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的三個層次
欄目分類:玄門講經 發布日期:2019-01-24 瀏覽次數:次
靜是實證的基礎,我們必須首先進入靜的狀態,然后才能進一步實證,同時由于靜分為很多層次,不同層次的靜有不同的形成原因,不同層次的靜會對實證產生不同的影響,因此我們要對這些層次不同的靜進行深入了解,要了解其產生原因及其對實證的影響,同時要強化

“靜”是實證的基礎,我們必須首先進入“靜”的狀態,然后才能進一步實證,同時由于“靜”分為很多層次,不同層次的“靜”有不同的形成原因,不同層次的“靜”會對實證產生不同的影響,因此我們要對這些層次不同的“靜”進行深入了解,要了解其產生原因及其對實證的影響,同時要強化實證訓練,讓自己能夠準確、熟練地證入我們所需要的“靜”。
1、昏沉的靜:“昏沉的靜”按照昏沉的程度分為“深昏沉的靜”和“細昏沉的靜”;
(1)深昏沉的靜:深昏沉主要表現為睡眠或昏迷。這種狀態是因為身體處于非功能化狀態、不工作狀態,我們在感知和體驗這種非功能化的不工作狀態而形成的。“深昏沉”的主要產生原因在于身體,在于我們感知和體驗身體的狀態,而不是我們的思維睡眠了、昏迷了,我們的思維永遠不會睡眠,永遠不會昏迷,永遠不會停止工作。
(2)細昏沉的靜:“細昏沉”主要表現為走神,思維處于無法及時覺知或無法控制的“相續性思維狀態”,這種狀態主要是由“習慣”導致的。精神壓抑、性格內向、身體素質較差的人最容易出現這種細昏沉的狀態。細昏沉屬于“一般的靜”,這種靜總是和“走神”聯系在一起,我們常常因為沉迷于不斷的“走神”而形成這種“細昏沉的靜”;以上兩種狀態的昏沉都能對我們的實證產生不良影響,是需要警惕和克服的。
2、清明的靜:“清明的靜”是一種較為高級的美好體驗,它往往能深深地吸引我們。這種“靜”主要建立在“專注”的基礎上,只是這種“專注”往往具有兩個特征:一是“專注力”不是非常強,還達不到我們所說的高度專注;二是這種專注含有較多邏輯思維成分。這種“靜”常見于書法家、畫家等非體力勞動者;需要注意的是腦力勞動者如果從事的是復雜的高強度的需要高度專注的腦力勞動,那么他們同樣不可能住于“清明的靜”這種狀態,因為他們的專注完全建立在高強度邏輯思維的基礎上,他們所處的狀態屬于高度專注的復雜性思維活動,是“動”的一種表現形式,而不是“靜”,比如:發明家獨自一人在房間里忘我地搞發明創造。
“清明的靜”是有利于養生的,人們所熟悉的傳統養生方法都是致力于形成“清明的靜”這種狀態的。統計學顯示如果經常住于“清明的靜”,往往能夠獲得健康和長壽,比如:書法家和畫家就是傳統長壽群體,他們就是能夠經常住于“清明的靜”這種狀態的。
3、專注的靜:“專注的靜”需要進行專業化訓練才能獲得,一般人無法在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獲得這種“靜”。這種“靜”建立在“專注”的基礎上,以“專注”為主,以“靜”為輔,“專注”的成分非常大。“專注的靜”雖然有“靜”,但因為“專注”的原因,因此并沒有“靜”的體驗,也就是說如果你有“靜”的體驗,如果你能體驗到“靜”的美好,那說明你證入的狀態并不是“專注的靜”。/190124/1-1Z124225I1X3.jpg 失敗!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
上一篇:觀心的重要性
下一篇:人生:慎微,慎行,慎欲,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