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令、起居養生箴言(三)
道醫概論2017-10-13
三、生活起居箴言:《經》曰:春秋冬夏,四時陰陽,生病起于過用。(明·高濂《遵生八箋》)。語澤:《內經》說:春夏秋冬,四季有陰陽消長,人的生病主要在于不能順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等四季陰陽的變化而過度使用從而發生疾?s鷓裕浩鵓映I髟蛺煺嬤醚?清·徐靈胎《內經詮釋·上古天真論》)。語譯:人的起居生活能經常謹慎調理適中,則常可保養好精氣和元氣、真氣使人處于養生態勢。箴言: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春秋·老子《…
-
《本草綱目·草部(上)》
道醫概論2017-10-13
甘草 釋名 亦名蜜甘、蜜草、美草、 草、靈通、國老。 氣味 (根)甘、平、無毒。 主治1、傷寒咽痛(少陰癥)。用甘草二兩,蜜水灸過,加水二升,煮成一升半。每服五合,一天服兩次。此方名“甘草湯”。 2、肺熱喉痛(有灸熱)。用炒甘草二兩、桔梗(淘米水浸一夜)一兩,加入阿膠半斤。每服五錢,水煎服。 3、肺痿(頭昏眩,吐涎沫,小便頻數,但不咳嗽)。用灸甘草四兩、炮干姜二兩,水三升,煮成一半,分幾次服。此方名“甘草干姜湯”。 4、肺痿久嗽(惡寒發燒…
-
《本草綱目·草部(中)》
道醫概論2017-10-13
豆蔻 釋名 草豆蔻、漏蔻、草果。 氣味 (仁)辛、澀、溫、無毒。 主治 1、心腹脹滿,氣短。用豆蔻一兩,去皮,研細。每服半錢,木瓜生姜湯調下。 2、胃弱嘔逆不食。用豆蔻仁二枚、高良姜半兩,加水一碗合煮,去渣取汁,再以生姜汁半合倒入,和面粉做成面片,在羊肉湯中煮熟,空腹吃下。 3、霍亂煩渴。用豆蔻、黃連各一錢半,烏豆五十粒,生姜三片,水煎服。 4、虛瘧自汗不止。用豆蔻一枚,面裹煨熟。連面研細,加平胃散二錢,水煎服。 5、瘴瘧(熱少寒…
-
《本草綱目·草部(下)》
道醫概論2017-10-13
蒺藜 釋名 名茨、旁通、屈人、止行、休羽、升推。 氣味 (子)苦、溫、無毒。(白蒺藜:甘、溫、無毒)。 主治1、腰脊痛。用蒺藜子搗成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胡豆大,每服二丸,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2、通身浮腫。有杜蒺藜每日煎湯洗。 3、大便風秘。用蒺藜子(炒)一兩、豬牙皂莢(去皮、酥炙)五錢,共研為末。每服一錢,鹽茶湯送下。 4、月經不通。有杜蒺藜、當歸,等分為末。每服三錢,米湯送下。 5、難產(胎在腹中,胞衣亦不下;或者胎死)。用…
-
《本草綱目·木部》
道醫概論2017-10-13
柏 釋名 側柏。氣味 柏實:甘、平、無毒。 柏葉:苦、微溫、無毒。 主治 柏實: 1、平肝潤腎。延年壯神。用柏實曬干,去殼,研末。每服二錢,溫酒送下。一天服三次。又方:加松子仁等分,以松脂和丸服。又方:加菊花等分, 以蜜和丸服。又方: 用柏子仁二斤,研為末, 泡酒中成膏,加棗肉三斤,白蜜、白術末、地黃末各一斤,搗勻做成丸子,如彈子大。每嚼一丸,一日三服。 2、老人便秘。用柏子仁、松子仁、大麻仁,等分同研,加蜜、蠟做成丸子,如梧子…
-
《本草綱目·土部》
道醫概論2017-10-13
白堊 釋名 亦名白善土、白土粉、畫粉。白堊,到處都有,入藥須用白色者。先研搗極細,然后放到鹽湯里,浮在水而上的, 氣味 苦、濕、無毒。 主治1、流鼻血。白惡二錢,井水調服。二付斷根。 2、水泄。煅白惡、炮干姜各一兩,楮葉二兩,共研為末,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米湯送下。 3、反胃。白堊煅紅,放在一升米醋中浸過,再煅再漬,直到醋干為止。取這樣處理過的白堊一兩,加炮干姜兩錢半, 共研成末,每服一錢,最后連服到一斤以上。 4、…
-
《本草綱目·火部》
道醫概論2017-10-12
炭火釋名 炭能生火,但治病用的是炭或炭灰,并不是直接用炭火。 氣味主治木炭可治以下諸病: 1、誤吞金、銀、銅、鐵入腹。用炭燒紅,趁熱捶成細末,煎湯喝下。如無效,便刮取炭末三錢,井水調服,無效再吃,終能把誤吞之物排出。2、咽頭突然作梗。用木炭末和密做成丸子,分次含著并喝下。 3、白虎風病(骨節象被什么東西咬碎似的,痛的地方,游走不定)。用炭灰五升、蚯蚓屎一升、紅花七捻(一捻, 是兩個指頭捏到的), 合起來熬,熬后,用醋拌過,以舊布…
-
《本草綱目·谷部》
道醫概論2017-10-12
胡麻 釋名 巨勝、方莖、狗虱、油麻、脂麻。葉名青蓑,莖名麻皆。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1、腰腳疼痛。用新胡麻一升,熬香后,搗爛。每日吞服適量,以姜汁、蜜湯、溫酒送下均可。 2、手腳酸痛,微腫。用胡麻熬熟,研強烈,取五升加酒一升,泡一夜后隨意飲用。 3、偶感風寒。用胡麻炒焦,乘熱搗爛泡酒飲用。飲后暖臥,以出微汗為好。 4、熱淋。用胡麻子、蔓菁子各五合,炒黃,裝袋中,以水三升浸泡,每飯前取服一錢。 5、疔腫惡瘡。用胡麻(燒灰)、…
-
《本草綱目·果部》
道醫概論2017-10-12
李 釋名氣味 果實:苦、酸、微溫、無毒。 核仁:苦、平、無毒。 根白皮(樹皮刮去外層皺皮后炙黃入藥):大寒、無 主治果實:肝病人宜食。 核仁:利小腸,下水氣,消浮腫。 根白皮:煮汁服,止消渴,治赤白痢及赤白帶;煎水含漱,治齒痛。 杏 釋名 甜梅。氣味 (核仁)甘、苦、溫、冷、利,有小毒。 主治主治 1、咳嗽寒熱。用杏仁半兩,去皮尖,在童便中浸七日,取出,溫水淘洗,研如泥,加童便三升煎如膏。每服一錢,熟水送下。 2、上氣喘急。有杏仁…
-
《本草綱目·鱗部》
道醫概論2017-10-12
龍 釋名 龍骨(按本草所稱的龍骨,實為古代多種哺乳動物(包括象、犀牛、馬、駱駝、羚羊等)的骨胳化石)。 氣味 龍骨:甘、平、無毒。 龍齒:澀、涼、無毒。 主治龍骨: 1、健忘。用白龍骨、遠志,等分為末,每服一匙,飯后服,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2、夢遺。用龍骨、遠志,等分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三十丸,蓮子湯送下。 3、暖精益陽。治方同上,但不用朱砂。每服三十丸,空心服,冷水送下。 4、星即泄精。用白龍骨四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