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教有什么特點 “全真七子”是哪幾位?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布日期:2016-07-05 瀏覽次數:次
“全真”既有宗教的意義,又有修身養性的內容。說有宗教的意義,是因為全真也是一個教派,它是由王重陽祖師始創,人們都稱之為全真教或全真道。
自創立以來,其與正一道派并列為道教的兩大宗派,長期以來在道教史上占有主導地位。而有修真養性的內容是因為“全真”兩字里包含有修煉的思想內容。
全真雖然晚出,卻具備黃老道家思想的底蘊,在涉世和自己行為方面,謙虛遜讓等同儒家,勤勞艱苦等同墨家,慈善兼愛等同佛家。
“全真”漸漸演變出既有教又有義的豐富內涵,其意義也就是全真教所提倡的“真功”和“真行”。真功是指心性、內丹等方面的修煉,而真行則是指勵志苦行、舍己助人的外在行為。
全真就是通過一個除情去欲、忍恥含垢、苦己利人的修煉過程,返回到先天淳樸的自然狀態,不著一塵,不染一物,以達到全性保命與道合真之目的。
全真的含義有二:
其一,“全”老莊自然無為之“真”旨;
其二,“全”人體性命之“真”。
全真教主張三教合一,涵儒攝佛,吸收二教思想,形成以道家思想為核心的三教合一的新道教派別。在修行方法上注重內丹修煉,不尚符箓與黃白之術,規定道士必須出家住宮觀,不蓄妻室,持齋茹素,并制定了嚴格的清規戒律。
為了廣招信徒,把《道德經》、《般若心經》、《孝經》列為信徒必讀經典,教人“孝謹純一”,“正心誠意,少思寡欲”。注重在下層民眾中傳教,廣為接納中層士大夫階級,謀求上層達官貴族、皇家宗室的支持,因此教派基礎深厚,思想意識滲透到各個階層,影響深遠。
道教的“全真七子”是哪幾位?
無為真人馬鈺(1123-1183),字玄寶,小字山侗,號丹陽子,人稱馬丹陽、丹陽真人。馬丹陽開全真“遇山派”,后人贊曰:“啟迪全真,發揮玄教者也”。他著有《丹陽真人語錄》、《洞玄金玉集》、《丹陽神光燦》等書,對后學者有很深的啟迪。元始祖至元六年(1269年),封其為“丹陽抱義無為真人”,武宗加封為“丹陽抱一無為善化真君”。其所創立的教派今日仍在傳播中。
蘊德真人譚處端(1123-1185),原名玉,字伯玉,入道改法名處端,字通正,號長真子。元始祖至元六年(1269),贈“長真人水云蘊德真人”,武宗加封為“長真凝神玄靜蘊德真君”。其所創立的教派今日仍在傳播中。
長春真人邱處機(1148-1227),元初道士,字通密,號長春子,元始祖至元六年(1269),詔贈“長春演道主教真人”,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加封為“長春全德神化明應真君”。后世稱長春真人,乾隆皇帝曾贊曰:“萬古長生,不用餐霞求秘訣;一言止殺,始知濟世有奇功”。他所創立的道派——龍門派,為今天全真道傳承的主要教派。北京白云觀為龍門祖庭。
長生真人劉處玄(1147-1203),字通妙,號,長生子。劉祖著書頗豐,有《仙樂集》、《至真語錄》等多種書籍流傳后世,深得學道之徒的青睞。元始祖至元六年(1269年),封為“長生輔化明德真人”,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加封為“長生輔化明德真君”。其所創立的教派今日仍在傳播中。
玉陽真人王處一(1124-1212),字玉陽,號散陽子,又號華陽子。其一生著書不輟,有多部道書流傳,如有《云光集》、《顯異集》等。元始祖至元六年(1269),贈封為“玉陽體玄廣度真人”,元武宗加封為“玉陽體玄廣慈普度真君”。其道派至今仍在傳播中。
廣寧真人郝大通(1140-1212),字太古,號廣寧子,名璘。太古真人一生留下不少啟發修道之士的著作,如《示宗直言》、《太古集》、《周易參同契簡要釋義》等等。元始祖至元六年(1269),追賜為“廣寧通玄太古真人”,元武宗加封為“廣寧通玄妙極太古真君”。至今華山派仍在流傳。
清靜散人孫不二(1119-1182),名富春,寧海人。他創立的全真清靜派,今日仍在流傳。其著作有《孫不二元君法語》、《孫不二元君傳述丹道秘書》等。元始祖至元六年(1269),追贈為“清靜淵真順德真人”,元武宗加封為“清靜淵真玄虛順化真君”。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