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道貴德 尊重歷史[三國南北朝]
道教人物2017-06-26
道歷四千余年,全真道作為當前道教的主流門派之一。金庸曾因《神雕俠侶》等將全真道推上銀幕,而為人所熟知。然而,金庸筆下的全真道長大凡性格狂躁、本事平庸,與道教提倡的清心寡欲、清靜無為的思想大相徑庭。特別是,他將掌管天下出家人的邱真人高徒、全真第六代掌教尹志平塑造成一個對小龍女一廂情愿病態單戀的花癡,并在小龍女被點穴道不能行動時對其大肆其奸。 如此丑化道教祖師的行徑,很多高道大德也開始聲討金庸,為祖師平冤,還原道教歷史。…
-
道教人物--葛玄[三國南北朝]
道教人物2017-06-26
葛玄(164~244)為三國吳人,葛洪從祖。字孝先。人稱太極葛仙翁。本瑯琊人,后遷丹陽句容。高祖廬為漢驃騎大將軍,封下邳侯,祖矩仕漢為黃門侍郎,父德儒歷大鴻臚登尚書,素奉道法。故葛玄出身宦族名門。自幼好學,博覽五經,十五六歲名震江左。性喜老、莊之說,不愿仕進。后入天臺赤城山修煉,遇左元放得受《白虎七變經》《太清九鼎金液丹經》《三元真一妙經》等,后遨游山川,周旋于括蒼、南岳、羅浮諸山。后漢室傾覆,三國戰亂,于是刪集《靈寶經誥…
-
長眠于鳳凰山麓的道教之祖[先秦秦漢]
道教人物2017-06-26
在分水百歲坊村的鳳凰山麓,曾經有一座古墓。這座古墓的主人就是赫赫有名的中國傳統宗教道教的創立者張道陵的父親張大順。這位張大順,被譽為道教之祖,他是張道陵的父親。姓張名翳,字大順,曾在天目山居住并修行,號桐柏真人,也被尊為天師。張道陵就是在漢光武帝進武十年生于天目山的。隨著時間的推逝,如今古墓已不復存,只留下流傳千載的神秘故事。 張道陵,名傳千古的道教創立者 正如前面所說,道教的思想遠在張道陵之前就已經在華夏大地上流傳…
-
金庸還尹志平一個清白[三國南北朝]
道教人物2017-06-26
歷史上的尹志平,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大家都知道小說不足信,可是小說的形象往往比事實更深入人心。加之近日網絡又出現低俗不堪的惡搞劇詆毀辱沒這位全真祖師,頭上三尺有神明,歷史真相必須為更多人所知。望諸位網友廣布正見,隨手轉發,無量功德。 金庸先生澄清 歷史與小說不同 金老爺子常常提醒讀者諸君此為小說家言,史學家不必深究,一位自稱青城派俗家弟子的道教研究生,就《神雕俠侶》所描寫的尹志平玷污小龍女一事忿然抗議,并詢問如何消除《…
-
葛洪:這個道士不尋常[三國南北朝]
道教人物2017-06-26
葛洪284年生于江蘇省句容縣,家中原為吳國世族。13歲時喪父,家境漸貧。他以砍柴所得,換回紙筆,在勞作之余抄書學習,常至深夜。鄉人因而稱其為抱樸之士,他遂以抱樸子為號。葛洪性格內向,不善交游,只閉門讀書,涉獵甚廣。 葛洪一生著述頗豐,《抱樸子》是其代表作。該書分內、外兩篇。內篇20卷,論述神仙方藥、養生延年、禳邪卻禍之事,總結晉代前的神仙方術,包含守一、行氣、導引等,為醫藥學積累了寶貴的資料;外篇50卷,論述人間得失、世事臧否…
-
漢文帝“妙用”道家智慧:謙卑下位 獲得皇位[先秦秦漢]
道教人物2017-06-26
道家思想問世后,便對政治、養生、思維等產生影響。漢文帝以力量薄弱的藩王身份繼位,初登皇位常戰戰栗栗,恐事之不終,而黃老學卑弱以自恃以弱勝強的特點適合他蓋力不能取,而以智取的特點,被其奉為南面君人之術。 無欲無爭 保全性命 漢文帝與景帝父子兩代都采用了黃老道家學說。首先這與他們的家教有很大關系。漢文帝與漢景帝的母親,都喜好《道德經》而深受其影響,在母親們的教育理念下,道家思想成為文景二帝治國思想的主要來源。時代環境對于道…
-
一帶一路的先行者——張騫[先秦秦漢]
道教人物2017-06-26
聞道尋源使,從此天路回。牽豬去幾許?宛馬至今來。這是唐代詩人杜甫,安史之亂中避難秦州(今甘肅天水)時,寫下的一首詩。詩中所歌頌的尋源使,就是西漢的張騫。在中國歷史上,張騫通西域的故事,早巳家喻戶曉,并帶上了某些神話色彩。民間傳說,張騫奉漢武帝之命,開通西域,曾到了西天的黃河源頭,會見牛郎和織女,帶回了天馬。時逢 戰亂,國社動蕩,人民流離,憂國憂民的詩人站在中西古道上,不禁想起這位鑿空西域,遠播國威,造福后世的名臣。 時勢…
-
張陵開創正一盟威道[先秦秦漢]
道教人物2017-06-25
東漢順帝時(126144年),張陵于蜀郡鶴鳴山(今四川大邑縣境內)創立了正一盟威道。 張陵,字輔漢,沛國豐邑(今江蘇豐縣)人。據道書載:本為太學學生,博采五經,好神鬼事。早年曾舉為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在巴蜀任過江州(今重慶)令,后來悟通仕途沉浮,無益于年命,便辭官隱居于邙山(今河南洛陽北),學長生之道。朝廷多次征召做官,皆不從命。 東漢順帝(126144年)時,張陵聞蜀地多名山,民風淳厚,易于教化,于是攜弟子入蜀,居住在鶴鳴山(又名鵠山)修道…
-
先秦時代道教代表人物[先秦秦漢]
道教人物2017-06-25
老子 道教尊奉為道祖。據西漢司馬遷《史記》記載,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署名西漢劉向著的《列仙傳》則說老子字伯陽,陳國人。道教認為,聃和伯陽都是老子的字。至于其籍貫,或屬之陳國,或屬之楚國,這兩種說法并不沖突,苦縣本屬陳國,后來陳國為楚國所滅,故苦縣又屬楚國。 關于老子的出生年代,《史記》未載,只記孔子曾向他問禮。《列仙傳》載老子生于殷時。道教典籍,如唐末杜光庭的《道德真經廣圣義》、北宋賈善翔的《…
-
太平道創始人張角[先秦秦漢]
道教人物2017-06-25
張角(140-184),鉅鹿(今河北寧晉縣)人,黃巾起義軍首領,太平道創始人。張角早年信奉黃老學說,對在漢代十分流行的讖緯之學也深有研究,對民間醫術 、巫術也很熟悉。 建寧年間(168-172),他帶著兩個弟弟,首先在災情特別嚴重的冀州一帶開始傳教活動。靈帝熹平年間(172-178),他在大量招收學生、培養弟子、吸收徒眾的基礎上,創立了太平道。 太平道為我國道教的早期教派之一,以推翻腐朽沒落的東漢王朝、建立太平社會為己任。其主要特征是以《太平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