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飲食養生的三大均衡
中醫養生2016-06-15
在菜肴的配伍上,應注意葷素結合,葷食(魚、肉、禽、蛋等)能提供人體所需的大量熱能,但過量則會損害人體。高血壓、冠心?⑻悄蠆 ⒌ㄊⅰ⒎逝值齲敫咧疽秤泄亍?素食中不僅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無機鹽,還能疏通腸胃,促進消化。素食中的纖維素,遇水后會膨脹,形成致密的網絡,能在腸腔內吸附無機鹽和有機酸,并進一步吸附水分,進而調整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因而多食有纖維素的食物,如豆類、玉米及蔬菜中的芹菜、卷心菜、大白菜等,可以預防…
-
中醫食療幫你解決陰虛火旺
中醫養生2016-06-15
陰虛則不能制陽,致使陽相對亢盛發展而成陰虛火旺證。陰虛火旺證可偏重于不同的臟腑,臨床所見,以心、肺、肝、腎為主。 (一)主癥咽干口燥,心煩易怒,轟熱升火,舌質紅絳。 (二)臨床表現咽干口燥,轟熱升火,心煩易怒,舌質紅絳,脈細數。或夜寐多夢,心悸,舌碎,小便短赤(心火),或頭痛,面紅,目干澀痛,口苦大便干結,脈弦(肝火),或干咳少痰,痰中帶血(肺火),或骨蒸潮熱,顴紅升火,男子遺精,甚則陽強易舉,女子夢交(腎火)。各臟的火旺可以交叉…
-
中醫養生之道的特點
中醫養生2016-06-15
祖國醫學早在2000年前,就比較全面地談到健身問題,在當時稱為“道生”、“攝生”、“養性”、“養生”等。我國從春秋戰國時代的《內經)起,歷代醫學家如漢代的華佗,魏晉時代的.嵇康和葛洪,南朝的陶弘景,唐代的孫思邈等,在他們的著作中都論述了養生問題。 網站 養生學在方法上各有千秋,但重點是保護“精、氣、神”。《養生膚語》總結為“保精、裕氣、養神”。祖國醫學認為養生“氣血極欲動,精神極欲靜,”主張外避賊風,內守精神,中養形體。 “…
-
中醫教你如何根據舌苔調整飲食
中醫養生2016-06-15
祖國醫學認為,舌通過經絡直接或間接地聯系許多臟腑的精氣上營使之靈活,所以臟腑的病變,往往能從舌象上反映出來。觀察舌質和舌苔是中醫診斷的主要方法手段之一。家長如果能經常觀察孩子舌苔的變化,及時調整飲食,就可以防患于未然。正常小兒的舌象應該是舌體柔軟、活動自如,顏色淡紅,舌面有干濕適中的薄苔。一旦患病,舌質和舌苔就會相應地發生改變。當出現以下幾種變化,應及時調整飲食,并仔細觀察是否有病態,是否要去醫院診治。 網站 ⑴舌質…
-
中醫養生注重整體和諧
中醫養生2016-06-15
整體性是中醫思維的最突出特征,是中國傳統養生保健文化重整體和諧的系統自然觀在中醫學中的體現,是中醫學對人體疾病診斷、施治的出發點。中醫學的整體性思維表現在兩大方面,一是把人體的五臟六腑等看作是一個相互聯系、制約、作用、影響并相互包含、相互映射的有機系統;二是把人體臟腑病變診治與地理環境、氣候、四時變化等自然因素聯系起來進行考慮。對于養生保健,這兩大方面可分作如下三點來敘述。 “”網站 一、人體各臟腑是相互聯系的 “”網…
-
常用的中醫養生方法
中醫養生2016-06-15
中醫養生,歷史悠久,淵源極深。在中醫第一部經典巨著《黃帝內經》中,就提到了很多的養生方法。歷代醫家在探尋中醫養生真諦的道路上不斷前行,歸納總結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養生方法。下面,我給大家介紹幾種比較常用的中醫養生方法,以供參考。 網站 飲食養生 “”網站 合理飲食可以調養精氣,糾正臟腑陰陽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壽。中醫養生理論認為,飲食要以“五谷為養,五果為助,無蓄為益,五菜為充”,還要重視五味調和,否則,會因營養失衡、…
-
中華中醫藥學會首席健康科普專家教你養生
中醫養生2016-06-15
湖南中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婦產科尤昭玲: 女人養生重在養血 “”網站 專家檔案:尤昭玲,湖南中醫藥大學原校長、婦產科主任醫師,教授。擅長月經不調、不孕、婦科腫瘤等疑難病的診治。出診時間:周二上午。 接受記者采訪時,尤昭玲幽默地說:“我是一個為女生而生的女人。”尤教授是著名的婦科中醫專家,無論是健康教育還是看病救人,都離不開女人。 尤教授將女人比作花,比作水,只有常常精心打理,才能使花常開不謝;只有常常精心呵護,才能使水晶瑩…
-
養生勿效帝王術
中醫養生2016-06-15
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據史書記載、并能查出生卒年份的皇帝有209人。這些皇帝的平均壽命只有39歲。為什么皇帝長壽的少,短命的多?因為這些人是在實行一套反科學的養生術。 靠求神問卜、尋求“仙藥”,永遠不會長生。史書記載,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等人,都有多次派人尋找蓬萊仙閣、尋找金丹以求長生的事例。到了晚唐以后,此舉越演越烈,許多大臣、宦官,都效法去做。晚唐詩人李商隱用借古諷今的筆法,以漢文帝召見賈誼、不問國事民情、專問仙方神…
-
體質不同 養生有別
中醫養生2016-06-15
祖國醫學認為,根據臨床上的癥候表現及脈象、舌苔等,人體主要有以下八種體質——陰虛體質、陽虛體質、氣虛體質、血虛體質、陽盛體質、血瘀體質、痰濕體質、氣郁體質。體質不同,其養生方法也各異。 網站 陰虛體質養生法 體質特點:形體消瘦,面色潮紅,口燥咽干,心中時煩,手足心熱,少眠,便干,尿黃,不耐春夏,多喜冷飲,脈細數,舌紅少苔。若患病則上述諸癥更加明顯,或伴有干咳少痰,潮熱盜汗(肺陰虛);或心悸健忘,失眠多夢(心陰虛);或腰酸背…
-
“三寡”養“三寶”
中醫養生2016-06-15
中醫認為,精氣神乃人體三寶,精充、氣足、神全是人體健康的標志。精虧、氣虛、神怯是疾病與衰老的先兆。唐代醫家孫思邈曾指出:“精氣神不可損也。損之,則傷生。”因此,保養好精氣神,是我們健康生活的重要內容。 古人云:“寡欲以養精,寡言以養氣,寡思以養神。”這“三寡”則是養“三寶”之根本。 寡欲以養精 中醫認為:“欲多則損精。”縱欲不僅丟失過多的精液,同時也損及五臟之精,“肝精不固,目眩無光;肺精不交,肌肉消瘦;腎精不固,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