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國道教奇人圓通真人聞理樸[近現代時期]
道教人物2017-06-22
聞理樸(1892~1997),字達之,號文素子,溫州梧埏人。住世106年。曾任溫州平陽東岳觀住持,臺州黃巖大有宮(中國道教第二大洞天)住持和天臺崇道觀(桐柏宮)方丈。 聞理樸天賦異秉,學貫古今,身承三家道脈(道教南宗丹鼎派第11代、武當派第15代、龍門律宗第22代傳人),丹功修為極高,深不可測。是解放前道教界僅有的幾位大方丈之一,道教界尊稱樸道人。是著名的律師,也是民國時期龍門律宗的振興者。 據《平陽縣志》記載:聞理樸具有先天異質,左手…
-
青城山常道觀監院彭椿仙[近現代時期]
道教人物2017-06-22
彭椿仙,又名至周,貴州省畢節縣人,生于1883年(清光緒九 年)。少年起即學習儒業,熟讀四書五經及諸子百家著述。20歲時棄文學武,考入云南講武堂 學習軍事。畢業后因不滿清廷腐敗,不愿為之效力,遂由滇入蜀,到成都灌縣青城山常道觀 請求出家入道(當時常道觀監院為何元清道長),拜程明星道長為師傅,為全真派道士。彭椿 仙學道刻苦,辛勤勞作,待人誠懇,持戒精嚴,深為道眾所敬重,三年后即被道眾推選為常 道觀住持。 …
-
龍華宮監院張禮矩大煉師[近現代時期]
道教人物2017-06-22
…
-
青島道教協會前任會長匡常修[近現代時期]
道教人物2017-06-22
嶗山,自五代殘唐起,僧人云集,名道迭起,代不乏人,昔有華蓋老仙劉若拙、真人丘處機等數以千百計道教大師,各領風騷,肇基于前;今有道長匡常修,道業深邃,繼踵于后。 匡常修生前任青島嶗山太清宮住持,還身兼中國道教協會理事、山東道教協會副會長、青島市道教協會會長、中國氣功科學研究會理事、北京大學武術氣功學會第一名譽會長、青島市氣功科學研究會顧問、山東省政協委員、青島市政協委員、青島市人大代表等數職,愛國愛教,傳經講學,弘揚武…
-
一代內丹宗師劉名瑞道長[近現代時期]
道教人物2017-06-22
劉名瑞 (18391933) 順天府宛平縣人。字琇峰,號盼蟾子,別號敲蹻道人。《南無道派宗譜》載:名瑞自幼疾病纏身,家運坎坷。弱冠,父母雙亡,自竭苦志。及壯歲,參入軍伍。因軍功,職賞部廳隊官。因公務至江南沛縣,遇友人,賜以丹經,因感嘆世事浮沉,遂棄職歸山,隱遁玄門,皈依全真教南無派。得南無派十九代高道甄有虛傳授大丹性命,河洛易數之道。又于京師得柳華陽仙師傳仙佛秘旨。著有《敲蹻洞章》、《盤熻易考》、《道源精微》行世。力主三教貫通…
-
道教學術研究者易心瑩[近現代時期]
道教人物2017-06-22
中國道教協會前副會長易心瑩,少時在家讀私塾,受其老師影響,立下學道的念頭。他1913年獨自來青城山觀里做雜活,最初擔任司爐燒水,為游人當向導等。后來,易心瑩拜常道觀道士魏至齡(松遐)為師,法名理輪,正式皈依道教,后為全真龍門派丹臺碧洞宗第二十二代。住持彭椿仙為培養道徒文化,將他送往本山朝陽庵吳君可門下學《五經》,通讀《云笈七簽》。 1926年,著名學者顏楷來青城山,見易心瑩勤學好問,將他收入成都崇德書院深造,攻讀儒家經史。易…
-
巴蜀真人朱智涵道長[近現代時期]
道教人物2017-06-22
朱智涵 Zhu Zhihan (1873~1973)名永才,幼年入道門后得道號智涵,世人敬稱他為智涵子居中江六十余年間,鄉里以其和藹可親,昵稱他朱老道。先生生于清朝同治癸酉年(公元1873年)七月十四日,逝于新中國癸丑年(1973年)八月十三日,享年一百歲。他是一位平生為道而武技超群,生途坎坷而武德超焯名震全川的武林教師前輩。 絕途逢生 萬里求技 朱智涵先生祖籍山東泰安,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山東大旱,餓殍啟蒙地,先生一家十一口人,僅他一人幸存。…
-
武當內家宗師徐本善道長[近現代時期]
道教人物2017-06-22
徐本善(1860-1932),號偉樵,道號乾乙真人,杞縣人。少時曾隨父朝拜武當山,謁遇真宮,武當山氣象萬千的景色,金碧輝煌的建筑,精湛絕世的拳術使他為之傾倒,遂起棄世出 …
-
近代玄門高道——房理家[近現代時期]
道教人物2017-06-22
房理家真人,原名房允典,祖籍山東省長山縣(即今天的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道名房理家,字春雨,號鐵道人。 清朝光緒二十年(即公元1900年),山東省長山縣大旱,房允典全家逃荒到安徽省宿縣。光緒二十九年 (1903年),他出生于安徽省宿縣城東門里(即現在的安徽省宿州市城內)。十年之后,房允典及其全家又返回山東省長山縣。他曾進入長山縣高等小學校讀書,后因家境貧困而中途輟學。此后在機房、雜貨店、醬園等處做工之余,他好學進取,勤讀詩書。2…
-
洛陽市上清官主持師維新道長[近現代時期]
道教人物2017-06-22
師維新(1914-1989)原名師修,河南偃師縣人,南無派第二十九代傳人。洛陽市上清官主持。中國道教協會理事,省人民代表,洛陽市政協委員,河南省道教協會會長。幼家貧,9歲入上清宮拜住持郭得祿為師。1931年張德祿去世后,師維新即主持上清官廟務。師勤奮好學,為深學道教知識,繼承道教事業,1936年到道教名觀西安市八仙庵學道,三年后,又到漢中張良廟(留侯祠)學道,到1934年結業返回洛陽上清官。師精通誦經要術,融貫十方韻調,誦背多種經卷,嫻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