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草部(上)》
欄目分類:道醫概論 發布日期:2017-10-13 瀏覽次數:次
甘草
釋名 亦名蜜甘、蜜草、美草、 草、靈通、國老。
氣味 (根)甘、平、無毒。
主治
1、傷寒咽痛(少陰癥)。用甘草二兩,蜜水灸過,加水二升,煮成一升
半。每服五合,一天服兩次。此方名“甘草湯”。
2、肺熱喉痛(有灸熱)。用炒甘草二兩、桔梗(淘米水浸一夜)一兩,加
入阿膠半斤。每服五錢,水煎服。
3、肺痿(頭昏眩,吐涎沫,小便頻數,但不咳嗽)。用灸甘草四兩、炮
干姜二兩,水三升,煮成一半,分幾次服。此方名“甘草干姜湯”。
4、肺痿久嗽(惡寒發燒,骨節不適, 嗽唾不止)。用灸甘草三兩,研細。
每日取一錢,童便三合調下。
5、小兒熱嗽。用甘草二兩,在豬膽汁中浸五天,取出灸后研細,和蜜
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十丸,飯后服,薄荷湯送下。此方名“涼隔
丸”。
6、嬰兒初生便閉。用甘草、枳殼各一錢,水半碗煎服。
7、小兒撮口風。用甘草二錢半,煎服, 令吐痰涎。再以乳汁點兒口中。
8、嬰兒慢肝風(目澀、畏光、腫閉,甚至流血),用甘草一指長,豬膽
汁灸過,研細。以米汁調少許灌下。
9、兒童遺尿。用大甘草頭煎湯,每夜臨睡前服之。
10、小兒尿中帶血。用甘草一兩二錢,加水六合,煎成二合。一歲兒一
天服盡。
11、小兒干瘦。用甘草三兩,灸焦,研細,和蜜成丸,如綠豆大。每服
五丸,溫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12、赤白痢。甘草一尺長,灸后劈破,以淡漿水一升半,煎至八合服下。
13、舌腫塞口(不治有生命危險)。用甘草煎成濃湯,熱嗽,隨時吐出涎
汁。
14、口瘡。用甘草二寸、白礬一塊(如粟米大),同放口中細嚼,汁咽下。
15、背疽。用甘草三兩,搗碎,加大麥粉九兩,共研細。滴入好醋少許
和開水少許,做成餅子,熱敷疽上。冷了再換。未成膿者可內消,已成
膿者早熟破。體虛的人可加服黃芪粥。又方:甘草一兩,微灸,搗碎,
浸入一升水中,經過一夜,攪水使起泡,把泡撇掉,只飲甘草水。
16、各種癰疽。用甘草三兩, 微灸, 切細,浸入一半酒中;另取黑鉛一
片,熔汁投酒中,不久取出,反復九次。令病人飲此酒至醉,癰疽自漸
愈。又方:甘草二斤,捶碎,水浸一夜,揉取濃汁,慢火熬成膏,收存
罐中。每服一、二匙。此方名“國老膏”。消腫去毒,功效顯著。
17、初起乳癰。用灸甘草二錢,新汲水煎服。外咂乳頭,免致阻塞。
18、痘瘡。用灸甘草、栝樓根等分,煎水服。
19、陰部垂癰(生于肛門前后,初發如松子大,漸如蓮子,漸紅腫如桃
子。成膿破口,便難治好)。用甘草一兩、溪水一碗,以小火慢慢蘸水
灸之。自早至午,至水盡為度。劈開檢視,甘草中心已有水潤即可。取
出細銼,再放入兩碗酒中煎成一碗。溫服。兩劑之后,病熱好轉,但須
經二十天,腫痛才會消盡。
20、陰部溫癢。用甘草煎湯,一天洗三、五次。
21、凍瘡發裂。先用甘草湯洗過,然后用黃連、黃芩共研為末,加水銀
粉、麻油調敷。
22、湯火傷。用甘草煎蜜涂搽。
黃芪
釋名 亦名戴糝、戴椹、 草、百本、王孫。(“芪”原作為“耆”)。
氣味 (根)甘、微溫、無毒。
主治
1、小便不通。用黃芪二錢,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溫服。小兒減半。
2、酒疸黃疾(醉后感寒,身上發赤、黑、黃斑)。用黃芪二兩、木蘭一
兩,共研細。每服少許。一天服三次,酒送下。
3、白濁。用鹽炒黃芪半兩、茯苓一兩,共研細。每服一錢。
4、萎黃焦渴(每與癰疽發作,先后伴隨)。用黃芪六兩,一半生焙,一
半加鹽水在飯上蒸熟;另用甘草一兩,也是一半生用,一半灸黃。二藥
共研細。每服二錢,一天兩次。也可以煎服。此方名“黃芪六一湯”。
5、老人便秘。用黃芪、陳皮各半兩,研細。另用大麻子一合,搗爛,
加水揉出漿汁,煎至半干,調入白蜜一匙,再煮過,把黃芪、陳皮末加
入調勻服下。兩服可通便?梢猿7。
6、血淋。用黃芪、黃連,等分為末,加面糊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
服三十丸。
7、少淋。用黃芪、人參,等分為末。另用蘿卜四、五片,加蜜二兩,
稍稍灸過后,蘸藥末吃下,以鹽水送服。
8、吐血。用黃芪二錢半、紫背浮萍五錢,共研為末。每服一錢,姜蜜
水送下。
9、咳膿咳血,咽干(這是虛熱,不可吃涼藥)。用黃芪四兩、甘草一兩,
共研為末。每服二錢,熱水送下。
10、肺癰。用黃芪二兩研細,每取二錢煎湯服。一天可服三、四次。
11、甲疽(趾甲邊紅肉突出成疽)。用黃芪二兩、茹一兩,醋浸一宿,加
入豬油五合,微火煎成二合。去渣,取脂涂瘡上。一天三次。
12、胎動不安(腹痛,下黃汁)。用黃芪、芎各一兩,糯米一合,水一升,
一起煮到半到。分次服下。
13、陰汗濕癢。用黃芪酒炒后研細,切熟豬心蘸著吃,有效。
人參
釋名 亦名黃參、血參、人銜、鬼蓋、神草、土精、地精、海腴、皺
面還丹。
氣味 (根)甘、微寒、無毒。
主治
1、陰虧陽絕之癥(昏眩、自汗、痰鳴、脈大)。用人參十兩細切,加水
二十碗浸透,以桑柴火緩煎成膏。每服一至三碗。持續服至病愈。以方
名“人參膏”。
2、胸中痞堅,脅下逆氣搶心。用人參、白術、干姜、甘草各三兩,加
水八升,煎至三升。每服一升,一天服三次。此方名“治中湯”(理中湯)。
3、脾胃氣虛,不思飲食。用人參一錢、白術二錢、茯苓一錢、灸甘草
五分、姜三片、棗一枚,加水二杯,煎至一杯,飯前溫服。此方名“四
君子湯”(按:各藥分量在此方中不再折扣)。
4、開胃化痰。用人參二兩(焙)、半夏五錢(姜汁浸后焙干),共研為末,
和面揉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姜湯送下。飯后服。一
天服三次。藥中加陳皮五錢亦可。
5、胃寒氣滿,饑不能食。用人參二錢、生附子半錢、生姜二錢,加水
七合煎成二合,調入雞蛋清一個,空心服下。
6、胃虛惡習,或嘔吐有痰。用人參一兩,加水二碗,煎成一碗,再加
竹瀝一杯、姜汁三匙。溫服。此方最宜老人。
7、反胃(飲食入口即吐,病人衰弱無力)。用人參三兩,切片,加水一
升,煮成四合,熱服。同時用人參汁加雞蛋白、薤白(即 頭)煮粟米粥
吃。
8、妊婦腹痛吐酸,不能飲食。用人參、炮干姜,等分為末。加生地黃
汁,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送下。
9、陽虛氣喘,自汗盜汗,氣短頭暈。用人參五錢、熟附子一兩,分為
四帖。每帖以生姜十片,加月二碗,煎成一碗,溫服。
10、喘急欲絕。用人參末煎湯,每服一茶匙。一天服五至六次。
11、產后發喘。用人參末一兩;另有蘇木二兩,加水二碗,煎成一碗后,
調參末內服。有特效。
12、產后諸虛、發熱、自汁。用人參、當歸,等分為末;另以水三升,
加豬腰子一個(切片),糯米半合,蔥白二個,煮米至熟。取汁一碗,將
人參、當歸藥末調入煎湯,飯前溫服。
13、產后大便不能,出血很多。用人參、麻子仁、枳殼(麥麩炒過),共
研細,加蜜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送下。
14、橫生倒產。用人參末、乳香末各一我,丹砂五分,共研細,加雞蛋
白一個,生姜汁三匙,攪勻后冷服。有特效。
15、怔忡自汗,心氣不足。用人參、當歸各半兩,和閹豬腰子一對(切
片)同煎,空心服。藥渣焙干為末,以山藥末作糊和藥成丸,如綠豆大。
每服五十丸,棗湯送下。藥中亦可加乳香二錢。
16、肺虛久咳。用人參二兩、鹿角膠(灸過)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三錢。
薄荷豉湯(如蔥)送下。
17、喘嗽咳血,脈弱無力。用人參末三錢,雞蛋白調勻,清晨服下,服
后即去枕仰臥。病不久者,一服可愈。久病者兩服有效。以烏雞蛋的蛋
白調藥。效果更佳。
18、咳嗽吐血。用人參、黃芪、面粉各一兩,百合五錢,共研為末,滴
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飯前服,茅根湯送下。又方:人
參、乳香、丹砂,等分為末,加烏梅肉和成丸子,如彈子大,每天服一
丸,開水送下。
19、吐血下血,血如泉涌。用人參五錢(焙)、側柏葉(先蒸后焙)、荊芥
穗(燒存性)各五錢,共研為末。每取二錢加入面粉二錢中,以水調成稀
糊吃下。
20、鼻血不止。用人參、嫩柳枝,等分為末。每服一錢,日服三次。無
柳枝可用蓮子心代。
21、陰虛尿血。用人參(焙)、黃芪(鹽水灸),等分為末;另用紅皮蘿卜
一枚,切成四片蜜灸,灸過再灸,以用盡二兩蜂蜜為止。每服以蘿卜一
片蘸藥末吃,鹽開水送下。
22、水渴。用人參末,蛋白調勻。每服一錢。一天服三、四次。又方:
人參、栝樓根等分,生研為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飯前
以麥門冬煎湯送下。一天服兩次。此方名“玉壺丸”。又方:人參一兩,
甘草二兩(雄豬膽汁浸后加灸),腦子半錢,共研為末,調蜜做成丸子,
如芡子大。每次嚼一丸,冷開水送下。又方:人參一兩,葛粉二兩,共
研為末。同時,在 豬湯一升中,加藥三錢、蜜二兩,慢火熬成膏子。
每夜含咽一匙。三次見效。
23、痢久暈厥,六脈沉香。用人參、附子各一兩半,每次取半兩,加生
姜十片、丁香十五粒、粳米一撮,在水二碗中煎至一碗半,空心溫服。
24、禁口痢。用人參、蓮肉各三錢,水煎成濃湯,一口一口細吞之;
加姜汁炒過黃連三錢同煎亦可。
25、老人虛痢不止,不能飲食。用人參一兩、鹿角一兩、鹿角(去皮,
炒過)五錢,共研為末,每服一茶匙,米湯調下。一天服三次。
26、傷寒壞癥(傷寒癥或其他時疫,病久體弱,脈沉伏,不省人事)。用
人參一兩,加水二杯,煎至一杯,以井水浸冷后服下。不久,鼻梁出汗,
既藥有效。此方名“奪命散”(即“復脈湯”)。
27、傷寒厥逆(身有微熱,煩躁,六脈沉細)。用人參半兩,水煮,調牛
膽南星末二錢,熱服。
28、筋骨風痛。用人參四兩,酒泡三天,取出曬干,與土茯苓一斤、山
慈姑一兩,共研為末,煉蜜和藥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飯前服,
米湯送下。
29、小兒風 抽筋。用人參、蛤粉、丹砂,等分為末,加母豬血和成丸
子,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金銀湯送下。一天服兩次。
30、小兒驚后眼斜。用人參、阿膠、糯米(炒成珠)各一錢,加水一碗,
煎至七成,溫服。一天服兩次。
31、蜈蚣、蜂蠆螫傷。用人參末涂敷。
沙參
釋名 亦名白參、知母、羊乳、羊婆奶、鈴兒草、虎須、苦心。
氣味 (根)苦、微寒、無毒。
主治
1、肺熱咳嗽。用沙參半兩,水煎服。
2、突然發疝(小腹及陰中絞痛,自法出,幾欲死)。用沙參研細,每服
一茶匙,酒送下。
3、婦女白帶。用沙參研細,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薺苠
釋名 讀如齊尼。亦名杏參、杏葉沙參、甜桔梗、白面根。苗名隱忍。
氣味 (根)甘、寒、無毒。
主治 有關薺苠的其它資料
查詢「中草藥圖譜」
查詢「中藥偏方」
1 、強中、消渴(男子出精后,陰莖仍然堅挺,稱為“強中”;如同時有多
飲多便現象,即屬“消渴”,能發癰疽)。用豬腎一個,黑大豆一升,加
水一斗半,煮成一半。去渣留汁,再加薺 、石膏各三兩,人參、茯苓、
磁石、知母、葛根、黃芩、栝樓根、甘草各二兩,同煮汁至三升。分三
次服。此方名“石子薺湯”。又方:薺 、大豆、茯苓、磁石、栝樓根、
熟地黃、地骨皮、玄參、石斛、鹿茸各一兩,人參、沉香各半兩,共研
細,加煮爛的豬肚子,搗勻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服,鹽
水送下。此方名“薺 丸”。
2、疔瘡腫毒。用生薺 根搗汁內服,外用藥渣敷瘡。三次可愈。
3、臉上黑泡。用薺 、肉桂各一兩,研細。每服一茶匙,醋湯送下。
4、中鉤吻毒(鉤吻的葉子類似一種芹類,誤采食后有生命危險)。用薺 八
兩,加水六升,煮成三升。每服五合,一天服五次。
桔梗
釋名 亦名白藥、梗草、薺。
氣味 (根)辛、微溫、有小毒。李時珍認為:“當以苦、辛、平為”。
主治
1、胸滿不痛。用桔梗、枳殼等分。煎水二杯,成一杯,溫服。
2、傷寒腹脹(陰陽不和)。用桔梗、半夏、陳皮各三錢,生姜五片,煎
水二杯,成一杯服。此方名“桔梗半夏湯”。
3、痰嗽喘急。用桔梗一兩半,研細,用童便半升,煎成四合,去渣后
溫服。
4、肺癰咳嗽(胸滿振寒,脈數咽干,先吐臭痰,后吐臭膿)。用桔梗一
兩、甘草二兩,加水三升,煮成一升, 溫服。吐出膿因時,是病漸愈之
象。此方名“桔梗湯”。
5、喉痹。用桔梗二兩,水三升,煎成一升。一次服下。
6、咽痛。先服甘草湯,如不愈,再服桔梗湯。
7、口舌生瘡。治法同上。
8、蟲牙腫痛。用桔梗、薏苡,等分為末,內服。
9、骨槽風(牙齦腫痛)。用桔梗研細,與棗肉調成丸子,如皂角子大。
裹棉內,上下牙咬住。常用荊芥煎湯嗽口。
10、牙疳。用桔梗、茴香等分,略燒后研細敷患處。
11、眼睛痛,眼發黑。用桔梗一斤、黑牽牛頭三兩,共研細,加蜜成丸,
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溫水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稱“桔梗丸”。
12 、鼻血不止。用桔梗研細, 加水調勻。每服一茶匙, 一天服四次。藥
中加生犀牛角屑亦可。
13、吐血下血。治法同上。
14、打傷閼血。用桔梗末,每服少許,米湯送下。
15、中蠱下血(下血如雞肝色,大量排出,病熱很險)。用桔梗研細,每
服一茶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初時須強灌。約七天之后,血止?
吃豬肝湯補身體。藥中也可加犀角,用量與桔梗等分。
16、懷孕中惡(心腹突然大痛)。用桔梗一兩,銼細,加生姜三片。水一
杯煎服。
長松
釋名 亦名仙茆。生古松下,根色如薺 ,味似人參。
氣味 (根)甘、溫、無毒。
主治
長松一兩五錢,熟地黃八錢,生地黃、黃芪(蜜灸)、陳皮各七錢,當歸、
厚樸、黃 各五錢,白芍藥(煨)、人參、枳殼各四錢,蒼術(米泔制)、
半夏(制)、天門冬、麥門冬、砂仁、黃連各三錢,木香、蜀椒、胡桃仁
各二錢,小紅棗肉八個,老米一撮,燈心(五寸長)一百二十根。以上為
一料,分成十劑收存。另取米五升,造酒一碗,煮一份藥。經過一段時
間后飲藥酒。
黃精
釋名 亦名黃芝、戊已芝、菟竹、鹿竹、仙人余糧、救窮草、米鋪、
野生姜、重樓、雞格、龍御、垂珠。
氣味 (根)甘、平、無毒。
主治
1、補肝明目。用黃精二斤、蔓菁子一斤,共同九蒸九曬,研為細末。
每服二錢,米湯送下。常服有延年益壽的作用。
2、大風癩瘡(風邪入血,日久成癩,鼻壞色敗)。用黃精去皮,洗凈,
取二斤曬干,放在米飯上蒸到飯熟時,把藥保存好,經常服食。
3、脾胃虛弱,體倦乏力。用黃精、枸杞子等分,搗碎作餅,曬干研細,
煉蜜調藥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開水送下。
萎蕤
釋名 亦名女萎、葳蕤、萎 、委萎、萎香、熒、玉竹、地節。
氣味 ((根)甘、平、無毒。
主治
1、眼紅兼有澀、痛。用萎蕤、赤芍、當歸、黃連等分,煎湯熏洗。
2、眼見黑花,紅痛昏暗。用萎蕤(焙)四兩,每取二錢,略加薄荷、生
姜、蜂蜜,同煎湯。睡前溫服,一天服一次。此方名“甘露湯”。
3、小便淋。用萎蕤一兩、芭蕉根四兩、滑石二錢,水煎,分三次服。
4、小便澀,發熱口干。用萎蕤五兩,煎水服。
5、 后虛腫。用萎蕤、葵子龍膽、茯苓、前胡,等分為末。每服一錢,
水煎服。
知母
釋名 亦名 母、連母、母、貨母、地參、水參(水須、水浚)、蕁、
藩、苦心、心草。
氣味 (根)苦、寒、無毒。
主治
1、痰嗽。用知母、貝母各一兩,研細:巴豆三十枚,去油,研勻。每
夜,切生姜三片,二面蘸上藥末,放在口里細嚼咽下,隨即睡覺。次日
必瀉,痰嗽漸止。體弱者,不用巴豆。
2、久嗽氣急。用知母五錢(去毛切片,隔紙炒過)、杏仁五錢(姜水泡,
去皮尖,焙過),同煎服。另以蘿卜子、杏仁,等分為末,加米糊做成
丸子。每服五十丸,姜湯送下,以絕病根。
3、妊娠不足月,腹痛欲產。用知母二兩,研細,和蜜做成丸子,如梧
子大。每服二十丸,米粥送下。
4、紫癜風疾。用醋磨知母涂搽。
5、甲疽。用知母,燒存性,研末敷患處。
肉蓯蓉
釋名 亦名肉松容、黑司命。
氣味 甘、微溫、無毒。
主治
1、勞傷,精敗面黑。用肉蓯蓉四兩,水煮爛,切薄研細,燉羊肉吃。
2、腎虛白濁。用肉蓯蓉、鹿茸、山藥、白茯苓,等分為末,加米糊做
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棗湯送下。
3、汗多便秘(年老或體虛的病人)。用肉蓯蓉(酒浸,焙過)二兩、沉香
末一兩,共研為末。加麻子杜汁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八丸。
白開水送下。
4、消中易饑(按:患此病者常多食,但身體很消瘦)。用肉蓯蓉、山萸、
五味子等分,共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鹽酒
送下。
5、破傷風(口禁,身強直)。用肉蓯蓉切片曬干,燒成煙熏傷處,累效。
列當
釋名 亦名栗當、草蓯蓉、花蓯蓉。
氣味 (根)甘、溫、無毒。
主治
男子五勞七傷、陽痿等癥,用列當二斤,搗爛篩凈
赤箭(天麻))
釋名 亦名赤箭芝、獨搖芝、定風草、離母、合離草、神草、鬼督郵。
赤箭以“其莖如箭桿”,赤色而得名!渡褶r本草經》。
氣味 辛、溫、無毒。
主治
諸風濕痹、四肢拘攣、癱患不隨、眩暈頭痛等癥。李時珍說:“天麻乃
肝經氣分之藥。.......眼黑頭眩,風虛內作,非天麻不能治。天訂乃
定風草,故為治風之神藥。今有久服天麻藥,遍身發出紅丹者,是其祛
風之驗也!
凡欲消風化痰、清利頭目、寬胸利膈以及治療頭暈、多睡、肢節痛、偏
頭風、鼻癰、面腫等癥,都要服“天麻丸”。配方及服法:天麻半兩、芎
二兩,共研為末,煉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嚼服一丸,飯后服,
茶或酒送下。
[附]還筒子(天麻子):
定風補虛,功同天麻。
術(白術)
釋名 亦名山薊、楊 、 薊、馬薊、山姜、山連、吃力伽。
氣味 甘、溫、無毒。
主治
1、胸膈煩悶。用白術研細,每取一茶匙,白水送下。
2、五飲(一、留飲,水在胸部;二、癖飲,水在兩脅下;三、痰飲,水
在胃中;四、溢飲,水在五臟間;五、流飲,水在腸間。這些都是因為
飲食胃寒,或飲茶過多所致)。用白術一斤、干姜(炮)半斤、桂心一斤,
共研為末,和蜜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溫水送下。此方名
“倍術丸”。
3、四肢腫滿。用白術三兩,每服半兩用口嚼碎,加大棗三枚,煎服。
一天服三、四次。
4、中風口禁,不省人事。用白術四兩,加酒三升,煮成一升,一次服
完。
5、產后中寒,遍身冷直,口禁。不省人事,用白術四兩、澤瀉一兩、
生姜五錢,加水一升煎服。
6、頭忽暈眩,四體消瘦,飲食無味,好食黃土。用白術三斤、曲三斤,
搗亂篩凈,加酒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一天服三次。忌食菘菜、
桃、李、青魚。
7、中濕骨痛。用白術一兩,加酒三杯,煎成一杯,一次服完。不喝酒
的人,可用水煎服。
8、小兒蒸熱(脾虛人瘦,不思飲食)。用白術、白茯苓、白芍藥各一兩,
甘草半兩,加姜棗煎服。此方名“吃力伽散”。
9、皮疹。用白術研細,每服一茶匙,酒送下。
10、自汗不止。用白術末,每服一茶匙,酒送下。
11、盜汗。用白術四兩,分別以一兩同牡蠣炒,同石斛炒,同麥麩炒。
共研為末。每服三錢,杰米湯送下。一天服三次。
12、產后嘔吐。用白術一兩二錢、生姜一兩五錢,加酒和水各二升,煎
成一升,分三次服。
13、脾虛脹滿(脾氣不和,冷氣客于中,雍塞不通)。用白術二兩、桔皮
四兩,共研為末,加酒加糊,做成丸子, 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飯前
服,木香湯送下。此方名“寬中丸”。
14、脾虛泄瀉。用白術五錢、芍藥一兩,共研為末,加米飯做成丸子,
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送下。一天服兩次,冬月加肉豆蔻煨為末。
15、久瀉腸滑。用白術(炒)、茯苓各一兩,糯米(炒)二兩,共研為末,
加棗肉拌食或做成丸子服下。
16、小兒久瀉(米谷不化,飲食不進)。用白術二錢半(炒過),加半夏曲
二錢半、丁香半錢,共研為末,再加姜汁、面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大。
按小兒年歲,酌量給服,米湯送下。
17、腸風痔漏、脫肛瀉血,長期不愈。用白術一斤,黃土炒過,研細;
另用干地黃半斤,在飯上蒸熟。兩藥搗和,如太干,可加酒少許。做成
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米湯送下。一服服三次。
18、妊婦束胎(按:束脂是指產期已到而遲遲不生)。用白術、枳殼(麩
炒),等分為末,和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飯前服,溫
水送下。
19、牙長不休(漸至張口進食亦感困難,這叫“髓溢病”)。用白術煎湯漱
口兼內服,有效。
蒼術
釋名 亦名赤術、山精、仙術、山薊。
氣味 苦、溫、無毒。
主治
1、面黃食少。用蒼術一斤、熟地黃半斤、干姜(炮)五錢至一兩(夏天
五錢,冬天一兩),共研細,加糊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溫水
送下。
2、喜吃生米(不思熟食,愛嚼生米,憔悴萎黃,終于不起)。用蒼術在
淘米水中浸一夜,取出焙干,銼碎成末,加蒸餅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飯前服,一天服三次,米湯送下。半月左右可愈。
3、腹中虛冷,不能飲食,食亦不化。用蒼術二斤、曲一斤,共炒為末,
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湯送下。一天服三次。如怕
冷,加干姜三兩;腹痛,加當歸三兩;衰弱,加甘草二兩。
4、脾濕水瀉(困弱無力,水谷不化,腹痛甚劇)。用蒼術二兩、白芍藥
一兩、黃芩半兩、淡桂二錢,混合后,每取一兩煎服。如脈弦,頭微痛,
則減去芍藥,加防水二兩。
5、暑天暴瀉。用神曲(炒)、蒼術(淘米水中浸一夜,焙干),等為分末,
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五丸,米湯送下。此方名“曲術丸”。
6、久痢。用蒼術二兩、川椒一兩,共研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
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飯前服,溫水送下。此方稱“椒術丸”。惡痢久者,
加桂。
7、脾濕下血。用蒼術二兩、地榆一兩、分作兩份,每份以水二碗,煎
成一碗,食前濕服。
8、青盲、雀目。用蒼術四兩,淘米水浸一夜,切片焙干,研細,每服
三錢。另將藥末包在豬肝中,扎好,和粟米同煮熟,用以熏眼。臨眼前,
食肝飲汁。又方:用蒼術二兩,淘米水浸過,焙干,搗碎為末,每服一
錢。另以羊肝一斤,切破,放入藥末,扎好,以淘米水煮熟,冷定吃下。
9、兩目昏澀。用蒼術半斤,淘米水浸七天,去皮切片,焙干,加木賊
二兩,共研為末。每服一錢,茶或酒送下。
10、風牙腫痛。把鹽水浸過的蒼術燒存性,研檔擦牙。
11、臍蟲怪病(腹硬如鐵,臍中流水,如蟲爬行,癢不可忍)。用蒼術煎
成濃湯洗浴。另以蒼術末加麝香少許,水調勻服下。
狗脊
釋名 亦名強 、扶筋、百枝、狗青。
氣味 苦、平、無毒(或說微溫)。
主治
男子各種風疾。用金毛狗脊,鹽泥嚴封煅紅,取出去毛。與蘇木、 川
烏頭(生用),等分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地十丸,
溫酒鹽湯送下。此方名“四寶丹”。
2、婦女白帶。用金毛狗脊(去毛)、白蘞各一兩,鹿茸(酒蒸后稍焙)二
兩,共研為末,加艾煎醋汁,和糯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
丸,空心服,溫酒送下。
3、固精強骨。用金毛狗脊、遠志肉、茯神、當歸身、等分為末,加熟
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送下。
4、病后腳腫。除節食以養胃氣之外,再用狗脊煎湯浸洗。
貫眾
釋名 亦名貫節、貫渠、百頭、草 頭、黑狗脊、鳳尾草。
氣味 (根)苦、微寒、無毒。
主治
1、鼻血不止。用貫眾根研末,取一錢,水沖服。
2、各種下血(包括痔下血、漏下血以及腸風酒痢等)。用貫眾去掉皮毛,
焙干,研細。每服二錢,空心服,米湯送下;蚣哟、糊和藥為丸,如
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米湯送下;驅⑺師嫘,研細,加麝香少
許。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3、婦女血崩。用貫眾半兩,煎酒服。
4、產后流血過多,心腹徹痛。用狀如刺猥的大貫眾一個,全用不銼,
只去毛,以好醋蘸濕,慢火灸令香熟,冷后研細。每服三錢,空心服,
米湯送下。此方名“獨對湯”。。
5、赤白帶下。治法同上。對久病者亦有效。
6、長期咳嗽,痰帶膿血。用貫眾、蘇方木等份。每服三錢,以水一碗,
生姜三片,煎服。日服二次。
7、白禿頭瘡。用貫眾、白芷,共研為末,調油涂搽。
8、漆瘡作癢。用貫眾研末,調油涂搽。
9、雞魚骨鯁。用貫眾、縮砂、甘草等分,研為精末。棉包少許含口中,
嚼汁嚦下。久則骨刺隨痰吐出。
巴戟天
釋名 亦名不凋草、三蔓草。
氣味 (根)辛、甘、微溫、無毒。
主治
風濕、腳氣、腎虛、陽痿。
遠志
釋名 苗名小草、細草、棘菀、 繞。
氣味 (根)苦、溫、無毒。
主治
1、善忘癥。取遠志為末,沖服。
2、胸痹心痛(逆氣膈中,飲食不下)。用遠志、桂心、干姜、細辛、蜀
椒(炒)各三兩,附子二分(炮),一起搗細,加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丸,米汁送下。一天服三次。如不見效,可稍增加藥量。忌食豬
肉、冷水、生蔥菜。此方名“小草丸”。
3、喉痹作痛。用遠志肉為末,吹撲痛處,以涎出為度。
4、腦風頭痛。把遠志末吸入鼻中。
5、吹乳腫痛。用遠志焙干研細,酒沖服二錢。藥渣敷患處。
6、各種癰疽。用遠志放入淘米水中浸洗過,捶去心,研細。每服三錢,
以溫酒一杯調澄。清汁飲下,藥渣敷患處。
7、小便赤濁。用遠志(甘草水煮過)半斤,茯神、益智仁各二兩,共研
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棗湯送下。
淫羊霍
釋名 亦名仙靈脾、放杖草、棄杖草、千兩金、干雞筋、黃連祖、三
枝九葉草、剛草。
氣味 辛、寒、無毒。李時珍說:“淫羊藿味甘氣香,性溫不寒,能
益精氣。......真陽不足者宜之”。
主治
1、陽痿,腰膝冷。用淫羊藿一斤,酒一斗浸泡三天后,常飲服。此方
名“仙靈脾酒”。
2、偏風不遂。服仙靈脾酒。
3、咳嗽,氣不順,腹滿不思飲食。用淫羊藿、覆盆子、五味子(炒)各
一兩,共研為末,加熟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姜茶送下。
4、日昏生翳。用淫羊藿、生王瓜(既紅色的小栝樓),等分為末。每服
一錢,茶送下。一天服二次。
5、病后青盲(病不久者)。用淫羊藿一兩、淡豆鼓一百粒,水一碗半煎
成一碗,一次服完。
6、小兒雀目。用淫羊藿根、晚蠶蛾各半兩,灸甘草、射干各二錢半,
共研為末,另取羊肝一塊,切開,納入上制藥末二錢,把肝扎緊,和黑
豆一合、淘米水一碗同煮熟。分二次吃完。
7、痘疹入目。用淫羊藿、威靈仙,等分為末。每服五分,米湯送下。
8、虛火牙痛。用淫羊藿煎湯,不時嗽口,很見效。
仙茅
釋名 亦名獨茅、茅爪子、婆羅門參。
氣味 (根)辛、溫、有毒。
主治
陽痿精寒,腰膝風冷,筋骨痿痹等癥。古方中有“仙茅丸”,能壯筋骨、
益精神、明目、黑須發。其配方及服法如下:
仙茅二斤,放入淘糯米水中浸五天,取出刮銼,陰干。另用蒼術二斤,
放入淘米水中浸五天,取出刮皮,焙干。取這樣制過的仙茅、蒼術各一
斤,與枸杞子一斤,車前十二兩,白茯苓(去皮)、茴香(炒)、柏子仁(去
殼)各八兩,生地黃(焙)、熟地黃(焙各四兩)一起研細,加酒煮糊做成
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飯前服,溫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玄參
釋名 亦名黑參、玄臺、重臺、鹿腸、正馬、逐馬、馥草、野脂麻、
鬼藏。
氣味 (根)苦、微寒、無毒。
主治
1、諸毒鼠瘺(頸部淋巴結核)。用玄參泡酒,每天飲食少許。
2、年久瘰疬。用生玄參搗爛敷患處。一天換藥二次。
3、用玄參研為末,取淘米水煮的豬肝,每日蘸藥末吃。
4、發斑咽痛。用玄參、升麻、甘草各半兩、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半,
溫服。
5、急喉痹風。用玄參、鼠粘子(半生半炒)各一兩,共研為末,新汲水
一碗調服,立愈。
6、鼻中生瘡。用玄參末涂搽,或把玄參在水中泡軟后塞入鼻中。
7、小腸疝氣。用玄參炒過,做成丸子。每服一錢半,空心服,酒送下。
出汗即為有效。
地榆
釋名 玉豉、酸赭。
氣味 (根)苦、微寒、無毒。
主治
1、吐血。用地榆三兩,加米醋一升,煮沸十多次,去渣汁,飯前熱服
一合。
2、婦女漏下,赤白不止,人極黃瘦。治方如上。
3、血痢不止。用地榆曬干,研細。每服二錢,摻在羊血上炙熟食下。
又方:單用地榆煎湯,每服三合。
4、赤白下痢。用地榆一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半,去渣,熬成膏。每
服三合,空腹服。一天服兩次。
5、大便下血,長期不愈。用地榆、鼠尾草各二兩,加水二升,煮成一
升,一次服完。
6、小兒疳痢。用地 榆煮汁。熬如飴糖。服之有效。
7、毒蛇螫人。用新地榆根搗汁飲下,并以搽傷口。
8、虎犬咬傷。用地榆煮汁飲下,再以地榆末敷傷口。單用白開水沖服
地榆末亦可。
9、小兒濕瘡。用地榆煎成濃汁,一天洗瘡兩次。
10、小兒面瘡,紅腫燒痛。用地榆八兩,加水一斗,煎成五升,溫洗患
處。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
上一篇:《本草綱目·草部(中)》
下一篇:時令、起居養生箴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