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道家劍仙功夫如何治療糖尿病
欄目分類:丹道修煉 發布日期:2017-05-21 瀏覽次數:次
文/吳丹豐
花千骨里寫的自在飛翔的劍仙,在道家是修煉門派,此派秘典為《黃庭經》,書圣王義之曾專門抄寫此經,留下黃庭換白鵝的佳話。詩仙李白也修道教上清派劍仙法門,隨身行頭就是一琴一劍。
劍仙一派靈符和仙劍(供圖:吳丹豐)
筆者因編《道庫》新輯累至血糖超常四倍,按劍仙法門修后恢復,今于道家公社鋤草松土后,于竹棚藝苑靜坐茗茶。翻點《道庫》劍仙門典籍,由《道庫》胖師庫和兔龜龜練功演示和讀者分享。
道家公社的竹棚藝苑(供圖:吳丹豐)
糖尿病是西醫的病名,道家醫學叫消渴,早在唐代道士孫思邈提出了三消理論,分上消中消下消辨證論治,處方以補氣、養津、化血、養腎為主。可以說道家對糖尿病的治療研究歷史很久,劍仙一派更有獨到奇妙之法,可以不用藥而治。
劍仙飛飛,逍遙自在,站樁點穴,太乙劍法,化除糖魔(作者:吳丹豐)
一,劍氣混元燃燒血糖
劍宗基礎為樁功,練時獨立守神,雙手抱球,雙足同肩寬,全身關節似直非直、似屈非屈;舌稍頂,目微閉,身如靠蒼天古樹;足下如踩水中浮木,全身似坐非坐;膝有蹚泥之沉,又有拔地欲飛之勢。全身如泡水中,毛孔開張,如飄浮云,有微風吹之感。身如青松寶樹,念則頂天云端;放大身心,神光返照全身。每次半小時,初手發熱、后全身氣感如火球飄過。此為氣血循環,糖化為能量之象。
此為氣血循環,糖化為能量之象(作者:吳丹豐)
二、化糖劍指點穴
食指和中指相并,大拇指扣無名指和小指上,指做劍形。點梁門和中脘和關元穴。
中脘穴位于胸骨下末端與肚臍連線的中點。中脘穴左右旁開各兩指處是左右梁門穴。關元穴位于臍下三寸處。梁門和中脘和胰臟相對,點此可助消化糖分,促進糖的新陳代謝。關元補氣血,糖尿病人多浮胖氣虧,氣不足糖不化。點穴用雙手劍指按揉穴位正逆各三十六圈。
道家太乙藤劍(供圖:吳丹豐)
三,仙劍拍胰俞恢復功能
用古藤一根,上用艾香加棉花用天然麻布綁定,并加古琴絲弦綁定,此即劍仙派太乙劍,此劍有藤和琴絲的彈性,勁柔軟有滲透力,可作用于肌肉和內臟深處。若無條件制制作,也可用有彈性的木條或竹條替代。
用太乙劍往身后拍打胰俞穴(供圖:吳丹豐)
用太乙劍往身后拍打胰俞穴,胰俞穴在第8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的位置。古人發現此穴專管胰臟的功能,國人的糖尿病不少的是胰臟供血血管被堵塞,所以就造不出那么多胰島素,拍打按摩活血化瘀,讓供血好了,胰島也正常了。
讓供血好了,胰島也正常了(供圖:吳丹豐)
四,仙劍拍打促胰島素干活
用太乙劍從上到下拍打四肢人體肌肉多的地方,人體四肢肉豐厚是存糖的倉庫,但是肌肉本身沒有轉化血糖能力,先轉化血糖為肌糖才起作用。這就要肌肉上的胰島素受體起來工作,糖尿病病人很多胰島素受體處于罷工狀態,仙劍拍打把它激活起來干活,促進肌肉群收縮動動,讓血糖運動中轉化為肌糖。
促進肌肉群收縮動動,讓血糖運動中轉化為肌糖(作者:吳丹豐)
五,丹田運轉燃燒血糖
轉丹田,可讓腸系膜的中小動脈充血(作者:吳丹豐)
劍仙講劍氣,外則練天地浩然之氣,內則修丹田之氣。運雙手放于丹田肚臍,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從內到外,先順時針揉三十六圈,在由外到內,逆時針揉三十六下。轉丹田,可讓腸系膜的中小動脈充血。人的特點是血管內糖代謝最旺盛,消耗大量的血糖,就使血糖下降了。
(騰訊道學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文/吳丹豐,騰訊道學專欄作家。)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