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臺州道教文化里的那些神話傳說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布日期:2016-06-16 瀏覽次數:次
道教源于先秦道家,與中國古代社會的原始宗教意識、神話傳說和殷周時代的巫術、鬼神崇拜以及戰國秦漢時代的神仙方術有關。臺州的道教即起始于神話傳說,而這些神話傳說基本上屬于歷史神話,就是在道教歷史事實上加上神話的色彩而形成的。林惠祥先生認為:“歷史和神話的界限,常不很分明,有些神話,實是根據歷史的事實,不過加上神話的色彩”(林惠祥《神話論》)。
天臺山(圖片來源于網絡)
臺州道教傳說首推之地:天臺山
臺州最早的道教神話傳說當推天臺山,《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一云:軒轅皇帝“往天臺山受金液神丹”。孫綽曾在其《天臺山賦》中對天臺山作了十分動人的描寫:“天臺山者蓋山岳之神秀也,涉海則有方丈蓬萊,登陸則有四明天臺。皆元圣之所游化,靈仙之所窟宅。夫其峻極之狀,嘉祥之美,窮山海之瑰富,盡人神之壯麗矣”。在天臺山,除軒轅皇帝外,還有彭宗治赤城,伯夷、叔齊和王子喬治桐柏等傳說。
彭宗,字法先,彭城人。年二十歲時師事杜沖真人,得授丹經五千文,守一之道。“能三晝夜通為一息,或投水底竟日方出,或瞑目僵臥輒年不動,塵委其上積如紙。又能一氣誦五千文,通為二遍。氣禁蛇虎,亦能禁兇人,使手足不覺自拘或使幽靈擊之。年一百五十歲,常如二十年少。周歷王丙申太上遣仙官下迎 為太清真人,治赤城宮”(明傳燈《天臺山方外志》)。伯夷、叔齊為商末孤竹君之子。據史籍記載,兄弟倆因反對周武王討伐商朝,在武王滅商后,逃避到首陽山,不食周粟而死。按《眾真記》,伯夷、叔齊死后為九天仆射,掌治天臺桐柏山。王子喬在天臺山“主金庭治桐柏”(清張聯元《天臺山志》)。據《列仙傳》云:“王子喬名晉,為周靈王太子。好吹笙,作鳳鳴,游伊洛之間。遇道士浮丘生,接引上嵩山,修煉二十年,后在緱氏山巔,乘鶴仙去, 受書為桐柏真人”。又據唐天臺山著名道士杜光庭之《仙傳拾遺》:“天臺僧陳惠虛曾游山過石橋,遂及宮闕,其門額曰會真府,左曰金庭,右曰桐柏,三門鼎峙,皆有金樓玉窗,高百丈。其右內之西,又一高樓,題曰右弼宮,見一叟,號弦老,言此神仙所都,周圍百六十里,上真王君主之。列仙三千人,仙王、力士、天童、玉女各萬人,為小都會之所。太上一年三降此宮,校定天下學道之人功行品第。王君者,周靈王之子也”。
天臺山其它的神話傳說在一些古籍中還有記載,如《赤城事實》:“晉柏碩因馳獵深入(天臺赤城山),見其中有名花異草,香氣不凡”。唐天臺山著名道士徐靈府對天臺赤城玉京洞更有一番描述。他說:“其下別有洞臺,方二百里,魏夫人所治。南馳縉云,北接四明,東距溟渤,西通剡川,國有日月三辰,瑤花芝草,自晉宋梁隋暨唐天寶嘗望秩焉”(唐徐靈府《天臺山小錄》)。明傳燈《天臺山方外志》也有“王母及上元夫人、紫陽左仙公、太極仙公、清虛王君及攜華存(魏夫人)同去東南行,俱詣天臺山洞宮玉宇之下”之說。另外,天臺山還有控鶴仙人、李奉仙 、王思真、張皓、陰長生、夏馥、班孟、魏夫人等得道成仙的傳說。
天臺山(圖片來源于網絡)
天臺山傳說之最流行 劉阮天臺山遇仙
天臺山神話傳說最膾炙人口的一段材料,是南朝宋劉義慶在《幽明錄》中所記載的一篇文字 :“漢明帝永平五年,剡縣劉晨、阮肇入天臺山取谷皮,迷不得返。……至晉太元八年,忽復去,不知何所。”以上的這段文字,即是著名的在民間廣為流傳的《劉阮天臺山遇仙》傳說。這個傳說,它的起訖時間從漢明帝永平五年(62)至晉孝武帝太元八年(383),中間相隔了321年。顯然,這是神說傳說中的一個“超時間經過傳說”。
覆釜山、括蒼山
臺州道教神話傳說其次為臨海的覆釜山(今屬椒江)和括蒼山。《太平御覽》卷四十引《郡國志》云:“臺州(臨海)覆釜山(即龍符山),……有巨跡,云是夸父逐日之所踐”。又有“禹得覆釜書,除天下之災”和“夏帝(禹子啟)登此山,得龍符之瑞”的傳說。括蒼山,又名真隱山、天鼻山或蒼山。括蒼之“括”原作“栝”,以“山多栝木,郁郁蔥蔥”之故。《寰宇記》云:“高一萬八千丈,周圍三百里”。《混元實錄》載仙人李八百“登括蒼、至天臺、入委羽 ,遍歷十大洞天二百余年”。李八百,名脫,蜀人,初居筠陽的五龍崗修長生之道,歷夏、商、周三世,年八百歲。又動則行八百里,時人號稱李八百。周穆王時歸四川之金堂山合九華丹,丹成后遍游三山五岳。曾長期棲止于臺州境內諸山。后于四川三學山上升,號紫陽真君,封妙應真人。又《神仙傳》載漢代仙人“王方平居昆侖,往來羅浮、括蒼山”。明萬歷《 仙居縣志》亦謂王方平:“三國時游括蒼,過經(王之弟子蔡經)家謂曰:‘汝有仙骨而未知道’,以金丹餌之。及卒,舉棺甚輕,啟視無有。越四年,復返。姿益少,謂家人曰:‘七月七日王真人當來’。及期果至,駕五色云龍,旌節導從甚都。召經父兄見之,又邀麻姑至,曰:‘不接奉五百年矣’。乃迭進肴膳,皆金盤玉,王以酒一斗勺水五升飲。經家人后盡室上升”。此外,黃巖的仙石山也有王方平的傳說。按《臨海記》云:“山上有石驛,三面壁立,俗傳仙人王方平居焉,號王公客堂”。王方平,名遠,東海人。羽化后常任天曹事,主地 上五岳生死之事。其弟子有蔡經,仙居人,亦得長生成仙,蔡經仙居故宅處即稱蔡仙鄉。
蒼括山云霧景觀(圖片來源于網絡)
黃巖委羽山
黃巖委羽山也是臺州道教神話傳說流傳比較集中的地方。除了李八百曾“入委羽”的傳說外,較著者尚有如劉奉林、趙伯玄、西靈子都、司馬季主、王探、鮑叔陽、周義山、劉諷、黃子陽等傳說。劉奉林,周時人。學道于嵩山四百年,三合神丹為邪魔所敗,乃入委羽山。《素仙子傳》說他“能閉氣三日不息,至千余年猶未升仙,但服黃連得不死”。號為“大有真人 ”。 趙伯玄,不知何許人,從萬始先生受書成道。《仙苑編珠》云其“于委羽山得升為上清左司 君”。西靈子都,即太玄仙女,曾于委羽山修道。《洞仙傳》曰:”從之者甚眾,后白日升天“。司馬季主,楚人。嘗卜于長安東市,后攜子女入委羽山。《廣列仙傳》載他師事西靈子 都,“受金光藏景化形之道”。其有子女二人,男名法育、女曰濟華,俱在委羽山得道。王探 ,字養伯,太原人。入委羽山修道,初遇西靈子都得“藏景化形之道”。復師司馬季主,受“神化無方之術”。《歷世真仙體道通鑒》云:“以漢武帝元朔六年戊午正月,西靈金母遣仙官下迎,授書為太極真人,理于大有宮”。鮑叔陽,廣寧人。與司馬季主同在委羽山,師西靈子都,后尸解。周義山,字委道,汝陰人。曾來委羽山,遇司馬季主得其術。又于溫嶺方城絕 頂縛茅趺坐,所種田號仙人田。后在天臺桐柏山遇王子喬得道,號為“紫陽真人”。劉諷,字偉恩,穎州人。數至委羽山,從司馬季主得服“日月精華之道”。黃子陽,后魏人。初學道博落山中,后入委羽山,問道于司馬季主。《登真仙訣》說季主“以導仙八方與之,遂能度世”。此外,在委羽山得道成仙的還有青童君、中元丈人、青谷先生、青廬子、段季正等。
臺州其他地方的神話傳說
臺州的道教神話傳說在其它的地方也還有顯現。如臨海的黃石山(玉峴山),相傳道教神仙黃石公曾居此修煉,“有石棋盤尚存”(宋陳耆卿《嘉定赤城志》)。還有臨海龍顧山(大固山),《道史屬詞》說茅盈“得道于臨海鎮東龍顧山,駕鶴上升”。茅盈,字叔申,陜西咸陽人,十八歲時棄家修道,行服食調神養生之法。《天臺山方外志》說他在“哀帝元壽間(前2—前1),乘云駕龍至太霍赤城玉洞之府”。并說他“蒞司命之任,出入太微,受事太極 也”。臨海巾子山上有華胥洞,相傳為華胥子所居。華胥子即皇華真人,于山上煉丹,終于得道,后駕鶴飛升。另據《寶藏名山記》,徐來勒昔在赤明劫一百八身,為道士濟生渡死, 后白晝乘火上升。至東漢時,為太極法師,隱仙居括蒼洞。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