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草部(下)》
欄目分類:道醫概論 發布日期:2017-10-13 瀏覽次數:次
蒺藜
釋名 名茨、旁通、屈人、止行、休羽、升推。
氣味 (子)苦、溫、無毒。(白蒺藜:甘、溫、無毒)。
主治
1、腰脊痛。用蒺藜子搗成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胡豆大,每服二丸,
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2、通身浮腫。有杜蒺藜每日煎湯洗。
3、大便風秘。用蒺藜子(炒)一兩、豬牙皂莢(去皮、酥炙)五錢,
共研為末。每服一錢,鹽茶湯送下。
4、月經不通。有杜蒺藜、當歸,等分為末。每服三錢,米湯送下。
5、難產(胎在腹中,胞衣亦不下;或者胎死)。用蒺藜子,貝母各四兩,
共研為末,米湯沖服三錢。過一會如仍不下,可再次服藥。
6、蛔蟲病。用初秋采集的蒺藜子,陰干收存。每服一匙,一天服三次。
7、多年失明。用初秋采集的蒺藜子,陰干搗成散,飯后服,水送下。
一天服二次。
8、牙齒動搖。用蒺藜去角,生研五錢,加水淡漿水半碗,鹽少許,溫
時漱口,甚效。或以蒺藜根燒灰貼牙,亦能固齒。
9、鼻塞多年,不聞香臭。用蒺藜兩把,加水一大碗煮取半碗,先令病
人仰臥。滿口含飯。隨好以藥汁一合灌入鼻中,如不通,可再灌。至鼻
中噴出一、兩個小肉坨(息肉)子,病即愈。
10、面上瘢痕。用蒺藜子、山梔子各一合,共研為末。加醋調勻。夜涂
臉上,清晨洗去。
11、白癜風。用白蒺藜子六兩,生搗為末。每服二錢,熱水送下。一天
服二次。一月后斷根。服至半月時,白處見紅點,即預示有效。
12、疔腫。用蒺藜子一升,火熬,搗爛,以醋調勻封瘡上。拔根即愈。
13、蠼螋尿瘡。用蒺藜葉搗爛敷患處。如無葉,可用子代替。
谷精草
釋名 戴星草、文星草、流星草。
氣味 (花)辛、溫、無毒。
主治
1、腦痛、眉痛。用谷精草二錢、地在三錢、乳香一錢,共研為末。每
用半錢,燒煙筒中,熏鼻。
2、偏正頭痛。用谷精草,研為末,加白面糊調勻攤紙上貼痛處,干了
改換。又方:用谷精草末、銅綠各一錢,硝石半分,混勻,隨頭痛的左、
右邊,吸入左右鼻孔中。
3、鼻血不止。用谷精草為末,每服二錢,熟面湯送下。
4、目中翳膜。用谷精草、防風,等分為末,米湯沖服,甚驗。
5 、小兒雀盲(夜盲)。用羊肺(按:張紹棠味古齋版本是用羊肝)一具,
原物不洗,竹刀剖開,放入谷精草一撮,瓦罐煮熟,每天吃一些,有效。
忌用鐵器。如不肯吃,可炙熟后搗爛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
茶送下。
海金沙
釋名 竹園荽。
氣味 甘、寒、無毒。
主治
1、熱淋急痛。用海沙草陰干,研末。每服二錢,煎生甘草湯調上。藥
中加滑石亦可。
2、小便不通,臍下悶滿。用海金沙一兩、臘南茶半兩、一起搗碎。每
服三錢,生姜、甘草煎湯送下。一天服二次。
3、小便膏淋如油。用海金沙、滑石各一兩,甘草梢二錢半,共研為末。
每服二錢,麥門冬煎湯服。一天服二次。
4、血淋。用海金沙研為末。每服一錢,用沙糖水送下。
5、脾濕腫滿(腹脹如鼓,氣喘,不能俯臥)。用海金沙三錢,白術四兩、
甘草半兩、黑牽牛頭一兩半,共研為末。每服一錢,水送下。能瀉為好。
此方名“海金沙散”。
半邊蓮
釋名
氣味 辛、平、無毒。
主治
1、蛇咬傷。用半邊蓮搗爛,取汁飲下。藥渣敷傷處。
2、氣喘。用半邊蓮、雄黃各二錢,共搗成泥,放碗內,蓋好,等顏色
變青后,加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九丸,空心服,鹽湯送下。
3、瘧疾。治方同上。
紫花地丁
釋名 箭頭草、獨行虎、羊角子、米布袋。
氣味 苦、辛、寒、無毒。
主治
1、黃疸內熱。用紫花地丁研末,每服三錢,酒送下。
2、癰疽惡瘡。用紫花地丁(連根)、蒼耳葉等分,搗爛,加酒一杯,攪
汁服下。
3、癰疽發背。用三伏天收取的紫花地丁草,搗碎,和白面,放醋中泡
一夜,貼瘡上,極有效。
4、疔瘡腫毒。用紫花地丁草搗汁服。又方:用紫花地丁草、蔥頭、生
蜜一起搗爛貼患處。又方:用紫花地丁根、去粗皮,同白蒺藜共研為末。
加油調勻涂患處。
5、喉痹腫痛。用紫花地丁葉,加醬少許,研成膏,點入喉部。取吐為
效。
見腫消
釋名
氣味 酸澀、有微毒。
主治
1、癰腫、狗咬。用見腫消搗爛敷貼。
2、一切腫毒。用見腫消草、生白芨、生白蘞、土大黃、生大薊根、野
榮麻根,共搗成餅,加硭硝一錢,和勻,貼患處。貼時留頭,藥干即換。
用再加金線重樓及山慈姑更好。
大黃
釋名 黃良、將軍、火參、膚如。
氣味 (根)苦、寒、無毒。
主治
1、吐血、鼻血(心氣不足)。用大黃二兩,黃連、黃芩各一兩,加水三
升,煮成一升,熱服。下瀉即驗。
2、傷寒痞滿(心下滿而不痛)。用大黃二兩、黃連一兩,泡入麻沸湯中。
過一會,絞渣取汁,分二次溫服。此方名大黃黃連瀉心湯。
3、熱病兼說胡話。用大黃五兩,銼細,炒到微紅,加水煎成膏子,每
服半匙,冷水送下,此方亦治傷寒發黃。
4、腰腳風痛。用大黃二兩,切成小塊,加少許酥油炒干,不能炒焦。
搗爛篩過。每服二錢,空心服,煮開過多次的姜湯送下。瀉出冷膿惡物,
痛即止。
5、風熱積壅。用大黃四兩、牽牛子(半炒)四兩、共研為末,加煉蜜
做成丸了,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白開水送下。如要微瀉,每服可加十
至二十丸。又方:基本上和上主柵,但不用煉蜜而用皂莢熬膏代替,稱
為墜痰丸或“全真丸”,又名“保安丸”。
6、痰為面病(但水瀉及胎前產后的痰病不可服用)。用大黃(酒浸,蒸
熟。切曬)八兩,生黃芩八兩,沉香半兩,共研為末,加青礞石( 二兩)
和焰硝(二兩)一起封固、煅紅、研細的藥末二兩,以水和各藥成丸,
如梧子大。常服一、二十丸,小病五、六十丸,緩病七、八十丸,急病
一百二十丸,溫水送下后,好靜臥勿動,讓藥起作用。第二天,先下糟
粕,次下痰涎。如未下,可再次服藥,此方名“滾痰丸”。
7、腹中痞塊。用大黃十兩,研為末,加醋三升、蜜兩匙,和勻,煎成
丸了,如梧子大。生前了三十丸,生姜湯關定。能吐瀉即驗。又方:陳
石灰半斤,瓦器上炒至極熱,等稍冷后,加大黃末(炒熱)一兩、桂心
末( 略炒)半兩,以醋調成膏,攤在布上貼患處。又方:大黃二兩、樸
硝一兩,共研為末,以大蒜同搗成膏貼患處。加放阿魏一兩,更好。
8、脾癖疳積。用大黃末三兩,加醋熬成膏,倒在瓦上日曬夜露三天;
再加硫磺一兩(以形如琥珀者為好)、宮粉一兩,一起研勻。十歲以下
小孩,每服半錢,大人每服一錢半,米湯送下。忌生冷魚肉,只吃白粥
半月。如一服不愈,半月之后再服。
9、小兒諸熱。用大黃(煨熟)、黃芩各一兩,共研為末,加煉蜜做在成
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五至十丸,蜜湯送下。亦可加黃連,稱為“三黃
丸”。
10、骨蒸積熱,漸漸黃瘦。用大黃四分、加童便五六合,煎取四合,去
渣服汁,分二次服。
11、赤白濁淋。用大黃研末,每次取六分,放入破了頂的雞蛋中,攪勻,
蒸熟,空心吃下。三次見效。
12、大便秘結。用大黃末一兩、牽牛頭末半兩,和勻,每服三錢。用厥
次序心煩現象者,酒送下,無此現象者,蜜湯送下。
13、熱痢,里急后重。用大黃一兩,浸酒中半日,取出煎服。
14 、傷寒并熱霍亂(涎流吐逆,不能言語,牙齒動搖,喘氣悶絕)。用
大黃、人參各半兩,加水二碗,煎成一碗,熱服即安。
15、食后即吐。用大黃一兩、甘草二錢半,加水一升,煮成半升,溫服。
16、產后血塊。用大黃末一兩,加頭醋半升,熬膏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五丸,溫醋化下。
17、男子疝氣偏墜。用大黃末調醋涂患處,藥干即換。
18、頭眼昏眩。用酒炒大黃,研為末,清茶送服二錢。
19、風熱牙痛。用大內燒存性,研為末,早晚擦牙。
20、口腔糜爛。用大黃、枯礬,等分為末,擦牙,吐涎。
21、鼻內生瘡。用生大黃、杏仁搗勻,加豬油調涂。又方:用生大黃、
黃連各一錢,麝香少許,共研為末,加重油調涂。
22 、損傷瘀血(從高處跌下或木石壓傷,痛不可忍)。用大黃(酒蒸)
一兩、杏仁( 去皮)三、七粒,共研細,加酒一碗,煎成六分,雞鳴時
服。至晚間有瘀血排下為驗。
23、凍瘡。用水調大黃末涂搽。
24、湯火傷。用大黃生研,調蜜涂搽,不惟止痛,而且滅瘢。
25、蠼螋咬瘡。用大黃研末敷上。
26、腫毒初起。用大黃、五倍子、黃蘗,等分為末,新汲水調勻涂患處。
每天四至五次。
27、癰腫熱痛。用大黃研末,加醋調勻涂患處。藥干即換。
28、乳癰。用大黃、粉草各一兩,共研為末,加好酒熬成膏,攤布塊上
貼瘡。同時,取藥末一匙,溫酒送服。次日有惡物排出。此方名“金黃
散”。
29、大風癩瘡。用大黃(煨)一兩、皂莢兩刺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一
匙,空心服,溫酒送下。排出惡物如魚腦狀或亂發狀,再雄黃花蛇藥(“通
天再造散”)
商陸
釋名 逐湯、當陸、章柳、白昌、馬尾,夜呼。
氣味 (根)辛、平、有毒。
主治
1、溫氣腳軟。用商陸根切成小豆大,先煮熟,再加綠豆同煮成飯,每
日進食,病愈為止。
2、水氣腫滿。用商陸根去皮,切成豆大顆粒,裝一碗,加糯米一碗,
同煮成粥,每日空心吃下。微瀉為好,不得雜食。又方:白商陸六兩,
取汁半合,加酒半升,基酌病人情況適量給服,腹瀉為效。又方:白商
陸一升、羊肉六兩,加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和蔥豉一起煨湯吃。
3、腹中癥結(硬如石塊,刺痛異常)。用商陸根搗汁或蒸爛,攤布上,
放在患處,藥冷即換,晝夜不停。
4、產后腹大、堅滿,喘不能臥。用商祟根一兩、大埋葬一兩半、甘遂
(炒)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二、三錢,熱湯調下,腹瀉即停藥。引方
名“白圣散”。
5、五尸注痛(尸注病明是:腹痛脹急,不得喘息,上攻心胸,旁攻兩
脅,或壘塊涌起。---按尸注常提到的有:一飛尸:游走皮膚,洞穿臟
腑;二、游尸:附骨和主肉,攻鑿血脈;三、風尸:只覺疼痛,而不積
壓痛在何處;四、沉尸:彈綿臟腑,沖引肺脅)。用商陸根煎爛,裝布
袋中,乘熱熨痛處,藥冷好換。
6、石癰(癰硬如石,不出膿)。用一商陸根搗爛搽涂患處,藥干即換。
此方亦治濕瘡、癤子。
狼毒
釋名
氣味 (根)辛、平、有大毒。
主治
1、心腹痛。用狼毒二兩、附子半兩,搗爛,加蜜成丸,如梧子大。第
一天服一丸,第二天服二丸,第三天服三丸,然后又加一丸起至三丸止,
如此循環直以病愈。
2、腹中冷痛(民證停痰,兩脅痞滿)。用狼毒三兩、附子一兩、旋復花
三兩,共搗為末,加蜜做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丸,飯前服。白開水
送下。每天服三次。
3、陰疝(睪丸縮入腹中,急痛)。用狼毒四兩、防風二兩、附子三兩,
共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日夜連服三次。
4、寄生蟲病。用狼毒研細,取一錢,加糖一塊,臨醒時空腹服,水送
下。次早即有蟲排出。
5、干濕蟲疥。用狼毒(不拘多少)搗爛,以豬油、馬油調搽患處。睡
時勿以被蒙頭,恐藥氣傷臉。
6、積年疥癩。用狼毒一兩,一半生研、一半炒研,加輕粉三合、水銀
三錢,共為末,浸清油中三日(油中加茶末少許),蘸油涂患處。同時
以口鼻在藥碗上吸氣以助藥效。
7、積年干癬(抓破則出黃水,每逢陰雨即癢)。用狼毒末涂搽。
8、惡疾風瘡。用狼毒、秦艽,等分為末,每服一匙,溫酒送下,一天
服一至二次。
防葵
釋名 房苑、梨蓋、利茹。
氣味 (根)辛、寒、無毒。
主治
1、腫病。用記葵研為末,每服少許,溫酒送下。
2、癲狂邪疾。治方同上。
3、傷寒動氣(傷寒汗下后,臍左有動氣)。用防葵一兩,木香、黃芩、
柴胡各半兩。各藥混合后,每取半兩加水一碗半,煎至八成,溫服。此
方名“防葵散”。
狼牙
釋名 牙子、狼齒、狼子、犬牙、抱牙、支蘭。
氣味 (根)苦、寒、無毒。
主治
1、刀傷。用狼牙草的莖、葉熟搗貼傷處。
2、尿血。用狼牙草(焙干)、蚌粉(炒)、槐花、百藥煎,等分為末。
每服三錢,空心服,淘米水調下。
3、寸白蟲(按:即絳蟲)等。用狼牙五兩,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
如麻子大。服藥前一天,禁食,次日清晨,服藥一合,漿水送下。全劑
服完,病即愈。
4、婦女陰癢。用狼牙二兩、蛇床子三兩,煎水熱洗。
5、婦女陰蝕(陰部潰爛)。用狼牙三兩,加不四升煎取半升,洗患處。
一天四至五次。
6、停耳出汁。用狼牙研末,裹棉中,塞耳內。
7、毒蛇傷螫。用狼牙根或葉搗爛,加豬油調勻涂搽。
閭茹
釋名 離婁、掘據、白色者名草閭茹。
氣味 (根)辛、寒、有小毒。
主治
1、癰疽腫痛。用閭茹一兩,研為末,每服一匙,溫水送下。
2、疥瘡。用閭茹研為末,加輕粉、香油調勻敷涂。
3、傷寒咽痛(毒氣上攻發腫)。用指甲大小的閭茹一塊,放口中嚼汁咽
下。
大戟
釋名 邛鉅、下馬仙。
氣味 (根)苦、寒、有小毒。
主治
1、水腫喘包。用大戟(炒)二兩、干姜(炮)半兩,共研為末,每服
三錢,姜湯送下。以大小便通暢為度。
2、水病腫滿。用大戟、當歸、橘皮各一兩,切碎,加水二升,煮取七
俁,一次服下,病重者,再服一次可愈。病愈后,一年之內須慎飲食,
不吃刺激性大的東西。
3、水腫腹大(或遍身浮腫)。用棗一半,放鍋內,上面蓋著大戟的根、
苗,不加蓋煮熟,隨時取棗吃下,棗盡病愈。又方:大戟、白牽牛、木
香,等分為末。每取一錢,納入剖開的豬腎中,用濕紙包好煨熟,空心
吃下。
4、牙痛。把大戟放口中齒痛處,咬定。止痛效果好。
澤漆
釋名 漆莖、貓兒眼睛草、綠葉綠花草、五鳳草。
氣味 (莖、葉)苦、微寒、無毒。
主治
1、咳嗽上氣、脈沉。用澤漆三斤,加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去渣,
汁中再加半夏半升,紫參、白前、生姜各五兩,甘草黃芩、人參、桂心
各三兩,最后煎成藥汁五升。每服五合,一天服三次。
2、心下伏瘕(大如杯,不能進食)。用澤漆四兩,大黃、葶藶各三兩,
搗爛篩細,加蜜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丸,一天服三次。
3、水所蠱病(按:此病的病象是腹滿,喘息、浮腫)。用澤漆曬干,研
為末,加棗肉和成丸子,如彈子大。每服二丸,白開水送下。一天服二
次。如腹中覺暖、小便通暢,即為服藥見效。
4、腳氣赤腫,走路疼痛。用澤漆鷺鷥藤、蜂窠,等分為末。每取一兩,
加水五碗煎成三碗,熏洗痛處。
5、牙痛。用澤漆研為末,開水泡汁漱口。
6、瘰疬。用澤漆一、二捆,加水二桶,熬成一桶。去渣,再熬成膏一
碗,收存瓶中。用時先以椒、蔥、槐枝把患處洗凈,然后用膏涂搽,幾
次之后好可見效。
7、癬瘡。用澤漆曬干,研為末,調油涂搽。
甘遂
釋名 白澤、主田、鬼丑、陵澤、甘澤、重澤、苦澤。
氣味 (根)苦、寒、有毒。
主治
1、水腫腹滿。用甘遂(炒)二錢二分、牽牛一兩半,共研為末,煎為
水劑,隨時服用。
2、身面浮腫。用甘遂二錢,生研為末,放入豬腎中,外包濕紙煨熟吃
下。每日吃一次至四、五次。如覺腹鳴,小便亦通暢,即是見效
3、腎水流注(腿膝攣急,四肢腫痛)。用上方加木香四錢,每用二錢,
煨熟,溫酒嚼下。瀉下黃水為驗。
4、大小便不通用甘遂五錢(半生半炒)、胭脂壞了十文,共研勻。每服
一錢,加白面四兩,和水做成面片,煮熟淡食。待大小便通暢后,再服
平胃散加熟附子,每取二錢煎服。
5、水鼓氣湍。用甘遂、大戟各一兩,慢火炙后,共研為末。每取二、
三分,加水半碗,煎開幾次,待溫服下。不過十服見效。
6、腳氣腫痛。和甘遂半兩,木鱉子仁四個,共研為末。每取四錢,放
入豬腎中,濕紙包好煨熟,空心吃,米湯送下。不過十服見效。
7、疝氣偏腫。用甘遂、茴香,等分為末。每服二錢,酒送下。
8、痞癥(發熱、盜汗、胸背疼痛)。用甘遂包在面中,放漿水內煮十沸,
去面。把甘遂在微火上炒黃,研為末。大人每服三錢,小兒每服一錢,
臨星時服,冷蜜水送睛。忌油膩魚肉。
9、消渴。用甘遂(麩炒)半兩、黃連兩,共研細,加蒸餅做成丸子,
如綠豆大。每服二丸,薄荷湯送下。忌甘草。
10、風痰迷心癲癇。用甘遂二錢,研為末,放在豬心里。縛緊,紙懈,
煨熟。取藥出,加辰砂末一錢,分成四份。每服一份,半用過的豬心煎
湯調下。以大便下惡物為效,否則須再次服藥,此方名“遂心丹”。
11 、小兒馬脾風(風熱喘促,悶亂不安)。用甘遂(包面中,煮過)一
錢半、辰砂(水飛)二錢半、輕四化建設少許,共研為末。服時,先取
少許漿不,滴入一為油,然后放藥末二、三分在油上。等藥下沉,去漿
灌服。此方名“無價散”。
12、麻木疼痛。用甘遂二兩、蓖麻子仁四兩、樟腦一兩,共搗作餅,貼
患處。此方名“萬靈膏”。內服甘草湯。
13、突然耳聾。用甘遂半寸。棉裹插耳內,口中嚼少許甘草。
續隨子
釋名 千金子、千兩金、菩薩豆、拒冬、聯步。
氣味 辛溫、有毒。
主治
1、小便不通。用續隨了(去皮)一兩、鉛丹半兩,同炒,加蜜搗成團,
裝瓶中,埋陰焉得虎子。春末前取出,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
大。每服二、三十丸,木通湯化藥送下。如病急,亦可臨時合藥。
2、水腫。用續隨子一兩,去殼,研細,壓去油,再研細,分作七付,
每治一人有一付。男子有酒下,女子用荊芥湯下。五更現服,不久,腹
瀉,但天大亮后瀉自停。可另服厚樸湯補身體,習鹽、醋一在昊,病即
不復發。
3、癥塊。用續隨子三十枚、膩粉二錢、青黛(炒)一錢,共研為末加
糯米飯和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服一丸,打破,以大棗一枚燒熟,去皮
核后,和藥一起嚼爛,冷茶送下。半夜后瀉出積聚惡物即見藥效。
4、蛇咬傷。用續隨子仁七粒、重臺六分,搗爛,篩過,制成散劑,酒
送服一匙,另用唾液調藥末涂傷處。
莨菪
釋名 天仙子、橫唐、行唐。
氣味 (子)苦、寒、無毒。
主治
1、突發顛狂。用莨菪三升,研細,在一升酒中泡幾天。去渣,煎成濃
汁。一天內分三次飲完。如覺頭中似有蟲行,額部及手腳現紅點,即是
病快要好的現象。
2、風痹厥痛。和莨菪三錢(炒), 大草烏頭、甘草各半兩,五靈脂一兩,
共研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以螺青為衣。每服十丸,男子用
菖蒲酒送下,女子用芫花湯送下。
3、久咳不止(痰有膿血)。用莨菪子五錢,先煮后炒,研細,加酥油如
雞收蠣的量,大棗七枚,同煎至油盡。取棗日食三枚。又方:取莨菪子
三撮吞服,一天服五、六次,極驗。
4、長期水瀉。用干棗十個,去核,填入莨菪子,扎定,燒存性。每服
一錢,粟米湯送下。
5、赤白痢。用大黃(煨)半兩、莨菪子(炒黑)一撮,共研為末。每
服一錢,米湯送下。
6、腸風下血。用莨菪子一升,曬干、搗爛、篩細;生姜半斤,取汁;
同入銀鍋中加二升。一起煎成濃糖稀狀,再倒入酒五升,慢火上進一步
煎濃,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天早晨用酒送服三丸,視病情可增至五、
七丸。安服有微熱。勿驚異,病重的人服過三日,當有下瀉病愈后,瀉
亦止。
7、脫肛不收。用莨菪子炒過,研為末,敷患處。
8、風牙蟲牙。用莨菪子一撮,放在小口瓶內燒類。以小管引煙入病齒
處。又方:把莨菪子裝入瓶內,熱湯淋藥得氣,吸入口中,藥冷即換。
有涎出,可吐去。
9、風毒咽腫或瘰疬咽腫,吞水不下。用莨菪子研為末,每服兩小匙,
水送下。極效。
10、乳癰堅硬。用新莨菪子半匙,清水一碗磅服。注意不得把藥嚼破。
11、惡瘡似癩,長期不愈。用莨菪子燒存性,研為末,敷患處。
12、跌打損傷。用莨菪子三工業區末,加羊油調涂傷處。
蓖麻
釋名
氣味 (子)甘、辛、平、有小毒。
主治
1、半身不遂,失音不語。取蓖麻子油一升、酒一斗,在銅鍋中煮熟,
細細服下。
2、口目歪斜。用蓖麻子仁搗成膏,左邊斜則貼右,右邊斜則貼左。有
效。
3、風氣頭痛。用乳香、狎麻仁等分,搗成餅,貼太陽穴。又方:蓖麻
仁半兩、棗肉十五枚,搗涂紙上,卷成筒子插入鼻中,有清鼻滋流下即
愈。
4、鼻塞不通。用蓖麻子仁二十粒、在棗(去皮)一枚、搗勻,棉裹塞
鼻中。一天換藥一次。三十天以后,鼻通,嗅覺恢復。
5、急性喉痹,牙關咬緊。用蓖麻仁研爛,紙卷作筒,燒出煙,熏吸喉
部,此方名“圣煙筒”。
6、咽中瘡腫。用蓖麻子仁一枚、樸硝一一,同研細,新汲水送服,連
進二、三服,很見效。
7、水氣脹滿。用蓖麻子仁研細,加水得三合,清晨一頓服盡,中午有
青黃水排出。身體強壯的人,蓖麻子可服五粒。
8、腳氣病。用蓖麻子七爛,去殼,研爛,同蘇合香調勻貼足心,痛即
止。
9、小便不通用蓖麻仁三爛,研細,包成紙捻,插入尿道,即通。
10、子宮脫出。有蓖麻子仁、枯礬、等分為末,鋪紙上,把子宮托入;
同時以蓖麻子仁十四枚,研成膏涂頂心。
11、催生下胎(不拘生胎死胎)。用蓖麻子二個、巴豆二個、麝香一分,
共研勻,貼臍上并足心。
12、一切毒腫。用蓖麻子仁搗爛,敷患處。
13、癘風(鼻塌下,手指彎曲,指節疼痛,漸至斷落)。用蓖麻子一兩,
去皮,黃連一兩,銼如豆大,同泡在水一升中,幾日后,取蓖麻子一枚
劈破,以泡藥的水送服。以后蓖麻子有得每次可增到四、五枚。肚子稍
瀉,并不礙事,泡藥的不用完后,可添加新水。兩月肥后,試吃大蒜豬
肉。用如不發病,即服藥已經收效。如仍發病必繼續服藥。
14、瘰疬結核。用蓖麻子炒,去皮,每睡時服二、三枚,有效。但一生
不可再吃炒豆。
15 、肺風面瘡(起白屑或微有赤瘡)。用蓖麻子仁五十粒,白果、棗各
三個、瓦松三錢、皂角一個,共搗爛,做成團子,用以洗面。
16、臉上雀斑用蓖麻子仁、蜜陀僧、硫磺和呈錢,共研為末。以羊腦髓
和勻,每夜敷斑上。
17、突然耳聾。用蓖麻子一百個,去殼與大棗十五枚,一起搗爛,稍加
人乳,做成錠子。用時取一枚裹棉花中塞耳內。一天換藥一次。以二十
日病愈。
18、湯火傷。用蓖麻子仁蛤粉,等分為末,湯傷以油調搽,火灼以水調
搽。
蜀漆
釋名 蜀漆是常山的苗,功用是相同。
氣味 辛、平、有毒。
主治
1、截瘧:
截瘧諸湯:用常山三兩、漿水三升,泡一夜,煎取一升。發病前一次服
完,能吐為好。又方:用常山一兩秫米一百粒,加水六升,煮成三升,
分三次服(先一夜、未發時、臨發時各一次)。又方:常山(酒煮后曬
干)、知母、貝母草果各一錢半,加水一杯,煎半熟,五更時熱服。藥
渣泡酒,發病前取飲。
截瘧諸酒:用常山一兩,酒一升,泡二、三日后,分三次服完:清早一
服,過一會再服,發病前第三次服。又方:治間日瘧:常山一錢二分、
大黃二錢半、炙甘草一錢二分,加水一碗半,煎至五成,叫做“醇”,發
病日蝗五更溫服;原藥再加水一碗,煎至五成,叫做“”, 未發病之日溫
服。此方名“醇湯”, 甚驗。又方:治久瘧不止:常山一錢半、檳榔一錢、
丁香五分、烏梅一個,酒一盞,泡藥一夜,五更時飲下。一服便止,永
不發病。
截瘧諸丸:常山三兩,研為末。加雞蛋白和成丸子,如梧子在。瓦器內
煮熟,取出曬干收存。每服二十丸,竹葉湯送上,五更一服,天明后一
服,發病前一服,此方名“恒山丸”。數年不愈的瘧疾,服兩劑即愈;一
月左右者,只須一劑。又方;常山搗成末,取三兩,黃丹一兩,加白蜜
共搗勻,做成丸子,如梧子大。病發前服三丸,過一會再服三丸,臨歸
病時又服三丸,酒送下。此方名“丹砂丸”。又方:常山二兩、黃丹半兩、
烏梅(連核瓦焙)一兩,共研為末,加糯米粉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
服三、五十丸,涼酒送下。先一夜一服,天明時一服,午后才進食,此
方名“黃丹丸”。又方:用常山三兩、知母一兩、甘劃昱兩,共研為末,
加蜜和丸,如梧子大。發病前服十丸,稍后服七丸,再后服五、六丸。
又方:治一切瘧,用常山四兩,炒存性,草果二兩,炒存性,共研為末,
加薄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臥時服五十丸,冷酒送下。五更時再服
一次。忌鵝羊熱物。此方名“瞻仰丸”。又方:常山八兩,酒浸后先蒸后
焙,加要檳榔二兩,生研末,攔糊作丸, 如梧子大。如上方服法服丸子,
此方名“勝金丸”。又方:常山、檳榔各一兩,生研,加穿山甲的甲片(煨
焦)一兩半,共三工業區末。以糯米粉和末做成丸子,如綠豆大,黃丹
為衣。每服三十至五十丸,服法同上此方名“二圣丸”。
2、牝瘧(只寒不熱)。用蜀漆(去母煅三日暗傷)龍骨各二錢,共研為
末。每服半錢,臨發病之昌早晨一服,發病前再一服,漿水調下。如系
溫瘧(熱多于寒)又加蜀漆一錢,此方名“蜀漆散”。
3、牡瘧(只熱不寒)。用蟓漆一錢半、甘草一錢、麻黃二錢、牡蠣粉二
錢,先以水二杯,煎麻黃、蜀漆,去沫,再將其余各藥倒入同煎至一杯,
未發病前溫服,得吐則瘧止。
4、妊娠瘧疾。用常山(酒蒸)、石膏( 煅)各殘,烏梅(炒)五分,甘
草四分,加水一碗、酒一碗泡一夜,天明時溫服。
5、小兒驚風暴死。用蜀漆(炒)二錢、牡蠣一錢二分,漿米煎服。吐
出痰涎即愈。此方名“千金湯”。
藜蘆
釋名 山蔥、蔥苒、蔥炎、蔥葵、豐蘆、憨蔥、鹿蔥。
氣味 辛、寒、有毒。
主治
1、風痰。用藜蘆十分、郁金一分,共研為末。每服二、三分,溫漿水
一碗送下。
2、中風,牙關緊閉。用藜蘆一兩,去苗頭,在濃煎的防風湯中泡過,
焙干,切細,炒成微褐色,研為末。每服半錢,小兒減半。溫水調藥灌
下。以吐風涎為效,末吐財服。又方: 治中風后口吐涎沫,喉中發拉鋸
聲:取藜蘆一分、天南星一個(去浮皮, 挖一小坑,倒入醋少許,在火
上烘成黃色),共研為末,加生面和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三丸,溫
酒送下。
3、痰瘧。用藜蘆末半錢,溫齏水調下。引吐為好。又方:藜蘆、皂莢
(炙)各一兩,巴豆二址五枚,熬黃,研成末,加蜜和成丸子,如小豆
大。每空心服一丸,未發病時服一丸,臨發病時又服一丸。宜暫時禁食。
4、黃疸腫疾。用藜蘆在火灰中炮過,取出研細。每服小半匙,水送下。
數服可愈。
5、牙齒蟲痛。用藜蘆研為末,填入病齒孔中,有特效。但不能吞汁。
6、頭風白屑。甚癢。用藜蘆末摻入頭發中,把頭包二天,避風。
7、疥癬蟲瘡。用藜蘆末調生油涂搽。
8、誤吞水蛭。用藜蘆炒過。研為末,水送服一錢剛愎自用將水蛭吐出。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
上一篇:《本草綱目·木部》
下一篇:《本草綱目·草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