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皇家道士姐妹團: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布日期:2016-06-16 瀏覽次數:次
在電視劇《楊貴妃秘史》中 金巧巧扮演玉真公主
兩位公主當道士的歷史背景:李唐對道教的尊崇 武后崇佛后道教的復興
唐代自第一代皇帝李淵開始,便對道教大力推崇,于唐玄宗時為甚。高祖李淵起兵造反時,民間就流傳著道教讖語:“老子度世,李氏當王”。偏偏,老子也姓李,自然這種特殊的聯系讓唐代的李姓皇帝產生了一種特別的親切感。而玄宗皇帝自小受到其父睿宗皇帝的影響,道教浸染很深,玄宗自言:“(朕)爰自幼齡,即尚玄默”,到了登基之后,面臨武則天之后佛教勢力的擴張與強勢,對道教的喜愛之外,也多了實用主義的政治考慮。
睿宗、玄宗對道教的推崇,在其皇室家庭內部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主要體現為他的兩個同母妹妹——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都出家當了道士。金仙公主二十三歲左右,玉真公主二十歲左右,姐妹倆一起向父親唐睿宗提出要出宮做女道士,主要目的是為她們被武后賜死的母親——竇德妃超度。
“華山女仙”金仙公主
金仙公主(689~732),諱無上道,為唐睿宗李旦女,《新唐書》中排第九位,其墓志稱其為唐玄宗李隆基八妹。初封西城縣主,進封金仙公主。706年(神龍二年),十八歲的公主度為女道士。以道士史崇玄和葉法善為師。金仙公主卒于洛陽開元觀,736年(開元二十四年)陪葬橋陵(在今陜西蒲城縣)。金仙公主墓志書丹者為玉真公主,玉真公主為金仙公主之胞妹。
玉真公主像
關于金仙公主的生平,據《大唐故金仙長公主志石銘并序》曰:“(金仙公主)年十八入道,廿三受法!笨芍谔浦凶谏颀埗隇榕朗俊A怼缎绿茣酚杏涊d“金仙公主,始封西城縣主。景云初進封。太極元年,與玉真公主皆為道士,筑觀京師,又方士史崇玄為師!薄熬霸圃晔率呷眨W跒榈诎伺鞒枪魅氲罏橛^,至二年四月十四日,為公主改封金仙,所造觀便以金仙為名”!暗诎伺鞒枪鳎诰排」,性安虛,神融皎昧,并令入道,奉為天皇天后。宜于京城右造觀,仍以來年正月令二公主入道”。可知時間為景云二年,公主由西城縣王改為金仙公主。在唐代,親王女為縣主,公主是古代帝王之女的稱號。就公主而言,其內部又可按輩分進行分類,早在漢代即已形成了對不同身份的公主的固定稱謂,此后各朝繼續沿稱。唐代的外命婦制度也規定“皇姑為大長公主,正一品;姊妹為長公主,女為公主,皆視一品”。玄宗即位初,公主再進封為長公主。據《金仙長公主墓志》:“加寶賦一千四百戶焉”。按照唐代有關的制度規定,公主擁有受封戶、享食邑特權。“皇后、諸王、公主食邑,皆有課戶”。在唐代,朝廷主要是依據公主與皇帝的血親關系遠近,并參考一定的長幼輩分來確定受封標準的。按照唐初舊制“公主三百戶,長公主加三百戶,有至六百戶”。玄宗即位之初,重新確定公主的封戶數:“皇妹為公主者,食封一千戶,中宗女亦同。……皇女為公主者賜封五百戶!钡灿幸恍┨乩,玄宗胞妹金仙公主就封為“一千四百戶”,可以看出金仙公主當時的社會地位。
玉真公主是李白得以面見玄宗的重要原因
與文人交好的玉真公主
作為女道士,玉真公主比姐姐金仙公主還要出名。玉真公主(?~762年),唐朝睿宗皇帝李旦第十女,明皇李隆基胞妹。降世之初,母竇氏被執掌皇權的祖母武則天害死,自幼由姑母太平公主撫養。受父皇和姑母敬奉道教影響,豆蔻年華便入道為女冠,號持盈法師,號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師,封崇昌縣主食租賦。入道后廣游天下名山,好結有識之士,不僅與司馬承禎、元丹丘等教內人士關系密切,與王維、李白等平民才子亦過從甚密,她曾力薦李白供奉翰林為圣上潛草詔誥。李白曾為玉真公主揮毫寫下《玉真仙人詞》:
玉真之仙人,時往太華峰。清晨鳴天鼓,飆欻騰雙龍。
弄電不輟手,行云本無蹤。幾時入少室,王母應相逢。
李白傲視權貴遭讒言而賜金還山,公主郁郁寡歡,憤然上書去公主稱號。安史之亂后追尋李白隱居敬亭山。后香消玉殞魂寄斯山,百姓將其安息之地稱為皇姑墳,世代祭拜。李白的“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苯栀澝谰赐ど降耐瑫r,蘊含著對玉真公主的深深懷念之情。
華山玉泉院東有仙姑觀,為金仙公主來華山修道的行宮;位于西安市周至縣樓觀臺西約 3.5 公里就峪口的延生觀,始建于唐,曾稱玉真觀、玉真祠、升天臺,為玉真公主修道的場所。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