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誠喜道長獨隱仙山 一心修道
欄目分類:丹道修煉 發布日期:2016-06-17 瀏覽次數:次
[導讀]道祖之隱是為修真,他們拋棄了名利,舍去了世俗之事,一心修道,這才是真隱。
何為“真隱”
隱士——隱世之士,一種遠離城市喧嘩,尋找人煙稀少,僻靜之處,享受一個人或者幾個人的寧靜,悠然自得,無拘無束,過著早看日出晚看月,白天自作,夜打坐的逍遙生活。但這樣的生活只不過與眾不同罷了,如今對隱士更有不乏炒作之士,古人有“終南捷徑”之說,說的就是借隱而求功名之士。
真正之隱說的是道教的隱仙派。從太上傳道于尹喜,尹喜隱終南山,麻衣道者隱黃山,陳摶老祖先隱武當山后隱華山,火龍真人隱終南山,三豐祖師隱武當山。道祖之隱是為修真,他們拋棄了名利,舍去了世俗之事,一心修道,這才是真隱。
如今有些人,少吃幾餐,就說是辟谷,失聯幾日就說是閉關,都只不過是沽名釣譽矣!
吾師劉誠喜,一代高道,三十年代出家,一生淡泊名利,八十年代開始,獨隱仙山,勤修仙道,忘卻了世間還有名利二字。
我和師父曾經隱居過很多的地方,有崆峒山,藥王洞,龍門洞,桐柏山,清涼山老君廟,重陽成道宮(活死人墓王重陽祖師修煉得道的地方)等。
劉誠喜道長
其中我和師父住在桐柏山的情況,至今記憶深刻。
91年,我與師父兩人住在龍門洞的早陽洞,因我不顧恩師勸阻,執意回山參加首屆武當山武術節,與師父分別,三月后,師父寫信給我,說有人也想住在早陽洞,師父不愿與人爭,就離開了龍門洞,從此我與師父失聯數年,后來我才知道師父住在了桐柏山。
桐柏山是師父多次隱修之地,和師父一起隱修過的還有唐崇亮道長,人稱唐老道的唐崇亮道長和我師父是至交,他是武當山郭高一道長的師父。唐崇亮,俗名唐池遠、唐道成,安徽穎上縣人(1869—1984年),出家武當山,拜三天門八仙庵龍門派第二十五代王信堂道長門下,取法名崇亮,自稱“霞光道人”,道號中和子,后常住桐柏山,115歲坐化。
得知師父的住地,我即刻趕往桐柏山。那時已是寒冬,進山小路只能步行,行程大約一個小時,師父一個人住在三間磚瓦房,一間是神堂,供奉三清道祖,一間是師父的丹房,還有一間廂房。我給他老人家叩頭請安,師父見到我很是喜歡,晚上給我包了白菜粉條餡的餃子,煮餃子用的是柴火灶,由于煙筒阻塞,廚房里煙霧彌漫,做完飯我感覺鼻子難受,用手一掏,哎呀!鼻孔里都是黑的,我鼻子一酸,眼淚差點流出來了。如此條件,一般人哪受得了,何況師父也是八十多歲的老人了,可師父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已經住了多年了。
無為子與劉誠喜道長
夜黑了,師父點上煤油燈,我倆坐在炕上長談,師父是北方人,習慣了睡炕。
那晚我住在廂房,房子不是全封閉的,屋頂與山墻之間約有半尺空隙,我睡在床上,隱約感覺到了屋外寒風飄進來了,輕撫我的臉面,冷颼颼的,感覺屋里比屋外溫度高不了幾度,被窩里一夜都不暖和,腳一直都是冰涼涼的,只好披被盤坐直到天明。
這里沒有電,沒有自來水,沒有煤氣和煤炭,更不談有電話了,師父一個人打柴,一個人做飯,一個人種地,偶爾附近的俗家弟子來看望老人,給他帶些豆腐青菜米面,他老人家一般不吃別人做的飯菜,只有徒弟們做的他才吃。
師父說,他在一個地方住長了,找他的人就多了,他嫌麻煩,就換一個地方住,以前在桐柏山還有唐老道,唐老道坐化后,他就一個人住在這里了。
劉誠喜道長在活死人墓
我在桐柏山住了幾個月,白天向師父問道,談道,夜晚自個悟道,靜修丹道。只要和他老人家在一起,我心里特別的寧靜。只可惜總是俗務纏身,不得不離開了師父,回到了武當山。
吾師劉誠喜,一輩子篤信仙道,清修了一輩子,最終以九十九歲高齡坐化,實乃我輩之楷模,仰敬也!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