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眷屬丹法蠡測
欄目分類:丹道修煉 發布日期:2017-05-21 瀏覽次數:次
文/盛克琦
“神仙眷屬”丹法,據云是“彼我兩益”、“雙修雙成”,男女平等,被道門稱作“夫妻俱仙”法門,有葛(洪)鮑(姑)、劉(綱)樊(云翹)的故事傳為佳話,令人羨慕。
歷來道教人物對“神仙眷屬”丹法的認識
陳攖寧先生早年在《揚善》、《仙道》雜志中曾撰文非常推崇此種丹法,稱“人元雙修,即夫婦同修同證之法,且非生有夙慧者不能行,非夫婦二人程度相等者,則必遭對方之掣肘,而亦不能實行。故必遇上上根器,而且夫婦二人一心一德者,方許傳授”。
又批評說:“道教全真派,即是模仿佛教而作,是后起的,不是古法。古法修煉,皆是夫婦二人同心合意,斷絕俗情,雙修雙證,與孤陰寡陽的制度大相懸殊。劉綱、樊云翹二位,乃夫婦雙修中最負盛名者。至于北七真中,如馬丹陽、孫不二兩位,未免沾染佛教的習氣,要講究拋家離室,各走一邊,已失卻古神仙的風范了。”(《道教與養生•答復蘇州張道初君十五問》,439、440頁,華文出版社,2000年第2版)
卿希泰教授主編的《中國道教史》曾評陳攖寧“所稱的夫妻“雙修雙證’‘人己兩利’的‘上上等的法子’,是嚴格意義上的‘雙修’,誠如陳所說,只有口傳而無筆錄,而且據我們所知,在道教內丹學史上是陳攖寧第一次介紹了這種方法,盡管他語焉不詳。”(《中國道教史》第四卷,409頁,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版)這種丹法是否存在?是否如陳攖寧所說只有口傳而無筆錄?我以為這種丹法是客觀存在的,在丹經中也可以捕捉到她的光影,惟近世丹家罕有論述罷了。
李涵虛也有關于“神仙眷屬”的描述,“奇哉張古老,攜妻種園瓜;幻哉伊用昌,與妻唱云霞。兩賢皆艷色,世外嘆情賒。至人無欲念,淫根斷莫邪。我愛古仙人,仙女為渾家。”(《道情詩詞雜著》)《金丹真傳》也有:“冥冥之中,默相感召,降生龍女”之說。
女真孫不二(1119-1182)也講:“蓬島還須結伴游,一身難上碧巖頭。若將枯寂為修煉,弱水盈盈少便舟。”(《不二元君法語•女功內丹》)可見丹道中確有“神仙眷屬”丹法之說。馬丹陽其妻孫不二于1175年由山東來長安,和馬丹陽相遇,馬丹陽以《煉丹砂》相授,勸其共修丹道,也透露了個中消息。其詞云:“奉報富春姑,休要隨予,而今非婦亦非夫,各自修完真面目,脫免三途。煉氣莫教粗,上下寬舒,綿綿似有即如無,個里靈童調行動,得赴仙都。”結合孫不二的丹詩,我們可以看出奧秘了。“神仙眷屬”丹法,起首要求是“各自修完真面目”,然后方能“蓬島還須結伴游”,從而救治“一身難上碧巖頭”的孤陰寡陽之弊端,因此陳攖寧先生批判馬丹陽、孫不二兩位“已失卻古神仙的風范”也未必盡然。
孫不二畫像(資料圖:圖源網絡)
道光年間閔一得(1748-1836)編著《古書隱樓藏書》,稱有“馬丹陽《還原秘旨》功法”傳世,謂《女宗雙修寶筏》、《女修正途十則》是“不二圣姑,鄭重宣示”之靈文,“意在直泄,毋復假名易號,重誤后人”。云:“孤修非至道,同類自相須,身外有身者,形忘堪事諸。其訣曰:乾元得自頂,坤元失自牝。人元遍大千,三元一心領。不外心寂虛,不外身無梗。動靜合真常;我無元自并。元并一亦并,一元即情性。情乃性之元,性為才共稟。能無元一化,自超無上品。是乃玉清神母之懿旨、不二圣姑之口授也。”(《女宗雙修寶筏》)雖似有假托之嫌疑,然也非空穴之來風,所以可以從《古書隱樓藏書》中揆其消息,其中有“深耕以置種,假幻以鉤玄”之訣,邱長春曰:“深耕則易褥,布種為鉤玄。識得玄中奧,人元遍大千。”(《尹真人東華正脈皇極闔辟證道仙經》)
閔一得在《修真辯難參證》中云:“置種等訣,有力者預謀元種,無力者寂隱市朝,至上莫如凈結無遮佛會。謀成、隱成、結成,各自有無上上大用。所謂置種者,乃構生龍活虎于丹室,用以感致真元。男則致夫坤元,女則致夫乾元,兩元氣感交于虛際,必有所生。吾用我媒,引至個中結成夫婦,是為神仙延年而已”。雖云“陰陽雙修”,卻非彼我“同類陰陽”作用,而是虛空中“同類陰陽”作用,是“在先天中討同類”,不在色身上討便宜,謂:“大地生人,龍虎無量,其中合星命潮者,亦自有無量數可接可取”,“然此采法,豈僅不寬衣不解帶哉!鄞鄂寬廣,百里之內,不面不期,如磁吸鐵,而邇若同座也。惟‘玄關竅’開者,行乃不妄,亦不幻也”(《修真辯難參證》)。
薛心香撰,經閔一得鑒定的《金仙直指性命真源》中論述較詳,曰:“蓋男秉乾體而生,中一動則為陰,其象為離,外陽而內陰也;女秉坤體而生,中一動則為陽,其象為坎,外陰而內陽也。此寄體也,變動之妙也。
夫妻雙方需要修煉程度相等
《悟真》所謂:‘離居日位反為女,坎配蟾宮卻是男”者,乃受寄也,本體也。故男之所修以成,內寔真陰,雖能出神入化,不過陰神。外體雖乾陽,而中已成坤陰,未能復乾,非正位也。女之所修以成,雖屬真陽,然其體秉坤而來,中陽亦非正位。故必使陰陽互交,各正性命,方能彼此兩得。然此互交,非有為之神交,乃自然之神妙。
今人但知有五千零四十八卷真經,為‘白虎首經至寶’,固雖亦是真陽,孰知自神未妙,得來亦屬平常。況凡母之物,豈能成出神入化之寶乎?果得之,亦不過添油接命之物。蓋金丹之母,乃先天真一之炁,是天地未分以前之物,人能虛極靜篤,自然復得天地未分時之境象,則此一炁自來,又何用以法取耶?即此首經至寶,一出竅時去地五丈,旋化入太虛,與先天之真一合為一矣。故太虛之一,與此真一無二無別也。
《法華經》中,靈山會上,釋迦說法,龍女獻珠,此真正金液大還丹之妙義。蓋龍女已非凡間之女,乃神女也。龍之為物,神妙莫測。彼之應感,而獻之珠,是以積修所成,強名曰珠,不敢擬議,乃以五千零四十八卷首經喻之,蓋表非矯揉而出之妙義焉。古哲謂之正元珠,以其光華如月,故又名曰夜明珠。天地壞而此珠不壞,萬劫長存,修者得之,始可形神俱妙,與道合真。丹書所云‘金液大還丹’者,此也。吾今試以彼之元珠呈象而妄言之,其珠之呈象也,如‘一輪紅日懸天際’;我之元珠呈象也,如‘月到中秋分外明’。譬之兩鏡相對,光自交互,乃真日月合璧也。
一輪紅日懸天際(資料圖:圖源網絡)
何以得有此征而不失,乃得于‘不識不知’,不失于‘順帝之則’,融化于無聲無臭,所謂‘妙合而凝’也。蓋彼之珠乃真陽,我之珠乃真陰,陽見陰,陰見陽,必相吞吐,此之謂‘神交’,又名‘乾坤交姤’。然一神交罷,彼之乾陽歸我乾體,我之坤陰還彼坤位,各自互歸,如客返家然。故曰‘歸根’,又曰‘復命’,其寔各正性命,彼此兩得,皆成無上金仙。”
從以上研究可以知道,惟是男女雙方、彼我兩家,“各自修完真面目”,各自完成“內丹”。乾以凝汞積真陰,成為仙人;坤以含鉛聚真陽,成為仙女。有得仙女,才能“我愛古仙人,仙女為渾家”,結為夫妻,成為神仙眷屬,以圖“蓬島還須結伴游”。
該派丹法男女二人必須“各自修完真面目”,程度相等,要求“男子修成不漏精”(“至人無欲念,淫根斷莫邪”),完成“煉精化氣”,并有“三斷三化”之說;要求“女子修成不漏經”,完成“煉經化氣”,才能用此陰陽功夫,達到實現“神交”的目的,陰陽交感而結金液大還丹。因其對男女二人的資質要求甚高,且同心合德之人難遇,古今罕有成者。(編輯:趙青)
(騰訊道學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文:盛克琦。)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