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神電母信仰的來歷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布日期:2016-07-04 瀏覽次數:次
雷聲隆隆,電光閃閃,這種自然現象具有神秘的威力,中國古代人們對此感到迷惑不解,并且充滿恐懼,于是創造了雷電神迷信的內容,并塑造了雷電神的形象。對雷神電母的神性和形象的塑造,在歷史上經歷了一系列復雜的發展過程。
最初的雷神形象是一種獸形,《山海經·海內東經》載:“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在吳西。”戰國以后,雷與風、雨等神常被稱為“師”,這是雷神的人格化,而且雷師還娶妻生子,親族甚眾。《稽神錄》中載一女“為雷師所娶,將至一石室中,親族甚眾;婚姻之禮,一同人間。”
在民間對雷神最普遍的稱呼是雷公,雷公的形象多是獸形或半獸形,或謂像豬,或謂像鬼,或謂像猴。如《酉陽雜俎》謂雷公為“豬首,手足各兩指,執一赤蛇嚙之。”《集說詮真》中的雷公形象是“色如丹,目如鏡,毛角長三尺余,狀如六畜,頭如獼猴。”從春秋戰國以來,人們給雷公加上了許多社會職能,認為它能代天執行刑罰,擊殺有罪之人,希望它能主持人間正義,所以在民間,雷神并不是一個可怕的形象。《神仙感遇傳》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雷公為樹枝所夾,奮飛不得,為葉遷韶劈開樹枝相救,雷公為感謝之,送給他墨篆一卷,謂可以致雷雨,祛疾病,立功救人。葉遷韶自此行符致雨,頗有效驗。
雷公本來只有一個,后來隨著雷神的人格過程,人們逐漸認為雷公不只一個,或謂有兄弟五人。隨著道教對民間的雷神信仰加以改造,雷神的社會職能日益增加,雷神不只一個,而是形成雷部眾神體系,雷部的組織也日益復雜化,而且塑造了一個主管雷部諸神的大神號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在《歷代神仙通鑒》里記載了雷部的組織體系。“(黃帝)封號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真王。所居神霄玉府,在碧霄梵氣之中,去雷城二千三百里。雷城高八十一丈,左有玉樞五雷使院,右有玉府五雷使院。真王之前有雷鼓三十六面,三十六神司之。凡行雷之時,真王親擊本部雷鼓一下,即時雷公雷師興發雷聲也。雷公即入雷澤而為神者也。力牧敕為雷師皓翁。三十雷,皆當時輔相有功之臣。”這樣一個有雷城、雷王、宮殿、雷鼓、雷神等組織齊全的雷部系統,可謂是登峰造極了。雷部諸神各書說法不一,或謂三十六神,或謂二十四天君,明代以后始,形成較固定的雷部眾神體系,如律令大神鄧元帥、銀牙耀目辛天君、飛捷報應張使者、左伐魔使茍元帥、右伐魔使畢元帥、火犀雷府朱天君、糾伐靈官王天君、黑虎大神劉元帥、魁神靈官馬元帥、朗靈上將關元帥、雷公江使者、電母秀使者等。
電母又稱閃電娘娘,是司閃電的女神,其起源稍晚。在早期的信仰中,雷公兼司雷電二職,后來分為雷公電父。但隨著雷神的人格化,雷神的男性特征突出起來,與之相對應,電神很自然地演變成其配偶神,而稱為電母了。民間所塑的電母形象是:“其容如女,貌端雅,兩手各執鏡,號曰電母秀天君。
(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研究室編《中國道教基礎知識》,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版。)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