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令、起居養生箴言(三)
欄目分類:道醫概論 發布日期:2017-10-13 瀏覽次數:次
三、生活起居
箴言:《經》曰:春秋冬夏,四時陰陽,生病起于過用。(明·高濂《遵生八箋》)。
語澤:《內經》說:春夏秋冬,四季有陰陽消長,人的生病主要在于不能順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等四季陰陽的變化而過度使用從而發生疾病。
箴言:起居常慎則天真之氣得養。(清·徐靈胎《內經詮釋·上古天真論》)。
語譯:人的起居生活能經常謹慎調理適中,則?杀pB好精氣和元氣、真氣使人處于養生態勢。
箴言: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春秋·老子《老子·八十章》)。
語譯:欲求長壽的人,宜做到所進的飲食味道甘淡,服飾較美觀怡人,生活起居安定,對地方的習欲樂于順應。
箴言:慎節起臥,均適暄寒。(南北朝·顏六推《顏氏家訓》)。
語譯:謹慎調節四季起床睡臥的規律,對四季的冷熱飲食及人們的地域習慣也要寒暑、冷熱適己都十分融洽歡樂。
箴言:養生之方,唾不及遠,行不疾步,耳不疾聽,目不久視,坐不至久,臥不及疲,先寒而衣,先熱而解,不欲極饑而食,食不過飽,不欲極渴而飲,飲不過多。凡食過則積聚,飲過則成痰癖。不欲甚勞甚逸,不欲起晚,不欲汗流,不欲多睡,不欲奔車走馬,不欲極目遠望,不欲多啖生冷,不欲飲酒當風,不欲數數”沐浴,不欲廣志遠愿,不欲規造異巧。冬不欲極溫,夏不欲窮涼,不露臥星下,不眠中見肩,大寒大熱,大風大霧,皆不欲冒之。五味人口,不欲偏多,故酸多傷脾,苦多傷肺,辛多傷肝,咸多傷心,甘多傷腎,此五行自然之理也。(晉·葛洪《抱樸子·極言》)。
注釋:
①數數:音shuo,讀索,頻繁、多次,屢屢之意。
語譯:養生的方法是,吐唾液不要用力吐得很遠,因此可傷氣,行走不要太急太快,耳不要使勁去聽,雙眼不要久視,端坐不要過久,睡臥不要睡得懶洋洋的,要在將冷時即加衣,將熱時即減衣,不要餓極了才進食,食不可過飽,不要渴極了才去飲水,飲水不宜過多。大凡飲食過飽則易生氣血積聚成痞的病,飲水過多易生痰飲、水飲。不宜過勞過安逸,不要每天起床太晚,不要因勞而流汗過多,不要貪睡不起,不要如馬車一樣奔走過快,不要經常用眼看得很遠很費勁,不要多吃生冷飲食,不要對著風吹喝酒,不要洗浴太多太頻,不要脫離實際地立大志許空愿,不要異想天開地標新立異。冬天雖冷也不宜太溫,夏天雖熱也不宜太貪涼,不宜于星光下露宿,不宜睡覺時兩肩露在被外面,對極度的寒熱和亟大的風霧都不宜輕率地冒犯。進食飲食五味不宜過多,酸味太多可傷脾氣,苦味太多可傷肺氣,辣味太多可傷肝氣,咸味太多可傷心氣,甜味太多可傷腎氣,這些都是五行生克制化的自然道理。
評述:這句箴言較廣泛、較系統地從生活、起居、習慣、飲食、睡眠、勞逸、季節、沐浴、氣候、五味、五官等方面簡要地總結了古代養生家的一般經驗和要求,有的是應該做到的,有的是應該注意防范的,當然,有的也可能不太合時尚的,但前車之鑒,也不無警惕作用。
箴言:體欲常勞,食欲常少,勞無過極,少無過虛,去肥少濃、節咸酸,減思慮,捐喜怒,除馳逐,慎房室。 (南梁·陶弘景《養性延命錄·教誡篇》)。
語譯:人的身體宜經常勞動、飲食不宜太飽,但勞動不可太過,食少不可使太少而饑,肥膩和濃味的東西須盡量不食,咸味酸味食物應予節制,思慮不宜多而宜減少,喜怒等七情宜盡可能調理適度,去除爭名奪利的追逐,夫婦性生活也宜調節適宜。 、
箴言:發宜多梳,目宜常運,耳宜常凝,齒宜常叩,口宜常閉,津宜常咽,氣宜常提,心宜常靜,神宜常存,背宜常暖,腹宜常摩,胸宜常護,囊宜常裹。(明·冷謙《修齡要旨·起居調攝》)。
語譯:頭發宜多梳理,雙眼宜常運動,雙耳宜常凝聽,牙齒宜常上下對叩,口宜常閉少講話,唾液宜常下咽,元氣宜常升提,心氣宜常寧靜,精神宜常維護,背脊宜長保溫暖,腹臍宜經常按摩,前胸宜常保護,陰囊(或外陰)宜常加護理。
.箴言:養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臥、久視、久聽,莫強食飲,莫大沉醉、莫大愁憂,莫大哀思。 (南梁·陶弘景《養命延性錄·教誡篇》)。
語譯:保養性命的方法是,不要一時行走太久、端坐太久、睡臥太久、注視太久、凝聽太久;不要過多飲食、過多喝酒沉醉;不要太憂愁、太哀怨和思念?傊遣灰^份。
箴言:一曰寡欲,二曰節勞,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明·袁黃《攝生三要》)。
語譯:養生須著重在:一是欲念宜少,二是勞動宜節制過勞,三是要不發大怒,四是戒酒盡量少喝,五是對飲食五味要慎重選用。
箴言:口中言少,心頭事少,肚中食少,自然睡少。依此由少,神仙可了。(明·息齋居士《攝生要語》)。
語譯:口要不多講話,心要少掛念一些事,肚胃要少進一些飲食,睡眠也不宜太多。按此“四少”養生,自可延年益壽。
評述:古養生家認為,少言可養氣,事少可養心,食少養脾胃,睡少氣血活?傊且獎谝葸m度,聚精養神氣。
箴言:衣不燀①熱,蟬熱則理塞,理塞則氣不達。(戰國·《呂氏春秋·重己》)。
注釋:
①燀:音dan,讀單,太熱。
語譯:衣服不要穿得太多使人感到極熱,極熱則可使人的肌膚紋理堵塞,肌膚閉塞則衛氣不能透達而易致病。
箴言:濕衣及汗衣皆不可久著,令發瘡及患風搔癢。(南梁·陶弘景《養性延命錄·雜誡篇》)。
語譯:濕衣和出汗多的衣都不可再久穿而宜即時換去,否則,可導致皮膚生瘡及患風病搔癢難耐。
箴言:先寒而衣,衣不得頓多。先暖而解,解不得頓少。(唐·施肩吾《西山群仙會真記》)。
語譯:氣候轉寒之前就得加衣,但加衣不可太多。氣候轉暖之前就得減衣,但減衣不可馬上太多。
箴言:寒欲漸著,熱欲漸脫。腰腹下至足脛欲得常溫,胸上至頭欲得稍涼,涼不至凍,溫不至燥。(宋·蒲處厚《保生要錄·論衣服門》)。
語譯:天氣轉冷了要漸漸加衣,天氣轉暖了要漸漸脫衣。從腰腹部以下至足踝處常得使之感到溫暖,胸脯以上至頭部常得使人感有涼意,但涼意不應是變成冷凍感,溫意亦不應使變得燥熱不適。
箴言:冬日溫足凍腦,春秋腦足俱凍,此乃圣人之常法也。 (南梁·陶弘景《養性延命錄·雜誡篇》)。
語譯:冬天足部宜使感溫暖,頭腦部位使感有涼意,因可避免易感冒或發生骨關節。淮呵飪杉緞t頭腦和雙足都要使感到有涼意。這是善于養生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為順應季節氣候的變化所常采用的方法。
箴言:盛熱亦必著單臥服,或腹脛以上復被,極宜人。(宋·蒲處厚《保生要錄·論衣服門》)。
語譯:夏暑甚熱天氣,睡覺時也必需穿上單薄睡衣,或是在腹及足脛以上部位蓋單被,這是最適宜于盛暑時的睡臥方法。
箴言:背宜常暖,暖則肺氣不傷。(明·萬全《養生四要》)。
語譯:為什么說,背部應該常使溫暖呢?這是因為:背暖則可使肺氣不受外界涼冷邪氣所耗傷而患病。
箴言:凡衣服、巾、櫛、枕、鏡,不宜與人同之。(唐·孫思邈《千金要方》)。
語譯:凡自己所用的衣服、毛巾、梳篦、枕頭、鏡子都不宜與他人共用。
評述:此句箴言雖只指明自己私用的日常生活用品不宜與他人共用,實際上這即是古人“治未病”的醫學預防疾病思想的萌芽。
箴言:春寒莫著錦衣蕩,夏月汗多須換著,秋冬覺冷漸添加,莫待生病才服藥。(唐·孫思邈《孫真人衛生歌》)。
語譯:春天還有乍寒的時候切莫穿著花俏而薄的衣裳閑蕩,這是很容易受涼生病的,夏季暑熱出汗較多,被汗浸濕的衣服宜即換下來以免受暑濕的為患;秋冬天氣已寒冷應該漸漸添加衣服以保溫暖,切不要等待生病了才去服藥而宜預防為先。
箴言:冬傷于寒,春必病溫。(戰國·《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大論》)。
語譯:在冬季感寒而傷其邪氣,到春天多可引發春溫之病。
箴言:夜漱卻勝朝漱。(宋·溫革《瑣碎錄》)。
語譯:夜晚入睡前漱口,其清潔除邪的作用遠較早晨的漱口有益得多。
箴言:坐臥莫當風,頻于暖處浴。(晉·葛洪《枕上記》)。
語譯:不要在當風的地方睡臥和坐休,洗澡應當在溫暖的地方才不會生病。
箴言:每日一浴,冀通血脈,腠理通和。(唐·劉祠《混俗頤生錄》)。
語譯:每天洗次澡,可使氣血更通暢運行,皮膚肌肉也能得到和煦充分的滋養。
箴言:櫛頭理發,欲得過多,通流血氣散風濕也。(南梁·陶弘景《誥真》)。
語譯:要經常梳頭理發,可使氣血運行流暢,并可散風濕病邪。
箴言:梳頭洗腳長生事,臨臥之時小太平。(宋·郭尚賢《清異錄》)。
語譯:睡覺之前,梳頭洗腳可流通氣血,使睡眠安穩,是養生長壽的好習慣。
箴言:坐而假寐,醒時彌覺神清氣爽,較之就枕而臥,更為受益。然有坐不能寐者,但使緘其口,閉其目,收攝其心神,休息片時,足當晝眠,亦堪遣目。(清·曹庭棟《老老恒言·晝臥》)。
語譯:乏時坐著打盹(假睡),醒后每更覺神清氣爽,比上床枕頭而睡更為有益。但也有坐著不能打盹的,這也無礙,只要此時能閉口、閉眼使心神收斂安寧,如此稍為休息片刻,也可與午睡比美,也可斂目靜心。
箴言:午后坐久微倦,不可便榻即眠,必就臥室安枕,平時或醒或寐,任其自然,欲起即起,不須留戀。(仝上句)。
語譯:午后坐久了稍感疲倦時,不要在便榻上睡,必須去臥室床上墊枕休息,此時或醒或打盹都可任其自然,不要勉強,如想起來,那就馬上起床,不要賴床留戀不舍。
箴言:寄語衰年人,寒暑宜固防。(清·袁枚《小倉山房集》)。
語譯:我要告訴老年體弱的人,對寒冷和暑熱一定要十分注意防范。
箴言: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 (晉·陶淵明《歸去來辭》)。
語譯:喜歡傾聽鄉親戚友的知心話令人喜悅難忘,琴書樂聽樂讀可藉以消憂解愁。
箴言:靜坐之樂,讀書之樂,賞花之樂,玩月之樂,觀畫之樂,聽鳥之樂,狂歌之樂,高臥之樂。(清·石成金《長生秘訣》)。
語譯:洽宜的靜坐、讀書、賞花、玩月、觀畫、聽鳥啼、和狂歌、高枕而臥等都可以怡養天和、樂壯身心。
箴言:治目當如治民,治齒當如治軍。 (宋·蘇軾《東坡志林》)。
語譯:治理和保護.眼睛應當像治理和愛護人民一樣,治理和保護牙齒應當像統帥和愛惜軍隊一樣要倍加珍惜調理。
箴言:起居不節,用力過度,則絡脈傷。(戰國·《內經·靈樞·百病始生篇》)。
語譯:生活起居沒有節制,勞作用力太過,都可使脈絡受傷,影響氣血健運。
箴言:起居無節,半百而衰皆以斫①喪精神,事事違道,故不能如上古之盡其天年也。(明·張景岳《類治·攝生類》)。
語譯:生活起居沒有節制,以致不到50歲即現衰者,這都是因為損傷了精神,許多事都違背養生之道,故不能長保健康而盡終其自然的壽命。
注釋:
①斫:音zhuo讀坐?诚、砍傷。
箴言:避暑有妙法,不在泉石間,寧心無一事,便到清涼山。 (宋·溫華《瑣碎錄》)。
語譯:夏天避暑有很妙的方法,可不必去清山泉石間,只要自己心無雜念,清閑平靜,就會如置身于清涼山上一樣,寧靜自然涼。
箴言:凡旦起,勿以冷水開目洗面,令人目澀失明饒淚。(梁·陶弘景《養性延命錄,雜誡篇》)。
語譯:清晨起床后,切不要用冷水洗開雙眼和臉面,因這可使人眼干澀、視力喪失和淚水越流越多。
評述:此句箴言頗值得牢記和慎戒。據知現在山鄉僻野尚有不少人有此陋習用冷水浸洗眼睛,常致砂眼沉重而“目澀、·失明、饒淚”者多見,誠宜速戒。
箴言:久忍小便,膝冷,兼成冷痹。(仝上)。
語譯:經常故忍小便,可使人雙膝節冷痛,甚而導致下肢冰涼、麻木、行走不便等癥。
箴言:一日之忌,暮食無飽;一月之忌,暮飲無醉;一歲之忌,暮須遠內①;終身之忌,暮須護氣。(南梁·陶弘景《養性延壽錄·御女損益篇》)。
注釋:
①遠內:避免與妻(內人)性交。
語譯:晚餐過飽入睡,可損一日之壽;暮飲醉酒而臥,可損一月之壽;夜與女性交,可損一年之壽;夜臥須閉口,如張口入睡則多失氣、外邪易人而貽害終身。
箴言:欲得長生,腸中常清;欲得不死,腸中無滓。(漢·王充《論衡·氣數》)。
語譯:人若求其長生不死,則必須保持腸胃中的潔靜而無穢渣積聚。
箴言:暖床斜臥日曛腰,一覺閑眠百病消。盡日一餐茶兩碗,更無所要到明朝。(唐·白居易《閑眠》)。
語譯:側身斜臥在溫暖的床上,陽光正暖曬著我的腰背上,一覺睡醒后得此消閑使百病都減消。每日吃一餐飯兩碗茶,淡泊養生我也就別無所需了。
箴言:安床厚褥,不得久宿。(漢·焦贛《易林》)。
語譯:安適舒美的床鋪和厚實的被褥,不可長期作睡臥之地。
箴言:夏月不宜晚起,令人四肢昏沉,精神情昧。 (唐·劉祠《混俗頤生錄·夏時消息》)。
語譯:夏季天熱陽升,故人不宜起床太遲,如不早起則人每感昏沉乏力,精神也恍惚不振。
箴言:盛熱時宜于隱處寢臥,輒不得于星月下露地偃坐,兼便睡著使人揉扇風,特宜忌之。(唐·劉祠《混俗頤生錄·夏時消息》)。
語譯:暑夏極熱的時候,人也宜在屋內蔭蔽處睡覺,不可在星月下露地坐息或睡覺,若自己入睡還要他人代為扇風吹涼的,更屬禁忌之列。
箴言:胃不和則臥不安。(戰國·《內經·素問·逆調論》)。
語譯:患胃病不舒服平和時則常睡臥不安穩。
箴言:凡臥,春夏欲得頭向東,秋冬頭向西,有所利益。(梁·陶弘景《養性延命錄·雜誡篇》)。
語譯:睡覺時,春夏季頭宜朝向東,秋冬季頭宜朝西,這對身心有益。
評述:此句箴言指出,人睡臥頭部朝向四季有別。過去有人認為純屬無稽之談。但近十年來科學家發現地球磁場在一年四季中有不同的轉向,人頭宜對正磁力線的南北極始“有所利益”,此說明陶弘景之所言非謬。
箴言:凡人睡,欲得屈膝側臥,益人氣力!古P勿覆頭!煞蛭痤^北臥,令人六神不安,多愁忘!踩伺P,頭邊勿安火爐,令人頭重、目赤、鼻干!砼P不可當風,亦不可用扇,皆損人!鹈哂,勿大語,損人氣。……人臥勿開口,久成消渴并失血氣!缙鹉陔u鳴前,晏起莫在日出后! (南梁·陶弘景《養性延命錄·雜誡篇》)。
語譯:睡覺時采取屈膝側臥的體位,有利于人氣力的恢復。……夜晚睡時不要把頭部蓋住!凶铀瘯r頭部不要朝北,因能使人五臟六腑神氣不安和、并多憂愁之故!怂笃漕^旁不要擺火爐,因會使人頭重、眼紅、鼻干燥!染谱砗蟛豢纱碉L,也不可用扇,這都會傷損人。……早上起床后,不要大聲講話,以免耗傷元氣。……人不要張口入睡,久之可患消渴病或氣血不足。所謂莫早起,是說不要在雞叫前(相當于寅卯之時)起床,在日出以后才起床謂之晏起。……
箴言:每度洗腳臥。(宋·蒲處厚《保生要訣·論居處門》)。
語譯:每晚洗腳以后才去睡。
箴言:夜不安寢,衾厚熱壅故也,當急去之。仍拭汗,或薄而不安,即加之,睡自穩也。(金·李呆(《脾胃論·攝養》)。
語譯:夜間如睡不安穩時,多半是被褥太厚太熱之故,當即減厚熱之被褥。如仍微汗,或許是被薄不安的緣故,宜加蓋衣被,睡臥就自然安穩了。
評述:此即謂,睡時被褥不可太厚或太薄。
箴言:偃勿如伏,仰勿如尸。(明·方孝孺《遜志齋》)。
語譯:睡覺的姿態不能取像尸體那樣的挺直伏面,也不能像尸那樣仰面伸直四肢側貼而臥。
箴言:修行人,行如風,立如松,臥如弓。(清,程林《醫暇危言》)。
語譯:善養生的人,行走如風拂,站立如松樹,睡臥如弓樣彎曲。
箴言:食飽不可睡,睡則諸疾生。(明·高濂《遵生八箋·延年卻病箋上》)。
語譯:飽食以后不可立即去睡覺,因這易致食物積滯引發一些疾病。
箴言:睡覺勿飲冷水……勿臥濕處……夏不取極涼,冬不取極熱。(明·周履清《益齡單·寢息》)。
語譯:睡覺時不要喝冷水,以免積滯成疾……也不要睡臥潮濕之處以免氣散血注成病….—夏天睡覺不宜處極涼快的環境,冬天則不宜取極熱之處。
箴言:睡臥最不可嗜,禪家以為六欲①之首。嗜臥則損神氣。 (明·李豫亨《推蓬寤語·原養生之教》)。
注釋:
①六欲:禪家六欲或指佛家六根。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眼為視根,耳為聽根,舌為味根,鼻為嗅根,身為觸根,意為念慮根。
語譯:睡覺切不可嗜好成癖,佛家修行認為是六欲之最。因為嗜睡可耗損神氣,人少神氣則多病。此時心氣渙散、神不守舍,豈能悟佛。
箴言:居處不安,飲食不時,作疾病者死。(春秋戰國·墨子·《墨子·節用》)。
語譯:居住的環境不好,飲食不能按時,這對患病的人不利,可加病致死。
箴言:室大則多陰,臺高則多陽。多陰則厥,多陽則痿。(戰國·《呂氏春秋·重己》)。
語譯:房屋過大則多陰涼,過于陰涼則骨節易犯寒涼而不靈便;臺基太高則日曬過強,過多的陽光則腿肌易萎軟而行走不靈便。
箴言:眼前無俗物,身外即僧居,水榭風來遠,松廊雨過初。 (唐·白居易《仲夏齋居》)。
語譯:兩眼所見的沒有凡俗之物,我身的四周就是僧人的凈居,水亭上清風由遠處吹來,松立的長廊雨過后軟爽挺拔。此風景如畫。
箴言:問余何事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杳然①去,別有天地非人間。(唐·李白《李太白集》)。
注釋:
①杳然:杳音yao,去之邈茫,見不到身影。也形容深遠幽暗處。
語譯:有人問我為什么要選住在碧山這個地方呢?我笑而不答且心里也閑笑置之。這個地方為什么會使我閑以為樂呢,且看桃花飄落在流水上且悠然地向深幽的遠方隱沒,這情這景是別有雅致的洞天,而決不是人間所能習見到的勝境優鄉。
箴言:流水之聲,可以養耳;青禾綠草,可以養目;觀書繹理①,可以養心;彈琴學字,可以養指;逍遙杖履②,可以養足;靜坐調息,可以養筋骸。(清·竹伯嵋《閑居雜錄》)。
注釋:
①繹理:探究事物的原委。
②杖履:杖,拐杖;履,鞋子。杖履即拄著拐杖行路。
語譯:聽流水潺潺之聲,可以陶養耳之聞音;觀青色的禾稻綠色的野草,可怡養雙目之視;閑來閱書和探究事理,可以養心神安寧;彈琴練字,可以養手指之巧;拄著拐杖作逍遙之行,可以養手足之勞;靜坐行氣功調呼吸,可以養身心百骸。
箴言:琴醫心,花醫肝,香醫脾,石醫腎,泉醫肺,劍醫膽。 (清·朱錫綬《幽夢繼影》)。
語譯:彈琴聽琴可使心曠神怡,觀花惜花可使肝氣條達,聞香芬芳可使脾胃健運,奇石嶙峋可促腎之伎巧,泉水清澈可潤肺肅降,舞劍習武可壯肝膽之魂。
箴言:常居之室,極令周密,勿有細隙,致風氣得人,久居善中人。(宋·蒲處厚《保生要錄·論居處門》)。
語譯:經常居住的房屋,墻瓦定要十分嚴密,不可有細縫小隙,以致風邪能透人,人如久居屋內則易為風邪侵襲而得病。
箴言:凡欲修養,須擇凈室,須溫涼之宜,用燥濕之異。(明·鐵峰居士《保生心鑒·修真要決》)。
語譯:凡要養生長壽的人,先須選擇潔凈的居室,對房屋的安靜、清潔、溫涼和燥濕等方面都要有因時、因地的恰當選擇。
箴言:人之起居,室之棲止,須秘密堅固,高朗干燥。(明·陳繼儒《養生膚語》)。
語譯:人的生活起居,房室地址的選擇,都須十分緊密堅固,屋高爽朗而干燥適宜。
箴言:幽靜之趣,最宜于山居。然孱弱之軀,即山居亦有不宜處。山中多風、濕、云、霧之氣,久處能傷脾氣。(明·黃永靈《折肱漫錄·養形篇》)。
語譯:如要追求幽雅寧靜的樂趣,以住在深山里最為適宜。但深山多有山風瘴氣、潮濕、云霧氣水升騰,若久住此類山區也可傷損脾胃之元氣。
評述:外出挑選養生居住之處,也宜因人之年歲、體之強弱,習性的動靜,事業工作的需求而各不相同。有宜深山密林的,有宜鬧市繁華的,有宜城居,有宜鄉宅……,但盡管所需各異,然要求爽朗、寬敞、干濕適中,出入方便嚴謹,環境優雅,能生活于自然綠色之中,則大體一致,然在每人的生活實際中,卻常因種種原因,頗難達到上述標準的實際要求,雖個中生活實際還得因人而異,但清潔寧靜的基本需要似不可少,故個人養生宜隨遇而安,重在養心靜神,寡欲無華、恬淡自足,身心適勞,并盡可能享受自然的樂趣。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
上一篇:《本草綱目·草部(上)》
下一篇:時令、起居養生箴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