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白蛇盜仙草 原來仙丹在此山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布日期:2016-06-16 瀏覽次數:次
云蒸霞蔚 瑞氣迎祥(資料圖 源自長壽山道觀)
一日,元始天尊同南極仙翁在昆侖山云游,見山崖長一株奇花異草。仙翁問天尊:“這草叫何名?”天尊曰:‘此乃靈芝仙丹,天下共有三株。一株長在昆侖山,一株長在陳倉西北山崖之上,一株長在云南滇南山。
三株各有其用,有兩雄一雌。昆侖山這株是雄草不繁殖,人吃了能長壽萬年;陳倉那株也是雄草,人吃了能起死回生;滇南山那株是雌草,能繁殖、能為民治病。天尊又道:“你將此丹吃下,就可以長生不老。”仙翁拜謝師父恩典,服了靈芝仙丹,從此就成了老壽星了。天尊法旨南極仙翁:“你回陳倉看管那株仙草去吧,一千五百年后,一白衣女子要去盜草,你要開善念將靈芝賜予她,你的任務就完成了。”
白蛇盜仙草源自長壽山 (資料圖 源自長壽山道觀)
仙翁就此拜別師父。帶白鶴鹿童駕祥云行至陳倉西北一望,見有一處光芒四射異彩眩目。鹿童問:“此是何物放光?”老壽星曰:“長壽山靈芝仙丹。”師徒來在此地,只見青松翠柏,森林茂盛,鳥語花香,風景秀麗,真乃神仙境地。從此老壽星就在山上住下了。壽星命白鶴鹿童看守仙草,自己為當地百姓傳道學經。老百姓棄除雜念,一心耕種。年年風調雨順,歲歲五谷豐登。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后來,白蛇盜走靈芝,老百姓為紀念老壽星,便將此山叫長壽山了。
長壽山俗名牛頭觀,因其地形似一牛頭而得名。始建于隋唐之時,興于明清,史書記載,金元時全真教“七真”之一的馬丹陽曾于此修道。供奉的主神是南極仙翁。又稱南極真君、長生大帝,玉清真王、老人星。“白蛇盜仙草”的故事就發生在此地,在民間廣為盛傳。
馬丹陽曾于此修道 (資料圖 圖源網絡)
道觀最興盛之際,分為三階梯形臺式建筑,沿口古雅雄偉的山門而上,登數十級石臺階,南天門就赫然出現,門額橫書:“第一洞天”,字跡勁,氣勢磅礴。過南天門到玉皇閣,右邊石崖刻“中條仙境”四字,穿過玉皇閣,拾級而上,則是布局別致,結構精巧的東華閣,太極殿觀音殿等30多座古樸高雅的殿宇廟廊和殿后山崖上的呂祖洞,藥王洞,月光洞以及分布于殿旁,各具風格,自成體系的石碑石碣及八卦亭,天帝殿和鐘鼓樓,靈關樓,戲樓等古色古香的建筑。后世名人評價“渭水千回,以金臺觀為最勝;秦山百媚,以長壽山為最佳”之美譽。
近年來在王理明道長的主持下,已恢復修建了三清殿、斗母殿、玉皇殿、圣母殿、慈航殿以及祖師殿等。栽花種草、植樹美化環境,并水泥硬化了進觀道路。如今觀內古柏郁郁,蒼松突兀,歷代石碑座座,主殿脊陡檐翹,蘭瓦紅墻,雕梁畫棟,三清諸神正襟威坐,香爐中紫煙裊裊升騰,罄聲伴隨道長頌經之聲繞梁不絕……八卦亭青色凝聚,已初具規模。似道家仙氣籠罩,浮雕壁畫惟妙惟肖,倚山鑿洞深邃幽靜,溝深崖峭,`巖壁上布滿綠草青苔,長年滴水不斷,清水細流,縈回于懸巖之下。盛暑炎夏,登臨此山,微風東來,淑氣頓生,則郁蒸悶熱之氣全消,有身輕氣爽之感。每逢正月初九和七月廟會期間,人流如潮。
長壽山道緣深厚 (資料圖 圖源網絡)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