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內丹功回春術的動作機理
欄目分類:丹道修煉 發布日期:2016-06-17 瀏覽次數:次
道家內丹功回春術的動作機理
1.吐故納新,通調肺氣。這種以腹式順呼吸并配合俯仰和轉肩的特定的吐納形式,通過全身放松、引體向上(成向后的半個橢圓形)、屈體向下(成向前的半個橢圓形),使大腦皮質層處于保護的抑制狀態,中樞神經得到調整與平衡,有節制地開放全身平時閉鎖的毛細血管,大大有利于體內細胞交換氣體、吐故納新。普通人的呼吸大多是胸式呼吸,氧氣吸不足,呼氣時廢氣排得也不完全。一般的保健功法,不論古今中外都提倡腹式呼吸,呼吸時肋間外肌和橫膈肌大幅度運動,使胸廓的前后左右直徑和橫膈膜的上下幅度都盡力增大,不僅能較充分地吸取新鮮空氣(道家稱之為活氣),又能較充分地排出二氧化碳(道家稱之為死氣),而且經常堅持這樣鍛煉,肺活量就會明顯增大。據測量,橫膈肌的活動范圍每增加1cm,肺活量可擴大250~300ml,一個平時缺少鍛煉的人堅持回春功鍛煉半年至1年后,膈肌的活動幅度往往可增加3~4cm。由于吸入新鮮空氣增多,肌體供氧充足,體內濁氣滯留減少,各部分組織的細胞趨于活躍,新陳代謝旺盛,促使人體整個健康狀況得到改善。
2.調節內分泌機能,改善性荷爾蒙的分泌;卮汗Φ诙澣矶秳,可巧妙地對內分泌腺起到震動刺激作用,使性荷爾蒙的分泌增長并調節其平衡,性機能失調獲得改善,恢復青春的活力。
3.促進胃腸蠕動,改善消化器官和泌尿器官的功能。胃腸功能的好壞對身體是否健康的影響極大。回春功一、二、三節的動作,使得腸胃以三種不同的方式蠕動,均有利于增強腸胃的消化、吸收和排泄的功能,同時腎和膀胱隨著做功而微微顫動,可增強其功能,減少有機鹽的沉積,預防腎結石的產生,控制排尿的神經功能也得到調整,故練習回春功會使腸胃和泌尿器官通達舒暢,祛病延年。
4.使氣血經絡暢通,有利于祛邪扶正;卮汗Φ谌澋膭幼魇管|體作柔性圓形或弧形的運轉,而且全身放松,關節經絡得到活動,大大有利于氣血和經絡的暢通,加之第一節吸入新鮮空氣的增加,第二節內分泌得到調節,可使身體的健康狀況大為改善。按中國傳統醫學的說法,就是增元氣、順天水,活血化瘀,祛邪扶正。故長練此功的人,都可回復青春,享受體健身康的歡樂。
5.怡性養神,醒腦明目。服氣之后和抖動之前,有一段虛靜的修煉,這既是為抖動作好準備,而且這種“虛靜”本身就是煉氣的一種基本功,道家稱之為“筑基功”,它能使人全身內外放松,意境清靜,使大腦進入“氣功態”(特殊的功能狀態)。這種虛靜的修煉(也就是現代所指的“松靜功”或“放松功”)同《老子》所述“致虛極,守靜篤”的要求相吻合,有益于整個身心的健康。此外,通過回春功幾個層次的系列活動,還能起到道家所說的“還精補腦”的作用,改善腦部血液的供應,較好地調節大腦功能,增強記憶,活躍思維,改善睡眠,提高視力。它是腦力勞動者的一種非常有效的保健操。一些練功者體會,做四五分鐘的回春功(第二節可抖動二三百次),頓覺渾身舒暢,精神煥發,眼目清亮,可明顯地增進工作和學習的效果。
6.疏通經絡,活血化淤。回春功對此作了四個層次的設計。第一層次用服氣導引的形式,以“導氣令和,引體令柔”的方法進行,并通任督兩脈進行小周天運行;第二層次用虛靜形式,以“放松入靜,清寂無為”的方法進行;第三層次用抖動形式,以激發氣海(下丹田)鼓蕩,元氣貫注全身;第四層次再用肢體導引,以使手足三陰經三陽經和任督兩脈得到進一步疏通。通過這樣多層次的鍛煉,就能逐漸達到經絡暢通、培補元氣、活血化淤、扶正祛邪、增強體質的功效。
7.舒筋活絡,利通關節。在第二節彈性抖動時,上肢柔和地松動了肩、肘、腕、掌指和指關節,下肢輕柔而有彈性地活動了髖、膝、踝、跗跖、跖趾和跖關節,整個脊柱的椎間關節、韌帶也都獲得彈性松動,這樣的系列活動極有利于增強全身關節和韌帶的功能,有利于防治關節炎和椎體骨質增生、勞損等病癥。
8.協調臟腑,健脾和胃;卮汗ο扔皿w軀的俯仰、伸屈作內臟運動(預備式),再用全身抖動(第二節),促進腸胃的蠕動,最后用肩膀和軀干弧旋形牽引,通過這樣三種不同方法對臟腑器官進行自我調節,增強臟腑組織的功能,對改善消化和代謝功能有較好效果。
9.腎氣和盛,延緩衰老。這是內丹功回春術的主要作用。功法中提肛縮腎、全身彈性抖動以及左右轉肩、軀體牽引內分泌腺有關部位等活動是十分重要的。一些中老年者“心腎氣衰,發墮齒槁”,“腎氣衰,形體皆極”,通過上述功法鍛煉可促使腎氣和盛,腎精充沛,就能達到延緩衰老的作用。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