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首富王元寶與正月五月五拜財神的習(xí)俗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fā)布日期:2016-07-02 瀏覽次數(shù):次
一年一度,中國民間有正月初五拜財神的習(xí)俗。今年的正月初五更是紅火,全國各地都有善男信女?dāng)D爆財神廟的報道。可是,你知道這種習(xí)俗是怎么來的嗎?
根據(jù)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這一習(xí)俗與唐代首富王元寶有關(guān)。
王元寶,唐朝開元間人,富可敵國,靠販運琉璃發(fā)家。王元寶的許多生活習(xí)慣如正月初五拜財神,吃發(fā)菜等等對于中國民風(fēng)民俗有深刻的影響,流傳至今。
王元寶的發(fā)跡史
對于王元寶的發(fā)跡史,唐代李亢在《獨異志》中這樣記載:開元間,有長安販夫王二狗者,嘗往返淄郡販絲,微利也。一日,孤館遇盜,財物盡失。二狗嘆曰:天不助我。遂懸梁欲自盡。冥冥中見一老者,錦衣玉帶,頭戴朝冠,身穿紅袍,白臉長須,溫文爾雅,左手如意”,右手元寶”,高祖賜封財帛星君李相公是也。星君曰:爾當(dāng)大富貴,豈可輕生!不聞淄州出琉璃乎?”又舍元寶一枚,乃去。二狗遂販琉璃,成長安首富。又感念星君所賜,易名元寶。
王元寶的財富
對于王元寶的財富規(guī)模,《獨異志》有這樣的描寫:玄宗嘗召王元寶,問其家私多少。對曰:‘臣請以一縑系陛下南山一樹,南山樹盡,臣縑未窮’。玄宗御含元殿,望南山,見一白龍橫亙山間。問左右,皆言不見。令急召王元寶問之,元寶曰:見一白物,橫在山頂,不辨其狀。”左右貴臣啟曰:何故臣等不見?”玄宗曰:我聞至富可敵貴。朕天下之貴,元寶天下之富,故見耳。” 王元寶是著名的收藏家。王元寶收藏有一皮扇子,制作甚佳。每暑月宴客,即以此扇子置于座前,使新水灑之,則颯然風(fēng)生,巡酒之間,客有寒色,遂命撤去。《朱子語類》卷九四記載:明皇亦曾差中使去取看,愛而不受,帝曰:'此龍皮扇子也。' 王元寶的住房極為奢華。據(jù)說他家的房子以金銀疊為屋壁,宅中的禮賢室以沉檀為軒檻,以碔砆甃地面,以錦文石為柱礎(chǔ),并把銅錢當(dāng)?shù)匕宕u,鋪在后花園的小徑上,稱這樣可以防滑。
王元寶與中國傳統(tǒng)民俗
中國民間有正月初五拜財神和財神爺巡游民間送福送財?shù)牧?xí)俗,據(jù)說都與王元寶有關(guān)。
王元寶發(fā)跡之后,吃水不忘打井人,念念不忘財神爺。家里供奉的是財神爺,商號里祭拜的是財神爺。他還在長安捐善款建造了財帛星君廟,聘請國內(nèi)高道主持,四時供奉,香火旺盛。每年正月初五商號開張這天,他都要早起到財帛星君廟上第一柱香。于是人們紛紛效仿,也都在正月初五清晨到財帛星君廟上香,有時甚至連唐玄宗皇帝都到星君廟上香。初五之后還要出巨資,請財神爺?shù)介L安大街小巷巡游,巡游路上財神爺由招財童子和利市仙官護(hù)衛(wèi),招財童子和利市仙官還要給路人分發(fā)彩頭或利是,吸引百姓踴躍尾隨,爭搶彩頭、利是。沿街商鋪則擺上貢品,點上高香,迎接財神爺進(jìn)門。財神爺路過家門時,商家要燃放鞭炮,三拜九叩,為財神爺獻(xiàn)上隨喜錢。大的商號還要請財神爺駐足,為財神爺舉辦盛大的祭祀活動,放鞭鳴炮,迎請財神爺降臨,同時邀請民間劇團(tuán)為財神爺唱戲。當(dāng)時的長安,每到正月初五這一天,家家戶戶迎神。各個店鋪聞雞鳴即起,開始接神,放鞭鳴炮,在招幌上掛紅布,慶祝開市大吉,共喝財神酒。王元寶的祭品中喜歡用一條黃河大鯉魚。老百姓以為鯉為利”的諧音,所以稱鯉魚為元寶魚”、活元寶”。長安街頭每逢初五早上必有叫賣元寶魚者,各店鋪爭購,用線穿魚脊并掛在房梁上,魚頭朝內(nèi),身上貼紅紙元寶,寓意可以招財進(jìn)寶”。長此以往,這種風(fēng)俗傳播到全國各地,形成了正月初五拜財神和財神爺巡游民間送福送財?shù)牧?xí)俗。
當(dāng)時長安流傳民謠:正月初五上柱香,一年四季財源廣;正月初五摸元寶,大錢小錢用不了;正月初五請財神,家家戶戶財源滾;正月初五神進(jìn)門,五谷豐登福滿門。
北京有民謠《爆竹一聲把張開》:鞭炮一響把張開,招財童子兩邊排;增福財神中間坐,增福增祿又增財。一撒金,二撒銀,三撒騾馬成了群,四撒搖錢樹,五撒聚寶盆,五子登科六六順。
邯鄲地區(qū)有民謠《正月初五迎財神》:
爆竹一響把門開, 增福相公進(jìn)家來。
相公本是天上仙,家住淄川五松山。
相公是咱曲周人。陰陽兩界都為神。
左如意,右元寶,財也來,福也到。
左青龍,右白虎,福祿壽喜進(jìn)我府。
上管官,下管民,管了福祿管財運。
一撒金, 二撒銀, 撒完搖錢樹, 再撒聚寶盆。
保你五谷豐登收成好,保你五子登科六六順。
清人顧鐵卿《清嘉錄》中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詞,也描繪了蘇州人初五迎財神的情形:五日財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時酬;提防別處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頭”。
王元寶還是一個著名的慈善家。據(jù)史書記載,每年大雪之際,他都會讓仆人到巷子里掃雪,并拿出餐具酒炙,為來往之人作驅(qū)寒之用。此外,王元寶常常延約四方名士,朝之名寮,往往出于門下。每年的科舉考試之前,眾多士子都會受到王元寶的款待。
王元寶嗜吃發(fā)菜,每餐都要有一盤發(fā)菜佐食。長安城中商人都以為王元寶的發(fā)跡,是吃了發(fā)菜的緣故。所以紛紛仿效食用,并讓廚師做成金錢形狀,寓意發(fā)財致富”。從此,釀金錢發(fā)菜”世代流傳。直至解放前的西安,還有些富商大賈舉辦宴席,第一道菜,多是釀金錢發(fā)菜”。寓意是討個吉利,祝愿發(fā)財。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特別喜歡發(fā)菜它,不惜以重金購買饋贈親朋或制作佳肴。在海外,它常常被作為第一道菜,象征著四季發(fā)財,生意興隆,因而被視為逢年過節(jié)饋親待友的珍肴。
來源中國道家養(yǎng)生網(wǎng)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