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練功之“退符八法”
欄目分類:丹道修煉 發布日期:2016-06-17 瀏覽次數:次
練習道家功法,在每次做功完畢之后,應當有一定的收功方法。練功之時,道家稱為“進火”,因需用心神,而心謂之“火”;收功之時,道家稱為“退符”,即用文火封固,以鞏固煉功的效果。這里介紹的“退符八法”,是道家功法多年的煉功經驗總結,簡便易行,功效奇特。
一、干沐面:
做法:干沐面,又稱干洗臉。兩手五指并攏,以先下后上的順序,搓擦面部,如同洗臉之狀。要搓至面部輕微發熱,才有效果。
功效:可以達到調暢氣血、治療面癱、振奮精神、美容駐顏的神奇效驗。
建議:連做三十六次。
二、鳴天鼓
做法:鳴天鼓,天鼓即指耳膜。兩手心捂住耳竅,不使漏炁。以雙手十指按于腦后,然后雙手食指壓住中指,再以食指由中指往下叩腦勺。如果耳膜無損,即可聽到“咚咚”如同打鼓的聲音。
功效:鳴天鼓可使耳膜得到震動,可以保持耳朵的聽力,達到老不耳聾、聾者復聰的奇效。
建議:連做三十六次。
三、運神目
做法:運神目,兩目為神光之所系。以兩手心捂住左右雙眼,如果煉功之后兩手心發熱效果更好。然后以兩手心揉動雙眼,先由內向外,再由外向內。
功效:可以治療眼部一切疾病,如近視、遠視、散光、沙眼、失明等,見效甚速。
建議:向內向外各做十八次。
四、叩羅千
做法:叩羅千,羅千即牙齒之神的名字。按照先腮齒、后門齒的順序,雙齒相叩。一下一下,不可太急。
功效:輔助此功,可以在大小便之時,緊緊叩住牙齒,養成習慣。能夠達到堅固牙齒,老不落齒的功效。
建議:連做三十六次。
五、扶中岳
做法:扶中岳,中岳即面部中央之鼻。兩手四指均握拳,大拇指放于食指之上。以兩手大拇指的外側,從山根直至鼻翼兩端之迎香穴部位,從上到下,依次擦動。
功效:肺開竅于鼻,兩手拇指外側有“少商穴”,屬肺經,故用此處。可以達到增強肺活量、調整呼吸、保持良好嗅覺、防治感冒、治愈鼻炎等奇效。
建議:連做三十六次。
六、濟天一
做法:濟天一,天一生水,水屬腎,即指腰眼腎臟之部位。左右手心各捂住左右兩腰眼,一上一下搓動兩腰眼。最好能夠搓到兩腰發熱。
功效:可以收到溫腎壯陽、心腎相交之功效。治愈腿軟、膝冷、腰痛、陽虛等癥狀。尤其腰部受寒或扭傷而痛,即以此法,將熱氣搓入腰眼之內,即可速愈。
建議:連做三十六次。
七、揉丹田
做法:揉丹田,即肚臍之部位。此處為人生身受炁之本。兩手相疊,男左女右(即男以左手壓右手,女以右手壓左手),先以順時針方向揉動丹田;然后反手男右女左(即男以右手壓左手,女以左手壓右手),再以逆時針方向揉動丹田。
功效:可以收到調動丹田之炁、增加內炁、治療腸胃疾病的神效。
建議:順時針、逆時針各做十八次。
八、搓涌泉
做法:搓涌泉,即兩腳心之涌泉穴。坐于凳上或床上,以左手心搓右腳心,又以右手心搓左腳心。
功效:可以增強全身內炁、驅寒、明目、排濁、治療腿軟等神效。
建議:左右各做三十六次。
以上退符八法,應按照所述順序依次練習。做面部,是調動全身氣血;而后練耳竅,是因為耳屬于腎,腎屬水,天一生水,所以從耳竅開始;而后水又生木(五行水生木),所以接著練神目;而后木又生火,心為火,開竅于口,故叩羅千;而后火又生土,土又生金,鼻居于面部之中央屬土,肺屬金開竅于鼻,所以再做扶中岳。濟天一和揉丹田,是為了使五行之氣歸入丹田之內。直到最后搓涌泉,降濁揚清。所以這些順序,均是依照五行相生,才能促進全身生炁的開發,符合養生之道。
退符八法,可以在做功之后依次煉習,使炁機遍達于周身,作為退符收功;亦可在做功之前,作為進入功態的一種方法,通過對于身體的按摩,使得全身放松,能夠很快入靜。如果實在無暇做功,僅做此八法,或者在工作勞累之時,或者在睡覺前后,亦可收到養生益智、祛疾延年之神效。蓋中華道家之法,往往“事少而功多”,神奇秘驗,久習自知。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