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神入氣穴 要旨探析
欄目分類:丹道修煉 發布日期:2017-05-21 瀏覽次數:次
文/ 盛克琦
昔日遇師親口訣,只要凝神入氣穴。
以精化氣氣化神,煉作黃芽并白雪。
——宋•薛道光《還丹復命篇》
不可簡單地把“凝神入氣穴”理解為“意守丹田”
自南派內丹學大師薛道光(1078-1191)提出內丹功法“只要凝神入氣穴”以來,“凝神入氣穴”即成為了內丹修煉千古不易的要領。修煉者大多認為“凝神入氣穴”與“意守丹田”相類似或是一樣的,其實不然,實則兩者之間差別甚大。
“意守丹田”主要是將意念集中于臍下丹田部位,一意不外馳,靜心守候丹田中的動機,久久生出一股暖氣,被稱為“真氣”。其氣具有沖瘀蕩滯、卻病強身的作用。但是,由于意念是后天思慮識神的作用,屬于陰神,故而產生的“氣”中夾雜陰氣,不能“結丹”,難成“乾體”,亦無法達到遍身純陽的地步。“凝神入氣穴”屬于丹法正宗功夫,正確運用則“純陰之下一陽來復”,“先天一氣自虛無中來”,采而結丹,返歸于乾體,為高層次修煉創造良好的基礎。因此,簡單地將“凝神入氣穴”理解為“意守丹田”是不正確的。今筆者不揣淺陋,試對“凝神入氣穴”的理法要旨進行探討,望丹道大德予以斧正。
字面意義
首先,將“凝神入氣穴”一句逐字進行分析一下:凝者,凝聚、聚集的意思;神者,性也,先天本體之元神。
張紫陽(984-1082)在《玉清金笥青華秘文金寶內煉丹訣》中說:“夫神者,有元神焉,有欲神焉。元神者,乃先天以來一點靈光也;欲神者,氣稟之性也。元神乃先天之性也”。因此,意念是后天思慮的識神,元神則是先天自然所賦之本體,丹法所用之“神”即是“元神”。功中自“大靜真空”中得來的正念靈光,靜為元神本體,動則化出真意。識神屬后天之殘渣,元神是先天清凈之寶,二者截然不同。丹法最貴先天而賤后天,用氣(無形)不用質(有形),所以丹法中的“精氣神”都是先天清靈之精微,非后天重濁的殘渣,切不可混為一談。
丹法用氣不用質(資料圖:圖源網絡)
“氣穴”,指腹部臍下丹田中的內竅,又叫做“竅中竅”(按:此為北派所解,南派及三豐一派另有所解,此不贅述。可參考拙作《心息相依,大定真空——西派清凈丹法口訣探要》所述。)。
《性命圭旨》云:“劈開竅中竅中竅,踏破天中天外天”。又說:“氣穴者,內竅也”。
清•柳華陽(1736-?)《金仙證論•圖說》云:“八脈湊成,共拱一穴,為造化之樞紐,名曰氣穴”。又謂:“蓋其穴在臍后腎前稍下,前七后三,中間空懸一穴,此正是調藥煉精之所,而學者不可不察矣”(《金仙證論•風火經》)。此氣穴,氣機發動時則成竅,機息時則渺茫,所以惟氣機發動時才能得知氣穴的具體部位。
柳華陽告誡說:“黃庭、金鼎、氣穴、關元四穴,俱是無形,若執形求之,則謬矣”。又說:“其穴無形無影,氣發則成竅,機息則渺茫”(《金仙證論•圖說》)。我人身內先天元始祖氣根于氣穴之中,神息在氣穴中相依,子母在此相會,俟神息相依則真氣發動而一陽來復,是為“陽生藥產”,真陽生矣(按:著名學者、丹道專家胡孚琛先生在《丹道法訣十二講》中謂“丹田氣穴”是“得鉛定律”的重要部位)。
“入”字的含義,就是進入,從一個方位或部位進入到另一個方位或部位的意思,這正是破譯“凝神入氣穴”真實含義的關鍵所在。
結語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凝神入氣穴”的修煉包含兩個過程。首先是“凝神”,為第一層次,聚集先天元性之靈光,斬卻后天思慮之雜念,降伏躁動的心猿和意馬,靜中得到元神的本體,由靜生動化出真意來,為下一個層次的修煉創造良好的前提條件。其次是“入氣穴”,為第二層次,著重于“入”字,將培出的正念(真意)伏藏于氣穴之中,使得到的真意靈光在氣穴中與元始祖氣結合起來,是為“神氣合一”而成就“圣胎”,呼為“內丹”。
(騰訊道學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文:盛克琦。)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