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草綱目·獸部》
道醫概論2017-10-12
豕 釋名 豬、豚、加(一指公豬)、志(指母豬)。 氣味 加豬肉:酸、冷、無毒(一般豬肉:苦、微寒、有小毒。) 豬油:甘、微寒、無毒。 豬肝:苦、溫、無毒。 主治母豬蹄: 1、婦女無乳。用母豬蹄一具,加水二斗煮成五、六升飲服。或加通草六分亦可。又方:用母豬蹄四枚,加水二斗,煮成一斗,放入土瓜根、通草、漏蘆各三兩,再煮至六升,去渣,加蔥、豉作粥或湯吃。如身覺熱并有微汗即為有效。乳若不通,可再次服藥。 2、癰疽發背。用母豬蹄一雙、通…
-
《本草綱目·禽部》
道醫概論2017-10-12
鶴 釋名 仙禽、胎禽。 氣味 白鶴血:咸、平、無毒。 卵:甘、咸、平、無毒。 主治白鶴血:益氣力,補虛乏,去風益肺。 腦:和天雄、蔥實服,令人目明。 卵:預解痘毒,多者令少,少者令不出。每用一枚,煮給小兒吃。 鵜鶘 釋名 犁鶘、烏澤、逃河、淘鵝。 氣味 (脂油)咸、溫、滑、無毒。 主治 涂癰腫,治風痹,透經絡,通耳聾。 鵝 釋名 農雁、舒雁。 氣味 白鵝油:甘、微寒、無毒。 膽:苦、寒、無毒。 主治 白鵝油:潤皮膚,消癰腫,治手足皸裂。 …
-
《本草綱目·蟲部》
道醫概論2017-10-12
蜂蜜 釋名 蜂糖。生巖石者名石蜜、石飴、巖蜜。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1、大便不通。用蜜二合,微為煎至飴糖狀,乘熱做成挺,長一寸們一端尖細。待冷變硬后,寒入肛門中,不久即可通便。 2、產后口渴。用煉蜜不限量,熟水調服即止。 3、隱疹作癢。用蜂蜜不限量,好酒調服。 4、五色丹毒。用蜂蜜調干姜末敷涂。 5、口中生瘡。用蜂蜜浸大青葉含咽。 6、龜頭生瘡。用蜂蜜煎甘草涂搽。 7、肛門生瘡(肛門主肺,肺熱則肛門腫縮生瘡),用蜂蜜一斤,調入…
-
《本草綱目·介部》
道醫概論2017-10-12
水龜 釋名 玄衣督郵。龜甲:神屋、敗龜板、敗將、漏天機。 氣味 龜甲:甘、平、有毒。 肉:甘、酸、溫、無毒。 主治龜甲:1、陰虛血弱。用龜甲(炙熟)、地黃(九蒸九曬)、黃蘗(鹽水浸炒)、知母( 酒炒)各四兩,在石器內研為末,加豬脊髓和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空心溫酒下。一方:與上方同,但去地黃,加五味子(炒)一兩。 2、瘧疾不止。用龜甲燒存性,研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 3、難產催生用龜甲燒存性,研為末,酒送服一匙。又方:治經…
-
《本草綱目·菜部》
道醫概論2017-10-12
韭 釋名 草鐘乳、起陽草。 氣味 韭:辛、微酸、溫、澀、無毒。 韭子:辛、甘、溫、無毒。 主治 1、胸痹急痛(痛如錐刺,不能俯仰,自汗)。用生韭或根五斤,洗凈搗汁服。 2、陰陽易病(男子因房事不慎,引起陰部腫大,小腹絞痛,頭重眼花)。用鼠尿十四粒、韭根一大把,同煮開,去渣,再煮開二次,溫服,得汗即愈,無汗可再服一劑。 3、傷寒勞復(按:指傷寒病后,身體未復原而性交,引起舊病復發)。治方同上。 4、喘息欲絕。取韭汁一升飲下。 5、盜…
-
《本草綱目·水部》
道醫概論2017-10-12
露水 釋名 在秋露重的時候,早晨去花草間收??氣味 甘、平、無毒。主治用以煎煮潤肺殺蟲的藥劑,或把治療疥癬、蟲癩的散劑調成外敷藥,可以增強療效。 白花露:止消渴。 百花露:能令皮膚健好。 柏葉露、菖蒲露:每天早晨洗眼睛,能增強視力。 韭葉露:治白癜風。每天早晨涂患處。 明水 釋名 名亦稱方諸水。方諸是一種大蚌的名字。月明之夜,捕得方諸,取其殼中貯水,清明純潔,即是方諸水。 氣味 甘、寒、無毒。主治用以洗眼,可以去霧明目,飲此水…
-
《本草綱目·人部》
道醫概論2017-10-12
人中黃 釋名 在竹筒中塞入甘草末,兩端用竹、木封固,冬季投入人糞缸中,立春時取出,懸當風處陰干,破竹取甘草末,曬干。 氣味主治 1、熱病發狂。用人中內放罐中,泥封固,煅半日,去火毒后研為末,水送服三錢,病未退,可再服。 2、嘔血吐痰,心煩骨蒸。用人中黃為末。每取三錢,加茜根汁、竹瀝、姜汁和勻服下。 人尿 釋名 溲、小便、輪回酒、還元湯。 氣味 咸、寒、無毒。(入藥以用童便為好) 主治 1、久嗽涕唾,肺痿,時發寒熱,頰赤氣急。用童便…
-
《本草綱目·金石部》
道醫概論2017-10-12
銀 釋名 亦名白金、鋈。 氣味 銀屑,辛、平、有毒;生銀,辛、寒、無毒。 主治1、妊婦腰痛。用銀一兩、水三升,煎成二升服之。 2、胎動欲墜。用銀五兩、根二兩、清酒一碗、水一大碗,煎成一碗,濕服。 3、風牙疼痛。用文銀一兩,燒紅漬入一碗燒酒中,趁熱漱口。 4、口鼻疳蝕,穿唇透頰。用銀屑一兩,放入三升水中,在銅器內煎成一升,一天洗三、四次。 5、身面赤痣。常用銀塊揩擦發熱,慢慢自行消退。 自然銅 釋名 亦或石髓鉛。 氣味 辛、平、無毒。主…
-
序
道醫概論2017-10-12
啟玄子王冰撰夫釋縛脫艱,全真導氣,拯黎元于仁壽,濟贏劣以獲安者,非三圣道則不能致之矣。孔安國序消書》日:伏儀、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班固淑書·藝文志》曰:《黃帝內經》十八卷。《素問》即其經之九卷也,兼《靈樞》九卷,乃其數焉。雖復年移代革,而授學猶存,懼非其人,而時有所隱,故第七一卷,師氏藏之,今之奉行,惟八卷爾。然而其文簡,其意博,其理奧,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陰陽之候列,變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謀…
-
上古天真論篇第一
道醫概論2017-10-12
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乃問于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于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