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桃源觀的前世今生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布日期:2016-06-16 瀏覽次數:次
桃源觀,原名妙峰庵,是建國以來北京市海淀區第一所正式開放的道觀,位于海淀區聶各莊鄉西山鳳凰嶺上,原來為妙峰庵所在地。妙峰庵建于明代,后焚毀。桃源仙館原為擱衣庵,自2006年動工恢復修建,至2008年10月竣工。現大殿供奉有財神趙公明元帥,文昌帝君及藥王孫思邈神像。另設有東西廂房及辦公室、接待室以及道教書畫藝術委員會分會。現為海淀區文物保護單位。
桃源觀(資料圖 圖源網絡)
桃源觀前身:妙峰庵
桃源觀始建于明嘉靖年間(1522年—1567年),坐落于鳳凰嶺東北平緩的山谷砌壩上,掩映于山巒綠樹叢中,稱為“妙峰庵”。因地處偏辟,俗稱“旮旯庵”。該觀初建時有兩座殿堂,第一座殿堂為“靈官殿”,中間供奉豁落元帥王靈官。第二座殿堂為正殿,名“三清殿”,供奉元始、靈寶、道德天尊為三清。殿堂之間建有兩配殿。大殿后有石碾、石磨和清泉等。
清光緒年間(1875年—1909年),道教全真南無派第二十代宗師劉明瑞住持“妙峰庵”,遂改庵名為“桃源觀”。劉明瑞羽化后,弟子趙避塵繼續住持桃源觀,創立千峰先天派,香火日盛。此外,在靈官殿東還有一洞名修仙洞,此洞位于山坡之上,坡度78°,非常陡峭,有53級臺階通上,今以“天梯”名之。相傳此洞為道教正陽祖師鐘離權修煉之所,洞內供奉鐘離權祖師像。盤坐洞內,洞外景觀盡收眼底,怪柏蚯巖虬勁,山石翩翩擁來;閉目靜心,頓覺心胸豁達明亮,脫塵離俗之感由然而生。在靈官殿西有一洞名觀音洞,相傳開鑿于金代,洞內供奉觀音石像。
毀滅與重建
1937年,桃源觀被日寇焚毀迨盡。1995年,聶各莊鄉人民政府恢復鳳凰嶺風景區時,規劃將桃源觀交由道教復建與管理。
2002年經海淀區人民政府批準復建,歷時3年,建成靈官殿、三清殿、呂祖殿及居住用房等。后由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北京道教協會會長黃信陽道長主持桃源觀。2006年4月6日,這里正式成為道教活動場所。修復后的桃源觀以它獨特的道教養生文化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人,成為鳳凰嶺最有特色和魅力旅游景點之一。
桃源觀(資料圖 圖源網絡)
2006年4月,經政府批準為宗教活動場所登記,成立桃源觀管理委員會,為北京地區開放的第一座道觀,該觀舉行了道教活動場所頒儀式和道樂演出及書畫展覽。下院為桃源仙館。自2006年動工恢復修建,至2008年10月竣工。大殿供奉有財神趙公明元帥,文昌帝君及藥王孫思邈神像。
2009年4月25日,星期六,北京市海淀區鳳凰嶺桃源觀下院——桃源仙館舉行了盛大的神像開光儀式。參加活動的領導有:市統戰部張建平處長、市宗教局申建軍局長、程二雁副局長、季文淵副局長、市人大席文啟主任、市政協佟根柱主任、市慈善協會王長連會長、中國道教協會張繼禹副會長、楊同祥副會長、黃信陽副會長以及海淀區民族宗教辦公室劉希英主任等。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