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木部》
欄目分類:道醫概論 發布日期:2017-10-13 瀏覽次數:次
柏
釋名 側柏。
氣味 柏實:甘、平、無毒。
柏葉:苦、微溫、無毒。
主治
柏實:
1、平肝潤腎。延年壯神。用柏實曬干,去殼,研末。每服二錢,溫酒
送下。一天服三次。又方:加松子仁等分,以松脂和丸服。又方:加菊
花等分, 以蜜和丸服。又方: 用柏子仁二斤,研為末, 泡酒中成膏,加
棗肉三斤,白蜜、白術末、地黃末各一斤,搗勻做成丸子,如彈子大。
每嚼一丸,一日三服。
2、老人便秘。用柏子仁、松子仁、大麻仁,等分同研,加蜜、蠟做成
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飯前服,少黃丹湯調下。一天服二
次。
3、腸風下血。用柏子十四個,捶碎,貯布袋中,加入好酒三碗,煎至
八成服下。
4、小兒驚明 腹滿,大便青白色。用柏子仁研為還想,溫水落石出調服
一錢。
柏葉:
1、中風(涎潮口噤,語言不出,手足垂 )。用柏葉一把去枝,蔥白一
把連根研如泥,加酒一程式,煎開多次后溫服。
2、霍亂轉筋。用柏葉搗爛裹腳上,另外再煎汁淋洗。
3、吐血。用青柏葉一把、干姜二片、阿膠一挺(炙),加水二升,煮
成一程式,去渣,另加馬通汁一升,再合煎為一升,濾過,一次服下。
4、鼻血不止。用柏葉、榴花,共研為末,吹入鼻中。
5、尿血。用柏葉、黃連焙過,研細,酒送服三錢。
6、大腸下血。用柏葉燒存性,研為還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7、月經不斷。用側柏葉(炙)、芍藥等分,每取三錢,加水、酒各半
煎服。對未婚婦女,用側柏葉、木 (炒至微焦),等分為末。每服二
錢,米湯送下。
8、湯火傷。用柏葉生搗涂搽,二、三日后,止痛滅瘢。
9、大麻風(眉發脫落)。有側柏葉九蒸九曬后研為末,加煉蜜做成丸
子,如梧子大。每服五至十丸。白天服三次,晚間服一次。百日之后 ,
眉中可再生。
10、頭發不生。用側柏葉陰干研末,和麻油涂搽。
丁香
釋名 丁子香、雞舌香。
氣味 辛、溫、無毒。
主治
1、突然心氣痛。用丁香末,酒送服一錢。
2、干霍亂(不吐不瀉)。用丁香十四枚,研為末,開水一碗送下。不
愈再服。
3、小兒吐瀉。用丁香、桔紅等分,加煉做成丸子,如黃豆大,米湯送
服。如嘔吐不止,可用丁香、生半夏各一錢,泡姜汁中一夜,曬干為末,
以姜汁調面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在。每服適量,姜湯送下。
4、嬰兒吐乳,糞呈青色。用乳汁一碗,放入丁香十枚、陳皮(去白)
一錢,煎開多次后,細細送服。
5、胃冷嘔逆。用丁香三個、陳桔皮一塊(去白,焙干),水煎,乘熱
服。
6、朝食暮吐。用丁香十五個,研為末,加甘蔗汁、姜汁調成丸了,如
蓮子大,口中噙咽。
7、反胃,氣噎不通。用丁香、木香各一兩,每取四錢,水煎服。
8、婦女崩中。用丁香二兩,加酒二升,煎成一升,分次服下。
9、婦女難產。用丁香三十六粒、乳香三錢六分,共研為末,加活兔膽
同搗,作三十六丸。每服一丸,好酒化下,此方名“如意丹”。
10、鼻中息肉。用棉裹丁香塞鼻內。
11、唇舌生瘡。用丁香研末,棉裹含口中。
12、乳痛。用丁香研末,水送服一匙。
松
釋名 松膏、松肪、松膠、松香、瀝青。
氣味 松脂: 苦、甘、溫、無毒。
松節:苦、溫、無毒。
松葉:苦、溫、無毒。
松花:甘、溫、無毒。
主治
1、關節酸疼。用松脂三十斤,煉五十遍,每取三升,和煉酥三升,攪
稠。每天清晨空心服一匙。一天服在次。服藥期間,以面食為好。忌食
血腥、生冷、酸物。百日病愈。
2、肝虛目淚。用煉過的松脂一斤、米二斗、水七斗、曲二斗造酒頻飲。
3、婦女白帶。用松香五兩、酒二升,煮干,搗爛,加酒、糊做成丸子,
如梧子大。每服百丸,溫酒送下。
4、風蟲牙痛。把松脂在滾水中泡化,漱口,痛即止。
5、齲齒有孔。有棉裹松脂塞孔中。
6、久聾不聽。用煉松脂三兩,巴豆一兩,和搗成丸,薄棉裹定塞耳中,
一天二次。
7、一切腫毒。用松香八兩、銅青二錢、蓖麻仁五錢,同搗作膏,攤貼
患處。
8、疥癬濕瘡。有松香研為末,加輕粉少許,先以油涂瘡上,再撒上藥
末。幾次即見效。
9、陰事宜濕癢。用松香末卷入紙筒內,每筒加花椒三粒,油浸三日,
令紙筒燃燒滴油,取油搽患處。搽油前,以淘米水把患處洗凈。
松節:
1、關節風痛。用松節(按:即松的莖干上的瘤狀節)泡酒,每服一俁,
一天服五、六次。
2、轉筋攣急。用松節一兩,銼細,加乳香一錢,慢火炒焦,出火毒,
研為末,每服一、二錢,熱木瓜酒調下。
3、風熱牙痛。有油松節如棗大一塊,切碎,加胡椒七個,浸熱酒中,
乘熱再加飛過的白礬少許,即取以漱口,一、五次后見交。又方:用松
節二兩、槐白皮、地骨皮各一兩,煎湯漱口,熱漱冷吐。
4、反胃吐食。用松節煎酒細飲。
5、跌撲傷損。用松節煎酒服。
松葉:
1、預防瘟疫。有松葉切細,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能防時
疫。
2、中風口邪。有箐松葉一斤,搗成汁,放酒中浸兩宿,又在火旁取溫
一宿,初服半升,漸加至一升,以頭面出汗為度。
3、關節風痛。用松葉搗汁一升,在酒在升中浸七日,每服一合。一天
服三次。
4、腳氣風瘡。用松葉六十斤,銼細,加水四石,煮成五斗,和米五斗
照常法釀酒。七日后,取酒飲,以醉為度。
5、風牙腫痛。有松葉一把、鹽一合、酒二升,共煎含漱。
6、大風惡瘡。用松葉二斤、麻黃(去節)五兩,銼細,泡酒二斗中。
幾日后,每次溫服一小碗,服至見效為止。
7、陰囊濕癢。用松葉煎湯多洗。
松花:潤心肺、益氣、除風、止血。
杉
釋名 杉、沙木。
氣味 杉材:辛、微溫、無毒。
主治
1、腳氣腫滿。用杉木節一升、桔葉(切細)一升(無葉可用皮代)、
大腹檳榔大一枚(連子打碎),童便三升,共煮成一升半,分兩次服。
若初服即見效。則不必再服。此方名“杉木湯”。
2、小兒陰腫。用老杉木燒灰,加膩粉,調清油敷涂。
杉皮:刀傷、湯火傷。取老樹皮燒存性,研末敷搽;蛘{雞蛋清涂搽。
杉葉:風蟲牙痛(同芎 、細辛煎酒含漱)。
桂
釋名 筒桂、小桂。
氣味 (皮)辛、溫、無毒。
主治
養精神,和顏色。
筒桂
釋名 筒桂、小桂。
氣味 (皮)辛、溫、無毒。
主治
養精神,和顏色。
木蘭
釋名 杜蘭、林蘭、木蓮、黃心。
氣味 (皮)苦、寒、無毒。
主治
赤皰酒 、癰疽水腫,治酒疸,利小便,療重舌。
辛夷
釋名 辛、侯桃、房木、木筆、迎春(按:本呂為木蘭的干燥花蕾)。
氣味 辛、溫、無毒。
主治
鼻淵、鼻塞。用辛夷研末,加麝香少許,以蔥白蘸入鼻中,幾次即見效。
降真香
釋名 紫藤香、雞骨香。
氣味 辛、溫、無毒。
主治
1、刀傷出血。用降真香、五倍子、銅花,等分為末,敷傷處。
2、癰疽惡毒。用降真香末、楓乳香等分,團成丸子,熏患處。
楠
釋名
氣味 (楠材)辛、微溫、無毒。
主治
1、足部水腫。削楠木、桐木煮水泡腳,并飲此水少許。每日如此,直
至病愈。
2、心脹腹痛,不得吐瀉。取楠木削三、四兩,加水三升,煮開三次,
飲服。
3、 耳出膿。用楠木燒存性,研末敷耳內。
樟
釋名
氣味 (樟材)辛、溫、無毒。
主治
1、干霍亂,吐不出。用樟木悄煎成濃汁服,即可引吐。
2、風濕痛。用樟木屑一斗,泡在煎至極滾的水一石中,乘熱熏洗痛處。
注意勿使熱氣入目,以免傷眼。
3、宿食不消,常吐酸水。用樟木屑,酒煎服。
釣樟
釋名 烏樟、枕、豫。
氣味 (根皮)辛、溫、無毒。
(根皮)辛、溫、無毒。
(根皮)辛、溫、無毒。
(根皮)辛、溫。
主治
刀傷止血(刮屑敷涂)、霍亂(磨服) 、腳氣水腫(煎湯服)、瘡疥(研
末敷涂)。
釣樟
釋名 烏樟、枕、豫。
氣味 (根皮)辛、溫、無毒。
(根皮)辛、溫、無毒。
(根皮)辛、溫、無毒。
(根皮)辛、溫。
主治
刀傷止血(刮屑敷涂)、霍亂(磨服) 、腳氣水腫(煎湯服)、瘡疥(研
末敷涂)。
楓香脂
釋名 白膠香。
氣味 辛、苦、平、無毒。
主治
1、吐血、鼻血。用白膠香、蛤粉,等分為末,姜汁調服。
2、吐血、咯血。用白膠香、銅青各一錢,研為末,放入干柿內,紙包
煨熟吃下。又方:用白膠香( 切片,炙黃)一兩、新棉一兩,燒灰為末,
每服一錢,米湯送下。
3、便癰膿血。用白膠香一兩,研為末,加麝香、輕粉少許,摻敷患處。
4、瘰疬軟癤。用白膠香一兩,化開,以蓖麻子六十四粒研末,加入攪
勻,成膏后攤貼患處。
5、瘡不收口。用白膠香、輕粉各二錢,豬油調涂。
6、惡瘡。用白膠香、松香各一兩,加麻油、黃蠟各二錢半,一起溶化,
再放入冷水中充分調勻,攤貼患處。此方名“水沉金絲膏”。
7、小兒疥癬。用白膠香、黃蘗、輕粉,等分為末,加羊骨髓調勻敷涂。
8、大便不通。用白膠香如半棗大一塊、鼠糞兩枚,共研勻,加水調成
挺子,納入肛內,過一會即可通便。
薰陸香
釋名 馬尾香、天澤香、摩勒香、多伽羅香。
氣味 微濕、無毒。
主治
1、口目斜。用乳香燒煙熏病處,以順其血脈。
2、急慢驚風。用乳香半兩、甘遂半兩,共研為末。每服半錢,乳香湯
送下。
3、小兒雙目內釣、腹痛。用乳香、沒藥、木香等分,水煎服。
4、心氣痛。用乳香三兩、茶葉四兩,共研為末,加冬季鹿血和成丸子,
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溫醋化下。
5、呃逆不止。用乳香同硫磺燒煙頻嗅。
6、夢遺。用乳香一塊,拇指大,臥時細嚼,含至三更時咽下。三、五
次即見效。
7、血淋。取夾石的乳香研為末,米湯送服一錢。
8、難產催生。用乳香五錢,研為末,加母豬血和成丸子。如梧子大。
酒沖服五丸。又方:用乳香、朱砂,等分為末,加麝香少許,酒送服一
錢。
9、風蟲牙痛。用乳香細嚼咽汁。又方:用乳香、川椒各一錢,共研細,
化蠟和成丸子,塞病齒孔中。又方:用乳香、巴豆,等分研細,化蠟和
成丸子,塞孔中。又方:用乳香、枯礬等分,化蠟和成丸子,塞孔中。
10、漏瘡膿血。用白乳香二錢,牡蠣粉一錢,共研為末,加米糕為丸子,
塞孔中。
11、陰莖腫痛。用乳香、蔥白等分,搗爛敷涂。
12、丹毒。用乳香研末,羊脂調涂。
沒藥
釋名 末藥。
氣味 苦、平、無毒。
主治
1、關節疼痛。用沒藥末半兩、虎脛骨(酥炙,研末)三兩,和勻,每
服二錢,溫酒調下。
2、筋骨損傷。用米粉四兩,炒黃,加入沒藥、乳香末各半兩,酒調成
膏,攤貼痛處。
3、刀傷。用乳香、沒藥各一錢,以童便半碗、酒半碗,溫化服下。
4、婦女務暈。用沒藥末一錢,酒送服。
5、產后惡血。用沒藥、血竭末各一錢,童便、溫酒各半碗,煎開后送
服。過一陣再服一次,惡血自下。
騏竭
釋名 血竭。
氣味 甘、咸、平、無毒。
主治
1、白虎風(兩膝熱腫)。用騏竭、硫磺末各一兩,每服一錢,溫酒送
下。
2、新久腳氣。用騏竭、乳香,等分為還想,取木瓜一個,挖一孔,放
入藥末,再用面包瓜,在砂鍋中煮爛,連面搗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
三十丸,溫酒送服,忌生冷。
3、慢驚風。用騏竭末半兩、乳香二錢半,同搗勻,煎熔為丸子,如梧
子大。每服一丸,薄荷煎湯化下(夏月則用人參湯)。
4、鼻血不止。用騏竭、蒲黃,等分為末,吹入鼻內。
5、刀傷出血,治方同上。
6、產后血暈(昏不識人或說胡話)。用騏竭一兩,研為末。每服二錢,
溫酒送上。
7、瘡口不收。用騏末二、三分,麝香少許,大棗(燒灰)半錢,共研
為末唾液調勻涂患處。
8、臁瘡不愈。用騏竭敷涂。
安息香
釋名
氣味 辛、苦、平、無毒。
主治
1、突然心痛;驎r發時止。有安息香研為末,開水送服半錢。
2、小兒肚痛。用安息香酒蒸成膏,另用沉香、木香、丁香、霍香、八
角茴香各三錢,香附子、縮砂仁、炙甘草各五錢,共研為末,以膏和煉
蜜調各藥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服一丸,紫蘇湯化下。此方名“安息
香丸”。
3、關節風痛。用精豬肉四兩,切片,裹安息香二兩,另以瓶裝一層灰。
藥放灰上,在大火上(火與瓶之間隔一銅板)燒出煙,即將瓶口對痛處
熏治,勿令煙散走。
龍腦香
釋名 片腦、羯婆羅香。膏名婆律香(按:即現在通稱的冰片)。
氣味 辛、苦、微寒、無毒。
主治
1、目翳。用龍腦末一兩,每天點眼三至五次。
2、風熱上攻頭目。用龍腦末半兩、南蓬砂一兩,頻繁兩鼻孔中。
3、頭腦疼痛。用龍腦香一錢,卷紙中作成捻子,燒煙熏鼻,吐出痰涎
好愈。
4、風熱喉痹。用燈心一錢、黃蘗五分,并燒存性,白礬七分(煅過)、
龍腦香三分,共研為末。每服一、二分,吹入喉中患處,有奇效。
5、中風牙閉。用龍腦香、天南星等分,每服二、三分,擦牙二、三十
遍,口即可開。
6、牙齒疼痛。用龍腦香、朱砂各少許擦牙,痛即止。
7、內外痔瘡。用龍腦香一、二分,加蔥汁化勻涂搽。
樟腦
釋名 韶腦。
氣味 辛、熱、無毒。
主治
1、牙齒蟲痛。用樟腦、朱砂等分擦牙、有特效。又方:用樟腦、黃丹、
肥皂(去皮核)等分研勻,加蜜調成丸子,塞病齒孔中。
2、小兒禿瘡。用樟腦一錢、花椒二錢、芝麻二兩,共研為末涂,搽患
處。
3、腳氣腫痛。用樟腦二兩、烏頭三兩,共研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
如彈子大。每次取一丸,放足心下踏住,再和微火烘腳,腳上蓋覆加暖,
汗出如涎,即見效。
檀香
釋名 旃檀、真檀。
氣味 白旃檀:辛、溫、無毒。
紫檀:咸、微寒、無毒。
主治
白旃檀:心腹痛、腎氣痛、噎膈吐食、風熱腫毒。
紫檀:止血、止痛、療淋、敷刀傷。
蘆薈
釋名 奴會、訥會、象膽。
氣味 苦、寒、無毒。
主治
1、濕癬。用蘆薈一兩、炙甘草半兩,共研為末,先以溫漿,水洗癬,
擦干后敷上藥末,有奇效。
2、小兒脾疳。用蘆薈、使君子,等分為末,每服一、二錢,米湯送下。
3、蟲牙。用蘆薈研末敷上.
烏木
釋名 烏木、烏文木。
氣味 甘、咸、平、無毒。
主治 有
解毒,亦治霍亂吐利。取木片研為末,溫酒沖服。
蘇方木
釋名 蘇木。
氣味 甘、咸、平、無毒。
主治
1、產后血暈。用蘇木三兩,加水五升,煎取二升,分次服。
2、產后氣喘,面黑欲死,是血入肺所引起。和蘇木二兩,加水二碗,
煮成一碗,再加人參末一兩服下。極效。
3、破傷風。用蘇木末三錢,酒送服。此方名“獨圣散”。
4、腳氣腫痛。用蘇木、鷺鷥藤,等分銼細,加定粉少許,水煎,先熏
后洗。
5、偏墜腫痛。用蘇木二兩、好酒一壺同煮,頻頻飲服。
6、刀傷指斷。用蘇木末包敷,外層再用蠶繭裹牢。幾天后斷處即接合。
蕪荑
釋名 荑.無姑.木名。
氣味 辛、平、無毒。
主治
1、脾胃有蟲,食即痛。面黃無色。用蕪荑仁二兩,和面炒成黃色,研
為末。每服二匙,米湯送下
2、殺體內寄生蟲。用生蕪荑、生檳榔各四兩,研為末,加蒸餅做成丸
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開水送下。
3、久泄,氣多糞少。用鞠荑五兩,搗為還想,加飯做成丸子,如梧子
大。每日空心于飯前服三十丸,久服能安神保健。
4、嬰孩驚風后失聲。用蕪荑、神曲、麥蘗、黃連各一錢,分別炒過,
共研為還想,加豬膽汁調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大。每服十丸,木通湯送
下。
5、蟲牙作痛。作蕪荑仁放蛀齒孔中,很有效。
6、腹中鱉瘕(平時好酒,血入于酒,則為酒鱉;平時多氣,血凝于氣,
則為氣鱉;虛勞痼冷,敗血雜痰,則為血鱉。搖頭掉尾,如蟲之行,上
侵人咽,下蝕人肛,或附脅背,或隱胸腹,大則如鱉,小或如錢)。用
蕪荑炒過煎湯服,同時服暖胃、益血、理中的藥物乃可治。若服雷丸、
錫灰之類,是不會見效的。
榆釋名 零榆。白者名粉。
氣味 白皮:甘、平、滑利、無毒。
主治 1、喘不止。用榆白皮陰干,焙為末,每天清晨和晚上用末二
錢、水五合,煎成膠狀服下。
2、虛勞白濁。用榆白皮二升,加水二斗,煮成五升,分五次服下。
3、小便氣淋(按:指小便時覺氣脹面排尿困難)。用榆枝,石燕子煎
水,每日飲服。
4、五淋澀痛。用榆白皮陰干、焙研,每取五我,加水五合,煎如膠,
一天服二次
5、口渴多尿。用榆皮二斤,去黑皮,加水一斗,煮成一升。每服三合,
一天服三次。
6、身體突然浮腫。用榆皮搗為末,同米煮粥吃,以小便能暢為效。
7、早產后流血不止。用榆白皮、當歸(焙)各半兩,加生姜水煎服。
8、胎死腹中或母因病欲墮胎。用榆白皮煮汁服二升。
9、頭、身長瘡。用榆白皮研為末,調油涂搽。
10、火傷成瘡。嚼榆白皮敷涂。
11、五色丹毒(又名游腫)。榆白皮研為末,調雞蛋白涂搽。
12、背疽。用榆根白皮,切細,清水洗凈,搗至極爛,調香油敷搽,留
出瘡頭透氣。藥干則以苦茶潤濕,若藥已不粘,須另換新調的藥。
13、小兒瘰疬。用榆白皮生搗如泥,封涂患處。經常換藥。
榆葉:
1、消水腫,利小便,下石淋。用榆樹嫩葉作湯或炒吃。
2、膽熱虛勞不眠。用榆葉、酸棗仁等分。加蜜做成丸子,每日服適量。
3、酒鼻。用榆葉煎汁常洗。
白楊
釋名 獨搖。
氣味 (木皮)苦、寒、無毒。
主治
煎湯日飲,止孕痢;煎醋含漱,止牙前;煎漿水加鹽含漱,治口瘡,煎
水釀酒,消癭氣。
水楊
釋名 青楊、蒲柳、蒲楊、蒲多,多柳、蕉苻。
氣味 苦、平、無毒。
主治
1、赤白痢。用水楊枝葉搗汁一升服。一天服兩次。
2、痘毒不發,用水楊枝葉五斤,煎湯溫浴,水冷換熱,痘瘡逐漸行漿
貫滿。如不滿,可多浴幾次,力弱者,只洗頭面手足。內服助氣血藥,
效果好。
3、刀傷成瘡。用水楊木白皮焙干,搗碎為末,每服一匙,水送下,一
天服三次,同時用末敷瘡上。
4、乳癰。用水楊根生搗,貼瘡幾次即愈。
樹柳
釋名 赤檉、赤楊、河柳、雨師、垂絲柳、人柳、三眠柳、觀音柳。
氣味 (木)甘、咸、溫、無毒。
主治
1、腹中痞積。用檉構枝煎湯,露一夜。五更時空心飲幾次。痞漸消去。
2、各種風疾。用檉柳枝或葉半斤,切細,加荊芥半斤,以水五升,煮
成二升,澄清后,再加白蜜五合,竹瀝五合,封入瓶中,放鍋內隔水煮
過。每服一小碗,一天服三次。
3、解酒毒。用檉柳枝曬干,研為末,每服一錢,溫酒調下。
柳
釋名 小楊、楊柳。
氣味 柳華:苦、寒、無毒。
柳葉:苦、寒、無毒。
枝及根白皮:苦、寒、無毒。
主治
柳華:
1、吐血咯血。用柳絮烙過,研為末,米湯送服一錢。
2、刀傷血出。用柳絮包敷即可。
3臉上膿瘡。用柳絮、膩粉等分,調燈油涂搽。
4、走馬牙疳。用柳花燒存性,加麝香少許涂搽。
5、大風疬。用楊柳四兩,搗成餅,貼壁上,干后取下,泡淘米水中一
時,取出焙干,研為末,取二兩,加白花蛇、烏蛇各一條(去頭尾,酒
浸用肉), 全蝎、蜈蚣、蟾蜍、雄黃各五錢,苦參、天麻各一兩, 共研
為末,水煎麻黃取汁,與各藥同熬,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朱砂為衣。
每服五十丸,溫酒送下。一天服三次,以愈為度。
柳葉:1、小便白濁。用清明柳葉煎湯代茶,以愈為度。
2、小兒丹毒。用柳葉一斤,加水一斗,煮取汁三升,洗患處。一天宜
洗七、八次。
3、眉毛脫落。用垂柳陰干,研為末,放在鐵器中加姜汁調勻,每夜涂
抹眉部。
4、無名惡瘡。用柳葉或皮,水煎汁。加鹽少許洗患睡。
5、漆瘡,用柳葉煎水洗。
枝及根白皮:1、黃疸初起。用柳枝煮濃汁半升,一次服下。
2、脾胃虛弱,食欲不振,病似反胃噎膈。取新柳枝一大把,熬湯,煮
小米作飯。加酒、面所飯滾成珠子,曬干,裝袋中懸掛通風處。用時,
燒滾水隨意下米,待米浮起查看無硬心則為米熟。一次吃完。稍久,面
和米就會分散了,這樣制成的米,名“絡索米”。
3、走注氣痛(身上忽有一處如被人打痛,痛處游走不定,有時覺痛和
極冷)。用白酒煮楊柳白皮乘熱熨痛處。
4、風毒腫痛。治方同上。
5、項下癭氣,用柳根(水邊露出者)三十斤,加水一斛。煮取一升,
泡糯米三斗,加常法釀酒,每日飲服適量。
6、齒齦腫痛。用垂柳枝、槐白皮、桑白皮、白楊皮等分,煎水,熱含
冷吐。又方:用柳枝、槐村、桑枝,煎水熬膏,加姜汁、細辛末、芎末,
調勻擦牙。
7、風蟲牙痛。用楊柳白皮一小塊含嚼,取汁漬齒根,幾次即愈。又方:
用柳枝一握,銼碎,加鹽少許,漿水煎含,甚效。又方:柳枝(銼細)
一升、大豆一升,合炒至豆熟,加清酒三升泡三天后,含漱吐涎。
8、耳痛有膿。把柳根切細,搗至極爛,封貼痛處,藥干即換。
9、漏瘡腫痛。用柳根伸出的紅須每日煎水洗。又方:用柳條在罐內燒
煙熏痛處。
10、乳痛初起。用柳根皮搗至極爛,包布中,火上烤熱熨患處。布準即
換。
11、反花惡瘡(肉翻出如飯粒,根深膿潰)。用柳枝葉三斤,加水五升
煎至三升,再熬成糖稀狀。每天涂搽三次。
12、背起丹毒。用柳木灰加水調涂。
13、湯火灼瘡。用柳皮燒灰涂搽。亦可用根白皮煎豬油涂搽。
14、痔瘡如瓜,腫痛如火燎。用柳枝煎濃湯洗后,艾灸三、五壯,大瀉
膿血即愈。
櫸
釋名 櫸柳、換柳。
氣味 苦、大寒、無毒。
主治
1、通身水腫。用櫸樹皮煮汁每日飲服。
2、毒氣攻腹,手足腫痛。用櫸樹皮和槲樹皮煮汁。濃哪飴糖狀,另以
樺皮煮濃汁調勻飲服。
3、雙目發紅。用櫸皮去粗皮,切取二兩,古錢七個,同放水一升半中,
煎取七合,去渣,乘熱洗眼。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
上一篇:《本草綱目·土部》
下一篇:《本草綱目·草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