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宮高道閔小艮[明清時期]
欄目分類:道教人物 發(fā)布日期:2017-06-23 瀏覽次數(shù):次
閔小艮(1758—1836),名苕蒪,字補之,一字小艮,道名一得,又自號懶云子,清中葉浙江金蓋山人,道教龍門派第十一代宗師。
閔小艮年幼時體弱多病,后于浙西天臺山桐柏宮拜道士高東籬為師,學習服食導引之法,以求治病強身。高東籬名清昱,全真龍門派第十代律師(律師指正式受過道教戒律的道士),曾任臺灣觀察,八十歲從師周太朗學道,住天臺山桐伯宮主持,享年一百四十歲,其弟子著名者沈太虛(沈輕云)、閔小艮。沈太虛是高東籬的首座弟子,得高東籬之真?zhèn)鳎瑢W識淵博。高東籬律師去世時,閔小艮年方弱冠,奉東籬之命從學于沈太虛,兄事實師事也,所以小艮真正的師承應該是沈太虛真人。
閔小艮年長后中科舉,步入仕途,但小艮淡泊名利,潛心修道。足跡踏遍吳楚燕趙之間,參師訪道,結(jié)交了很多道門高人,如黃守中、白馬李、金蓬頭等,這些人大都是龍門派西竺心宗諸師。所謂龍門西竺心宗,是雞足道者黃守中所創(chuàng),守中原名野者闥婆,北印度人,清順治年間入京師白云觀拜入龍門七代王常月真人門下(王常月字昆陽, 為龍門派著名律師,伍沖虛為其弟子)。常月賜名黃守中。守中精于斗法,長住云南雞足山, 故稱雞足道者。小艮于乾隆末年入云南雞足山拜謁黃守中,傳給守中龍門三大戒,而守中則將斗法傳授給小艮,小艮纂有《大梵先天梵音斗法》十二卷傳世,即是守中之所傳。沈太虛羽化后,小艮接講金蓋山純陽宮,著書立說,宣揚三教同修之理,廣收門徒,闡揚大道,盛極一時,形成流派。其門人著名者有薛陽桂、閔陽林、蔡陽倪等。因其學說獨具特色,自成一家,故后人將其稱之為金蓋山閔派。
閔小艮晚年修養(yǎng)更臻精純,語默無非至道,起居純是天機,所至禽畜互乳,草樹交芳,善氣所敷,動植胥化,得中得位育之道焉。小艮羽化于道光丙申年(1836),享年七十九歲。
主要著作有:《古書隱樓藏書》二十八種、《大梵先天梵音斗法》十二卷、《金蓋心燈》八卷、《還源編闡微》、《道藏續(xù)編》等、《養(yǎng)生十三則闡微》、《三尼醫(yī)世說述》、《修真辨難參證》、《泄天機》、《如是我聞》、《上品丹法節(jié)次》
來源中國道家養(yǎng)生網(wǎng)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