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新世紀國學熱的發展
國學資訊2016-06-21
關于新世紀以來的國學熱,我想從文化現象入手,從文化事件入手,但不是依照邏輯的順序,而是按照歷史的序列,加以敘述,來提出我自己對新世紀以來國學熱的觀察,以此與大家進行交流。 在最近十余年的國學熱中,第一個事件我想講的是關于儒藏編纂。2002年開始,北京大學、人民大學、四川大學都提出儒藏工程的計劃,2003年教育部正式發布儒藏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由北大牽頭,儒藏項目后來在國家社科基金也得到重大項目立項支持。這項工程后來在幾個大學的…
-
民俗介紹之正月十五元宵節
國學資訊2016-06-21
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漢族傳統節日之一的元宵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被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節日起源 三元說 元宵燃…
-
“華教”——中華民族意識主體
國學資訊2016-06-21
按照我的理解,精神文化有三個支柱,一是藝術,二是道德,三是信仰。這只是一種理論劃分,在事實上,三個方面是難舍難分的。一個藝術對象往往帶有道德因素和信仰意蘊,一個道德信條又常常摻雜著藝術維度和信仰意蘊,而一個信仰觀念也總是包涵藝術維度和道德因素。在這三個方面中,信仰居核心的、主導的地位,它決定著精神文化的基本風格和大致方向。當前社會道德滑坡、精神頹廢、價值扭曲等現象,無不根源于信仰的失落。 華教與中國傳統信仰 世界上大…
-
淺論馬與龍的文化緣
國學資訊2016-06-21
龍是中國古人對自然界中諸多動物和天象經過多元融合而想象出的一種神物,其實質是先民對自然力的神化和升華。如今,龍已成為中華民族的廣義圖騰、精神象征,海內外華人大都認同自己是人文意義上的龍的傳人。 在龍的諸多特征中,便有馬的身影。 從形象上看,馬頭是龍頭的取材參照。甲骨文中的某些龍字,頭部窄長,很像馬頭。漢代王充《論衡龍虛》篇:世俗畫龍之像,馬首蛇尾,并由此推斷,龍乃馬、蛇之類。宋代羅愿《爾雅翼釋龍》稱龍頭似駝駝頭近似于…
-
兩種文明的沖突在春節體現
國學資訊2016-06-21
工業文明和信息文明早已改變了家的含義,除了家的不變要素,有房子、有親人外,最大的改變要素是,在什么地方工作,以什么職業為生,就能創建什么樣的家。 除夕之夜,在家家戶戶相聚團圓的時候,17歲的小李卻因一場車禍住進了醫院,事發后,家人第一時間將他送到了寶雞市中醫醫院,經過診斷,小李左肩鎖骨骨折,需要手術治療,但讓家人難以接受的是,醫生表示手術需要等到初八正式上班以后。 春節不能做手術,要等到初八正式上班以后才能做,這種現象…
-
煙花爆竹禁放后應尋替代品
國學資訊2016-06-21
究竟要不要禁放煙花爆竹?這一話題討論了不下二十年,但是達不成共識。值得注意的是,民俗專家幾乎是眾口一詞地反對禁放爆竹的。他們的意見顯然起了重要作用。筆者雖然主張禁放煙花爆竹,但卻也認為不能無視民俗專家們的意見。因為一個民族需要一定形式的狂歡,正確的態度應該是:積極地尋找爆竹的民俗替代物。 在漢民族的大多數地區,沒有如其他民族所流行的各種狂歡活動,如那達慕大會、叼羊、潑水節,似乎放爆竹成了我們這個民族最激動人心的活動。…
-
晉祠諸神的歷史、神話與隱喻的人類學研究
國學資訊2016-06-21
【內容提要】從北宋到清朝初年,晉祠內圣母、唐叔虞和水母分別作為皇權、儒家官僚和鄉民社會各自崇奉的神靈,在祭祀和廟宇修繕上展開了一系列的爭奪。本文通過描述這一具體的歷史進程,與列文森關于儒教中國中皇權與儒家官僚關系的看法展開對話,提出儒家官僚的春秋理想與皇權的大一統追求之間的張力使這兩者不可能在反封建的基礎上達成合作,而是應該將鄉民社會考慮進來,在宗法制度和豐產祈求的共同主導下看待傳統中國的結構。 【關 鍵 詞】皇權;儒…
-
農歷七月初一“開鬼門”
國學資訊2016-06-21
農歷七月民間稱為鬼月,傳說農歷七月初一是俗稱的開鬼門,到七月二十九日的時候又重新關上。農歷七月雖是鬼月,但是古代七月是大吉月,也是歷法中的申月,有上得天時,下得地利的優勢,尤其明朝皇帝除沿古來天子七月葬之俗外,甚至多數選擇七月登基,清朝亦流傳堪輿口訣:古來七月天子葬,在顯示七月是吉月的傳統。 農歷七月,中國習俗上稱它為鬼月,謂此月鬼門關大門常開不閉,眾鬼可以出游人間。普是普遍的意思,度是廣度墮落三惡道的眾生早日離開,…
-
古代家訓之道
國學資訊2016-06-21
夫同言而信,信其所親;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道,則師友之誡,不如傅婢之指揮,止凡人之斗鬩,則堯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誨諭 。 顏氏家訓序致篇 一說到家訓,似乎就是板起臉來訓人的意思,但是如果家長整天板著臉家庭沒有很好的氛圍,壓抑的環境下孩子心理怎么能陽光?事實上家訓不 過是家長里短,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感覺不到這是教育,在潛移默化的環境中,讓孩子自然沐浴家庭的循循善誘,這樣的氛圍才能帶給孩子全方位的成長 。 這一點顏老…
-
中秋節與道教的關系
國學資訊2016-06-21
中秋節。根據目前所掌文獻來看,中秋(農歷八月十五日)成為節日,應在隋唐之時。中秋節,又名月夕、月節、端正節、八月十五、八月半、仲秋節、中秋節、團圓節。而此節日與道教信仰有關的信俗活動主要有拜月和祭土地神。 拜月,也稱祭月、禮月和供月,是一種禮拜月亮的信仰風俗。作為中秋節俗的拜月活動大體形成于唐代,但秋夕禮月則是古之有之。秋夕禮月即是在秋分的晚上祭月。民間信仰以月為月神,稱月神、月姑、月亮姑娘。道教尊稱月神為太陰星君,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