音樂經隋唐之興盛,在宋、元二朝又受宮廷的寵幸,距今已有1000多年。乾元觀原為上清派系,自閆祖以后改為全真派,其經韻樂儀也一應俱以全 真十方正韻為主。在明正統年間版《道藏》的《茅山志》以及嘉靖《茅山志合編》中,茅山受皇命所舉行的醮事和醮事的節日次序、唱曲等,甚至醮事所用的法器、 樂器、演唱和演奏人員配備等,都有較為詳細的記錄。其初傳,是以笙、簫、管、笛、三弦、琵琶等六大件器樂為主,后來逐步演變增加器種,現乾元觀經樂隊在原 有基礎上增配了揚琴、古箏、二胡、中胡、低音大胡等,有些器種還配備雙人或四人,同時增加了系列打擊樂器,形成了器樂、打擊樂和聲樂3大部分。
茅山乾元觀道教音樂有3大特性:
其一,氣氛色彩濃烈——音樂系列中的虛空、清遠、莊嚴、深沉、古樸、典雅等表現分明,如法事的步虛”和蕩穢”中,信徒們臆想的時空場景,已經步入清靜莊嚴的憚場,蕩滌污穢,開始叩拜神靈,此時音樂大都采用節奏緩慢、古老莊重的曲牌,氣氛震懾人心,令人肅然起敬。
其 二,虛幻莫測玄妙——道家講究玄”學,許多道意教義深奧莫測,撲朔迷離,令人似懂非懂,似清非清。全部經文都是古詞賦,八古文,四言、五言、五言、七 言、九言、四六句都有。許多道家術語用字古僻,令人費解,這些經文配上纏綿曲折、娓婉動聽的音樂,再加上誦經者并不十分講究口齒清晰和字正腔圓,自然使人 感覺時現玄妙虛幻了。
其三,具有寓教功能——道家在做陰、陽法事時吹拉彈唱,對于信徒而言,自然是深受熏陶,虔心懺悔。而優美的道教音樂,對于圍觀群眾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道家當然也以此來達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乾元觀道教音樂頻繁參加海內外大法會和各類法務、道教活動,9次出訪東南亞,其獨特的道教音樂魅力形成了廣泛影響。
乾 元觀道教音樂的韻腔不同于茅山的正一派,系全真龍門派坤道。它既充滿全真道的音樂韻味,又含有一定量的正一派道教音樂成分,同時也吸收了民間音樂江南絲竹 的精華和戲劇音樂的元素,虛幻玄妙,古樸典雅,堪稱民間音樂和諸多道教音樂派系中的一朵奇葩。傳承和保護好乾元觀道教音樂,對研究茅山道教文化及其音樂體 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