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桐柏宮高道閔小艮[明清時期]
道教人物2017-06-23
閔小艮(17581836),名苕蒪,字補之,一字小艮,道名一得,又自號懶云子,清中葉浙江金蓋山人,道教龍門派第十一代宗師。 閔小艮年幼時體弱多病,后于浙西天臺山桐柏宮拜道士高東籬為師,學習服食導引之法,以求治病強身。高東籬名清昱,全真龍門派第十代律師(律師指正式受過道教戒律的道士),曾任臺灣觀察,八十歲從師周太朗學道,住天臺山桐伯宮主持,享年一百四十歲,其弟子著名者沈太虛(沈輕云)、閔小艮。沈太虛是高東籬的首座弟子,得高東籬之真傳…
-
還陽真人郭靜中[明清時期]
道教人物2017-06-23
博主按:明末全真龍門派第五代道士郭靜中與其弟子龍門第六代傅真山(傅青主)在現有的《道教史》中鮮有提及,而傅山在明末清初有著非常大的影響,通過對這一支龍門道派的考察也可對研究龍門派的形成與在明代的傳播提供線索,不應為治道史者所忽略,故匯集兩文,以作參考。 還陽子姓郭名靜中,河南修武人。嘉靖己未年生。方髫時,夜夢驅龍為行雨狀。及長則厭薄世故,慨然欲與安期黃石游。遂棄家,去過華陰,遇異人劉,授以金丹之術兼傳五雷法。由是還陽…
-
凈明六祖劉淵然[明清時期]
道教人物2017-06-23
劉淵然(1351~1432)為明代著名道士。號體玄子。其先蕭縣(今屬安徽)人,祖父伯成,任贛州路總管,遂家贛縣(今屬江西)。年十六為道士,受符法于胡、張二師,復師趙宜真。《逍遙山萬壽宮》卷五稱,劉淵然每與同輩處,語及修行,輒舉忠孝為本。趙宜真甚為贊賞,乃攜之歸金精山,授以玉清宗教玉宸黃箓。《龍泉觀長春真人祠記》稱其能呼召風雷,役治鬼物,濟拔幽顯,立有應驗。既而又受金火返還大丹之訣,棲神煉氣,玄悟超然。洪武二十六年(1303),…
-
護教真人耿義蘭[明清時期]
道教人物2017-06-23
嶗山太清宮三皇殿西廂扶教真人神像…
-
清代內丹學家黃元吉[明清時期]
道教人物2017-06-23
黃元吉,名裳,字元吉,一說號元吉,江西省豐城縣人,生平不詳,清朝時曾在四川富順樂育堂傳授內丹訣法,由門下弟子筆錄并編纂成《道德經講義》、《樂育堂語錄》、《道門語要》三書留傳于世。據傳尚有《玄宗口訣》、《醒心經注》、《求心經注》等書,惜已難于搜求。 黃元吉學際天人,修養工夫又達到金液還丹的高深境界,他以精深的學養透徹闡發道的全體大用,將內圣外王之學和千古口口相傳的返本還原之法融為一爐,宣泄于《道德經講義》之中。《樂育堂…
-
第五十代天師張國祥[明清時期]
道教人物2017-06-23
張國祥 ,字文征,號心湛,永緒知從子也。生有異姿,紺眉碧瞳,氣宇軼塵表。明神宗萬歷五年(公元一五七七年)襲爵,赴京陛見,上優加禮遇,御書宗傳字額賜之,并錫以玉顆宗傳之印,暨元壇?C硌┮哉擠崮輳κ毖┙擔洗笤茫徒鴯謨翊⒋吐∽諉磐庵狽俊S中蘩沓旃詿偷冢檎嬡爍睿鈧計告飴磯嘉拘還洌遠ü煺蘋槭攏擦裰眩こ瞿卩?明萬歷二十九年(公元一六0一年)七月二十九日;命給公爵朝祭服,仍準常用…
-
道教第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明清時期]
道教人物2017-06-23
張宇初(1359 -1410),為明代正一派道士,歷代天師中最博學者之一。有道門碩儒之稱。道教第四十三代天師。字子墻,別號耆山 。正常之子,幼時聰穎持重,長而學識淵博。洪武十三年(1380)授正一嗣教道合無為闡祖光范大真人,領道教事。二月,特召入朝,勉勵修節以格神明,誥封其母包氏為 清虛沖素妙善玄君,命建齋設醮于(南京)紫金山和神樂觀。庚午年(1390)入覲,降敕重建大 上清宮。洪武二十四年(1391)旨諭禁私出符篆,賜龍虎山天師正一玄壇印,以俾關防…
-
內丹丹法西派始祖――李涵虛[明清時期]
道教人物2017-06-22
李涵虛,四川省樂山市市中區茅橋鎮凌云鄉李家灣村人,原名元植 ,于峨眉山遇呂洞賓及張三豐二仙,授以大道,得丹法秘要,于清咸豐六年(公元1856年)成 道,乃改名西月,字涵虛,號長乙山人,又稱圓嶠外史。 李涵虛,樂山儒生。其故居旁有李家河,書舍鄰其河邊。此河道窄淺,舟輯不通。一夜明月,李偕友散步 其處,見溪中一漁舟,有老翁對月仰臥而歌。李默記此地應無漁人,何來此翁?因與友人同到 尊長那里去,問答間知非常人,遂邀至館師事之。居年余,…
-
漢中張良廟第一任方丈任永真[明清時期]
道教人物2017-06-22
任永真,原名起美,遼寧(今遼寧省)鐵嶺人,生于戊午(嘉慶三年,1798)冬月初一戌時,至道光十九年(1839)時年41歲。原系香山華山派道徒。自 幼聰明多智,貌美清秀,語通玄妙,好道出家,最早訪道于京都南極宮以仁貴為師,后又改投白云觀從教智為師。按《任永真墓志碑》說:任于京都白云觀繼龍門玄 都律壇接法,原為十九代任圓真,號信陽(子),后改名永真為龍門派第十八代。數年以后學益深,道益進,于道光六年(1826)在白云觀受戒。后涉歷 四海,遍游名山…
-
清代四品龍虎山提點婁近垣[明清時期]
道教人物2017-06-22
婁近垣( 公元1689 - 1776),為清代正一派道士。字朗齋,號三臣又號上清外史。松江婁縣(今上海松江縣境內)人。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八月,封其為妙正真人。乾隆繼位后,封為通議大夫、食三品祿,帶管道錄司印務,住持北京東岳廟。京華冠蓋,競與往返。 婁近垣自幼好道。先后師事楊純一于仁濟觀,周大經于龍虎山學道,習五雷陣法,諸家符秘,成為博符箓道法高妙的道士。是清代唯一能以符箓名世的道士。雍正五年(1727)婁近垣隨第55代天師張錫麟入京,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