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金石部》
欄目分類:道醫概論 發布日期:2017-10-12 瀏覽次數:次
銀
釋名 亦名白金、鋈。
氣味 銀屑,辛、平、有毒;生銀,辛、寒、無毒。
主治
1、妊婦腰痛。用銀一兩、水三升,煎成二升服之。
2、胎動欲墜。用銀五兩、根二兩、清酒一碗、水一大碗,煎成一碗,
濕服。
3、風牙疼痛。用文銀一兩,燒紅漬入一碗燒酒中,趁熱漱口。
4、口鼻疳蝕,穿唇透頰。用銀屑一兩,放入三升水中,在銅器內煎成
一升,一天洗三、四次。
5、身面赤痣。常用銀塊揩擦發熱,慢慢自行消退。
自然銅
釋名 亦或石髓鉛。
氣味 辛、平、無毒。
主治
1、心氣痛。用自然銅,先經火煅(即燒紅), 然后醋淬(即蘸醋酒上去,
令紅消熱退),淬后又煅,反復九次,最后研為細末。每次取一小提撮,
調醋服。
2、項下氣癭(項下皮膚,伸張成囊,囊內不是水,而是氣)。用自然銅
丟在水缸里,每天飲食,都用此水。日久,氣癭自消。或把自然銅燒成
煙氣,張口吸入亦可。3、暑濕癱瘓。用自然銅燒紅,酒浸一夜,加炮
過的川烏頭,五靈脂、蒼術(酒浸)各一兩,當歸二錢,共浸酒里。浸后
取出,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丸, 酒送下。吃到四肢麻木,是癱
瘓快好的表現,可以停止服藥。
4、骨折。用自然銅磨酒服或用銅屑和酒服,均有效,但骨接之后,不
可常服。
銅青
釋名 亦名銅綠,即銅器上所生的綠色物。市上常用醋制銅,使生綠,
收取曬干即可用。
氣味 酸、平、微毒。
主治
1、風痰引起的突然昏倒或癱瘓。用銅青二兩,研細,水飛去滓,慢火
熬干,再加入麝身一分,以糯米粉糊成丸子,如彈丸大。每一丸,分兩
次服,薄荷酒送。若風痰未全好,可再用朱砂酒沖同量丸藥服。要吐出
青綠色涎水,瀉下惡物,才算病愈。此方名“碧林丹”。治小兒的這種病,
宜用“綠云丹”。方子是:用銅青研末,不定量,加醋面糊丸,如芡子大,
每次用薄荷酒化服一丸,服后不久,吐涎如膠,即有效。
2、爛眼。用水調銅青,涂在碗底,艾火熏干后,刮下來涂爛處。
3、頭發惡紅,不斷脫落。用油磨銅錢末涂抹即生。
4、臉上黑痣。用粗草劃破黑痣,再用銅青末涂搽,三天不洗去,痣自
脫掉。痣厚的,可再搽一次。
5、走馬牙疳(骨槽風、敗血癥、牙根腫痛、臭爛出血)。用銅青、滑石、
杏仁等分,研末涂搽。
6、口鼻疳瘡。用銅青、枯礬等分,研細敷瘡上。又方:用人中白一錢、
銅青三分研細搽抹。
7、楊梅毒瘡。用醋煮銅青研末,燒酒調搽。要忍痛,讓水出,次日即
干。或再加白礬,與銅青等分,研末涂搽。
8、臁瘡頑癬。用銅青七分,研細,加黃蠟一兩共熬。另取厚紙一張,
鋪涂熬汁,兩面墊一層紙,然后再貼到患處,以出水為好。亦治楊梅瘡
毒及蟲咬。
9、痔瘺。見后面蜜陀僧條。
10、蛇咬傷。用銅青研細敷之。
11、百蟲入耳。用生油調銅青滴入。
12、頭上生虱。用銅青、明礬,共研細,揉入發內。
鉛
釋名 又名青金、黑錫、金公、水中金。
氣味 甘、寒、無毒。
主治
釋名氣味主治1、明目、固牙、烏須發。用鉛半斤,熔成汁,趁熱加桑
條灰,同時以柳木攪拌,使成沙狀細末,再篩過,用篩取的細末揩牙,
揩后漱口,即又漱口水洗眼,有明目、固齒、烏須發之效。
2、腎氣攻心,奔豚喘急,面黑欲死。用鉛二兩、石亭脂二兩、木香一
兩、麝香一錢。先把鉛熔化,加入石亭脂,急炒。焰起時,含醋噴之。
炒畢,傾入先掘好的地坑中, 蓋好。等冷后取出研細, 再加米飯, 做成
丸子,如芡子大。每服二丸,熱酒送下。或身上出汗,或通便通氣病即
愈。如大便還不通,可再服一丸,加玄明粉五分同服。
3、婦女血氣冷痛攻心。可照上方服藥。
4、風(口吐白沫,翻目抽筋)。用黑鉛、水銀、結砂、南星(炮過)各一
兩,共研為末,加糯米飯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按年齡一歲服一丸,乳
汗送下。
5、反胃、呃逆。用黑鉛熔成汁,冷后,以柳木捶研成粉。取一兩,加
醋一升,放在砂鍋里熬成膏子,再加蒸餅末少許,捏成小豆大的丸子。
每服一丸,姜湯送下。
6、多年反胃水上。用鉛二兩、石亭脂二兩、鹽鹵汁五兩。先燒鉛,以
鹵汁淬過,再與石亭脂同炒,等到起焰時,挑在水上,焰止,研勻,加
蒸餅做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九,石蓮干柿湯送下。
7、消渴煩悶。用黑鉛、水銀等分。結如泥后,常含黃豆大一團,把口
水吞下。
8、水腫。用鉛五兩、灸皂莢一個、酒二斗,煮開六次,常常飲之,至
小便暢通,達二、三升,腫即消。
9、小便不通。用銅銼成末,取一兩,用生姜半兩、燈心一握,井水煎
服。服藥前,將炒蔥貼在肚臍上。
10、突發咳嗽。用爐中銅屑、桂心、皂莢等分, 研細, 和蜜成丸, 如梧
子大。每服十五丸。忌食忽。
11、瘰疬結核。用鉛二兩,在鐵鍋里炒,取其黑灰,調醋涂搽,把一片
布塊蓋著。注意勤換藥,讓惡汁流出。如此半月,不痛不破,內消為水
而病愈。
12、背癰。用鉛一斤、甘草(微灸)三兩。先取酒一斗,浸甘草,然后把
鉛熔化投入酒中。等鉛冷凝,又取出再熔再投,如此九次,去滓飲酒,
醉臥即愈。
13、砒霜中毒(煩躁如狂,心腹疼痛,四肢發冷)。用黑鉛四兩,磨水一
碗灌服。
14、硫磺中毒。用黑銅煎湯服。
15、輕粉中毒。用銅五斤打壺一把,裝燒酒十五斤、土茯苓半斤、乳香
三錢,封固,重湯煎一晝夜,埋土中,出火毒。每日早晚喝數杯,用瓦
盆接小便,可見尿中有粉狀物。服至筋骨不痛乃止。
鉛霜
釋名 亦名鉛白霜。是鉛雜水銀十五分之一合煉作片放醋壇中密封而
成,經久即成霜。
氣味 甘、酸、冷、無毒。
主治
1 、小兒驚熱(心肺積熱, 夜臥多驚) 。用鉛霜、牛黃各半分, 鐵粉一分,
研勻。每服四分之一錢,竹瀝汁送下。
2、驚風疾(喉閉,牙緊)。用鉛霜四分之一錢,加蟾蜍少計,為末。以
烏梅肉蘸藥揩在牙齦上;同時,把通關藥吹進口里里。過一陣,喉牙就
松開了。
3、消渴煩熱。用鉛霜、枯白礬等分,研細,調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
每次用棉花包裹一料丸藥放在口里,含化后, 咽下藥汁。又方:鉛霜一
兩,根黃、硝石各一兩,研末,每次用一錢,冷水送下。
4、喉痹腫痛(喘息,氣難通)。用鉛霜、甘草各半兩,青黛一兩,共研
細,調醋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含咽一丸,有效。
5、懸雍腫痛(小舌腫痛)。用鉛霜一分、甘草(半生半灸)一分,共研細,
包在棉花里,裹成小球,含口中,咽下藥汁。
6、口里疳瘡,牙齦腫爛。用鉛霜、銅青各二錢,白礬如豆大一小塊,
共研為末,以雞毛沾取,掃瘡上。
7、鼻血不止。用鉛霜研細,每服二分半,新汲水送下。
8、痔瘡腫痛。用鉛霜、白片腦各一分許,調酒涂搽,隨手見效。
9、少女經閉。用鉛霜半兩、生地黃汁一合,調勻服。一天服三次。
粉錫
釋名 即鉛粉,又有解錫、鉛華、定粉、瓦粉、光粉、水粉、白粉、
官粉、胡粉等名。舊日婦女用來擦臉。古人稱鉛為黑。
氣味 辛、寒、無毒。
主治
1 、勞復與食復(按:大病初愈,尚未恢復,便有性交, 引起發燒、便赤、
卵腫或縮入等癥狀,叫做“勞復”。因貪食而舊病復發,叫做“食復”)。用
粉錫少許,水沖服。
2、小兒脾泄不止。用紅棗二十個,去核,將粉錫填入,在瓦上烘干,
去棗留粉,再研細。每服三分,米湯送下。
3、赤白痢。用粉錫一兩,調雞蛋清,和灸烘焦,研細。每次用冷水沖
服一錢。
4、小兒疳痢(按:由疳疾引起,時痢時止。痢時,紅白兼有,全身黃瘦)。
用粉錫先蒸后熬,等變色時,每服半錢,米湯送下。
5、小兒腹脹。用鹽熬粉錫,等變色后,即取以摩擦腹部。
6、小兒肚皮變青,極為危險。用上法可治好。
7、小兒夜啼不止。用粉錫如三粒豆子那樣大的量,水沖服。一天服三
次。
8、身熱多汗。用粉錫半斤、雷丸四兩,共研細,當作撲粉撲身。
9、絳蟲蛔蟲。用少量粉錫,炒后放在肉湯里空心服下,大效。
10、鼻血不止。用醋炒粉錫,服一錢,即見效。
11、齒縫出血。用粉錫半兩、麝香半錢,臥時擦牙。
12、跌打瘀血。用粉錫一錢,和水沖服。雖臉青、氣短、欲死者亦有效。
13、跌打斷骨。用粉錫、硼砂等分,研細。每服一錢,蘇木湯送下。宜
多飲蘇木湯。
14、面皮抓傷。用香油調粉錫搽患處。
15、打傷后腫痛成瘡。用粉錫一兩、生赤石脂一錢、水銀一分,拌麻油,
調成膏,攤在油紙上貼佃處。脫肉的地方,可有膏填滿,再包扎好。
16、黃水膿瘡。用粉錫煅黃三錢,加松香三錢、黃丹一錢、細礬二錢,
共研為末。倒入香油二兩,熬成膏子涂搽。
17、口角生瘡。用炒粉錫一分、黃連半兩,共研為末,搽患處。
18、翻花惡瘡(按:瘡內有米粒狀小顆,破則出血),翻出于外,故稱翻
花)。用粉錫一兩、胭脂一兩,共研為末。在鹽水洗凈患處后,即將藥
搽上。一天搽五次。
19、蜂巢瘡。用粉錫、朱砂等分,研細,調蜜搽瘡上。
20、湯火傷。用羊子骨髓調粉錫涂搽。
22、蠼螋尿瘡(按:此瘡初起如粟,漸大如豆,后成漿泡,惡汗流出,
疼痛難忍,同時有輕度發熱和全身不適等癥狀。陳藏器還說:這種瘡能
繞腰生長。看來很可能是“帶狀泡疹”)。用醋調粉錫涂搽。
23、諸蛇咬傷。用粉錫和大蒜搗如泥,涂傷口。
24、目翳。用粉錫點翳上,有效。
25、口干無津。用公豬膽五個,酒煮,到膽囊破爛時,加粉錫一兩,研
勻,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含一丸,咽汁吞下。
26、腹中鱉癥(按:此病是腹中有硬塊,或腫起外突,如鱉伏身)。用黍
米淋汁沖粉錫濕服,大效。
27、背瘡、背痛。用粉錫二兩、麻油三兩,慢火熬,同時用柳枝急攪。
到滴汗成珠時,加白膠末少許,放入水盆中浸兩日,取出攤油紙上貼患
處。此方名“神應膏”。
鉛丹
釋名 又名黃丹、丹粉、朱粉、鉛華。系用鉛、硫磺、硝石等合煉而
成。
氣味 辛、微寒、無毒。
主治
1、消渴煩亂。用鉛丹一錢,新汲水送下。服藥后,宜吃蕎麥粥。
2、吐逆不止。用鉛丹四兩,加米醋半斤,煎干,在炭火中煅紅,冷定
后,研為末,和米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丸,醋湯送下。此方
名“碧霞丹”。
3、小兒吐逆水上。用鉛丹研末,加棗肉搗勻,做成丸子,如芡子大。
針挑一丸,在燈上燒過,研為細末,乳汁調服。此方名“燒針丸”。另一
配方:在燒針丸的藥方中加朱砂、枯礬各少許。
4、反胃氣逆。用鉛丹、白礬各二兩,生石亭脂半兩。先把丹、礬兩藥
放在坩鍋里,燒炭煅紅,放冷兩天,再加入石亭脂,共研為末,和米飯
少許,捏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日服十五丸,米湯送下。
5、赤白泄痢。把棗肉搗爛,加入鉛丹、白礬等分,各如皂角子大,再
加米飯少許,和成團丸,如彈子大。以鐵絲穿團丸,在燈上燒透,冷后
研為細末,米湯沖服。又方:鉛丹,炒成紫色,加入炒黃連,各等分。
研細,加糊作丸,如麻子大。每服五十丸,生姜甘草湯送下。
6、妊婦腹痛下痢。用烏骨雞蛋一個,殼上開小孔,讓蛋白流出,單留
蛋黃。從孔口裝進鉛丹五錢, 攪勻, 外用泥封好,放在火灰里煨干, 研
為細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7、吐血、咳血。用鉛丹一錢,新汲水送下。
8、寒熱瘧疾。用鉛丹、百草霜等分,研細。發病之日,空腹服三錢,
米湯送下。兩服可愈。加飯或蒜做成丸藥吃,也有效。又方:鉛丹一兩、
恒山末三兩,和蜜做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濕酒送下。清晨吃一
次,病將發未發時吃一次,有效。又方:鉛丹(炒過)二兩、獨蒜一百個,
共搗成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九丸,空腹服,長流水送下。瘧
發過兩、三次后才服藥,最見效。此方亦可治痢疾。又方:鉛丹(炒過)
半兩、童便浸過的青蒿二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寒多酒送下,熱多
用茶送下。
9、小兒瘧,壯熱不寒。用鉛丹二錢,蜜水送下。如兼惡寒,則以酒送
下。此方名“鬼哭丹”。
10、風。用鉛丹二兩、白礬二兩,分別研細。取兩塊磚鋪地上,磚上墊
紙七層,紙上鋪丹,丹上輔礬。周圍架柳木柴焚燒,約燒完柴十斤,即
停燒待冷,取藥合研。每服二錢,溫酒送下。此方名“驅風散”。
11、客忤中惡(此病病象是:人行路上,忽然心腹絞痛,脹滿氣沖;或
突然倒地,四肢闕冷,甚至不救)。用鉛丹一小茶匙,調蜜三合灌下。
12、一切目疾(凡目疾,翳障而伴有昏花現象者可治,可障而無錯花感
者不治)。用蜂蜜半斤,在鉛鍋中熬成紫色塊,放入鉛丹二兩,水一兩,
再煉至水氣全盡,倒在一塊絹布上過濾。取濾下的細粉,裝在瓶子里,
埋地下二十天,才取出點眼。每日點七次。如藥粘眼不開,則洗了重點。
又方:鉛丹、蜂蜜調勻,攤布片上,貼太陽穴。治赤眼痛有效。又方:
鉛丹、白礬,等分研末,點眼。又方:鉛丹、烏賊骨,等分為末,加蜂
蜜蒸后點眼。治眼睛紅久生翳。又方:鉛丹半兩,調鯉魚膽汁成膏,點
眼。治眼生珠管。又方:鉛丹、輕粉,等分為末,吹少許入耳內。左眼
病,欠吹右耳,右眼病,吹左耳。治痘疹生翳。
13、小兒重舌(舌腫厚)。用鉛丹一粒,如黃豆大,放在舌下。
14、小兒口瘡糜爛。用鉛丹一錢、生蜜一兩,調勻,蒸到黑色,用雞毛
蘸取搽瘡上。
15、腋下狐臭。用鉛丹加在輕粉中,以口水調和,經常搽腋下。
16、蝎子螫傷。用醋調鉛丹涂搽。
17、刀傷。用鉛丹、滑石等分,敷傷處。
18、外痔腫痛。用鉛丹、滑石等分,研細,新汲水調涂。一天涂五次。
19 、臁瘡。用鉛丹一兩, 黃蠟一兩,香油五錢, 熬成膏子。先以蔥椒湯
洗患處,然后貼敷藥膏。又方:鉛丹,水飛過,再炒過,取一兩;黃,
酒浸七日,焙干,也取一兩;另取輕粉半兩。分別研為細末。先以苦茶
洗瘡,隨用輕粉把瘡填滿,再敷上鉛丹,外層則用黃細末攤成膏貼上,
不要揭動,幾天即見效。
密陀僧
釋名 亦名沒多僧、爐底。
氣味 咸、辛、平、有小毒。
主治
1、痰結胸中不散。用密陀僧一兩,加醋和水各一碗,煎干,研為末。
每服取末二錢,以酒和水各一小碗,煎成一碗,趁熱服下。以吐出痰涎
為好。
2、消渴飲水。用密陀僧二兩,研末,在開水中浸過,取出,加一點蒸
餅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服時用濃蠶繭鹽湯、或茄根湯、或酒送下都行。
第一天吃五丸,以后每天增加九丸,直到一次吃到三十丸為止,不可多
服,五、六次后,如見水惡心,即可停藥。惡心時可吃點干食壓一下。
3、赤白下痢。用密陀僧三兩,燒成黃色,取出研細,每服一錢,醋茶
送下,一天吃三次。
4、痔瘺。用銅青、密陀僧各一錢,麝香少許,共研細,以口水調和涂
患處。
5、嬰兒泡瘡(遍身象魚鰾,又象水晶,破則流水,瘡又再生)。用密陀
僧研末灑敷,內服蘇合香丸。
6、驚氣失音。用密陀要一茶匙,茶調服,即愈。
7、腋下狐臭。先洗凈腋下,油調密陀僧末涂上。另用一錢密陀僧末放
入熱蒸餅中,夾在腋下。
8、口臭。用密陀僧末一錢,醋調漱口。
9、口瘡。用煅過的密陀僧,研末,敷瘡上。
10、鼻內生瘡。用密陀僧、香白芷,等分研末,蠟燭油調涂患處。
11、一切黑瘢。用密陀僧二兩,研細,人乳調搽。夜間搽藥,白天洗去。
12、夏月汗斑如疹。用密陀僧八錢、雄黃四錢,共研細。先以姜片擦皮
膚發熱,再用此姜片蘸藥粉擦汗斑。次日斑疹焦枯。
13、骨疽(一名“多骨瘡”, 瘡內不時露出細骨)。用密陀僧末加桐油調勻,
攤貼患處。
14、臁瘡。用密陀僧末加香油調成膏,攤在油紙上反復貼患處。
錫
釋名 又名白、賀。
氣味 味甘、寒、微毒。
主治
惡毒風瘡。
鐵
釋名 亦稱黑金、烏金。
氣味 味熟鐵:辛、平、有毒。生鐵:辛、微寒、微毒。
主治
熟鐵:燒紅投酒中,飲酒,可治賊風。
生鐵:
1、脫肛。用生鐵二斤,水一斗,煮至五升,洗肛門,一天兩次。對脫
肛多年不收的人都有效。
2、耳聾由高燒引起者。可燒鐵投酒中飲之,同時,用慈石塞耳,但夜
間須取去。
3、小兒丹毒。把鐵燒紅,水淬過,飲此水一合。
4、打傷瘀血。用生鐵一斤,酒三升,煮至一升后飲用。
鐵粉
釋名 乃鋼鐵飛煉而成。
氣味 咸、平、無毒。
主治
1、驚發熱。用鐵粉少許,水調服。
2、傷寒發狂,胡言亂走。用鐵粉二兩、龍膽草一兩,共研細,磨刀水
調服。每服大人一錢,小兒五分。
3、疔瘡。用鐵粉一兩、蔓青根三兩,搗亂如泥,敷瘡上。一天換兩次。
4、風熱脫肛。用鐵粉末同白蘞末調勻敷患處,并托入體內。
鐵落
釋名 亦名鐵液、鐵屑、鐵蛾。打鐵時,火花散飛,細微如屑,飛動
如蛾。
氣味 辛、平、無毒。
主治
1、小兒丹毒。用鐵落研細,調豬油涂搽。
2、善怒發狂,驚邪癲。用鐵落煎水服。
鐵精
釋名 亦稱鐵花。出煅鐵爐中,細如塵,以色紫質輕者為佳。
氣味 平、微濕。
主治
1、下痢脫肛。用鐵精粉敷撲。
2、婦女陰脫。用鐵精加羊脂,裹在布。
白石英
釋名 甘、微溫、無毒。
氣味
主治
1、風虛冷痹,腎虛耳聾。取磁石五兩,經火煅、醋淬各五次,加白石
英五兩,裝入絹袋,浸一升酒中,過五、六天后,分次溫取。酒盡,可
再添酒。
2、驚悸善忘(上隔風熱,心臟不安,宜化痰安神)。用白石英一兩、
朱砂一兩,共研細。飯后煎金銀湯送下。
3、石水腫堅(按:病象是四肢瘦,肚子大,腹水脹如堅石)。用白石
英十兩,捶成豆子大,裝入瓷瓶,浸酒二斗瓶口泥封,周圍以馬糞和糠
火燒之,常令小沸。約六小時后停火。第二天開始服用,每次服酒大半
杯。一天三次,酒盡后,可再加酒如上法燒一次。
水銀
釋名 亦名汞、、靈液、姹女。
氣味 辛、寒、有毒。
主治
1、急驚風。用水銀半兩、生南星一兩、麝香半分,共研細,加石腦油,
搗成泥,做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一丸,薄荷湯送下。
2、反胃吐食。用黑鉛、水銀各一錢半,結砂、硫磺各五錢,官桂一錢,
共研細,分兩次服。一半米湯、一半姜汗,調在一個碗中把藥送下。
3、膽熱鼻血。用水銀、丹砂、麝香等分,研細,每服半錢,新汲水送
下。
4、血汗不止。方同上。
5、胎動(母欲死,子尚活)。用水銀、丹砂各半兩,合研勻,加牛膝半
兩,水五大碗,煎汁。吃藥時,還吃半茶匙蜂蜜。
6、胎死腹中。用水銀二兩,令產婦吞服,殆胎立出。
7、誤吞金銀飾物。服水銀一兩,立出。又方:水銀一兩,分兩次服。
服第二次后,立出。
8、頭上生虱。用水銀和蠟燭油擦頭,虱一夜死盡。
9、口瘡。用水銀一分、黃連六分、水二升,都成五合,喝一點含在口
中,一天十次,有效。
10、白癜風。用水銀擦幾次,可愈。
11、肛門蟲癢。用水銀棗膏各二兩,研勻,棉花裹成小球,送進肛門,
次日蟲出。
12、一切惡瘡。用水銀、黃連和粉錫(熬黃)各一兩,研勻,敷瘡上。
13、小兒痘后眼睛生翳。用水銀一錢、虢丹(鉛丹)五錢,研搗成丸藥六
粒,糊在坩鍋中,火煅一天。取出,用薄棉裹好,左翳塞右耳,翳自掉
下。
水銀粉
釋名 亦名汞粉、輕粉、峭粉、膩粉。由水銀、白礬、食鹽合煉而成。
氣味 辛、苦、有毒。
主治
1、小兒涎喘。用末受精的雞收一個,取出蛋清,加水銀粉十錢拌合。
裝銀器內,放在湯瓶上蒸熟,給病兒服下,或吐痰,或下泄,病即愈。
但水銀有毒,氣虛小兒,不能用此方。
2、小兒嘔乳。用水銀粉一錢、鹽鼓(去皮)七粒,共研勻,合成丸子,
如麻子大。每服三丸。藿香湯送下。
3、大小便閉(脹悶欲死,持續兩三天,有生命危險)。用水銀粉一錢、
生麻油一合,和勻,空腹時服下。
4、大便壅結。用水銀粉半錢、沙糖一小撮,研成丸子,如梧子大。每
服五丸,臨臥時溫開水送下。又方:水銀粉二錢、鉛丹一錢,共研細。
每次一錢,米湯送下。
5、血痢腹痛。用水銀粉五錢、粉錫三錢,共研勻。加水浸過的蒸餅心
少許,和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七至十丸,艾湯送下。
6 、消中嗜食(吃得多,人體瘦,大便硬結, 常解小便) 。用水銀粉一錢,
研細,姜汁攔勻,清水送下。后服豬肚丸補之。
7、一切虛風(按:指頭暈目眩、麻痹不仁等癥)。用水銀粉一兩,湯煎,
再用慢火焙干,加麝香半兩,研細。每服二至三分,溫水調下。
8、水氣腫痛。用水銀粉一錢,裝入烏雞的蛋中(蛋要先去黃),再用面
餅包好蒸熟,剝去蛋殼,加炒葶藶一錢,同蒸餅搗成丸子,如綠豆大。
每服三至五丸,一天服三次,車前湯送下。極效。
9、痘后生翳。用水銀粉、鉛丹,等分為末。左翳吹右耳,右翳吹左耳。
10、牙痛。用水銀一錢、大蒜一瓣,合搗成餅,安在顴骨前陷(即肋窩)
中,先用一枚銅錢墊住。安餅后再用貝殼蓋好,扎牢。一夜可愈。左牙
痛,安在右邊,右牙痛安在左邊。
11、牙疳(流膿、流血、蟲蝕)。用水銀粉一錢,黃連一兩,共研為末,
搽患處。
12、小兒耳爛。用水銀粉、棗子灰,等分研末,調油搽患處。
13、眼邊爛。用水銀粉和口水點眼瞼內。一天點二、三次。
14、小兒頭瘡。用蔥汁調水銀粉涂搽。
15、小兒生癬。用豬油調水銀粉涂搽。
16、臁瘡。以齏汁溫洗患處,拭干后,用蔥汁調水銀粉涂搽。又方:水
銀粉五分,黃蠟一兩。先把水銀粉鋪紙上,再鋪黃蠟,縛在瘡上,黃水
流出即愈。
17、各種毒疽毒癰(包括楊梅瘡)。用水銀粉一兩,丹砂、雄黃各二錢半,
白礬、綠礬各二兩半,研勻,裝罐,鹽泥封口,文武火煉升。煉畢開封,
罐口有許多粉末。取此粉每三錢加乳香、沒藥各五分,酒在太乙膏之類
的膏藥上,貼患處,有奇效。此方名“五寶霜”。
粉霜
釋名 亦名水銀霜、白雪、白靈砂。乃水銀或水粉粉煉煉升華而成。
氣味 辛、溫、有毒。
主治
1、小兒急驚風。用粉霜二錢,白牽牛(炒過)、水銀粉各一錢,共研細。
每服二、三分。薄荷湯送下。以涎痰吐出為效。
2、小兒煩躁口渴。用粉霜二至五分(即小兒年齡大小酌用),煮蓮花湯
送下,冬日用蓮肉湯。
3、風熱驚狂。用粉霜一兩、白面六錢,合做餅子,烤熟后研細,加水
銀粉半兩、鉛霜二錢半,共研為末,滴水揉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
至十五丸,米湯送下。此方名“神白丹”,治傷寒積熱、搐風、驚狂,皆
有效。
4、斑疹生翳。用粉霜八分、朱砂一錢,共研細,水調少許,放在耳朵
里。
5、楊梅惡瘡。用粉霜敷搽。
銀朱
釋名 亦名猩紅、紫粉霜。用石亭脂和水銀同罐煉成。貼在罐口的是
丹砂,貼在罐內的是銀珠。
氣味 氣味辛、溫、有毒。
主治
1、小兒內釣(驚風,多啼)。用銀朱半錢,乳香、煨蒜各一錢,共研細,
捏成丸子,如粟米大。半歲兒五丸,薄荷湯送下。
2、痰氣結胸。用銀朱半兩、明礬一兩,同研細。置瓦盞中,下加微火
熔化。刮取,搓成丸子,每服一錢,茶和姜汁送下。此方名“鶴頂丹”。
3、水腫,但大便尚通暢。用銀朱半兩、煅硫磺四兩,共研細,加糊做
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次服三十丸。
4、咽喉疼痛。用銀朱、海螵蛸,等分為末,吹入喉中,涎流,痛止。
5、火焰丹毒。用銀朱調雞蛋清涂搽。
6、湯火傷。用銀朱調菜油敷上。
7、背疽。用銀朱、白礬等分。煎湯溫洗患處,再用桑柴火遠遠烘熱。
一天三次。
8、魚臍疔(按:疔初起,即呈長形,邊緣帶紅色,中央帶黑色。痛極者
有救,不大痛者反而難救)。用水調銀朱成丸,每服一丸,溫酒送下。
此方名“走馬丹”。
9、楊梅毒。用銀朱、粉錫,等分為末。把紙卷成捻子,蘸油點燃,放
在木桶中。令病人到桶邊用鼻子吸取燒捻子放出的煙子。一天一次,七
天可愈。又方:銀朱二錢,孩兒茶一錢,龍桂香一錢,皂角子一錢,共
研細,照上方作熏藥用。又方:銀朱、水銀粉各一錢,黃蠟、菜油各一
兩,加熱化開調藥,攤在油紙上貼患處,瘡痂自脫。
10、筋骨疼痛。用銀朱三錢、枯礬四錢, 研細。裹入紙中做成三個捻子。
每天早晨拿一個捻子蘸油熏肚臍,熏后蒙被而臥,汗出為好。
11、頑瘡久不收口。用銀朱一錢、陳年石灰五分、松香五錢、香油一兩,
調勻,攤在紙上貼患處。
12、血風臁瘡。取黃蠟一兩,熔化后,加銀朱一兩,攪勻,攤在紙上。
先把臁瘡刺孔,再把藥紙貼牢。
13、黃水濕瘡。用銀朱、鹽梅,合搗敷上。
14、癬瘡。用銀朱、牛骨髓、桐油,調搽。
15、頭上生虱。用銀朱浸醋,每天梳頭時帶藥入發。又一治法:紙包銀
朱,燒著,用碗蓋住。煙結碗內成垢, 以茶水洗下,倒入頭發中,再把
頭發包起來。第二天,頭虱盡死。
靈砂
釋名 亦名二氣砂。乃水銀、硫磺合煉而成。水銀量多,硫磺量少。
氣味 甘、濕、無毒。
主治
1、伏熱吐瀉。用硫磺半兩、水銀一錢,研細,加姜汁和面糊,做成丸
子,如小豆大。三歲用,服三丸,冷水送下。大人可服三、四十丸。此
方名“陰陽丸”。
2、脾疼反胃。用靈砂一兩、蚌殼粉一兩,同炒紅。加丁香、胡椒各四
十九粒,共研為末。再加姜汁煮過的半夏粉,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
服二十丸,姜湯送下。
3、冷氣心痛。用靈砂三分、五靈脂一分,共研細。加稀糊做成丸子,
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飯前服。飯前服,石菖蒲、生姜湯送下。
4、九竅出血(因突然受驚而得,其脈必虛,不可借認是熱極血溢而妄用
涼藥以致誤事)。用靈砂三十粒,人參煎湯送下。三服可愈。
5、有些病。可用“養正丹”(又名“交泰丹”) 來治療。養正丹的制法和功效
如下:
用一個盞子,先放入鉛的熔汁,次下水銀,次下丹砂末,合炒,炒到不
見星時,再下硫磺末。急攪拌,看有焰起,可用酒醋解除。藥冷取出研
細,加糯米糊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鹽湯送下。以上四味藥,
分量都相等。
雄黃
釋名 亦名黃金石、石黃、熏黃。
氣味 奪、平、寒、有毒。
主治
1、骨蒸發熱(按:即今之肺結核)。用雄黃一兩,加入小便一升中。另
取方圓尺的石板一塊,以炭火燒熱,把雄黃尿汁淋在石上,墊上薄氈,
令病人解衣頂被坐石上,勿使漏風。幾次之后,病狀即逐漸減輕。
2、傷寒咳逆。用雄黃一錢、酒一杯,同煎,病人趁熱嗅其氣。
3、陰部蝕爛,痛癢不已。用雄黃半兩燒于瓶中,熏下部,有效。
4、偏頭風。用雄黃、細辛,等分研細。每次取二、三分吹入鼻中,左
痛吹右,右痛吹左。此方名“至靈散”。
5、腹脅痞塊。用雄黃、白礬各一兩,共研為末,加而糊調成膏,攤紙
上,貼痞塊處。貼至大便暢泄乃愈。
6、脅下痃癖(按:脅下覺有積聚,呼吸時常抽痛)。用雄黃一兩、巴豆
五錢,同研細。加白面二兩,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四丸。
以開過幾次再放冷以后的水沖服。大便暢通,病即轉好。此方名“煮黃
丸”。
7、酒癖(飲酒過度引起頭暈、惡心、嘔吐,長期不愈)。用皂角子大的
雄黃六小塊、巴豆(連皮油)十五個、蝎子尾巴十五個,共研為末,加面
粉五兩半,滴水做成丸子,如豌豆大。丸子將干時放于麩中炒香。炒后,
取丸子放水里觀察。凡是浮在水面的就是好的,收存起來。每服二丸,
溫酒送下。此方名“酒征丸”。
8、油癖(特別喜歡吃油,缺油即病)。用雄黃半兩,研末,水調服。
9、癥瘕積聚。用雄黃二兩,研細。水飛九次,放入新竹筒中,以蒸餅
一塊封住筒口,蒸七次。再用上等粉脂一兩,和成丸子,如綠豆大。每
服七丸。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10、陰腫。用雄黃、礬石各二兩,甘草一尺,加水五升,煮成二升,浸
腫處。
11、食物中毒。用雄黃、青黛,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新汲水送下。
12、蟲毒。用雄黃、生礬等分,加蠟做成丸藥,如梧子大。每服七丸,
開水送下。
13、便血。用雄黃不拘多少,放入棗內,用線捆好,煎湯。另用鉛一兩,
熔化后, 倒入湯中同煮。自早至晚, 不斷添開水。煮畢, 取出研細,做
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用原有的鉛湯送下。三服血
止。
14、暑天泄痢。用雄黃水飛九次,放在竹鉛內蒸七次,研末,與蒸餅混
合,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丸,甘草湯送下。一天服三次有效。
15、瘋狗咬傷。用雄黃五錢、麝香二錢,研細,酒送下。分二次服完。
16、百蟲入耳。燒雄黃熏耳內,蟲自出。
17、馬汗瘡(按:牧馬人多生這種瘡,初起腫痛,后感煩熱,重者可致
死)。用雄黃、白礬各一錢,烏梅三個,巴豆一個,合研為末,油調敷
瘡。
18、刀傷。用雄黃一粒,半豆大,放入傷口內,另取雄黃五錢,小便送
服。凡刀傷感染,毒入內部者,服此藥有效。
19、打傷發腫。用雄黃二分、密陀僧一分,共研為末,水調敷傷處。極
見效。
20、白禿頭瘡。用雄黃、豬膽汁調勻敷上。
21、眉毛脫落。用雄黃末一兩,調醋搽。
22、疔瘡惡毒。先用針剌毒瘡的四邊及中心,再以雄黃粉敷上。又方:
用雄黃、蟾蜍各五分,共研為末,和蔥、蜜搗丸,如小米大。以針剌破
瘡頂,將藥插入。
23、喉痹(按:此即喉風。喉部不能吞咽,氣閉欲死)。用雄黃磨新汲水
一盞灌下,吐出惡物即愈。
24、牙痛。用雄黃和棗肉,捏成小丸,塞牙齒空洞中。
25、走馬牙疳,臭爛出血。用豆大的雄黃七粒,每粒包入一個去了核了
的淮棗中,再用鐵絲把棗子穿成一串,燒化為末。每次取少量搽患處,
讓涎流出。搽藥至病愈為止。
26、耳流膿汁。用雄黃、雌黃、硫磺,等分為末,吹耳內。
27、多年臁瘡。用雄黃二錢、陳皮五錢,卷入布中成精捻子,燒煙熏瘡,
令熱水流出。
28、紅鼻頭。用雄黃、硫磺各五錢,水粉二錢,乳汁調敷。三、五次后
可愈。
雌黃
釋名
氣味 辛、平、有毒。
主治
1、心痛吐水,不下飲食。用雌黃二兩、醋二斤,慢火煎成膏,加干蒸
餅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七丸,姜湯送下。
2、癲抽筋。用雌黃、炒鉛丹各一兩,共研為末,加麝香少許,在牛乳
汁半升中熬成膏,仔細搗勻,做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三、五丸,溫
水送下。
3、小便不禁。用雌黃一兩半,研細。加干姜半兩、鹽四錢,同炒成黃
色,合研為末。再加水和蒸餅,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十丸至二十
丸,空心服,鹽湯送下。
4、癩瘡。用雌黃粉加醋和雞蛋黃調勻,搽瘡上。
5、牛皮頑癬。用雌黃粉加水銀粉,調豬油搽患處。
石膏
釋名 亦名細理石、寒水石。
氣味
主治
1、傷寒發狂。用石膏二錢、黃連一錢,共研細。甘草煎湯,冷的送下。
此方名“鵲石散”。
2、小兒丹毒。用石膏粉一兩調水涂搽。
3、骨蒸勞(外寒內熱,附骨而蒸,身體消瘦,飲食無味,四肢漸細,腳
上浮腫)。用石膏十兩,研細,水調服。每服一茶匙,一天兩次。
4、肺熱喘嗽。用石膏二兩、灸甘草半兩,共研為末,每服三錢,生姜
蜜湯送下。
5、痰熱喘嗽。用石膏、凝水石各五錢,研細,人參湯送下。
6、胃火牙痛。用石膏一兩,火煅,淡酒淬過。加防風、荊芥、細辛、
白芷各五分,共研細。天天擦牙,有效。
7、老人風熱(內熱,目赤,頭痛,視物模糊)。用石膏三兩、竹葉五十
片、沙糖一兩、粳米三合,先以水三大碗煎石膏、竹葉,煮成二大碗,
去渣取汁,加米煮粥,調糖吃下。
8、頭風流淚。用煅石膏二兩、川芎二兩、灸甘草半兩,共開為末。每
服一錢,蔥白茶湯調下。一天服二次。
9、頭痛,心煩,流鼻血。用石膏、牡蠣各一兩,研細。每服二錢,新
汲水送下。同時用水調少量藥滴鼻內。
10、風熱性筋骨痛。用石膏三錢、面粉七錢,研細,加水調勻,鍋里煅
紅。冷定后化在滾酒中,趁熱服下。蓋被發汗。連服藥三日,病愈。
11、雀目(按:即黃昏后不能視服)。用石膏粉一錢放在兩薄片豬肝中,
外用繩捆好,在沙鍋中煮熟,取出切食。每天吃一次。
12、濕溫,煩渴,多汗。用石膏、灸甘草,等分為末,每服兩小匙,熱
水送下。
13、水瀉,腹內如雷嗚。用火煅石膏,加米飯和成丸子,如梧子大,外
以鉛丹為衣。每服二十丸,米湯送下。
14、婦女乳癰。用石膏煅紅, 研細。每服三錢, 溫酒送下。服藥后,再
喝酒至醉即安睡。如此再服藥一次,即見效。
15、油傷火燒。用石膏粉敷上。
16、刀傷。用石膏、瀝表,等分為末,撲灑傷處,不要沾水。
17 、瘡口不收。用石膏燒紅, 研以二兩, 加鉛丹半兩, 共研為末,灑瘡
上。此方名“紅玉散”。
18、口瘡咽痛。用石膏煅過,取三兩,加丹砂三錢半,共研細,點患處。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