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松雪道人”[宋元時期]
欄目分類:道教人物 發布日期:2017-06-25 瀏覽次數:次
趙孟頫 (fǔ),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水晶宮道人,公元1254-1322年,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元代著名書畫家。
據史書記載,趙孟頫為宋室后裔(yì),南宋滅亡后,他便歸隱鄉里,常與道士于山水之間游,或談玄論道、或揮毫遣性,過著與世無爭的寧靜生活。后來元世祖聞其名,招至入宮,贊賞他的才貌,驚呼為“神仙中人”。之后又得到了成宗、仁宗的重用,曾一度成為兵部郎中、榮祿大夫等。但也多受他人排擠,常有人冷嘲熱諷的說他是前朝遺老、宋之貴人。趙孟頫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的。
趙孟頫一生信奉道教,喜讀“老莊”之微言,并與著名道士吳全節、張留孫等交往甚厚,故養成一種處世豁達、超然、與世無爭的平淡性格。遂處逆境但也悠然,常把時間用在書畫藝術上,不與俗人計較個中得失。體現出了道家的“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處世風格。
趙孟頫的藝術信念,堅持并鐘情于魏晉“竹林七賢”的返樸歸真;崇尚王羲之筆墨的“瀟灑更清真,落筆奔騰思人神”的藝術風格。通過追求魏晉情懷這一途徑,既表達了他的滄桑之感,又寄托了他對漢民族傳統文化的深切感情。
趙孟頫的書畫藝術在中國藝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據《元史》說:“孟頫篆籀(zhòu)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元代鮮于樞在《困學齋集》中說:“子昂篆,隸、真、行、草為當代第一。”其書風特點遒勁、飄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世稱“趙體”。并與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同譽為楷書“四大家”。他的書法作品以行楷居多,現存的主要有《赤壁賦》、《六體千字文》、《歸去來兮辭》、《玄妙觀重修山門記》、《洛神賦》、《蘭亭十三跋》、《道德經》等。他的繪畫作品則以《幼輿丘壑圖》、《秋郊飲馬圖》、《百駿圖》,《趙氏三世人馬圖》等為最。
趙孟頫深受“道法自然”思想的影響,以至于影響到了他的書法和繪畫的藝術和風格。同時他的這一風格又不僅主宰了整個元代藝術思想,而且還直接影響到了明代前中期書法和繪畫的發展。1987年,國際天文學會以他的名字,命名了水星環形山,以紀念他對人類文化作出的重大貢獻。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