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教首位坤道方丈吳誠真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布日期:2016-06-15 瀏覽次數:次
吳誠真道長
吳誠真,女,1957年1月14日出生,武漢新洲人,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學歷。1984年3月在武漢市長春觀出家,師從北京白云觀方丈謝宗信大師。現任湖北省政協常委、湖北省道教協會會長、武漢市道教協會會長、武漢長春觀住持。2009年11月15日,升任武漢長春觀方丈,成為中國道教史上首位坤道方丈。
2009年11月15日,吳誠真道長在武漢長春觀正式升座為方丈,成為中國道教史上首位坤道方丈。在道教中,對方丈的選拔非常嚴格,必須受過三壇大戒,而且接過“方丈法”。愛國愛教、德高望重、戒行精嚴,受全體道眾擁戴的道長,始許選為方丈。
坐在記者面前的吳誠真道長,面色紅潤,神情淡定平和。一襲藏青色道袍,頭發高高盤起,用黑繒糊制成的混元巾固定,頂部正中開一個圓孔,露出發髻。
修行觀:“修行中遇到過很多困難,我都把這當作修行中的經歷”
吳誠真生活在一個儒學、道教、佛教、基督教多重信仰、多種文化融合的大家庭里,“奶奶信基督教,外祖母佛道雙修,父親傾心儒學,喜讀四書五經,二姐信奉道教”。而她在對多種信仰的比較中,選擇了道教。“道教的理論、信仰與實踐中的修行是合一的。‘上善若水’、‘有容乃大’等寬容、誠信、友愛的理論,非常質樸,比較適合我。”她喜歡讀《道德經》、《何仙傳》等經書。1980年,吳誠真第一次邁入長春觀,內心里有一種找到歸宿的踏實感。“當時覺得這就是我的家啊”,她說。信仰至誠、年僅23歲的她,當時還從家里帶了2600元錢,而這在上世紀80年代初,無疑是一筆巨款。經過幾年磨煉,吳誠真于1984年正式在長春觀出家,拜北京白云觀方丈謝宗信大師為師,成為全真道龍門派第二十四代弟子。
進入道觀后的最初幾年是最艱難的。觀里年輕人少,廚師、會計、出納、接待等工作,她都做過。1988年,她被特邀為中國道協第四屆代表大會代表,1995年升任長春觀住持,2000年,先后升任武漢市道協會長和湖北省道協副會長。
對于過去25年修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挫折與困難,她總是坦然面對,樂觀對待:“修行中不可避免會有磨難,要前進,就必然經歷磨難。在這20多年的修行中,曾遇到過很多困難,我都把這當作修行中的經歷。”內心這種堅定的信念,讓她徜徉在修行的快樂中:“道教文化與中國人的文化情結密不可分,道教里有天文、地理、數學、化學、養生、生命科學、武術、美術,是無所不包、無處不在的文化。道教不光是教人們去打坐修煉,它倡導的是一種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它指導人們要熱愛生活、熱愛生命,行善積德,持儉為要,積極倡導和諧共生的理念,是要用各種手段讓人們健康、長壽。”
慈善觀:“我不在乎外在物質的簡陋,重要的是內心的充實與快樂”
初入觀時,房屋緊張,吳誠真多年與觀里的一位坤道師兄同處一室。當選為武漢市道協副會長及升任長春觀住持后,還是與這位師兄同居一室。如今道觀建設已發生了巨大變化,而她的丹房仍是20多平方米的一室一廳,仍與二姐同居一室。一張床,一張舊沙發,甚至少有電器,屋內堆放最多的是書籍。
她毫不避諱談及自己的工資:“我們這里道士月工資240元,出家時間越長工資越高,來了近30年的道士一個月工資有300多元。我拿的是最高的,370元,這里面包括40元的醫藥費。此外,牙刷、毛巾、圖書、衣服等日常用品,都要自己掏錢買。”2009年來中國人民大學參加宗教界人士研習班時,一個弟子給她買了一套絲制的高級被褥,她卻送給了另一位比較貧困的同學。生活的簡樸,她并不以為然,她掀開自己的道袍,指著里面毛衣上的破洞,對記者說,“經常有弟子勸我:‘道長,您看您的毛衣都破了,買件新的吧。’其實,衣服被褥破點沒什么,我不在乎外在物質方面的簡陋,重要的是內心的充實與快樂。持守一顆弘道心,我的內心就快樂無比。”
然而就是這位每月工資不到四百元的道長,從2000年至今的10年間,已帶領長春觀向社會各界募集善款近四百萬元。多年來,吳誠真道長帶領廣大道眾和信眾發揚道教優良傳統,在扶貧濟困、助學興教、修橋補路、幫助孤寡等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2003年至今,她多渠道地從香港引資,在湖北新洲創辦了汪集小學、站橋小學。在1998年洪災、2008年汶川大地震等大災大難降臨的特殊時刻,她更是第一時間帶領省、市道協、長春觀全體道眾和廣大信教群眾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同全國人民一道捐款捐物。湖北省屬于長江流域,湖泊眾多,常有水患,吳誠真道長幾乎每年都要向省內遭遇水患的地區捐資捐物,以慈善之心利濟各方。2009年2月,她被評為武漢市十大慈善家,并當選為湖北省慈善總會副會長。
文化觀:“從挖掘優秀道教文化開始,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武漢長春觀始建于元初,為全真道龍門派創始人邱處機道場,被譽為“江南一大福地”。長春觀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如聞名于世的“三絕”——“天文圖”、帶有藏族及歐式風格的建筑、乾隆帝御賜“甘棠”石刻。
關于近些年長春觀的發展,吳誠真道長說,“從改革開放到2000年,長春觀的毛收入不超過100萬元。在9年前,甚至許多人都不知道長春觀是一個道教宮觀。那時,長春觀沒有多少新的建設項目,也沒有錢去建,這是很現實的問題。從2000年開始,我們從挖掘優秀道教文化開始,從道教音樂、齋醮、養生、太極、武術等方面著手,創辦道教經樂班,開辦素菜館、養生堂,舉辦養生講座等,還開設了專門的服務部、流通處。這些舉措不僅弘揚了優秀傳統文化,也增加了我們的收入,無形中擴大了長春觀的影響。”
長春觀的經懺科儀在道教界享有盛名。長春觀經樂團剛成立時,無論是資金還是人才都很缺乏,吳誠真道長多方籌集資金,為經樂團添置樂器、法器等硬件,還為經樂團的人才培養、人才儲備作了大量工作。她鼓勵年輕道眾學習道教音樂知識,并由觀里出資送他們到武漢音樂學院進行專業培訓,遇到前來掛單的有音樂特長的道友,她也想方設法挽留。就這樣,長春觀培養了不少道教界音樂人才,長春觀經樂團也名聲漸起,逐步走向省外、邁向全國,而且漸漸聲及海內外。經樂團多次應邀出訪馬來西亞、新加坡以及中國香港、臺灣地區,參加大型道教活動,獲得了海內外道教界的一致好評。
從2003年至今,吳誠真道長還多次率領長春觀道眾出國考察,就道教義理、經懺科儀、道教音樂等方面與國外道眾進行切磋,向國外著名宮觀汲取管理經驗。同時,她廣納道子,培育道才,倡導文化建設,創立了長春觀道教文化培訓中心,創辦了《大道》雜志。從2002年至今,長春觀已成功舉辦了多期文化研習班,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弘道濟世的教職人員。吳誠真道長處處愛才惜才,不僅注重培養他人,對自己的要求也非常嚴格。2001年,已是長春觀住持、湖北省道協副會長的吳誠真,報考了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班,與很多把攻讀學位當作敲門磚或鍍金的人不同,她“不為文憑,就是為了學知識”。
近些年,吳誠真道長還牽頭組織了其他一些具有開創意義的活動,如1997年為道長們辦醫保,2006年又為道長們買了社保,免去了出家人的后顧之憂;請留守大學生吃年夜飯;為貧困家庭送米送油。她認為這些活動與道教的根本精神并不違背:“我們既是修行者,又是弘道者,有社會賦予的責任,積極為人類社會的和諧發展作貢獻也是我們重要的責任。”
弘道觀:“以時代化、大眾化的方式弘揚道教”
長春觀是武漢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道教古建筑群。但長期以來,由于沒有長遠的系統規劃,其宮觀建設一直停滯不前,“長春觀距離黃鶴樓很近,那塊地方寸土寸金。在我接手之前,長春觀只有30畝地,而今已擴為75畝”。吳誠真升任住持后,于2000年廣泛征求建議和意見,為長春觀編制了長遠規劃:以長春觀之“春”字立意,建立主要景觀為夢竹春影、茶寮春茗、春滿碧池、甘棠春讀、五福迎春、春壇古碑、仙湖春波、涵養永春等“春之八景”。次年,于西面新建曲尺形碑廊、迎真茶舍,并在原省醫學會的舊址上建成了一座兩層仿明清古肆建筑;此后重建山門,改建臨街房屋為古肆形式,重修了靈官殿、財神殿。2003年,在市區政府支持下,收回周邊地域,使長春觀中、西路形成一片整體。修建西王母殿,并于碑廊北面增建仿古茶寮,碑廊西邊栽植紫竹、斑竹及多種細竹,形成夢竹春影景觀,搭配正在建造的坤道院,左倚道藏閣,后傍三皇殿,形成瑤琳監春景觀。同時,還改造素菜館,修建乾道院,開辟臨街古肆等一系列項目工程,恢復元明之時“閬苑金闕故清虛,紫府瓊臺仍縹緲”的景象。
問及升任方丈之后是否有新的工作計劃,吳道長淡然一笑:“自己德淺、才也淺,應該說與方丈有很大的距離。升座儀式那天我說,有些事當方丈要做,不當方丈也要做。現在,我覺得最重要的是進一步規范內部的教規,繼續弘揚道教文化,傳播積極的、優秀的、對人有幫助、有現實指導意義的道教文化。還要加強宮觀管理和宮觀建設,利用閑置土地,挖掘長春觀的文化價值。現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將長春觀東邊一帶的規劃建設做起來,打造一個道家文化的體驗區;建造一個規格高、藝術價值高、道教內涵深的長春閣;還要建造道教博物館、醫道館、問道館、清心館。讓普通人進了長春觀,有吃的、有看的、有聽的、有住的,以時代化、大眾化的方式傳播道教。”而這些,她準備用10年時間來實現,從而最終完成“春之八景”的規劃。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