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道與“妖賊”李弘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fā)布日期:2016-07-04 瀏覽次數(shù):次
三國兩晉時期,在全國各地有許多類似太平道、五斗米道的民間道團出現(xiàn)。它們被統(tǒng)治者稱為妖道或妖賊。這些“妖道”中有太平道的支派于君道、帛家道,也有屬于五斗米道的支派李家道、清水道、陳瑞道團、杜子恭道團等等。此外還有為數(shù)眾多的“妖賊”,即利用宗教聚眾造反的民間道團。葛洪《抱樸子·道意篇》稱:“諸妖道百余種,皆煞生血食”,可見當時民間道派林立,活動頻繁。
李家道是諸妖道中較為重要的一個道派。這一派的起源托始于仙人李八百。據(jù)葛洪《神仙傳》記載:東漢時在蜀中有一些姓李的神仙方士,如李八百、李阿等。漢末張?zhí)鞄熑胧駝?chuàng)立五斗米道,設置二十四治(即二十四個傳教區(qū)),這些方士可能曾參與其事。因此后人傳說昌利治(今金堂縣)是李八百修道煉丹之處,平岡治(今新津縣)則是李阿修道成仙之地。到了三國西晉時,有人冒稱李八百之名,從蜀地來到江東傳播李家道。據(jù)葛洪《抱樸子·道意篇》記載:吳大帝時,蜀中有李阿者,穴居不食,傳世見之,號為八百歲公。后有一人姓李名寬,到吳而蜀語,能祝水治病頗愈。于是遠近翕然,謂寬為李阿,因共呼之為李八百。這位巫師李寬冒充李八百,在江東傳教頗為成功。據(jù)說吳國吏民依寬為弟子者恒近千人,自公卿以下莫不云集其門。后來李寬變得驕貴神秘起來,不肯常與來人相見,賓客但拜其門外而退。其實李寬所傳的道法并不神奇,大體上與巴蜀五斗米道相同,亦以禱祝、符水為人治病,設置道廬,讓有病者入內齋戒禱告。李寬能夠服氣斷谷百日不饑,但也不堪長久。葛洪的親屬熟人有見過李寬的,都說他“衰老憔悴,起止咳噫,目瞑耳聾,齒墜發(fā)白,漸又昏耗,或忘其子孫,與凡人無異也”。后來吳國發(fā)生大瘟疫,死者過半,李寬也得了瘟病,假稱入道廬齋戒,遂死于其中。他的弟子們卻說李寬已化形尸解,并非真死了。這些弟子又轉相教授,使李家道信徒布滿江表,數(shù)以千計。
魏晉時代的李家道,不僅流行于西蜀東吳。而且在中原地區(qū)也有傳布。據(jù)《晉書·周撫傳》稱:西晉末年有道士李脫,以妖術惑眾,自言八百歲,故號李八百。自中州至建鄴,以鬼道療病,又署人官位,時人多信事之。其弟子李弘養(yǎng)徒灊山(今安徽霍山),“自云應讖當王”。后來他們都被軍閥王敦殺死。其實李脫和李弘,并非這兩位道士的真姓名。李脫的名字,屢見于道書記載,據(jù)說是漢代巴蜀神仙方士,也被蜀人稱作李八百。李弘這個名字,在早期道教經書中更為常見,據(jù)說是太上老君在西漢降生蜀郡時所用的化名。因此被東晉王敦殺掉的妖人“李脫”和“李弘”,實際都是冒名頂替的民間道士。他們傳播的“鬼道”,也應是李家道。那位假“李弘”冒用李老君的化名,自稱“應讖當王”,他想要應的又是什么讖言呢?
讖語是一種預告王朝更替,政權變動的宗教隱語。對讖語的迷信在兩漢之際最為興盛。西漢末王莽篡權,建立新朝,當時有術士編造了“劉氏當復興,李氏為輔”的讖語。南陽豪族劉秀和李通利用這個讖語起兵反抗王莽,光復漢室,建立了東漢王朝。這個劉、李之讖,在三百多年后的晉代仍然流傳。晉惠帝太安二年(303),江夏義陽人張昌利用此讖發(fā)動叛亂。他讓山都縣吏丘沈冒充圣人,改姓名為劉尼,詐稱是漢朝后裔,奉之為天子,署置百官。張昌自立為相國,易姓名曰李辰。又詐稱鳳凰采降,建元神鳳,郊祀服色悉依漢朝故事。這說明在兩晉之際,“劉氏復興,李氏為輔”的讖言的確還在民間流傳,并為民間叛亂領袖利用。
東晉以后的道教經書,又將這一讖語加以改造,使之與老子歷代降世,救國助民的神話結合起采。例如《太上洞淵神咒經》,假借天神大道名義,宣稱劉氏子孫應當王治天下,大漢人民將得見真君出世。“真君者,木子弓口(李弘),主治天下。天下大樂,一種九收,人更益壽三千歲。”這篇經文大約出于東晉末年,當時東晉政權已落入軍閥劉裕之手。劉裕自稱是西漢楚元王劉交之后,靠軍功起家,逐漸把持朝政,最后于420年篡晉稱帝,建立南朝劉宋政權。當晉宋禪代之際,道教徒制造了宣揚劉氏子孫王治天下,李弘真君即將出世的經文。其實這不過是西漢末舊讖語的翻版而已。
(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研究室編《中國道教基礎知識》,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版。)
來源中國道家養(yǎng)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