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豐祖師《打坐歌》譯解 (二十)
欄目分類:丹道修煉 發布日期:2017-05-21 瀏覽次數:次
文/高帥
《打坐歌》對當代道教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原文
要知此歌何人作,清虛道人三豐仙。
譯文
要知道這首《打坐歌》的作者是誰,是清虛道人張三豐真人。
譯評
《打坐歌》結尾的這句話,署名三豐仙的大作,有彪炳正宗和強調真實性的意義。
三豐派的金丹文化,具有道法兩用的完整性,已經將傳統道家金丹文化,以往那種單一的坐禪理論,深化到站樁、行拳、臥禪的修真高度。他的打坐理論,不以坐禪為唯一法門,已經發展為四大修真法門,為我國內家拳術,播下了大道文化的種子,并生根發芽,形成了理法完備的太極、內家行禪的拳術理論。
三豐派的道學,是源于傳統道家金丹文化思想,以文演武、性命雙修、與道合真。是以道家的文武兼備思想為主旨,建立了宏博的武藝、武道,這樣文化構建,是值得每一個喜愛武學和修真的人士,去身體力行的。
之所以選取《打坐歌》來譯解,是鑒于我國的金丹文化,主要以氣功類的丹道形式,在注解這首《打坐歌》。那種注釋這在很多地方,已經嚴重違背了傳統的道學思想。故而我們不厭其煩地結合祖師對道家的一些煉養道術的批判,通過對照比較的形式,去探討這首《打坐歌》究竟是在說什么。也只有讓大家充分地理解《打坐歌》的基本思想,對《打坐歌》涉及的道家文化知識,有一個較為完整的、清晰的認識,才好讓大家在心中,對傳統道家金丹文化,有一個大致的輪廓。有了這樣的修真層次與次序,再去與那些氣功類丹道作比較,來幫助大家理解道家金丹文化。
參照祖師其他歌訣解析《打坐歌》
我們認為,既然《打坐歌》是張三豐祖師的優秀作品,是指導我們正確打坐修真的經典歌訣。那么,注釋其基本含義,最好參照祖師的其它丹詩歌訣去解析,而不要輕易用后世的執相之學,去揣測其意,這也是我們花費大量篇幅,來譯解《打坐歌》的一種原因。
例如,道家金丹文化的三關學說,在祖師的文章中,都有相關的闡釋。
他說:“初關、中關與上關,上田、中田與下田,層次原來分井井,火工須要法乾乾。室窗透亮三更到,晝夜通紅九鼎全,文武陰陽勤摶煉,劈開萬竅好朝天”。
可現代丹道對《打坐歌》的譯解,往往囿于氣功的三關之說,無法表明道家金丹文化的三關、三田的含義。祖師這里是不是已經十分明確的告訴了我們,道家金丹文化的三關、三田內容,怎么能夠在我們肉體的上中下位置,去揣摩呢?這分明是在告訴我們,道家金丹文化的次序,層次是分的井井有條的。這個火候之功,也是要“法乾乾”的。
什么叫“法乾乾”呢?
《象》曰:“君子終日乾乾,反復道也。”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資料圖:圖源網絡)
《陰符經》曰“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一個修真者,若做到能觀能執,順應天道,去刻苦修真,則最終的結果,是“劈開萬竅好朝天”。這樣的大道思想,是源于道家文化的道論,是從有到無的進階,是從后天的太極轉換到先天的無極境界,是金丹脫胎后的虛空粉碎,是道家所指的無極太虛世界。
從《打坐歌》看道門修真跟禪宗打坐的異同
祖師的《打坐歌》告訴我們,萬物都是道氣之始形成的。華夏文化的代表者——釋道儒三家的修真思想,都是源于我國傳統道學文化的這個永恒的道。
張三豐祖師說:“金丹之道,雖曰易知難行,然不可不求其知,以為行之地也。知且不正,行如何往?知茍不精,行安所入?知且未熟,奚云口訣?”(《道言淺近說》)。他是在用知真、行真、至真的實修步驟,來講解道家金丹太極修真文化的那些要點。
《打坐歌》為了叫醒修真者,不要去意守肉體的某一個部位,不要執著于自身去修真,反反復復強調,道家金丹文化的打坐,是一性圓明不二般的禪修。
《六祖壇經》說:“善知識,何名坐禪?此法門中,無障無礙,外于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善知識,何名禪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本性自凈自定。只為見境思境即亂,若見諸境,心不亂者,是真定也。善知識,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
我本性元自清凈(資料圖:圖源網絡)
《菩薩戒經》云:‘我本性元自清凈’。善知識,于念念中,自見本性清凈,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禪宗的打坐法門,六祖說“外于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這也是張三豐祖師《打坐歌》的基本思想,是三教合一的文化傳承。而現代丹道出現打坐執相的錯誤,出現長期癡迷于身體的氣脈修真,出現期待有什么真氣在里面運行。及那些在修行中,總是期待外腎的勃起,為金丹的活子時者。等等將意識游離于身體的不同部位和預貪效驗,甚至于貪欲采彼之精華、精血為我所用者,這樣的修法,怎么能夠做到“外于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呢?種種欲望貪婪之心的見境思境,怎么去見自性不動呢?均是嚴重違背了傳統金丹文化的參禪打坐主旨的。
張三豐祖師不斷告誡我們,修真是要“不可有絲毫忖度之心”的正念正行,是要“一槍下馬,免得另來打仗”的誠意果敢,是要“一心一意,只抱著內呼吸做工夫”的專心致志。張三豐先生說,打坐參禪,是以獲得玄關,為煉金丹入門的標準。
張三豐祖師關于道家金丹打坐原則的開示,是源于“三教原來是一家”的大道文化思想,其中融合了禪宗的禪學思想,是禪道合一的金丹文化。這在具體的修真方法上,對于道家傳承的煉金丹理論,則有其更加詳細和獨到的地方。
《打坐歌》是樸實的金丹大道
《打坐歌》明確的告訴我們,道家金丹大道,也是“一性圓明不二般”的。這就確立了張三豐祖師《打坐歌》所講解的金丹文化,與一切執迷于外相的氣功類丹道,是有本質區別的。我們只有走出氣功類丹道的搬運與煉精的法門,才能讓《打坐歌》的金丹文化思想,回歸到道家金丹大道的正途。
祖師說:“物物各具一太極,即道也。人人心上有先天,亦道也。”。道家金丹大道的修真,是極為樸實的金丹大道,豈是那些故弄玄虛的扭捏丹法,可以望其項背的?
故張三豐祖師《打坐歌》的金丹思想,是代表著我國古代鐘呂派金丹大道文化的主流道學,并不是近當代某些自詡傳人所說的二流丹道玩弄精氣的道術,而是一種建立在道的基礎之上的大道文化,它對指導現代道家、道教養生與修真,具有極其重要的時代價值。
(騰訊道學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文:高帥,騰訊道學專欄作家)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