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壁畫 來關中迷人宮觀——西安東岳廟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布日期:2016-06-16 瀏覽次數:次
文/高明
一、北宋時期各地東岳廟興建情況
五岳皆有本廟,唯東岳祠遍天下。其原因自然是因為東岳神功能眾多,可極大地滿足民眾的心理需求。這只是一般而言,具體說,各地建東岳廟起于何時?直接原因是什么?
西安東岳廟(資料圖 圖源網絡)
嘉靖《蘄州志》有類似記載:
東岳廟,在東門外,元至正十四年里人黃均創建……宋大中祥符元年封“天齊仁圣帝”,蓋以東方主生,加“仁圣”二字,封帝,敕天下郡縣皆立行祠,蘄得有廟以此。
可見,允許各地任建東岳廟,始于宋真宗時。事實確實如此,現知文物、文獻資料中,早于此時期的東岳行祠之記載幾乎沒有,而此后則“東岳之廟遍寰宇矣”。現將搜集到的北宋時期東岳行祠興建情況介紹如下:
(1)山西定襄東霍社,東岳廟,創建于大中祥符九年(1016);
(2)福建福州,東岳行宮,創建于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
(3)山西聞喜西宋村,岱岳廟,乾興元年(1022);
(4)河南堰師縣,泰山廟,熙寧五年(1072);
(5)山西晉城冶底村,天齊廟,元豐三年(1080);
(6)山西晉城周村,東岳廟,元豐三年(1082)重修;
(7)山西沁源綿上鎮,天齊仁圣廟,元佑六年(1091);
(8)上海松江,東岳行祠,北宋末;
(9)河南魯山,東岳廟,崇寧三年(1104);
(10)山西解州,東岳廟,大觀二年(1108);
(11)浙江余姚大黃山,東岳廟,政和四年(1114);
(12)陜西西安,東岳廟,政和六年(1116)
二、為何要引起對西安東岳廟的重視
東岳大帝在各地均有行祠,而各省、地區政府所在地的祠廟又是該地區的總祠,西安位于關中地區的首府已有千年歷史,西安東岳廟自然就是關中地區東岳大帝的總祠。因此,對它的研究有助于我們了解該地區的東岳信仰。此外,該廟有陜西省現存道教宮觀壁畫中單幅面積最大的壁畫,所以,研究西安東岳廟壁畫對整個陜西省壁畫研究具有特殊的意義。
西安東岳廟壁畫(資料圖 圖源網絡)
三、西安東岳廟現狀
廟內概況
西安東岳廟,位于陜西省西安市東門昌仁里。始建于宋朝,為西安著名道觀。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來的西安東岳廟建筑規模很大,硬山式正山門朝南,東、西有偏門,北后門通往現在的東一路,廟院內東西兩側為廂房,中間有大殿、中殿和后殿,在后殿即父母殿之東,有三教宮。大殿前有石牌坊、石獅子和記載廟宇事跡的石碑許多通。每個殿里都有雕塑和壁畫。
從現存情況來看,廟內主要建筑物還存在。幾座大殿尚完好,但各殿內的雕塑均已被毀,壁畫僅存在一號殿和二號殿的東、北、西壁,以及四號殿山墻上,記載廟宇事跡的石碑只剩一通。
西安東岳廟(資料圖 圖源網絡)
主殿:供奉東岳大帝的場所
一號殿(即大殿,主殿)從其所處位置、建筑規模、門匾題字和壁畫內容來看應是供奉東岳大帝的場所,氣魄宏偉,大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六步架,雙步周回廊,單檐歇山頂。
梁架為徹上明造,外檐斗拱為七踩單抄雙下昂,里轉出三抄。構架為抬梁式,但仍保留叉手、駝峰。前后檐斗拱耍頭后尾延長插在內檐垂蓮柱上,垂蓮柱上承下金檀,在挑檐檀和下金檀間起平衡作用。此種做法,在陜西關中地區古建筑中已見多處,可能是一種地方手法。周圍共有朱色廊柱二十四根,殿前方八根柱上的柱石,雕刻有精美的二龍戲珠浮雕,其他柱石皆雕花卉。
殿門上有木雕花,殿前方的斗拱雕成龍首,個別的斗拱加以彩繪。殿脊施琉璃瓦和雕花磚。殿內的神像己毀掉,東西兩壁和北壁兩端,共殘存約有150平方米大幅彩色壁畫,所繪山水、樓閣、人物,精致秀麗。
冬日的西安東岳廟(資料圖 圖源網絡)
中殿:彩色壁畫線條遒勁、色彩濃重
二號殿(即中殿,寢殿)位于一殿以北,較一殿規模小,從位置和其中壁畫內容來看應是寢殿,即供奉東岳大帝夫人的場所,三開間,建筑上也有磚雕花裝飾,殿內東西兩壁及北壁兩端,共殘存100平方米有彩色壁畫,線條遒勁,色彩濃重。除此而外,殿內原有其他文物均已散失無存。
后殿:多層臺階 多層敬仰
三號殿(即后殿,父母殿),位于廟的最北邊,建筑規模比一殿、二殿都小,從其位置來看應是父母殿,是供奉東岳大帝父母的場所,現在殿內塑像、壁畫都已無存,建在有1.70米的高臺之上,進殿之前會經過兩層12級臺階,給人一種敬仰之情。
東岳廟(資料圖 圖源網絡)
三教宮:展現儒、釋、道三教合流之趨勢
四號殿(即三教宮),三教即儒、釋、道,據當地群眾回憶,原來大殿內還有塑像、壁畫,殿內供奉老子、孔子、釋迎牟尼,反映了宋元之后三教合流的趨勢。現在殿內塑像無存,只在東面山墻上存有少許漫濾不清的壁畫,可能是清代以后所繪。
(騰訊道學獨家編輯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作者:高明,西安美術學院2008年博士學位論文,論文題目為《西安東岳廟壁畫研究》。)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