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文化精髓——“元氣論”
欄目分類:丹道修煉 發布日期:2016-06-17 瀏覽次數:次
道家“元氣”,是中國古代的哲學概念,指產生和構成天地萬物的原始物質。元,通“原”,“始也”(《說文》),指天地萬物之本原。在中國古代哲學史上,元氣學說是人們認識自然的世界觀,其產生可追溯至老子之“道”,基本形成于戰國時期,發展干東漢末年王充的“元氣自然論”及北宋張載所倡之“元氣本體論”。
元氣學說以元氣作為構成世界的基本物質,以元氣的運動變化來解釋宇宙萬物的生成、發展、變化、消亡等現象。這種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思想,在中國古代哲學史上占有極重要的地位,并對門然科學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元氣學說作為一種自然觀,是對整個物質世界的總體認識。
因為人的生命活動是物質運動的一種特殊形態,故元氣學說在對人地萬物的生成和各種自然現象作唯物主義解釋的同時,還對人類生命的起源以及有關生理現象提出了樸素的見解。基于元氣學說的對人類生命的認識,即是”元氣論”。元氣論對中醫學、氣功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都產生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人身元氣又你"原氣"、"真氣",是存在于體內惟動生命活動的本原物質。《難經·八難》說:"氣者,人之根本也,根絕則莖葉枯矣",此即指元氣而言,故元氣廣義義簡稱為"氣"。《靈樞·刺節真邪》說:"真氣者,所受于天,與谷氣并而允身者也",此氣源于先天而養于后天,但狹義又專指稟受父母的先天之氣。在古典氣功文獻中,常把此"氣"字寫作"炁",以示與后天之"氣"的區別。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