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摶老祖本“啞孩兒” 幸賴毛女喂乳汁
欄目分類:道教神仙 發布日期:2016-06-16 瀏覽次數:次
陳摶,別號扶搖子,是亳州真源(今河南周口市鹿邑)人。他五歲時還不會說話,人稱“啞孩兒”。一天,他在水邊游戲,遇到一個青衣婦人,自稱毛女。毛女將陳傳抱到隱山之中(今鹿邑尚有隱山遺址),喂了幾口瓊漿玉液(一說乳汁),陳傳從此心竅開爽,開口說話。毛女又將一本書投入他的懷內,并贈詩一首:
藥苗不滿笥,又更上危顛。
回首歸去路,相將入翠煙。
陳摶老祖
愛《易經》不釋手 因《太極圖》被稱為“陳摶老祖”
陳摶本不會說話,這天回到家中突然念出這四句詩來,父母大吃一驚,忙問從哪聽來的,陳摶說是毛女所教,并取出書來,原來是本《周易》。
陳摶好讀易經,手不釋卷。他一生修道,編寫了導養、還丹為主要內容的《指玄篇》八十一章,并致力于導養之道。他近一部發展了道教修煉之法,創作出《無極圖》等一系列圖式,以“順以生人”,“逆以還丹”的理論體系來探究生命的起源,尋找延年益壽之方,因此被后世道教徒尊奉為“陳摶老祖”。
夢中毛女傳授陳摶修道大法
陳摶通曉了八卦大意,從此無書不看,飄飄然有出世之志。十八歲那年,父母雙亡,他于是拋散家財隱居山中。后來夢見毛女傳授他煉形歸氣、煉氣歸神、煉神返虛的大法,便遵命奉行。士大夫們不遠千里慕名而來,陳摶卻側身而臥,不予理會。眾人見他鼾聲如雷,都紛紛嘆息而去。
風雪夜皇帝送美女 不念塵五更離宮去
后唐明宗皇帝聽說了他的高名,御筆親書派使者持詔征他出山。陳摶不違抗圣旨,只得來到洛陽歇見天子。見了天子,陳摶卻不拜,滿朝文戊大驚失色,明宗卻不怪,感嘆說”高士是不用長禮來對待的。“就將他送到禮賢賓館,釋心照料。陳摶一無所用,早晚只在蒲團上打坐而已。明宗三番五次駕幸禮賢賓館,有時恰好逢他睡臥,也不敢驚動他,就回去了。明宗心理知道他是一個異人,對他愈加敬重,想讓他擔任要職,陳摶根本不答應。
丞相馮道向明宗建議說:“眼下正值風雪交加之際,陳摶獨座蒲團,必然寒冷。陛下可派一使者,帶上一壇佳釀,再選美女三人送他佐酒暖足。他如喝了酒,要了美女,不愁他不接受官爵!”明宗點頭稱是,從宮中選出妙齡少女三人,和美酒送去,”望先生萬勿推辭。“陳摶欣然收下,開杯暢飲,對送來的美女,也不推辭。明宗見了龍顏大潤。第二天派馮前去加封官爵,但只見三位美女在房中,早以不見陳摶蹤影。馮問“陳摶先生哪去了?” 美女說:“陳先生喝完酒倒頭便睡,五更時才醒,他說我們一夜辛苦,無物相贈,于是就提詩一首,讓我們回復天子,然后就飄然出門而去。”馮只好領三個美女回朝見駕。明宗一看,那詩寫的是:
雪為肌體玉為腮,多謝君王送得來。
處士不興巫峽夢,空煩神女下陽臺。
明宗讀了詩,嘆息不已,派人四處尋訪,毫無消息。
日月池中的五條龍傳授蟄伏法 從此飛升九石巖
陳摶離開京都,一直走到均洲武當山隱居下來。一天,有五位老叟來問他周易八卦大義,陳摶便傳授他們聽。因見他們顏面如玉,便求教導養之方。五位老叟把蟄伏法傳給了他。原來蟄伏法是模仿龜蛇一類動物入冬即蟄伏不食的方法,陳摶得了這種方法,就能辟谷了,有時一睡就幾個月不起。轉眼二十多年過去了,一天,五老對陳摶說:“我們是日月池中的五條龍,受先生講誨之益,愿送先生一個好地方。“于是令陳傳閉上眼睛,將他夾在翼下,飛升而行。陳摶只覺得兩腳騰空,耳邊風聲呼呼,頃刻間腳跟著地,睜眼一看,不見了五老,自己落在西岳華山的九石巖上,陳摶就此隱居下來。
農夫挖坑欲埋尸骸 其實是陳摶睡覺數月未醒
華山道士見他的住處沒有鍋爐,非常奇怪,暗地里觀察,見他終日無所事事,惟有鼾睡而已。有一次,道士幾個月沒見著他,以為他搬到別處去了,來到柴房搬柴,卻見他睡在柴草底下。
又有一次,有個樵夫在山下割草,見山凹里有一具尸骸,塵埃有一寸高。樵夫心中憐憫,準備挖個坑埋起來。拖起來時,卻認得陳摶先生,樵夫說:“好個陳傳先生,不知為什么死在這里?”只見陳摶把腰一伸,睜開雙眼,說:“正睡的快活,為什么把我攪醒了?”樵夫大笑不已。
“好塊木頭,茂盛無賽。若要長久,添重寶蓋”寓言趙匡胤陳橋兵變
華陰縣令王逵,親自來到華山求見陳摶。到了九石巖,見光光的一片石頭,絕無半間茅舍。就問他:“先生的住處到底在什么地方?”陳摶大笑,隨口吟道:
蓬山高處是吾宮,出即凌虛跨曉風。
因此不將金鎖閉,來時自有白云封。
王逵要為他伐木建庵,陳摶堅決推辭。后來這四句詩傳到周世宗耳里,知道陳摶是為高士,特地將他召來,問他國運長短。陳摶又吟出四句詩:
好塊木頭,茂盛無賽。
若要長久,添重寶蓋。
世宗皇帝姓柴,名榮,木頭茂盛,正合姓名,又有“長久”二字,以為是佳兆,卻不知趙太祖代周為帝,國號宋,“木”添蓋了一個“宋”字。宋朝享國長久,陳摶已經預先知道了。世宗要將極品的爵位授給陳傳,陳傳不愿意接受,堅決請求回山。
陳橋兵變時,趙太祖披上黃袍,登上了帝位,先生正好乘驢到華陰縣,聽說了這件事,在驢背上拍掌大笑。有人問到“先生笑個什么?”先生道:“你們這些百姓的福運來了!天下終于太平了。”
有一天,陳摶在長安酒店飲酒,遇到趙匡胤兄弟和趙晉三人也在飲酒。陳摶見趙晉坐在二趙的上方,就一把將他拉到下席說:“你不過是紫壇的一個小星兒,如何敢占在上位?”趙匡胤于是就問先生前程之事,陳傳道:“你們兄弟倆的星比他大的多!”趙匡胤因此非常自負,后來平定了天下,屢次派人迎取陳摶入朝,陳摶不肯,于是賜號“希夷先生”。
后來宋太祖死了,太宗即位,念及酒店奇遇,又召陳傳相間,并說好不用他行臣子之禮。陳摶才隨使者進京。太宗向他求教修養之道,陳傳說:“天子是一國之王,如果白日升天,對百姓有什么益處?如今君明臣良,勤勉政事,施惠給百姓,就會萬世流芳的。”太宗點頭稱是,對他越加敬重。不久,陳摶就向太宗告辭,說二十年后再來見圣顏,太宗知道留不住他,便由他而去。
太宗皇帝在位二十年未立太子 陳摶一語驚醒夢中人
端拱五年,太宗皇帝在位二十年,還沒立下太子,心急如焚,思忖:“惟有陳傳最能預言人事禍福,只有請他來決斷這見事才好。” 正想到這里,內侍報告說陳摶求見。太宗大驚,請他進宮,問道;“先生這次來有什么指教?” 陳傳說:“老夫知陛下胸中有疑,特來為陛下判斷。” 太宗大笑道:“我就知道先生有預測的眼力,今天果然如此!我正為立太子一事而煩惱不堪,襄王元侃寬容慈愛,有帝王之度,但不知福分如何,還煩先生到襄府一看。” 陳摶領命,才到襄府門前就回來了。太宗問道:“先生為何沒有進去就回來了?” 陳摶說:“老夫已看過,襄府門前來回奔走的人都有將相之福,何必再見襄王呢?”太宗于是打定主意,即日宣召,立襄王為太子,就是后來的真宗皇帝。
毛女所說“將相入翠煙”處 陳摶飛升
陳摶在京都,有住了一個月,依然回到九石巖。這時穆伯長,種放等一百多人門人,都筑室在華山之下,朝夕聽他講授《周易》。惟有五龍蟄法,陳傳并未曾傳授。一天,陳摶命門人在張超谷口的高巖上鑿一間石室。石室鑿好后,陳摶同門人一起前往觀看,只見云煙如翠。陳摶心想:“這就是毛女所說的‘將相入翠煙”了。說完,屈膝盤坐在地上,右手支頤,閉目而逝。門人于是制作了石匣盛放他的尸體,并用幾丈長的鐵索瑣住,安放在石室內。門人剛一離開,那塊巖石自己崩塌,立刻變成了絕壁,只見五色祥云,封住谷口,幾十天后才漸漸散去,后人于是把這個地方叫做希夷峽。
宋徽宗宣和年間,道士徐知常游華山,見峽上有鐵索垂下,便攀緣而上,來到石室。見匣蓋砌側,打開一看,惟有仙骨一具,香氣逼人。徐知常整好石蓋,攀緣而下,并上奏微宗,微宗便派徐知常帶上御香一炷,欲取仙骨供養在宮廷。
來源中國道家養生網 www.elev8corp.com