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道讀經會】回到父母未生前的那個真我
玄門講經2017-06-20
文/陳景展 《外日用妙經》云:“靜常安,儉常足”。這兩句也是對應的。守靜者能常安,修道的本就在于修身,修身的本就在乎一個靜字。這個靜不是我們日常所謂的寧靜、安靜,而是指的一念不起。能夠復歸于元始,復歸于陰陽之前,五行不到處、父母未生前的那個真我。 做個良醫去治理一個國家也定是個良相,運籌帷幄之中。(資料圖 圖源網絡) 所謂的民其實就是“”,所謂的國就是“身”。 我們看《道德經》有很多關于這樣的理論,河上公祖師認為《道德經…
-
早期天師道最重要的工作KPI:誅符伐廟與盟威清約
玄門講經2017-06-20
文/ 萬景元 太奇怪了,天師道道士燒了楊郎廟! 南朝劉敬叔《異苑》中記載有這么一個故事: 剡縣西鄉有楊郎廟,縣有一人先事之,后就祭酒侯求入大道。遇譙郡樓無隴詣,共至神舍,燒神座器服,無隴乞將一扇。經歲,無隴聞有乘馬人呼樓無隴數四聲,云:“汝故不還楊明府扇耶?”言畢回騎而去,隴遂得痿病死。 說是,剡縣有個人本來是信奉楊郎的,后來皈依了天師道的祭酒侯褚。侯褚要求這位新皈依的道民,一起去燒掉楊郎廟的神座器服。正好碰到譙郡的樓無…
-
收藏孤本還房貸? 沒有群眾基礎才叫孤本
玄門講經2017-06-20
文/盛克琦 閱讀書籍,不要追求什么秘本、孤本、稀本、抄本等等所謂“誘人”的書籍,這些書中不一定有多少有價值的內容。不如反復閱讀一些很容易購買到,或網絡可以搜索到的丹經道書。這個觀點,或許會有一些道友認同,也或許有一些道友反對,都很正常。 哪些書被稱為“孤本、稀本” 現在一些讀者,確實喜歡追求一些“標注”有“秘本、孤本、稀本、抄本”等字樣的書籍,四處去搜尋,以至高價去購買或高價尋求轉讓。 如果手頭寬裕,工作薪水比較高,經濟…
-
鏡子的功能,不僅僅是臭美那么簡單
玄門講經2017-06-20
古時人們不懂銅鏡物理特點 銅鏡被人們神化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鑄制銅鏡的國家之一。甘肅、青海齊家文化遺址出土的兩枚銅鏡,制作年代都在公元前兩千年左右。 對照這個年代來看古書中“黃帝鑄大鏡十二面,隨月用之”,“黃帝鑄十五鏡……法月滿之數”等傳說,似不能完全視為無稽之談。 從齊家文化到西周時代,銅鏡的制作還較原始,鏡體較小,工藝粗陋,數量有限。春秋戰國以后,銅鏡制作工藝大大提高,鑄造量也迅速增加,再到后來又有鐵鏡出現。盡管如此…
-
【弘道讀經會】人每時每刻都在死亡
玄門講經2017-06-20
文/陳景展 貧下自安 長獲平安 《外日用妙經》經文說,“高知危,滿知溢”。任何一個事物發展到極端就會走向它的反面,就像月亮滿了就要虧損。當一個人處在一個很高的位置的時候,那他就要想后面會發生什么。所以《道德經》才說,“高以下為基,貴以賤為本”。如果一個人能夠貧下自安,雖然可能沒有大富大貴,但是卻獲得了一生的平安。危樓不可久居,威嚴不可久立,就好像累卵在一個井臺上,或者像在深淵邊去鞭策一只千里馬。在人世之中,名、利二字都…
-
傳承心血 兢兢業業 《道家金石略》誕生始末
玄門講經2017-06-20
《道家金石略》是道教碑刻史料籍 中國道教碑刻史料籍。現代歷史學家陳垣編、陳智超增補并校勘。本書收錄自漢魏六朝至明代有關道教的碑碣題銘史料,共1,538通。資料來源以繆荃孫藝風堂拓片、張仁蠡柳風堂石墨為主,并輯錄《道藏》、各種金石志、地方志、歷代文集中有關道教的碑文資料,少數雖非碑文,但內容重要、史料價值高者,作為附錄收入。 《道家金石略》的地位 盧仁龍在《中國道教》評論道: 它是文獻發展史上第一部獨特的專題大型金石略著作; …
-
碑刻史料 首屈一指 史學宗師陳垣與《道家金石略》
玄門講經2017-06-20
“史學二陳” 陳垣(1880.11.12-1971.6.21),廣東新會人,字援庵,又字圓庵,中國歷史學家宗教史學家、教育家。自1922年起,先后任北京大學、燕京大學、北平師范大學教授,北京圖書館館長(1922),并曾任輔仁大學(19301952)、北京師范大學(19521971)校長,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二所所長(19541960)。 陳垣以史學名家,長期活躍于民國的學術舞臺上,與陳寅恪齊名,向來以“史學二陳”著稱。 青年時期陳垣(資料圖:圖源網絡) 主要論著 《中西回史日歷》、…
-
升仙者必拜的兩神-東王公和西王母
玄門講經2017-06-20
東王公為何許人也? 東王公亦名木公、扶桑大帝、東華帝君,與西王母共為道教的尊神。 在道教神仙體系中,東王公是先天陽氣凝聚而成,所有男仙及天地間一切陽氣的首領,掌管蓬萊仙島;西王母則是先天陰氣凝聚而成,所有女仙及天地間一切陰氣的首領,掌管昆侖仙島。二者常以并稱,凡升仙的,都要“先見西王母,后謁東王公”,方得升九天,入三清殿,拜太上老君,見元始天尊。 東王公(資料圖:圖源網絡) 東王公由日神演變而來 東王公的信仰最初可能來源…
-
近代通讀道藏第一人 劉師培著《讀道藏記》
玄門講經2017-06-20
近代誦讀道藏第一人 近代第一位自稱通讀道藏的人是劉師培先生。 劉師培(1884年-1919年),字申叔,號左(庵),江蘇儀征人。劉貴曾之子、劉文淇曾孫。著有《左集》八卷、《左外集》二十卷、《左詩錄》四卷、《詞錄》一卷,及論經學(以小學、左傳學為主)、史學(開創近代中國學術史體)、文學(主張“六朝文”,維護揚州學派駢文之文統)專著七十四種,收入民國二十三年(1934)寧武南氏刊本《劉申叔先生遺書》。他的《中國中古文學史講義》《經學…
-
【弘道讀經會】警惕!盲目行善 可能就會幫助惡人
玄門講經2017-06-20
文/陳景展 講經問答 問:大街上總是會看到職業乞丐,陳道長對此怎么看? 答:這個問題好像以前的讀經會有人問過這個問題。首先要說一下那個不是乞丐,他其實是偽裝成乞丐的一種行騙。 職業行乞不缺吃穿 所謂乞丐是被迫的,并不是主動的。以前我們國家農業各方面,人工的管控力量太弱,基本上是靠老天爺,風不調、雨不順就容易發生逃荒的事,他是被迫的。每個人都會遇到難處,然后乞求別人。我家是荒年,你家是豐年,舍一碗飯。他是被迫的,這是跟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