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 id="6wcse"></rt>
  • <pre id="6wcse"></pre>
  • <s id="6wcse"></s>
  • <s id="6wcse"></s>
  • 當前位置:主頁 > 武當文化 > 道教神仙 >

    太平天國與龍虎山漫談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布日期:2016-06-16   瀏覽次數:

    太平天國與龍虎山漫談

    文/孔祥毓

    龍虎山,地處“界連六省、米糧廣有”的江西省鷹潭市(清代屬廣信府貴溪縣)境內,東連江浙、南控甌閩,為贛、浙、閩三省交通之咽喉,歷來都是兵家所必爭。古今很多戰事都與之發生交集,除王朝興替戰爭外,尚有過南宋王念經、明代王浩八、清代太平天國等數次農民起義。縱覽以上戰事,對龍虎山道教產生巨大影響的,莫過于咸同時期播亂十六省的太平天國。太平天國以拜上帝教為號召,禁止除耶穌基督以外的一切信仰,以致太平軍征戰所到之處,不論孔廟、道觀、寺廟、祠堂,全部焚毀一空,經卷版策也被徹底破壞。此誠為傳統文化一大浩劫。

    太平天國與龍虎山漫談

    龍虎山(資料圖 源自網絡)

    龍虎山戰略位置顯要,故戰事頻繁,太平軍主要將領石達開曾多次率大軍穿境而過,龍虎山道教自然也未能幸免于難,以致于“(宮觀)為賊所毀,神像狼籍”、“法疏密卷,簡斷篇殘”。作為一段史實,之前尚無專文紀此,故筆者不揣簡陋,試以拙筆探之。

    一、歷史背景——太平軍對龍虎山的征戰

    道光三十年(1850)十二月,洪秀全、楊秀清等聚眾萬余人發動金田起義,后永安建制,分封諸王。之后轉戰桂、湘、鄂、蘇等省,于咸豐三年(1853)攻克江寧(今之南京),改名天京并定鼎于此。其后發動了一系列的戰事,北伐西征,大破清軍江南、江北兩座大營以解天京之圍。

    太平天國與龍虎山漫談

    太平天國運動(資料圖 源自網絡)

    太平軍涉及龍虎山之征戰,始自咸豐六年。據《清史稿》、《廣信府志》、《貴溪縣志》等資料的記載,大致發生過如下作戰:

    咸豐六年(1856),太平軍由金溪進軍漸浦(屬龍虎山上清鎮),后為湘軍名將李元度擊退,未攻入上清鎮。咸豐七年正月,來自臨川的太平軍屢攻上清、鷹潭、鄧埠等地,與李元度激戰。二月初七,太平軍悍將翼王石達開親率大軍自鉛山揮師貴溪,太平軍于上清鎮進出自如。后貴南舉人薛圭、生員張廷獻、江山固、劉耀奎等稟請知縣扎拉豐阿和李元度派清河營聯絡鄉團,防守南路,屢戰于上清。九月,石達開一部,會同楊義清、楊輔清等率大軍進攻上清,大敗清軍,清軍殘兵逃入貴溪縣城。咸豐八年正月,翼王石達開擬全力圖浙,故令臨川、進賢、東鄉等地之太平軍向東挺進,經余江,過鷹潭至貴溪南鄉一帶,絡繹不絕,經一月有余,時清軍清河營扼守上清,企圖堵擊。太平軍則繞道上清,出其不意地奇襲耳口寨鄉團練,相持數日。不久,翼王石達開大軍開到,團丁潰敗。太平軍還曾于咸豐十一年五月和同治三年(1864年)五月,兩次攻占上清,后均為清軍規復。

    咸豐六年(1856)至同治三年(1864)八年時間里,進行了大小戰事十余次,可見其戰事之頻繁。翼王石達開、忠王李秀成親自到過龍虎山指揮作戰。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之下,龍虎山道教慘重的遭遇就可想而知了。曾國藩與太平軍作戰途中,曾于咸豐八年九月初三日來到龍虎山,在知府王人樹的陪同下游覽被太平軍肆意破壞的大上清宮,游覽了宮內主要建筑,發出“皆為賊所毀,神像狼籍!”的感嘆(見《曾國藩日記》)。天師府受損則更為嚴重,府第房屋大部被燒毀,歷代帝王所賜的贊詞、授誥、敕書、封冊等均化為灰燼;大量文物、神像亦被毀壞或流失。同時被火毀的還有大量檔案資料、道教經書、符圖龍章及大量名人字畫。遭受如此慘重損失,使本已逐漸衰微的龍虎山道教頓時陷入一蹶不振的境地。

    二、天師一系的應對

    天下大亂之時,研究天師的應對策略也頗有意思。如元朝末年,天下兵興,盜賊四起,四十代天師張嗣德“命弟子舒惟寅募義保障,盜賊不敢犯境,民賴以安”;明朝末年,“安仁妖僧某煽眾焚掠,真人(指五十二代天師張應京)募鄉勇御之”。太平天國作亂龍虎山之時,天師應對之策如何呢?

    太平天國與龍虎山漫談

    龍虎山天師府(資料圖 源自網絡)

    根據六十二代天師張元旭所撰《補天師世家》收入的《六十代天師張培源傳》的記載:“咸豐八年(1858),亂兵侵境,避往應天山,偕一丁負印,行至攏岸地方遇寇,丁不及匿,棄印道旁,兵騎蜂擁蟻接,印仍故所,視如不見,踐之不覺,賊去,叱丁攜歸。”可見亂兵倉促疾至,張培源天師倉惶之下不能從容身退,僅能攜帶祖傳玉印避往貴南險要之處應天山逃生。逃難途中行至瀘溪河攏岸地方,還遇到險情,祖傳玉印差點為賊兵所獲,幸而祖師護佑,“兵騎蜂擁蟻接”,玉印居然“視如不見,踐之不覺”,此段經歷,頗為傳奇。經此劫難,張培源天師意識到在亂世中無法獨善其身,遂于咸豐九年(1859),效法祖先“募義保障”、“募鄉勇御之”的義舉,以不惑之年,在子張仁晸協助下督辦團練,以求自保。督辦團練的效果應該不錯,防御和主動進剿都取得了不錯的戰果,《補天師世家》、《留侯天師世家宗譜》多處提到“防剿多捷”之語。當年八月十九日,張培源天師無疾而逝,張仁晸秉承先父遺志,繼續督辦團練,防剿多捷,多有戰功。后江西巡撫耆齡奏獎,經上諭批準,并實授以縣主簿實職嘉獎其勞績。同治元年(1862),張仁晸奉旨襲爵,成為第六十一代天師。

    咸豐年間,天師世家尚有一位杰出人物,即張培源天師之胞弟張培沐。張培沐比張培源小三歲,字禹甸,生于嘉慶二十一年(1816),幼時過繼叔父張鎬為嗣。據《宗譜》和《世家》記載,張培沐“英偉慷慨,有豪俠氣,性亦友愛”,道光十一年(1831)浙江海寧州有妖為患,海堤崩裂,沿溺數百里。張培沐奉兄命持印劍往治之,“設醮數日,令法員乘小艇,沖濤而濟,投以鐵符,天返風,艇復故所,潮平堤立”,“民甚德之”。可見張培沐亦頗具道法。張培沐頗具英雄氣概,素性友愛,在地方上也很有影響號召力。洪楊亂起,太平軍屢次進犯龍虎山,張培沐為求保境安民、殺敵報國,于咸豐七年(1857)即開始“督練團勇”、“剿賊甚多”,于當年“受傷身故”,享年41歲。作為一個世家大族子弟,以不惑之年親自上陣殺敵,受傷身故,演繹了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張培沐為國盡忠,身后之事也頗為隆重,清政府表彰其德,于咸豐九年(1859)八月由江西巡撫耆齡上奏朝廷“著以外委例議恤,奉例以胞侄仁晸雙祧為嗣。貤封通議大夫。仍以仁晸次子元昶為嗣孫,世襲云騎尉”。在《宗譜》里查到張元昶的簡傳印證了這個說法,并有補充“柏森,禹甸公嗣孫,炳祥次子,名元昶……于光緒二年(1876)五月初一日奉旨承襲云騎尉世職,誥授武德騎尉,旋入邑庠生(即通常所稱之秀才)”。

    咸同時期,天師世系尚有多人或軍功、或蔭封取得五品頂戴。如署理真人張昭麟三子士隆之后張炳基“國學生,蒙鮑爵帥獎給五品頂戴,例授武德騎尉”。張仁晸五子俱有賞賚,長子松森,名元旭(六十二代天師張元旭)為邑庠生;次子柏森,名元昶為張培沐之嗣孫,承襲云騎尉世職,邑庠生;三子長森,名元暉,“蒙欽命江西全省提督軍門譚獎給五品頂戴,例授武騎尉”;四子春森,名元曙,“欽命江西全省提督軍門譚獎給五品頂戴,例授武騎尉”;五子蓬森,名元曦,“蒙欽差辦福建軍務太子少保前陜甘總督部堂楊獎給五品頂戴,例得奉政大夫”。雖值軍興之際,并有捐輸助餉等原因,這一時期作為國家名器的頂戴已經呈泛濫之勢。但迭遭重創,又偏居小邑的天師世家,如井噴般出現那么多五品頂戴,也是一時之異數了。

    三、湘軍諸將帥與龍虎山的交集

    太平天國政權逐漸走向衰亡,與湘軍的崛起有直接關系。江西是湘軍與太平軍作戰的主要戰場之一,不免會與龍虎山產生交集。湘軍統帥曾國藩轉戰途中就曾來過龍虎山,他的日記寫道:

    “(咸豐八年(1858)九月初三日)……又十里,至上清宮,與郭意城同入玉皇殿一觀。榜曰‘大上清宮’。內有欞星門、下馬亭,有正殿,有雍正九年‘御碑亭’,極宏偉,皆為賊所毀,神像狼籍。宮門外有趙子昂‘御教碑’,尚完好。旁有雍正年一碑,上無覆亭,剝落盡矣。……

    (九月初四日)……營盤地名下桂洲,稍上里許,為上桂洲,即前明下桂溪相國故宅。營坐西向東,河水發源于瀘溪,自西向東流,至安仁之上,合入廣信大河也。……下游西北隅,為龍虎山,即張真人修煉之所。上游東北隅為象山,即陸子講學之所。……

    (九月初五日)……中飯后至西華山頂一望。西華山之東一大壑,即上清宮曠野也。西華山之西一小壑,較上清宮之野略小。去西華山之半里許為獅山,葬前明一天師,故有石人、石馬。獅山之北接沖天山,俯臨江水,即上清宮之水口也。”

    此外,《曾國藩日記》里尚有對魚塘(今之龍虎山鎮)、安仁(今之余江縣)、金溪、鷹潭等地只言片語的介紹。

    前述諸多五品頂戴之封贈,出現了“鮑爵帥”、“陜甘總督部堂楊”、“提督軍門譚”等名字,這幾位都是大名鼎鼎的湘軍將帥。鮑爵帥指的是大將鮑超(1828-1886),所部霆軍,是湘軍最具戰斗力的部隊,戰功卓著。“陜甘總督部堂楊”,即湘軍水師重要統帥楊岳斌(1822-1890),與彭玉麟并稱“彭楊”。“提督軍門譚”指的是湘軍將領譚碧理(1833—1898),累立戰功,積功封至江南提督,賞太子少保銜。此外尚有湘軍重要將領李元度、彭斯舉都曾轉戰龍虎山。

    在《留侯天師世家宗譜》卷二有一份的資料,名為《致六十一代清巖張真人序》,作者為后來官至協辦大學士、禮部尚書的狀元徐郙。這份文存記錄了張仁晸天師的主要活動,評價他“聘歷半天下,朋儕盡公侯”,里面有提到天師與湘軍將帥的交往。文曰:

    今六十一代則有清巖真人,真人與予交久,得其生平最詳。典試江西晤于薌城,接其言論豐采,洵神明胄也,咸豐聞發逆橫亂,屠蹂州邑,幾無完城。真人慷慨倡義,克襄父志練團,防剿多捷,經巡撫部院耆恭折奏獎,欽奉上諭,著以縣主簿,不論雙單月擢用。同治元年奉旨承襲正一嗣教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光緒二年,恭遇覃恩誥封通議大夫,聘歷半天下,朋儕盡公侯。金陵謁曾文正公(曾國藩),即咨以當時天下事,真人曰:治以無為而有成,功以能讓而莫大。文正公嗣愕然推重,約期入覲。越旬,文正公卒。長江水師彭宮保(彭玉麟)亦以利弊問,答曰:利在民而國富,國富而兵強,則無敵國外患矣。宮保拜嘉慨然曰:曷得僅以方外目天師,其一言括治,祿食者蔑如也……癸未在蜀,亦如之。聞于鮑爵帥(鮑超),超兵疫甚,持節請以符水治,復求撥神將為護云,自后多奇捷……真人曾祖起隆、祖鈺、父培源、叔培沐以其孝思,均授通議大夫,子五,長次補弟子員,三四五各以軍功得保舉。

    如上可知,張仁晸天師曾與曾國藩、彭玉麟發生交集。曾國藩“咨以當時天下事”,彭玉麟亦曾“以利弊問”,張仁晸天師不卑不亢,從容作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鮑超之霆軍大發瘟疫,亦請張仁晸天師“以符水治”,并“撥神將為護”,通過天師的加持,致使鮑超霆軍在以后的戰事中多獲“奇捷”。

    歷史已然遠去,重新回顧這段歷史說明一個真理:任何事物的生存、發展都離不開和平的環境,我們道教更是如此。透過歷史的記憶,可以知道戰爭的恐怖和其帶來的苦難,因此珍惜和平,遠離戰爭,才是永恒不變的主題。

    (作者單位:江西省鷹潭市龍虎山道教協會)

    1、漢天師世家:張正常《漢天師世家》,張國祥《續天師世家》,張元旭《補天師世家》。

    2、《留侯天師世家宗譜》,清光緒十六年,張仁晸天師纂修。

    3、《曾國藩日記》:岳麓書社出版發行。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

    相關熱詞:

    相關內容
    熱門關鍵詞
    金剛長壽功
    道教資訊 道教醫學 武當特產 養生知識 武當文化 武當影像 武當旅游 武當功夫

    国产黑丝一区二区,成年网站免费入口在线观看,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高清,日本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rt id="6wcse"></rt>
  • <pre id="6wcse"></pre>
  • <s id="6wcse"></s>
  • <s id="6wcse"></s>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老鸭窝| 一级二级三级黄色片| 绝世名器np嗯嗯哦哦粗| 成人在线免费网站| 免费永久在线观看黄网站| 97色在线观看| 最近最新的免费中文字幕| 国产乱子伦农村叉叉叉| 一级毛片恃级毛片直播| 波多野结衣黑丝| 暖暖日本在线视频| 国产亚洲综合一区二区在线| 一级毛片在线不卡直接观看| 波多野结衣被绝伦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91av| 久久99热66这里只有精品一| 第一福利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国产精品偷麻豆| 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蓝导航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 国产成人无码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一本色系列综合色| 白白色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 特级aa**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成人乱码在线电影| 波多野结衣医生|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电影| 一二三四国语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同性videos免费可播放|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观看|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日韩美女乱淫试看视频软件| 农村老熟妇乱子伦视频| 男女同房猛烈无遮挡动态图| 成年大片免费视频|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草草久久久无码国产专区| 在线观看免费大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