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愛食菖蒲,菖蒲到底有何說法?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布日期:2017-04-26 瀏覽次數:次
《抱樸子》中有句話,“周文嗜不美之葅,不以易太牢之滋味。”葅(zū),腌菜。周文王特別喜歡吃的這一口叫“菖蒲葅”,就是用菖蒲做成的腌菜。《呂氏春秋》中說,孔子向文王學習,也跟著吃這玩意兒,皺著眉頭吃了3年才習慣。你說這東西該有多難吃!
神仙更愛吃菖蒲。歷史上好這一口的神仙還真不少。如傳說寇謙之、鄭魚、曾原等人,皆服食菖蒲得道。《神仙傳》中云:“咸陽王典食菖蒲得長生;安期生采一寸九節菖蒲服,仙去。”《抱樸子》云,“韓眾服菖蒲十三年,身上生毛,冬袒不寒,日記萬言”;又說“商丘子不娶,惟食菖蒲根,不饑不老,不知所終。”這位商丘子,是一位老豬倌,喜歡吹竽,都70歲了,看起來也就三四十歲的樣子。人家問他養生秘訣,他回答說吃菖蒲根,很多人跟著學,因為太難吃,都沒能堅持下來。漢代已有詩云,“石上生菖蒲,一雨八九節。仙人勸我餐,令人好顏色”;梁代江淹《采石上菖蒲詩》中云,“冀采石上草,得以駐衰顏”。可見服食菖蒲以駐顏、長生,在古代曾是一種很流行的觀念。
《神仙傳》還有一個故事,頗具傳奇色彩。漢武帝與董仲舒、東方朔等人登嵩山,齋戒等候神仙。到了半夜,神仙還真來了。這位神仙,身高兩丈,大耳垂肩,相貌不凡。武帝行禮而問之。神仙說,“我是九嶷之神,因聽說嵩山石上有菖蒲,一寸九節,服之可以長生,所以到此采菖蒲。”說完就不見了。漢武帝于是也采菖蒲服食之,從官們也都跟著學。但這東西太難吃了,吃了兩年,武帝老是犯胸悶惡心,而且似乎也沒啥效果,于是大家都停了。有一個呆頭呆腦的王興,本是陽城一平民,他聽說仙人教武帝服菖蒲,信以為真,服食菖蒲大概有幾十年,最后還真的“長生”了,他老家的鄰居老少據說世世都能見到他。
《大有奇書》中另有一傳奇故事。說唐玄宗開元年間,有個和尚跑到雁門山一個石洞里面,遇到幾個女子,一問,居然是秦始皇時候的人。蒙恬修筑長城,抓婦女服勞役,她們就躲避在此,吃菖蒲為生,居然活到了唐代。
《道藏》中甚至有《菖蒲傳》一卷,開頭即云,“菖蒲者,水草之精英,神仙之靈藥也。”然后詳細敘述了服食菖蒲的方法:采集小似魚鱗者一斤,以凈水和淘米剩下的泔水浸泡各一晚,再刮去皮,曬干后搗碎,同糯米粥和勻,參入蜂蜜,做成丸子,風干。每日白天用酒送飲30丸,臨睡前再服30丸。這樣吃一個月,可以消食;兩個月,去痰;5年,白發變黑,掉的牙齒都可以再生出來。如果吃10年、20年,那效果,你就想去吧。
喝“菖蒲酒”也有類似神效,尤其是端午,飲菖蒲酒或雄黃酒是一種習俗,五月初五甚至被稱為“菖蒲節”。如梁代《對燭賦》中已有“菖蒲傳酒座欲闌,碧玉舞罷羅衣單”;瞿佑《嵩縣遇端午》詩云,“誰知此日菖蒲酒,又在山城獨自斟”;戴復古《端午豐宅之提舉送酒》詩云,“海榴花上雨蕭蕭,自切菖蒲泛濁醪。”元曲中亦有“菖蒲酒香開玉樽”之句。另外,古代很多藥方中也都用到“菖蒲酒”。
菖蒲還有一種妙用,即做成盆景。過去,讀書人家常見有這種盆景。包拯從池州給歐陽修帶了一件禮物,是“石菖蒲一銀盒”;蘇軾在文登蓬萊閣下的海邊撿了幾百枚石頭“以養石菖蒲”;吳濟送朱熹一盆菖蒲,朱熹寫詩謝之云,“翠羽紛披一尺長,帶煙和雨過書堂”;最會玩的還是陸游,他曾在若耶溪上“自尋白石養菖蒲”,夏天又在堂中以大水盆浸漬白蓮花、石菖蒲以消暑。《海墨微言》中說有一個和尚名叫普寂,簡直是一位“菖蒲迷”。他在禪房中種植菖蒲,而且搞出種種造型,成獅子、鸞鳳、仙人之狀。宋人謝枋得《菖蒲歌》云,“異根不帶塵埃氣,孤操愛結泉石盟”,“玉皇一笑留香案,錫與有道者長生”;裘萬頃亦有《菖蒲》詩云,“因仍一寸石,浸潤九節根。人言可扶老,歲月須其蕃。”描述的都是菖蒲石盆景。
菖蒲是一種長生草,所以文人樂意做成盆景擺在幾案上。李時珍認為,石菖蒲置一盆于幾上,夜間點燈觀書,能收煙氣,不傷眼睛;置星露之下,早晨取葉尖露水洗目,有明目之效。養菖蒲也有學問,不能用河水和井水,要用泉水和雨水,最好是用一大缸存雨水,慢慢撇掉雜質,水純凈后再用來澆菖蒲;晚上放在外面接露水,早晨再搬到屋內。古人有《絕句》云,“一窗涼氣如清霧,起看菖蒲葉上珠”,說的就是這種養種習慣。又石菖蒲喜洗根,常洗則葉細而秀。千萬不可近煙,煙熏則爛死;也怕凍,凍則苗槁。菖蒲養得好,活幾十年都不成問題。
古代還有在端午頭戴菖蒲的習俗,如古小說《風月夢》中描述揚州風俗云,“那些村莊婦女,頭上帶著菖蒲、海艾、石榴花”;或者將菖蒲、蔥韭和艾葉捆在一起,做成老虎、人偶狀,后者即代表張道陵。端午這一天,亦可將菖蒲連帶韭菜、大蔥和艾葉混在一起放在門口、窗戶甚至屋頂上,其辛辣氣味足以讓鬼祟避之唯恐不及。而且菖蒲形狀類劍,亦有辟祟之效。《燕京歲時記》云,“端午日,用菖蒲、艾子插于門旁,以禳不祥,亦古者艾虎蒲劍之遺意。”古代端午還有燒煮菖蒲水洗浴或擦洗身體的風俗。古小說《綺樓重夢》四十一回云:“過午,賈府向例,端陽日午時,各人要用雄黃、菖蒲加些香料煎湯洗澡”。這也是為了辟邪除祟。
《呂氏春秋》云,“冬至后五十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李時珍認為,“菖蒲乃蒲類之昌盛者,故曰菖蒲。”按中國人的觀念,這種“百草之先生”的植物的葉子、根莖都充滿了陽能,因而有助于長壽且能辟邪,所以神仙愛生吃菖蒲根,文人愛養菖蒲盆景,百姓愛喝菖蒲酒。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