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七子之五:長生子劉處玄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fā)布日期:2016-06-15 瀏覽次數(shù):次
長生子劉處玄
“素有出塵之志”
劉處玄,萊州武官村人,生于金朝金熙宗皇統(tǒng)七年,即公元1147年的七月十二日。據(jù)資料記載:劉處玄家族是武官村的老坐地戶,他的先祖在宋朝太平興國年間,因重行孝義,為朝廷所褒獎,由此還免除了許多賦役,鄉(xiāng)鄰都跟著沾了光。他的祖父以及父輩們,都秉承先祖之風,延脈家族傳統(tǒng),重孝義,行善事,在鄉(xiāng)里恤孤賑貧,頗得鄉(xiāng)鄰愛戴。劉處玄尚在幼年時,他的父親就去世了,他與母親相依為命,孝母親鄰,清靜自守,立誓不結婚娶妻,幾次想出家修道,都因老母勸阻而沒有實現(xiàn)。
在中國史籍中,大凡談到高僧名人出生,都會有一些靈異跡象,以示其不凡,劉處玄亦如此。據(jù)《歷世真仙體道通鑒續(xù)編·劉處玄》說,劉處玄出生的那天夜里,有“紫氣二道,從大基山橫貫其家。”武官村屬于東萊掖縣地(今萊州),這個地方齊魯文風盛行,自古有濃郁的道仙氣氛,文峰山、大基山等都離武官村不遠,北魏光州刺史鄭道昭留下了許多石刻,并且鄭出家后就在大基山的道士谷修道,加之這些山峰風景優(yōu)美,是歷代名士仙家流連之地。劉處玄就是在這樣的外部環(huán)境中成長,自幼受到熏陶,形成其獨特的人格形態(tài)。所以不僅他“素有出塵之志”,就是他的母親也時常產(chǎn)生“棲隱”之意。
金世宗大定九年春,劉處玄在鄰居家墻的高處發(fā)現(xiàn)兩首頌詞,沒有注明何人所作。其中有兩句說:“武官養(yǎng)性真仙地,內(nèi)有長生不死人。”劉處玄心知必是高人所示,遂堅定了出家修道之心。到了九月,王重陽率丘處機、馬鈺、譚處端來到萊州行化傳教,劉處玄得知后,與母親一起去拜見了王重陽。王重陽見劉處玄后,即問“汝解壁間語否?”此時大半年在劉處玄心中的疑惑透明應解,他知道那是王重陽所為,而且深感王重陽的真意,于是拜王重陽為師,出家追隨王重陽修道,時年二十三歲。據(jù)《金蓮正宗記》記載,王重陽對劉處玄的決定非常感嘆,認為其如“松之月,竹之雪,故不受于黃塵”,按其收徒慣例,授劉處玄一首詩,詩曰:“釣罷歸來又見鰲,已知有分列仙曹。鳴榔相喚知子意,躍出洪波萬丈高。”并賜名劉處玄,字通妙,道號長生子。
老七卻為“四哲”之一
劉處玄是王重陽在膠東地區(qū)收的七大弟子之最后一名,但卻是列前第四位,是王重陽“一弟一侄兩個兒”中的一個兒,是“四哲之一”。王重陽收劉處玄后,即率領丘、譚、劉、馬在萊州傳教一個多月,發(fā)展教眾過千人,并于10月創(chuàng)立了“三教平等會”。由此,王重陽向著“使四海教風為一家”的理想又邁進了一大步。之后,劉處玄跟隨王重陽離開了膠東地區(qū),經(jīng)汴梁回陜西。但是王重卻于第二年的正月仙逝于汴梁旅邸。劉處玄在馬鈺的帶領下,歸葬王重陽并守孝三年,然后各言其志,奔赴各地修道傳教。
王重陽臨終前,曾對四子有了安排:“丹陽已得道,長真已知道,吾無慮矣。處機所學,一聽丹陽。處玄,長真當管領之”。所以,劉處玄跟隨譚處端到了洛陽,并以此為中心展開了修道與傳教活動。后來,孫不二加入,但是劉孫二人此時還主要以修道為主,在傳教方面還只是譚處端的協(xié)助人。在譚處端的教導下,劉處玄在洛陽地區(qū)修道傳教七年的時間,時常“出沒于市塵雜沓之處,管弦聲歌之場,花間柳巷之間,”憑著毅力和信念,磨煉心性,增強本領,終于悟道,而且顯示了許多靈異之象。據(jù)資料記載:大定十八年秋,即1178年劉處玄由洛陽的土地廟遷往云溪觀,有人為其開鑿居住的石洞時,得到一石井,寒泉冰冷,在場的人都很驚異。劉處玄笑著說:“不遠處數(shù)尺之內(nèi),還有二井,乃是我往生修煉時所開鑿”。眾從遵循所示處開鑿,果然有二井,所以后世亦將云溪觀稱為三泉洞,等等。大定二十一年,即公元1181年因金朝宗教政策變化,劉處玄東歸回到了家鄉(xiāng)萊州。
建豪華道觀以修道
劉處玄自跟隨王重陽修道離家到重回故里,整整十二年。母子相見,悲歡交集,敘說離別之念,相見之喜。當?shù)氐娜娼瘫娐犝f劉處玄歸來,也十分高興,相互傳報。劉處玄回到故里后,一改王重陽苦行苦修、乞討充饑的修道宗旨,而是建立豪華道觀為修道之所,開辟了全真教修道的新理念。所以第二年,劉處玄便將武官村自己住宅地改建成武官觀,其規(guī)模宏大,氣勢雄偉,又有周圍秀麗清雅的風景所環(huán)抱,成為最理想的修道之所。武官觀建成后,劉處玄曾專門賦詩說:“離城甲丙藕花香,池畔初暄臺榭涼。一郡歡游垂柳岸,萬華春賞杏花崗。依山臨水亭前碧,聳檜攢筠軒外光。世夢不侵真得趣,飲來云步訪蓬莊”。這首詩,既寫出了武官觀秀麗的風景,也道了劉處玄居觀修道的閑適心情。后來丘處機評價說:“在所道院,武官為之冠,濱都次之,圣水又次之。”劉處玄在武官觀修道不久,被人誣告入獄達百日之多。在獄中,他不申辯,不反抗,泰然處之。而且還苦煉書法,習讀文學,不虛度一日。后來,案子破了,劉處玄無事被釋放出來,其書法“有龍蛇飛舉之形,”在武觀村周圍留下了許多題字、題詩,后大都消失在歷史的煙云中。
王重陽率四哲離開山東后,膠東全真教務主要由王處一負責。劉處玄歸來后,二人攜手大力推行全真教,為全真教在膠東地區(qū)的進一步發(fā)展做出了貢獻。1183年他與王處一在萊陽游仙宮主持了馬鈺的喪事,第二年譚處端仙逝后,他成為全真教的領袖,執(zhí)掌教務,并創(chuàng)建了全真教隨山派。所以金章宗于承安二年,即1197年召劉處玄至燕都,在與金章宗對話中,“所對皆合圣意,群臣無不尊崇”。對話的主要內(nèi)容是關于修身與治國之道,劉處玄則以寡欲薄斂對答。這與丘處機應對金世宗時所言基本一致,體現(xiàn)了全真七子的思想傾向。1198年劉處玄離開燕都時,金章宗還專門為其題寫了靈虛、太微、龍翔、集仙、妙真五個觀名,所以武官觀后來在地方志中有不同名稱。
金章宗泰和三年,即公元1203年二月,劉處玄升霞(仙逝)于武觀靈虛宮。據(jù)《金蓮正宗仙源像傳》說,劉處玄仙逝前,曾有官員來拜見。劉對來拜見者說:“公等皆當代名臣,深荷顧遇,吾將逝矣,不足為公等友”,又示頌云:“正到崢嶸處,爭如拂袖歸。我今須繼踵,回首返希夷。”“二月初六日,鳴鼓集眾,告民去期。謂弟子曰‘各善護持,毋生懈怠’”。說完,“乃曲肱而逝”,終年56歲。
劉處玄曾注《道德》、《黃庭》、《清凈》等道教經(jīng)典,留下傳世著作主要有《道德經(jīng)注》、《陰符經(jīng)解》、《仙樂集》、《至真語錄》,等等。
來源中國道家養(yǎng)生網(wǎng)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