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茅山法主 王遠知[隋唐五代]
道教人物2017-06-24
在中國道教史上,道教能久傳不衰的,多系道士與上層社會有聯系,尤其是與朝廷,上至皇帝下至朝臣的關系密切。王遠知受重于隋煬帝,又受重于唐高祖和唐太宗,使偏傳江南的茅山宗,盛傳中原,經久不衰落,王遠知開其先,潘師正、司馬承禎踵其后,尊道貴德,名垂史冊,可使后人借鑒。 一 從名師隱茅山 聞名陳朝 王遠知,又名遠智,字廣德,祖籍王郎王邪臨沂,后遷揚州,遂為揚州人。其父曇選,南朝陳時的車騎將軍揚州刺史。其外祖濟陽丁超,南朝梁時的駕…
-
唐代道士鄧紫陽[隋唐五代]
道教人物2017-06-24
鄧紫陽是唐開元年間道士,江西南城縣人,初隱麻姑山。性情剛毅,很有學問,自負有濟世之才,就是得不到當朝的重用,因此便遨游名山大川,寄跡于山水之間。到南岳時,訪南岳朱陵洞天,又拜謁道家福地青玉壇和光天壇,遇到南岳名道鄧真人,拜鄧真人為師,經鄧真人的傳授和他自己的真誠修煉,得到了道家的真諦。 鄧紫陽在南岳人道后,又在各靈山仙境拜訪了一番,之后就回家省親,在回家的路上,得到一把神劍,又因為他每在山壑行程或在溪邊休息時,總是念…
-
王玄覽[隋唐五代]
道教人物2017-06-24
在中國道教史上,出現過不少異人和奇人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特異功能。王玄覽就是這樣的一種人。 王玄覽入道前,以特異功能聞名鄉里;入道后,以著書立說,弘揚道教。名達朝廷,所以,身位皇帝的武則天,想從他那里得到實惠,特意召見他。 一 顯特異 無師自通 王玄覽,俗名暉,法名玄覽,廣漢綿竹(今四川綿竹)人。其先祖自晉朝末年,從并州(今山西太原)遷到綿竹,遂為綿竹人。 王玄覽十五歲時,有一天,忽發奇想,一個人獨居靜室,不和群眾搭話。…
-
弘揚道教南岳天臺派的閭丘方遠[隋唐五代]
道教人物2017-06-24
閭丘方遠(?~902)為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字大方,舒州宿松(今屬安徽)人,年十六,通經史,學《易》于廬山陳元晤,二十九歲,問大丹于香林左元澤,復詣仙都山隱真巖事劉處靜,學修真出世之術。三十四歲受法箓于天臺山玉霄宮葉藏質。據稱得真文秘訣。方遠在守一行氣之暇,篤好子史群書,常自言葛稚川、陶貞白吾之師友也。銓《太平經》為三十篇,備盡樞要,將卷帙浩繁之《太平經》(一百七十卷)精選節錄為簡明讀本,名之曰《太平經鈔》。唐景福二年(…
-
唐末五代著名道士真一子彭曉[隋唐五代]
道教人物2017-06-24
彭曉(?~954)為唐末五代著名道士。本姓程,字秀川,號 真一子,西蜀永康人。少好修煉,與擊竹子何五云善。五代后蜀時,明經登第,遷金堂令。 據傳遇異人得丹訣,修煉于縣內飛鶴山,自稱昌利化(二十四治之一)飛鶴山真一子 。常以篆符為人治病,號鐵扇符。能長嘯,為鸞鳳聲。蜀主孟昶屢召,問以長生久視 之道,曉曰:以仁義治國,名如堯舜,萬古不死,長生之道也。①昶善其言 ,以為朝散郎、守尚書祠部員外郎、賜紫金魚袋。 彭曉倡導性、命雙修,在…
-
兩街道門都教授博士趙歸真[隋唐五代]
道教人物2017-06-24
趙歸真(?~846)為唐代道士。曾在敬 宗朝(825~826)充兩街道門都教授博士,出入宮掖,人呼趙煉師。向敬宗說以神仙 之術,宜訪求異人以師其道。①武宗好道術修攝之事,對趙歸真更為寵信。據《舊唐 書武宗本紀》載:開成五年(840)九月,武宗初即位,便召道士趙歸真等八十一人 入禁中,修金箓道場,武宗到三殿,于九天壇親受法箓。 右拾遺 王哲上疏,言王業之初,不宜崇信過當,但疏奏不??會昌元年(841)六月, 武宗以衡山道士劉玄靖為銀青光祿…
-
《玄微論》作者唐代著名道士薛幽棲[隋唐五代]
道教人物2017-06-24
薛幽棲為唐代著名道士。蒲州寶鼎(今山西榮河縣)人。 生卒年不詳。約活動于開元、天寶間。《歷世真仙體道通鑒》云:性沉靜,有敏 識卓見。修舉業之暇,好聞方外事。唐開元(713~741)中,及進士第,年始弱冠。調官陵 郡尉,秩未滿,有林泉之興,遂拂衣去服,出游四川青城、峨眉,后又赴鶴鳴山,訪漢天師 治所。天寶(742~755)初,復游南岳,卜棲真之地,乃晦其名氏,修行于五老峰之下。《 三洞群仙錄》卷十一引《高道傳》曰:其于三洞經教,靡不該…
-
唐代玄派代表任真子李榮[隋唐五代]
道教人物2017-06-24
李榮為唐初著名道教學者。道號任真子,綿州巴西人(今四 川綿陽市)。唐代道教重玄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生卒年不詳,約活動于唐高宗(650~683) 時。近人蒙文通疑其為成玄英的弟子。①關于他的籍貫,有這樣幾條材料可資佐證。 一是他自稱蜀人:榮在蜀日,已聞師名;道門英秀,蜀郡李榮 。二是佛徒斥其為區區蜀地老,竊號道門英。②三是《綿陽縣志》卷 七引舊志說:唐駙馬蔣曜登富樂山別李道士榮詩。該詩收入《全唐詩》卷八百八十二,作者 為薛曜,題名…
-
四明狂客賀知章[隋唐五代]
道教人物2017-06-24
賀知章(659744),字季真,號四明狂客,唐越州會稽 永興(今浙江杭州市蕭山區)人,早年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少時即以詩文知名。唐武后證 圣元年(695)中進士,初授國子四門博士,后遷太常博士。開元十年(722),由麗正殿修書使 張說推薦入該殿書院,參與撰修《六典》、《文纂》等書,未成,轉官太常少卿。十三年為 禮部侍郎、集賢院學士。后調任太子右庶子、侍讀、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賓客、銀 青光祿大夫右庶子、侍讀、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
-
內丹學家——朗然子[隋唐五代]
道教人物2017-06-24
道教內外丹,自東漢以降,都有修煉,至唐代,外丹煉制己達高峰 ,不過幾位唐帝服食暴亡之后,外丹大受其挫。道教學者始轉重內丹,唐末以來,內丹大成 者有鐘離權、呂洞賓、陳摶等人,他們都有著作傳世,下開宋、金道教內丹學派。 朗 然子承繼內丹,在洛陽通充觀修煉大成,有《悟真詩》三十首傳世。至金大定年間七 真之一的譚長真住持通充觀(時稱朝元宮)前后十二年,亦修煉內丹有成,有《水云 集》傳世。 一 棄仕途舉人出家 重煉養洛陽修道 劉希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