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山道教文化
道教神仙2016-06-15
華山日出風景 風景秀麗的華山,不僅是我國著名的游覽勝地,也是道教有名的 “洞天福地”,歷來是道教徒向往的修煉之地。歷代道教徒修真養性的遺址和文物遍布山中,至今當地還流傳著這些人的許多神奇的傳說和故事,其中最為著名的要算五代道教學者陳摶了。由于他久居華山,并對中國哲學思想和道教都有較大影響,使華山在道教中的地位更為重要。 一、華山的道教勝跡 位于陜西省華陰市南的華山,海拔約二千多米,廣十里,屬秦嶺東段。自古以來為我國 “五…
-
二郎神修了都江堰?
道教神仙2016-06-15
李冰父子 都江堰二王廟,供奉著名垂千古的秦朝蜀郡守李冰和他的兒子李二郎。傳說為了馴服岷江泛濫的洪水,李冰父子在岷江上修建起一座福蔭萬代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成都平原由此成為“天府之國”。 按理說,在二王廟享受人間香火的李冰和李二郎一定就是都江堰的修筑者了?然而,在所有的史料中,對于都江堰的修筑者,幾乎全部含含糊糊,隱約其詞。在傳說和史書中,蜀王、郡守、獵人,都成了都江堰的修筑者;從公元前10 世紀至公元前3 世紀,關于都江堰修…
-
二郎神的原型:四川道士趙昱
道教神仙2016-06-15
電視劇《西游記》中的二郎神 灌口二郎神原型為趙昱 凡是四川人或多或少聽說過灌口(都江堰)二郎神的傳說,但知道二郎神自古以來受百戲藝人尊崇并被視為戲神的人恐怕不多。北宋時期,開封府每年六月二十四即灌口二郎生日時,各類百戲藝人都要上演雜劇、舞蹈以示祝賀。關于二郎神的人物原型,有不同說法,有說是李冰的第二子,有說是楊戩,有說隋朝蜀道士趙昱。其實查核史料分析后,就會發現只有趙昱才是名符其實的“二郎神”。 趙昱字仲明,早年和兄長…
-
白玉蟾與朱熹“偶中爾”的啟迪
道教神仙2016-06-15
道學名家白玉蟾 南宗丹道至于北宋末期,負傳承的道統者,即是道學名家白玉蟾。白玉蟾隱于福建武夷山潛修,從之日眾。其時理學家朱熹亦正在武夷講學,彼此師弟之間,互有往來。朱熹外示儒術,內慕道法,屢次想從白玉蟾處討教丹道,都被白玉蟾婉轉拒絕,猶明代王陽明問道于道人蔡蓬頭,幾遇呵斥,如出一轍。朱熹晚年化名崆峒道士鄒訴,竭力研究《參同契》而無所獲,引為終身遺憾,后來雖有白玉蟾的啟示,卻礙于一代儒學宗師的身份,不能誠懇謙虛請教,所…
-
丘處機“一言止殺”欲罷干戈致太平
道教神仙2016-06-15
《射雕英雄傳》中“全真七子”的故事為人們所熟知,小說中講到:暮年成吉思汗年老體衰,聽聞“全真七子”之一丘處機有養生長壽之決,在中原享有盛譽,便派近侍之臣劉仲祿懸虎頭金牌從蒙古出發,持詔書前往山東濱海召請丘真人前去蒙古一見,向他討教長生之術。丘處機慨然應命,挑選十八位弟子不遠萬里前往西域大雪山,開始了流芳千古的“西游”之行。 史料中記載,成吉思汗在指揮作戰的間隙和班師回朝的途中曾多次向丘處機“問道”,丘處機“每言欲一天…
-
李白與茅山道教的淵源
道教神仙2016-06-15
自云臣是酒中仙 道教與道家思想在唐代非常興盛,唐王朝建立之初,追認道家始祖老子為李唐宗室的祖先,將道教指定為“國教”。李世民尊崇茅山宗,在唐玄宗時期達到了空前高峰,不僅三山五岳遍布茅山上清派傳人,豪門公卿、文人學士也深受影響。從唐高祖開始,到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等歷代皇帝都與茅山道教有密切的關系。 茅山第十二代宗師司馬承禎(公元647-735年)是當時的道教領袖,他與著名道士吳筠都是茅山道士陶弘景弟子,作有琴曲《蓬萊操》《…
-
北京地安門外火神廟
道教神仙2016-06-15
北京地安門外火神廟 火神廟,即“敕建火德真君廟”,位于北京市地安門外、什剎海旁。該廟始建于唐朝貞觀六年(公元 632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元順帝至正六年(公元1346年)重修。明代萬歷年間,因宮廷連年發生火災,于是下令擴建火神廟,并賜琉璃碧瓦以壓火。清代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又重修,“門及后閣俱加黃瓦”。 火神廟的主體建筑現基本保存完整。最南端為隆恩殿,供奉隆恩真君王靈官(玉樞火府天將)。往北便是主殿火祖殿,供奉…
-
郭元亨道長營救紅西路軍
道教神仙2016-06-15
郭元亨道長 千里大營救,是紅西路軍失敗后河西各族人民進行救助的一個常態。今天,我們雖只截取了其中一個片斷,即一個宗教界人士營救西路軍的事跡。但相信,透過這個塵封的故事,不難想見河西人民對中國革命曾做出的貢獻,以及人民乃勝利之本的真正含義。 1937年4月,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左支隊800多人終于走出了祁連山腹地,向著甘新交界的星星峽前進準備在陳云等同志的接應下轉赴新疆。這是西渡黃河的2.18萬名將士中僅余的一支成建制部隊,并且是在…
-
道學宗師張三豐與嶗山道教
道教神仙2016-06-15
海上仙山嶗山 此身長放水云間 太極宗師張三豐龜背鶴形,儀表神異。而他云游的去處也多是具有悠久仙道傳統的名山大川。據其所著《云水集》中《東游》一詩所述:“此身長放水云間,齊魯遨游興自閑。欲訪方壺圓僑客,神仙萬古住三山!痹跂|游齊魯仙境的過程中,素為海上仙山的嶗山自然成為張三豐尋訪的一個重要目標。 77年,張三豐第一次來到嶗山。他在明霞洞后山的洞中修行了十多年,之后便開始西行和南游繼續尋師。他浪跡天涯,歷盡艱辛,為的就是能遇…
-
北邙山的道家真人——魏伯陽與帛和
道教神仙2016-06-15
北邙山被道教列為天下七十二福地之一,其實,北邙山豈止是“之一”,當為第一福地。僅在東漢時期,除張陵外,這里又走出萬古丹經王魏翱、帛家道開山祖師帛和,他們皆為道教名列前茅的“真人”。 萬古丹經王魏翱(魏伯陽) 魏伯陽煉丹圖 《天地宮府圖二十四治》載:“北邙山治,魏真人治之!蔽赫嫒思次喊。魏翱,字伯陽,東漢河南尹(治所洛陽)密(今新密市)人。他出身大家士族,但不愿為官,整日或閑居修真養性,或遍訪名山高人。他擅長文辭,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