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神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布日期:2016-07-03 瀏覽次數:次
祿神原是星神,稱文昌”、文曲星”、祿星”。在北斗星之上有六顆星,合起來稱為文昌宮。其中的第六顆星即是人們崇拜的祿星。《論語》:人有命有祿,命者富貴貧賤也,祿者盛衰興廢也。”《史記?天官書》說:曰文昌宮:一曰是將,二曰次將,三曰貴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祿。”司祿,即職司功名利祿的祿星。隋唐科舉制度產生之后,祿星遂成為士人命運的主宰神,天下士人莫不對之頂禮膜拜。 祿星后由星神演化為人神。最有影響的祿神人神是在宋朝附會上的梓潼神張亞子,稱文昌帝君”。 掌管文運利祿的神靈。古代封建社會以科舉取士。士人一旦通過科舉考試,便可以做官發財。祿,即官吏的俸祿。高官厚祿是士人一心向往的,于是便產生了祿神崇拜。由于古代的科舉考試主要是做文章,祿神崇拜便也包含對文運的祈求,所以祿神又不僅僅是士人的主宰神,也是一般崇拜文化、崇拜文才的百姓所喜愛的吉祥神,或可稱文神。 祿神傳說 梓潼神張亞子本為地方神,是由歷史人物演化而成的神靈。張亞子本是蜀人張育與亞子兩位人物合并而成的神靈。東晉寧康二年(374年),蜀人張育自稱蜀王,起義抗擊前秦苻堅,英勇戰死。蜀人在梓潼郡七曲山建張育祠,尊奉他為雷澤龍神。當時,梓潼七曲山另有梓 潼神亞子祠。后人遂將兩祠神名合稱張亞子,張亞子便成為梓潼神。民間又逐漸形成了有關張亞子的傳說,這些傳說是在蜀人張育事跡的基礎上演繹而成的。 傳說,張亞子,又名張堊子,或張惡子。《華陽國志》記載梓潼縣有一座廟叫善板祠”,所供之神即為張亞子。《太平寰宇記》又記有張亞子顯靈的神異故事。張亞子曾經在長安見到姚萇,張亞子對他說:動后九年,君當入蜀,若至梓潼七曲山,幸當見尋”。
《十六國春秋輯補?后秦錄》則補充說,姚萇在前秦建元二年果然來到梓潼七曲山,見到一神人。神人說:君早還秦,秦無主,其在君乎?”姚萇請問那神人的姓名,神人說他叫張惡子,說罷就不見了。姚萇回到秦地后果然稱帝,于是就在秦地立張相公廟來祭祀張亞子。 唐安史之亂時,張亞子名聲大噪。唐玄宗逃到蜀地,途經七曲山,舉行隆重祭祀,追封張亞子為左丞相。據說,唐玄宗宿七曲山,曾夢見張亞子顯靈,說玄宗不久將做太上皇。現七曲山尚有唐玄宗應夢仙臺”遺跡。唐廣明二年(881年),僖宗避黃巢起義到蜀地,經過七曲山,也親自祭祀梓潼神,追封張亞子為濟順王,并將自己的佩劍解下來贈給神。由于唐朝帝王的推崇,張亞子的影響迅速擴大,逐漸由地方神演變為全國性的大神。 祿神歷史 宋朝,張亞子廟宇已遍見各地,其顯靈之事越傳越神。陸游《老學庵筆記》說,李知幾少時,祈夢于梓潼神。是夕,夢至成都天寧觀,有道士指織女支機石曰:以是為名字,則即第矣!”李遂改名石,字知幾,后來果然省試及第。 宋《鐵圍山叢談》則說,長安西去蜀道有梓潼神祠,向來號稱靈異。士大夫經過梓潼祠,如果有風雨相送,必官至宰相;進士經過梓潼祠,得風雨相送,必中狀元。相傳自古以來沒有一個不靈驗的。這些傳說,使得梓潼成為主宰功名利祿的神靈。從此,梓潼神成為士人所崇拜。南宋吳自牧《夢粱錄》說:梓潼帝君,在吳山承天觀,此蜀中神,專掌祿籍,凡四方士子求名赴選者悉禱之,封王爵曰惠文忠武李德仁圣王。”從宋至清,梓潼文昌神屢染染受封,香火旺盛。 祿神的祭祀 士人渴望功名利祿,祭祀梓潼文昌神尤為虔誠。每年農歷正月初三文昌帝君誕辰,士人必到當地文昌宮拜祭文昌帝君,秉燭焚香,獻上祭品,祈求文昌帝君保佑科舉應試順利,賜給功名利祿。祭祀祿神還演變成民俗活動,喜慶節日正式演出戲曲之前,往往有一種跳加官”的表演,以祝愿主人家和賓客鴻運高照,升官發財。由一人扮演祿神,身穿大紅官袍,頭戴白色面具,面具作笑容可掬狀,手捧巨大的朝笏,上書當朝一品”,上場繞幾周,便下場。然后抱一道具小孩再出場,同樣繞場幾周后下場。最后出場則手拿一紅色條幅,不斷向臺下展示條幅上的字樣:加官進祿”,也是繞場幾周后下場。跳加官含有祈愿祿神賜給官運的意義。 閩東等地舊時在農歷七月初七拜祭祿神,拜祭完畢,還要玩一種叫取功名”的游戲,以祈祿神賜給好運。士人以桂圓、榛子、花生三種干果代表狀元、榜眼、探花三鼎甲。一人手握三種干果各一顆,往桌上投擲,某種干果滾到某人跟前,即預示某人中該干果后代表的狀元、榜眼或探花。游戲直玩到每個人都有功名為止。該游戲含有向祿神占卜功名的性質。 祭祀祿神的民俗化,更多地體現在新年貼祿神年畫的習俗中。祿神年畫有兩種。一種祿神年畫繪文昌帝君,亦即梓潼神。無非是著官帽官袍之類的形象。有趣的是,在文昌帝君兩側 ,常繪兩位童子像,俗稱天聾”、地啞”,為一聾一啞的侍童。為什么要在祿神旁繪聾啞人作為侍童呢?《歷代神仙通鑒》說: (梓潼真君)道號六陽,每出駕白騾,隨二童,曰天聾、地啞。真君為文章之司命,貴賤所系,故用聾啞于側,使其知者不能言,言者不能知,天機弗泄也。 傳說科舉考試的試題是由梓潼神定的,所以梓潼神決定著士人的命運。安排聾啞人為侍童,是要保證試題得以保密。 祿神民俗年畫 另一種祿神民俗年畫,則采用諧音借代的方法,用鹿來代替祿神,其吉祥色彩則更為濃厚。鹿本來就是一種可愛的動物,身上有奇妙的斑紋,頭上有美麗的枝角,其作為吉祥物由來已久。鹿最早被認為是一種仁獸。傳說當君王施行仁政、天下太平之時,就會有瑤光生成的散發著五色光輝的鹿出現,這種鹿稱為天鹿,包含天降祥的意思。還有一種世所罕見的白鹿,則是長壽的象征。偉說白鹿能活到千歲以上,白鹿是由普通鹿變化而來的,五百歲的鹿便開始變白。科舉考試產生后,鹿又農漸具有功名利祿的象征意義,成為祿神的象征。科舉制度消亡后,鹿仍以其活潑美麗的形象受到人們的喜愛,仍然是人們心目中能帶來富貴的瑞獸。 在祿神民俗年畫中,鹿有時是著官袍祿神的坐騎,或者是一官人模樣的人所撫摸的對象,以突出進祿”及官運通達的主題;有時,鹿與福神、壽神同出一畫中,鹿象征利祿,代表祿神。 十干祿 《淵海子平》說:甲祿在寅,乙祿在卯,丙戊祿在巳,丁己祿在午,庚祿在申,辛祿在酉,壬祿在亥,癸祿在子。”看法以日干五行為主,結合年、月、日、時地支。 如果從自身天干出發.祿在年支的叫做歲祿,祿在月支的叫建祿,祿在日支的叫坐祿,祿在時支的叫歸祿。例如庚日出生的人,年支逢申,就是歲祿,月支逢申,就是建祿,日支逢申,就是坐祿,時支逢申,就是歸祿。其他日干見祿依此類推。祿為養命之源,命中逢上,一生衣祿不愁,然而最怕犯巳沖或入空亡(見下[六甲空亡]),如果這樣,反而衣祿不足了。 祿神結語 主管功名利祿的神靈,除了祿星及由其演變而成的文昌帝君梓潼神而外,還有魁星及魁星人神。魁星的影響遠沒有文昌星君那么大,但也有一定的名聲。魁星本是北斗星斗部四星的總稱。魁為第一的意思,士人科試都想得第一,因而崇拜魁星,以魁星為賜科試第一名的神靈,同時,也以魁星為主管考試的星官。士人拜祭魁星,都含有祈望高中的意思。但科舉考試不可能人人都考第一,故而魁星的適用范圍沒有文昌星君那么大,影響也就小得多。魁星的形象是據魁字字形想象出來的。一個如鬼的神靈用腳踢一只斗、或抱一只斗,就是畫中常出現的魁星形象。另外還有一種魁星圖則畫一鬼立于鰲頭之上,舉足起斗,反顧以筆點之,稱為魁星點斗,獨占鰲頭”。魁星又稱奎星。顧炎武《日知錄》說:今人所奉魁星不知始自何年,以 奎為文章之府,故立廟祀之,仍不能象奎,而奎為魁。又不能象魁,而取字之形,為鬼舉足而起斗。”魁星為北斗星之斗部四星,四星附近的六星為文昌宮,故有魁星點斗的說法。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