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 id="6wcse"></rt>
  • <pre id="6wcse"></pre>
  • <s id="6wcse"></s>
  • <s id="6wcse"></s>
  • 當前位置:主頁 > 道教醫學 > 道醫概論 >

    《本草綱目·草部(中)》
    欄目分類:道醫概論   發布日期:2017-10-13   瀏覽次數:

    豆蔻 釋名 草豆蔻、漏蔻、草果。 氣味 (仁)辛、澀、溫、無毒。 主治 1、心腹脹滿,氣短。用豆蔻一兩,去皮,研細。每服半錢,木瓜生姜 湯調下。 2、胃弱嘔逆不食。用豆蔻仁二枚、高良姜半兩,加水一碗合煮,去渣 取汁,再以生姜汁半合倒入,和面粉做成面片,在羊肉湯中煮熟,空腹 吃下。 3、霍亂煩渴。用豆蔻、黃連各一錢半,烏豆五十粒,生姜三片,水煎 服。 4、虛瘧自汗不止。用豆蔻一枚,面裹煨熟。連面研細,加平胃散二錢, 水煎服。 5、瘴瘧(熱少寒多,或單過時冰熱。或虛熱不寒)。用豆蔻仁、熟附 子等分,加水一碗、姜七片、棗一枚,煎至半碗服下。此方名“果附湯” (因豆蔻一名草果)。 6、赤白帶下。用豆蔻(連皮)一枚、乳香一小塊,面裹,煨至焦黃, 同面一起研細。每服二錢,米湯送下。一天服二次。 7、脾痛脹滿。用豆蔻仁二個,酒煎服。 蓬莪茂 釋名 述。 氣味 (根)苦、辛、溫、無毒。 主治 1、心腹冷痛。用蓬莪茂二兩(醋煮)、木香一兩(煨),共研為末。 每服半錢,淡醋湯送下。 2、婦女血氣游走作痛及腰痛。用蓬莪茂、干漆各二兩,共研為末,每 服二錢,酒送下。如是腰痛,則用核桃酒送下。 3、小兒氣痛。和蓬莪茂炮熟,研細,熱酒送服一錢。 4、上氣喘急。用蓬莪茂五錢,加酒一碗半,煎至八成服。 5、氣短不接(兼治滑泄及小便熱)。用蓬莪茂一兩、金鈴子(去核) 一兩,共研為末,加蓬砂一錢,煉過,研細。每服二錢,空心服,溫酒 或鹽湯送下。此方名“正元散”。 6、嬰兒吐乳。用蓬莪茂少許,加綠豆大的一粒鹽,放入乳一合中煎開 幾次,去掉渣滓,再加兩粟米大的牛黃一塊,給病兒服。很有效。 荊三棱 釋名 京三棱、草三棱、雞爪棱、黑三棱、石三棱。 氣味 (根)苦、平、無毒。 主治 1、癥瘕鼓脹,用三棱根切一石,加水五石煮成三石,去渣,再煮,得 汁三培。隔水明顯成膏,濃如稠糖。每天早晨服一小匙,酒送下。又方: 荊三棱、青皮、陳皮、木香各半兩,肉豆蔻、檳榔各一兩,硇砂二錢, 共研為末,加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湯送下。 2、痃癖(脅下堅塊如石)。用荊三棱(炮)一兩、川大黃一兩,共研 為末,加醋熬成膏。每日服一匙,空心服,生姜、桔皮湯送下。 3、小兒氣癖。用三棱煮汁給授乳的母親吃,也把少量給小兒吃。小兒 新生百日及十歲以下,無論熱痃癖等,服此藥都有效。 4、反胃惡心,藥食不下。用荊三棱(炮)一兩、生丁香三分,共研為 末。每服一錢,開水送下。 5、乳汁不下。用荊三棱三個,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洗奶(乳房), 取汁出為度。 6、渾身燎泡(狀如棠梨,每泡出水)。用荊三棱、蓬莪茂各五兩,共 研為末。分三次服,酒調下。連續服完。 莎草香附子 釋名 雀頭香、草附子、水香棱、水巴戟、水莎、侯莎、莎結, 夫須、 續根草、地毛。 氣味 (根)甘、微寒、無毒。 主治 1、未老先衰。用香附子一斤,水浸一夜,取出,擦去毛,炒黃,加茯 神( 去皮)四兩,共研為末,以煉蜜調末為丸,如彈子大。每晨服一丸, 降氣湯送下。降氣湯是用香附子(如上法處理)半兩、茯神二兩、炙甘 草一兩半、合煎而成。此方名“交感丹”。除了治未老先衰之外,還能治 胸痞、拒食、虛冷遺精等癥。 2、偏正頭痛,熱氣上攻,頭目昏眩。單用香附子一味,經過去皮、煮、 搗、曬、焙之后,研為細末,加煉蜜調成丸子,如彈子大。每服一丸, 水一碗,煎藥至八成服下,婦女用醋湯煎服。此方名“一品丸”。 3、一切氣病(胸腹脹滿、惡心、氣逆、翻酸、煩悶等)。用香附子一 斤、縮砂仁八兩、炙甘草四兩,共研為末,鹽開水送服。或研成粗末煎 服亦可。此方名“快氣湯”。 4、心腹刺痛。香附子(去毛,焙)二十兩、烏藥十兩、甘草(炒)一 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鹽湯送下。 5、心脾氣痛(胸膛軟處有一點作痛、俗稱心氣痛,實乃胃脘有滯所致, 或起因于氣,或起因于寒)。用香附子醋浸,略炒,研為末;另用高良 姜酒洗幾次,略炒,也研為末。兩工分別收存,治病時,起因于寒者, 姜二錢、附一錢;起因于氣者,附二錢、姜一錢;起因于氣與寒者,姜、 附等分。三種情況都以熱米湯加一匙姜汁和一小撮鹽把藥送下。服藥七、 八次后,病根可除。 6、心腹諸痛(心氣痛、腹痛、小腹痛、血氣痛等)。用香附子二兩、 艾葉半兩,蒸日上在醋湯中蒸煮熟,去艾葉,炒香附子末,加醋、糊做 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開水送下。此方名“艾附丸”。 7、濕腫虛腫。用香附子、艾,加醋煮干,焙三工業區末。以醋、糊調 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常服,可使腫水從小便排出。又方:香附子一 斤,在童便中浸三日,取出,焙干研細,加糊為丸。每服四、五十丸, 米湯送下。一天服二次。 8、疝氣痛。和香附末二錢,空心服,以海藻一錢,煎酒調下,服藥后 把海藻也吃下去。 9、月經不調及其他婦科病。用大香附子(擦去毛)一斤,分作四份: 一份醇酒浸,一份釅醋浸,一份鹽水浸,一份童便浸。幾日后,取出香 附子,洗凈,曬士,搗爛,微焙為末, 加醋煮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七十丸,酒送下。瘦人,加澤新天蘭、赤茯苓末二兩;氣虛,加四 君子料;血虛,加四物料。此方名“四制香附丸”。 10、重度血崩或五色漏帶。用香附子去毛炒焦,研為末,熱酒沖二錢, 立愈。已昏迷者,服三錢,米湯送下。 11、安胎順氣。香附子炒后研細,濃煎紫蘇湯送服一、二錢。加砂仁亦 可。此方名“鐵罩散”。 12、妊娠惡陰( 胎氣不安,氣不升降,嘔吐酸水,起坐不便,飲食不進)。 用香附子二兩,藿香葉、甘草各二錢,共研細。每服二錢,開水加鹽送 下。此方名“二香散”。 13、臨產順胎(懷胎九月或十月時服此,自然順產)。香附子四兩、縮 砂仁(炒)三兩、甘草(炙)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14、產后狂言(血暈妄語。煩渴不止)。用生香附子(去毛)研細。每 服二錢,姜、棗煎湯送下。 15、氣郁吐血。用童便調香附末二錢服。又方:香附子一兩、白茯苓半 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陳粟米湯送下。 16、肺破咯血。用香附子一錢,研細,米湯送服。一天服二次。 17、尿血。用香附子,新地榆等分,分另煎湯。先服香附湯在口,后服 地榆湯至盡。發吵見效,可照此再服。 18、各種下血。用香附子浸童便中一天,取出搗碎,醋拌,焙干,研為 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又方:香附子以醋酒各半煮熟,焙研為末, 加黃秫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米湯送下。一天服二次。 又方:香附子末二錢,加百草霜、麝香各少許同服,見效很快。 19、脫肛。用香附子、荊芥穗,等分為末。每取一匙,加水一碗,煎沸 十多次后,淋洗患處。 20、氣郁頭痛。用香附(炒)四兩、川芎二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 茶湯調下。常服可防頭痛,又可明目。 21、肝虛目痛(冷淚,羞明)。用香附子一兩、夏枯草半兩,共研為末。 每服一錢,茶湯送下。 22、突然耳聾。用香附子(瓦炒)研末,早晚各服二錢,蘿卜子煎湯送 下。藥忌鐵器。 23、牙痛。和香附子、艾葉煎湯漱口,同時用香附子末擦牙。又方:香 附子(炒存性)三兩,青鹽、生姜各半兩,共研為末,每日擦牙。 24、長期消渴不愈。用香附子一兩、白茯苓半兩,共研為末。每服三錢, 陳粟米湯送下。每天服二次。 25、蜈蚣咬傷。嚼香附涂搽,立效。 藿香 釋名 兜婁婆香。 氣味 (枝葉)辛、微溫、無毒。 主治 1、霍亂吐瀉用藿香葉、陳皮各半兩,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溫服。 2、暑天吐瀉。用滑石( 炒)二兩、藿香二錢半、丁香五分,共研為末。 每服一、二錢,淘米水調服。 3、胎氣不安(氣不升降,嘔吐酸水)。用香附、藿香、甘草各二錢, 共研為末。每服二錢,加一點鹽,以開水調下。 4、口臭。用藿香洗凈,煎湯,隨進嗽口。 爛瘡。用藿香中、細茶等分,燒灰,油調涂葉片貼瘡上。 薰草(零陵香 釋名 蕙草、香草、燕草、黃零草。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1、傷寒下痢。用薰草、當歸各二兩,黃連四兩,加水六升,煮成二升 服下。一天服三次。 2、傷寒狐惑(按:狐惑癥象是:蟲蝕下部,痛癢不止,脈數而無熱, 汗出不止。病初起時,目盡赤,七、八日后,四角變黃黑)。用薰草、 黃連各四兩,咬細。在白酸漿一斗中浸一夜。煮成二升,分三次服。 3、頭風旋暈(痰逆、惡心、懶食)。用真零陵香、藿者葉、香附子( 炒), 等分為末。每服二錢,茶湯送下。一天服三次。 4、小兒鼻塞頭熱。用薰草一兩、羊髓三兩,慢火熬成膏,去滓,以膏 揉摩背上。每天三至四次。 5、頭風白屑。用薰草、白芷等分,加水煎成汁,倒入雞蛋白調勻,搽 頭幾十次,以后永不生屑。 6、牙齒疼痛。用薰草葉煎水含漱。 7、夢遺失精。用薰草、人參、白術、白芍藥、生地黃、茯神、桂心、 炙甘草各二兩,大棗十二枚,加水八升煮成三升,分二次服。此方名“薰 草湯”。 8、節育斷產。用薰草研細。每服二錢,酒送下。連續服五次,可保一 年不孕。 9、赤白痢。用薰草去根,在鹽酒中浸半月,取出炒干,每一兩加廣木 香一錢半,共研為末。每服一錢半,冷水送下。三、四次以后用熱米湯 送服一錢半,即可止痢。用藥期間,忌食生梨。此方名“返魂丹”。 蘭草 釋名 (閑)、木香、香水蘭、女蘭、香草、燕尾香、大澤蘭、蘭澤 草、煎澤草、省頭草、都梁香、孩兒菊、千金草。 氣味 (葉)辛、平、無毒。 主治 除胸中痰癖,治消渴,消癰腫,生血、調氣,煮水,可以洗風病,可以 解食牛馬肉中毒。 澤蘭 釋名 水香、都梁香、虎蘭、虎蒲、龍棗、孩兒菊、風藥。根名地筍。 氣味 (葉)苦、微溫、無毒。 主治 1、產后水腫,血虛浮腫。有澤蘭、防己,等分為末。每服二錢,醋酒 送下。 2、小兒蓐瘡。由大人嚼澤蘭心把瘡周圍封起來。很有效。 3、瘡腫初起。把澤蘭搗爛封住,有效。 4、損傷瘀腫。治法同上。 5、產后陰翻(產后陰戶燥熱,變成翻花狀)。用澤蘭四兩,煎湯薰洗。 二、三次后,再加枯礬一起煎洗。 馬蘭 釋名 紫菊。 氣味 (根、葉)辛、平、無毒。 主治 1、諸瘧寒熱。用馬蘭搗汁,再加一點水,發病日早晨服。藥中高精亦 可加沙糖。 2、絞腸痧。用馬蘭根葉在口中細嚼,將汁咽下。 3、打傷出血。用馬蘭、旱蓮草、松香、皂樹葉(冬日無葉,可用樹皮) 共研細,搽入傷口。 4、喉痹口緊。用馬蘭根(或葉)搗汁,加幾滴醋滴入鼻孔中,或灌入 喉中,痰郵,口自開。 5、水腫尿澀。用馬蘭、黑豆、小麥,加酒、水各一杯,煎成藥一杯, 飯前溫服。 6、丹毒。用馬蘭、甘草,磨醋搽患處。 7、痔漏。春夏取生馬蘭,秋冬取干馬蘭,白水煮食,連汁喝下。又方: 馬蘭,酒煮,焙、研后加糊做成丸子。每天服適量,米湯送下。另用馬 蘭煎水,加一點鹽。每天熏洗患處。 香薷 釋名 香柔、香茸、香菜、蜜蜂草。 氣味 辛、微溫、無毒。 主治 1、傷暑(暑天臥濕當風,或生冷不節,頭痛發熱,轉筋,干嘔,四肢 發冷等)。用香薷一斤、厚樸(姜汁炙過)、白扁豆(微炒)各半斤, 銼散。每服五錢,加水二碗,酒半碗,煎成一碗,放水中等冷定后服下。 連進二服,很有效。此方名“香薷飲”。方中的扁豆, 可用黃連( 姜汁炒) 代替。 2、水腫。用干香薷五十斤,銼入鍋中,加水久煮,去渣再濃煎,濃到 可以捏丸時,即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一天服三次,藥量可 以逐日加一點以小便能暢為愈。此方名“香薷煎”。又方:香薷葉一斤, 水一斗,熬爛,去渣,再熬成膏,加白術末七兩作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十丸,米湯送下。此方名“深師薷術丸”。 3、心煩脅痛。用香薷搗搗汁一、二升服。 4、鼻血不止。用香薷研累,水沖服一錢。 假蘇 釋名 姜芥、荊芥、鼠螢。 氣味 (莖、穗)辛、溫、無毒。 主治 1、風熱頭痛。用荊芥穗、石膏,等分為末。茶調下。 2、風熱牙痛。用荊芥根、烏桕根、蔥根等分,煎湯隨時含漱。 3、小兒驚癥。用荊芥穗二兩、白礬(半生半枯)一兩,共研為末,加 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大。朱砂為衣。每服二十丸,姜湯下。一天服二次。 4、一切偏風(口眼歪斜)。用青荊芥一斤,青薄荷一斤,一起研爛, 取汁濃煎成膏。加將藥渣支掉三分之一,蓁三分之二曬干為末。以膏和 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開水送下。早晚各服一次。 5、中風口噤。用荊芥穗研細,取二錢,酒送服。此方名“荊芥散”。 6、產后中風(手足抽筋,角弓反張,不省人事)。用荊芥穗子,微焙 為末。每服三錢,酒或童便送下。口噤則挑齒灌入,齒緊則由鼻灌入。 此方名“華陀愈風散”,還有“如圣散”、“舉卿古拜散”(亦即荊芥散之意, 因舉卿切音為荊,古拜切音為芥。這是用切音隱語來為藥方名)等名。 7、產后血眩(精神昏冒)。用荊芥穗一兩三錢、桃仁五錢(去皮尖, 炒),共研為末。每服三錢,水磅下。如喘,加杏仁(去皮尖,炒)、 甘草(炒)各三錢。 8、產后下痢。用荊芥穗四、五枝,燒存性,不能觸油火。燒好后加麝 香少許,以熱開水調下。 9、口鼻出血如泉涌。用荊芥燒存性,研累。每服二錢,陳皮煎湯送下。 二服可愈。 10、吐血不止。用荊芥連根洗過,搗汁半碗服下。服干穗末亦可。又方: 荊芥穗為末。生地黃汁調服二錢。 11、尿血。用荊芥、縮砂,等分為末。每服三錢,糯米湯送下。一天服 三次。 12、血崩。和荊芥穗在麻油燈上燒焦,研細。每服二錢,童便送下。 13、痔漏腫痛。用荊芥煮湯,每日洗痛處。 14、大便下血。用荊芥(炒)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婦女用酒送 下。又方:荊芥二兩、槐花一兩,同炒,研細。每服三錢,茶送下。 15、瘰疬潰爛(牽連到胸前兩腋,結塊大如茄子)。用荊芥根下段剪碎, 煎湯熱洗。洗后,見破爛處有紫黑點,以針刺破,讓惡血流出。另用樟 腦、雄黃,等分為末,麻油調勻掃爛處出水。次日洗過又掃,直至病愈。 16、疔腫諸毒。用荊芥一把,切細,加水五升煮成一升,分為兩次冷飲。 17、各種瘡疥。用荊芥研末,加地黃自然榨汁熬膏,調成丸子,如梧子 大。每服三、五十丸,茶或酒送下。 18、腳丫濕爛。用荊芥葉搗爛敷上。 19、頭目諸疾(眼疾,風氣頭痛,頭昏目眩等)。用荊芥穗為末。每服 三錢,酒送下。 20、小腹急痛,癃閉不通。用荊介、大黃,等分為末。每服三錢,溫水 磅下。小便不通者,大內用量減半;大便不通者荊芥用量減半。此方名 “倒換散”。 薄荷 釋名 菝活、蕃荷菜、吳菝活、南薄荷、金錢薄荷。 氣味 (莖葉)辛、溫、無毒。 主治 1、清上化普(利咽膈,治風熱)。用薄荷研細,加煉蜜和成丸子,如 芡子大。每次噙含一丸。用白沙糖調丸亦可。 2、眼瞼紅爛。用薄荷在生姜中浸一夜,取出曬干,研為末,泡熱激發 洗眼。 3、瘰疬。用新薄荷二斤,搗爛取汁,皂莢一個,水浸去皮,黑牽牛(半 生半炒)各一兩,皂莢仁一兩半,一起搗爛,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 服三十丸,煎連翹湯送下。 4、鼻血不止。用薄荷汁滴入鼻中,或以干薄葆水煮,棉球裹汁塞鼻。 5、血痢不上。用薄葆葉煎湯常服。 6、火毒成瘡。用薄荷煎汁隨時涂搽。 水蘇 釋名 雞蘇、香蘇、龍腦薄荷、芥苴。 氣味 (莖、葉)辛、微溫、無毒。 主治 1、漏血,用水蘇煮汁一升服。 2、吐血、下血。用水蘇莖葉,煎汁服。 3、吐血咳嗽。用水蘇焙干研細,每服一錢,米湯送下。 4、鼻血不止。用水蘇五合,香豉二俁,同搗爛,搓成小團,如棗核在、 塞鼻孔中,鼻血即止。又方:水蘇二兩, 防風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 錢,溫水送下。同時以水蘇葉塞鼻。又方:水蘇、生地典,等分為末, 冷水送服。 5、鼻淵(按:鼻淵俗名腦漏,鼻中不斷流水、流膿,或膿中帶血)。 用水蘇葉、麥站科、川芎、桑白皮、炙黃芪、炙甘草、生地黃(焙), 等分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人參湯送下。 6、風熱頭痛(熱結上焦,致生風氣,痰厥頭痛)。用水蘇葉五兩、皂 莢( 炙,去皮,去子)三兩、芫花(醋炒焦)一兩,共研為末。加煉蜜 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飯后服,荊芥湯送下。 7、突然耳聾。用水蘇葉生搗,棉裹,塞耳內。 8、頭生白屑。用水蘇煮汗或燒灰淋汁洗頭。 9、蛇蟲咬傷。用水蘇研末,酒沖服。并以敷傷處。 菊 釋名 節華、女節、女華、女莖、日精、更生、傅延年、金蕊、陰成、 周盈。 氣味 (花)苦、平、無毒。 主治 1、風熱頭痛。用菊花、石膏、川芎各三錢,共研為末。每服一錢半, 茶調下。 2、膝風痛。用菊花、陳艾葉作護膝。 3、病后生翳。用白菊花、蟬蛻,等分為末,每用二、三錢,加蜜少許, 水煎服。 4、婦女陰腫。用甘菊苗搗爛煎湯,先熏后洗。 5、眼目昏花。用甘菊花一斤、紅椒(去目)六兩,共研為末。加淅地 黃汁和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臨睡時茶送下。 野菊 釋名 苦薏。 氣味 (根、葉、莖、花)苦、辛、溫、有小毒。 主治 1、無名腫毒。用野菊花連莖搗爛,酒煎,乘熱服,讓汗發出;另以藥 渣敷患處。又方:野菊花莖葉、蒼耳草各一把,共搗爛,加入酒一碗, 絞取汁取;仍以藥渣敷患處。要出汗才好。又方:夏日采蒼耳葉,秋日 采野菊花,共研為末。每服三錢,酒送下。 2、天泡濕瘡。用野菊花根、棗木,共煎湯洗患處。 3、瘰疬末破。用野菊花根搗爛,煎酒內服;以藥渣敷患處。 淹閭 釋名 覆閭。 氣味 (子)苦、微寒、無毒。 主治 1、瘀血不散。變成癰腫。用生淹閭搗汁一升內服。 2、月經不通。用淹閭子一升、桃仁二升(酒浸,去皮尖),研勻,放 入酒二斗中浸封。五日后,每飲三合。一天服三次。 3、產后血痛。和淹閭子一兩,水一升,童便二杯,同煎服。 艾 釋名 冰臺、醫草、黃草艾蒿。 氣味 苦、微溫、無毒。 主治 1、流行傷寒(頭痛。大燒,脈盛等)。用干艾葉三程式,加水一斗, 煮成一程式,一次服完。出汗為好。 2、妊中作寒(大燒,發斑一由紅變黑溺血)。用艾葉一團,如雞蛋大, 加酒三升,煮成二升半,分兩次服。 3、中風口歪。用五寸左右的小竹筒一根,一頭插入耳內。 4、中風口噤。用熟艾灸承漿穴與頰車穴,各五壯。 5、咽喉腫痛。用嫩艾搗汁,細細咽下。又方:用艾葉一把,同醋搗爛, 敷喉部。 6、癲癇諸風。用熟艾灸前后陰之間。灸數隨年歲增減。 7、小兒撮口臍風。用艾葉燒灰。滿填臍中,外用布縛定。或用蒜蓋臍 部,隔蒜用艾絨灸之。 8、肛爛(病人齒失色,舌變白,喜睡如癡,或下痢。肛被蟲蝕,爛見 腸了,便難救。此病古稱狐惑)。用艾在管中燒著,熏下部令煙直達患 處。艾中加少放雄黃一財煙熏,效果更好。 9、頭風面瘡,癢出黃水。用艾二兩,加醋一升,煎成濃汁,攤紙上貼 瘡,一天換二、三次。 10、蛔蟲病(心痛如刺,口吐清水)。用白熟艾一升,加水三升,煮成 一程式內服,能把蟲吐出。又方:取生艾搗汁,天明時,先吃一點香甜 食品,隨好服艾汁一程式,可把蟲打下。 11、白痢。用陳艾四兩、干姜( 炮) 三兩,共研為末, 加醋煮陳米糊成 丸子,如梧子大。每七十丸,空心服,米湯送下。 12、久痢。用艾葉、陳皮等分,煎服。也可用這兩味藥共研為末,加酒 煮爛飯成丸子。每服二、三十丸,鹽湯送下。 13、痔瘡。先用槐柳湯洗過,再以艾灸七壯。血穢瀉后即愈。 14、妊娠下血。用艾葉三兩,芎窮、甘草各二兩,當歸、地黃各三兩, 芍藥四兩,放入水五升、清酒五升中煮成三升,再加阿膠二兩令化盡。 每服一升。日服三次,此方中“膠艾湯”。 15、胎動(或腰痛,或搶心,或下血,或倒產,子列腹中)。用艾葉一 團,如雞蛋大,加酒四升煮成二升,分二次服。 16、婦女崩中,血出不止。用熟艾一團,如雞蛋大,阿膠(炒為末)半 兩,干姜一錢,水五碗,同煎服(先煮艾、姜至二碗半,倒出藥汁,加 阿膠化開,分三次服,一天服盡)。 17、產后下血。用干艾葉、老生姜各半兩,煎濃湯服。 18 、忽然吐血。用熟艾三團, 加水五程式煮成二程式,服。又方:熟艾 燒灰。取二錢,水送服。 19、盜汗不止。用熟艾二錢、白茯神三錢、烏梅三個,加水一杯煎至作 誠,臨時溫服。 20、水眼腫痛。用艾燒煙,將碗蓋住,過會,刮取碗內煙煤,以溫水調 勻洗眼,水中加一點黃連汁更好。 21、臉上黑痣。用艾灰、桑灰各三程式,淋水循環幾次取汁,濃煎成膏。 常取少許敷痣上,能使痣爛脫。 22、鵝掌風。用艾四至五兩,加水四至五碗,煮五、六滾,倒入大口瓶 內,將手心放在瓶口上,讓熱氣熏。水冷,熱后再熏。極為有效。 23、小兒爛瘡。用艾葉燒灰敷搽。 24、背瘡初發。在患處先貼上濕紙,先變干的地方是瘡頭,用艾烘灸, 不計次數。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毒即消散。如不散,也不能 內攻了。此方被贊為神方。 25、蟲蛇咬傷。用艾灸幾次,有效。 26、風蟲牙痛。化蠟少許,攤在紙上,鋪艾一層,卷紙成筒,燒煙熏鼻。 又用口呵吸煙氣,即可止疼消腫。 茵陳蒿 氣味 (莖、葉)苦、平、微寒、無毒。 主治 1、大熱黃疸。用茵陳切細煮湯服。生食亦可,亦治傷寒頭痛、風熱癢 瘧,利小便。此方名“茵陳羹”。 2、遍身風癢。用茵陳煮濃湯洗浴即愈。 3、疬瘍風病(按:此病是身上出現斑塊,白色成片)。用茵陳蒿兩把, 加水一斗五程式,煮成七升,先以皂莢湯洗,再以茵陳湯洗。隔一天洗 一次。 4、風疾攣急(按:指手足不能自由伸縮)。用茵陳蒿一斤、秫米一石、 面三斤,和勻照常法釀酒,每日飲服。 5、遍身典疸,用茵陳蒿一把,同生姜一塊搗爛,每日擦胸前和四肢。 6、眼熱紅腫。用茵陳蒿、車前子等分,煎湯,以細茶調服數次。 青蒿 釋名 草高、方潰、牽、狽蒿、香蒿。 氣味 (吐、莖、根、子)苦、寒、無毒。 主治 1、癆病。用青蒿銼細,加水三升、童便五升同煎至一升半,去渣留汁 再煎成膏,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腹時及臨星時各用溫 酒送下。 2、虛勞盜汗,煩熱口干。用青蒿一斤,取汁熬膏,加人參末麥站冬末 各一兩,熬至能捏丸時,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飯后服, 米湯送下。此方名“青蒿丸”。 3、瘧疾寒熱。用青蒿一把,加水二升,搗汁服。 4、溫瘧(只熱不冷,痰多)。用青蒿二兩,在童便不浸過,焙干,加 鉛丹半兩,研為末,每服二錢,白開水調下。 5、赤白痢。用青蒿、艾葉等分,同豆豉搗用餅,曬干。每用一餅,以 水一碗半煎服。此方名“蒿豉丹”。 6、酒痔便血。用青蒿葉或青蒿莖,研為末。便前用冷水,便后用水酒 調服。 7、刀傷。用青蒿搗封傷口,血止即愈。又方:用青蒿、麻葉、石灰等 分,一起搗爛曬干,臨用時研成末搽傷處。 8、牙齒腫痛。用青蒿一把,煎水嗽口。 9、耳出膿汁,用青蒿末棉裹塞耳中。 10、鼻中息肉。用青蒿灰、石砂等分,淋汁熬膏點息肉上。 白蒿 釋名 由胡、蔞蒿、蘩。 氣味 (苗、根)甘、平、無毒。 主治 風寒濕痹、惡瘡癩疾、夏月暴痢等。能殺河豚魚毒。 茺蔚(益母草) 釋名 益母、益明、貞蔚、推、野天麻豬麻、郁臭草、苦低草、夏枯 草、土質汗。 氣味 (子)辛、甘、微溫、無毒。 (莖、葉)辛、微溫、無毒。 (花)微苦、甘、無毒。 (根)甘、無毒。 主治 1、婦女胎前產后各種疾病。用連根收采的正在開花的益母草,陰干后, 取葉及花、子,碾為細末,加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不限丸數,以 病愈為度。如做成梧子大的丸子,則每服為五十至七十丸。服藥時,隨 不同的病癥,用不同的湯汁送下:(1)胎前臍腹前或作響,用米湯; (2) 腹痛胎動,下血不止,用當歸湯;(3) 胎衣不下,死胎不下,橫 生倒產,用炒鹽湯;(4) 產后暈眼黑。發狂或不省人事,用童便和酒; (5) 產后腹痛,時發寒熱,出冷汗用童便和酒或薄荷自然汁;(6) 產 后痢疾,用米湯;(7) 產后月經不調,用溫酒;(8) 產后中風,半身 不遂,用童便和酒;(9)產后氣喘咳嗽,面目浮腫,用溫酒;(10) 產后流鼻血,舌黑口干,用童便和酒;(11) 產后大小便不通,煩躁口 苦,用薄荷湯;(12)婦女久無子息,用溫酒。此方名“濟陰近魂丹”。 2、產婦諸疾及內臟受傷瘀血等下。用益母草全草洗凈,竹刀(忌鐵刀) 切為小段,不中煮爛,去草取汁,約得五、六斗。澄清半日后,濾去濁 渣,以清汁在慢火上煎成一斗狀如糖稀。收存瓶中。每取一杯,和酒內 服。一天兩次,此方名“益母膏”。 3、尿血。用益母草搗汁服一升。 4、赤白痢。用益母草(曬干)、陳鹽梅(燒存性),等分為末。每服 三錢,白痢以干姜湯、赤痢以甘草湯關定。此方名“二靈散”。 5、小兒疳痢。用益母草嫩葉同米煮粥吃。到病愈為止。常服嫩葉汁亦 可。 6、痔瘡下因。用益母草葉搗汁服。 7、各種癰瘡(婦女乳癰、小兒頭瘡,黃爛熟瘡、疥疽陰蝕等)。用益 母草切五升,加水一斗半,煮成一頭號,分幾次洗名貴怍。 8、各種疔瘡。用益母草搗爛封瘡,另取益母草絞汁內服。又方:益母 草,燒存性。先用刀劃破疔根,擠出血,然后挑藥入疔內,疔深者,用 捻子把藥送入底部。過一會,有污血流出,拭凈,再次上藥,直到看見 紅血乃止。一、二日后,根爛出,以針挑去,再敷上藥,不久,合口自 愈。 9、喉閉腫痛。用益母草搗爛,加新汲水一碗,絞出濃汁一次飲下。冬 月用益母草根。 10、耳。用益母莖葉榨汁滴耳內。 11、作洗嬰湯。兒將生,先取益母草五兩煎湯,兒生下后,即用此湯洗 浴,可預防生瘡生疥。 夏枯草 釋名 夕句、乃東、燕面、鐵色草。 氣味 (莖、葉)苦、辛、寒、無毒。 主治 1、肝虛目痛(冷淚不止,羞明畏日)。用夏枯草半兩、香附子一兩, 共研為末。每服一錢,茶湯調下。 2、赤白帶下。夏枯草開花時,采來陰干,研為末。每服二錢,飯前服, 米湯送下。 3、血崩。用夏枯草研為末,每服一小匙,米湯調下。 4、產后血暈,心氣欲絕,用夏枯草搗爛,絞汁服一碗,極效。 5、打傷、刀傷。把夏枯草在口中嚼碎后敷在傷處。 6、汗斑白點。用夏枯草煎成濃汁,每天洗患處。 7、瘰疬(不論已潰未潰,或日久成漏)。用夏枯草六兩,加水兩杯, 煎至七成,吃完飯過一段時間以后溫服。體虛者,可用夏枯草煎汁熬膏 服,并以膏涂患處。兼服十全大補湯加香附、貝母、遠志更好。 劉寄奴草 釋名 金寄奴、烏藤菜。 氣味 苦、溫、無毒。 主治 1、大小便血。用劉寄奴研末,茶調勻,空心服二錢即止。 2、打傷瘀血,傷及腹內,用劉寄奴、骨碎補、延胡索各一兩,加水二 升,煎至七合,又倒入酒和童便各一合,一次溫服。 3、霍亂轉痢用劉寄奴草煎汁內服。 4、湯火傷。用劉寄奴搗末。先以雞毛沾糯米資漿掃傷口,然后把藥末 敷上。 5、赤白痢。用劉寄奴、烏梅、白姜等分,水煎服。赤多、加烏梅;白 多,加姜。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

    相關熱詞:

    熱門關鍵詞
    金剛長壽功
    道教資訊 道教醫學 武當特產 養生知識 武當文化 武當影像 武當旅游 武當功夫

    国产黑丝一区二区,成年网站免费入口在线观看,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高清,日本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rt id="6wcse"></rt>
  • <pre id="6wcse"></pre>
  • <s id="6wcse"></s>
  • <s id="6wcse"></s>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a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揄拍一区二区久久| 男女性潮高清免费网站| 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级小视频|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二国产精品| 18成人片黄网站www| 毛片在线播放网址| 在线播放免费人成毛片乱码| 伊人热人久久中文字幕| xxxx日本视频| 真实的国产乱xxxx在线| 好男人在线社区www| 全彩口工彩漫画无遮漫画| 一级特黄aaa大片在线观看| 网址大全在线免费观看|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另类孕交videosgratis| 东北美女野外bbwbbw免费| 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好男人好资源在线影视官网| 你懂的国产高清在线播放视频| a毛片免费视频| 污网站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正在播放|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观看 |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91国高清视频| 欧美jlzz18性欧美| 国产大片免费观看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羞羞社区在线观看视频| 女博士梦莹全篇完整小说| 亚洲第一成人在线|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精品| 最近的中文字幕视频完整| 国产丝袜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aⅴ在线视频|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网| 国产精品第一页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