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明六祖劉淵然[明清時期]
欄目分類:道教人物 發布日期:2017-06-23 瀏覽次數:次
劉淵然(1351~1432)為明代著名道士。號體玄子。其先蕭縣(今屬安徽)人,祖父伯成,任贛州路總管,遂家贛縣(今屬江西)。年十六為道士,受符法于胡、張二師,復師趙宜真!跺羞b山萬壽宮》卷五稱,劉淵然每與同輩處,語及修行,輒舉忠孝為本。”趙宜真甚為贊賞,乃攜之歸金精山,授以玉清宗教玉宸黃箓!洱埲^長春真人祠記》稱其能呼召風雷,役治鬼物,濟拔幽顯,立有應驗。既而又受金火返還大丹之訣,棲神煉氣,玄悟超然。”洪武二十六年(1303),應召至闕下,試以法術,有驗,賜號高道;命建西山道院于朝天宮以居之。旋受命乘驛傳游廬山,上鄂渚,至武當,召還后,擢任道錄司右正一。永樂(1403~1424)初年,隨駕至北京,遷左正一,與公卿士大夫多相往還。未幾,被謫置龍虎山,尋移滇南龍泉觀,居三載。仁宗洪熙改元(1425),召命還京,賜號沖虛至道玄妙無為光范演教長春真人”,尋賜誥,加莊靜普濟”四字,給二品銀印,與正一真人等,領天下道教。宣德元年(1426),召至內庭,賜法衣、寶劍,進大真人。乃奏請立云南、大理、金齒三道紀司,宣宗從之,命其徒為道紀,闡化南詔。宣德七年(1432)二月,以老乞歸朝天宮西山道院,半年后卒!睹魇贰吩疲簻Y然有道術,為人清靜自守,故為累朝所禮”。后被凈明道尊為第六代祖師。有弟子邵以正,在英、代之世亦受明室尊崇;第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亦從之學道術。
劉淵然在昆明弘揚道教,相傳始于明洪武七年( 1374 年) ,其年創建昆明長春觀( 今昆明市文廟所在地) ,并被敬為道教長春派始祖。
明朝宣德年間( 1426~1435 年) ,宣宗朱瞻基對劉淵然更是寵眷彌厚”,晉其大真人”號,賜法衣寶劍。劉淵然奏請立云南、大理、金齒三道紀司以植其教”[5](P1261) ,更使云南道教聲望大振,促進了云南道教的發展。
明宣德七年( 1432 年) 二月,劉淵然懇以老辭,返回南京朝天宮,宣宗皇帝親自灑翰作《山水圖》,題詩《歌賜長春真人劉淵然歸南京》相送,在歌前還有序曰:長春真人劉淵然,事太 祖皇帝、太宗皇帝、仁宗皇帝,以至于朕,凡歷四朝,闡玄元之妙,著感通之功,攄恭秉誠,老而逾篤。今已耄年,志存閑佚,辭歸南京。朕重其去也。因取孔子仁 智壽樂之旨,援筆作《山水圖》賜之,題詩其端,以寓所以眷厚於老成之意云。”[13](P142)由此可見宣宗對劉淵然眷注甚篤。
劉淵然回到南京后不久病逝于朝天宮,享年82 歲。逝后7 天才入殮,端坐如生[3]。其高徒邵以正命時任道錄司的弟子李希祖,在南京新修長春劉真人祠堂”。昆明龍泉觀內也筑有祠堂( 今黑龍潭碑林) 和衣冠冢,以示懷念。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