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班不識張果老 挖出一眼給馬王爺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布日期:2016-06-16 瀏覽次數:次
恒蔭
恒山作為中國道教的主要發祥地之一,被稱為“道教第五小洞天”。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玄妙古老的中國道教在恒山留下了他們風雨蒼淪的足跡。遠在春秋太上老君在北岳恒山千佛嶺結廬煉丹,燃燈道人演兵斗法;西漢初昌蓉往來于恒山;西漢景帝、宣帝年間三茅真君(即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在恒山修煉神仙之術,留下了千年解不開謎的在茅窟;北魏被太武帝尊為天師的寇廉之在北岳宣揚道教新法,其高足李皎從嵩岳投奔恒山修煉,恒山香火威極一時;唐朝時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在恒山修煉,名道人管革結廬悟道,致使恒山道教道場香火名揚天下。
魯班
魯班趙州橋遇張果老
恒山道教主流屬全真教龍門派,也有正一教分支和太乙派,丹道、符篆,性、命雙修一應俱全。其中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在恒山長期修煉,在恒山留下了大量的仙蹤遺跡和神話傳說,下面為大家講述一段最為有趣的傳說:
在很久很久以前,魯班因修河北趙州橋和張果老有一段恩恩怨怨的故事,魯班一夜間修起了趙州大石橋,轟動了遠近各州府縣,張果老當時正在恒山修道,聽說此事后,就想去湊個熱鬧,一來看看魯班是何許人也,二來想試試這座石橋堅固與否,于是就牽上他的烏云蓋頂小毛驢,褡褳里,左邊裝上太陽,右邊裝上月亮,邀上柴榮,推看金撲銀把的獨輪車,車上載了恒山、泰山、華山、衡山四大名山,游游蕩蕩到了趙州橋邊,問:“這橋能吃得住我們這小車和驢吧?”魯班說:“大車大馬盡管過,還在乎這小車和驢?”張果老和柴榮趕驢推車就上了橋,他們一上橋,石橋就直搖晃,眼看就要塌了,魯班一看不好,就趕快下橋用手托住,橋是保住了,但卻向西扭出一丈多遠。張果老過了橋,回頭看看魯班說:“可惜了你這雙眼睛喲!”魯班覺得有眼不識泰山,越想越慚愧,便把自己一只眼睛挖了出來,放在橋邊走了。
馬王爺的第三只眼
后來馬王爺從趙州橋路過,把這只眼睛拾起來,安在了自己額上,后來馬王爺就成了三只眼,魯班是木匠的祖師,現在木匠吊線時都用一只眼,張果老回到恒山后,很是不安,一句話說的使魯班挖了一只眼,玩笑開大了,心里過意不去,他就邀請魯班來恒山一游,以補償自己的過失。魯班接到邀請函以后,心中大喜,能和名振四海的張果老一敘,是求之不得的事啊,他就帶上小妹魯姜一起來了恒山。張果老熱情地接待了魯班兄妹二人,帶領他們遍游了恒山美景,不覺半月有余,二人想辭別果老返鄉,張果老婉言相留,說:“還有個地方沒去,我們應該去盡興一游。”一日他們三人來到了金龍峽谷,此時正值暑夏,突然大雨傾盆,山洪暴發,眼看磁峽紫氣升騰、山腰似有瓊樓仙閣,只是洪水阻隔,不得近前。張果老趁機說:“此處要有一座小橋就好了”!魯姜一聽說“橋”,立即來了興趣,她說:“倘若不棄,就讓我來造一座橋吧”此話正中果老下懷,趕緊說:“小妹能造橋,求之不得,只是人手太少,怕一時難以完工”。魯姜自小爭強好勝,生怕別人看不起自己,生氣地說:“一座小橋,何用他人,我一人就夠了”,魯班一聽小妹口吐大言,又把自己排除在外,很動氣地說;“你若一人造橋,我就另蓋一處殿閣,咱們比比,看誰起的快”。小妹不服氣地說:“我架橋是空中作業,你是平地蓋房,你占便宜,這種比賽不公平”。魯班說:“你在空中架橋,我在空中蓋樓,這不就公平了嗎?”于是兄妹二人擊掌打賭,約定一夜間完工,到雞鳴時請果老驗收。兄妹二人說干就干,沒等雨停水退就忙乎開了。魯班依照在煙雨中隱約可見的仙閣輪廓,很快就完成了主體工程,不想魯姜的速度更快,子時剛過,一座橫跨東西二峰的拱形橋就完工了,時命名為“云閣虹橋”。魯姜建好橋后,腳踏橋頭,煙云繚繞,不覺心曠神怡,意氣煥發,就學著雞叫,放開嗓子大叫了三聲。這一叫不要緊,引起附近唐家莊村的雞都叫了起來。魯班一聽雞叫了,主樓雖已成形,但南北展翅的配殿還未動工,忙亂中只好壓縮工程規模,將南北配殿緊縮為小閣樓,并命名為“玄空閣”。后因時事變遷和其建筑特征,至北魏孝文帝時改名為“懸空寺”。從此也留下了一個怪現象,磁硤谷附近村莊的雞比城里的雞早鳴一個時辰。
傳說只是傳說,但自古以來,人們都認為“懸空寺乃神為之也”!當您登上懸空棧道時,懸崖上“公輸天巧”四個字也直接作出了回答!肮敗蹦死戆嘀,魯班是春秋時魯國人,復姓公輸,名“般”,因是魯國人,后人就稱其為魯班。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